如欲投稿請點擊 神外資訊-歡迎賜稿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原文
【Ref: Barkhoudarian G, et al. Oper Neurosurg (Hagerstown). 2017 Dec 1;13(6):724-731. doi: 10.1093/ons/opx067.】
大腦內側麵皮質深部腫瘤可通過同側皮質或同側半球縱裂間入路處理。但前者可損壞覆蓋在腫瘤上重要的大腦皮質,後者也需牽拉腦組織才能到達病變部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約翰·韋恩癌症研究所太平洋腦部腫瘤中心的Garni Barkhoudarian等利用大腦半球的重力擴大大腦縱裂空間的同時,在內鏡下切開大腦鐮到達對側大腦內側面切除轉移瘤,文章發表於2017年12月《Operative Neurosurgery》。
作者回顧分析11例採用該入路切除對側大腦內側麵皮質深部轉移瘤患者的個人資料、腫瘤大小和位置、術前和術後症狀、病理學診斷、腫瘤切除範圍、手術時長和併發症等。手術體位、手術方法和典型病例見圖1~4。患者年齡45-75歲,平均60.5歲。6例術前偏癱,術後5例較前改善;3例無症狀,1例癲癇發作。11例患者的腫瘤均位於一側,64%位於右側,採取左側入路手術。73%的腫瘤完全或部分涉及額葉內側面。病理學診斷3例肺癌、4例惡性黑色素瘤、2例膀胱癌、1例乳腺癌和1例卵巢癌等轉移。腫瘤體積0.4-16.4cm³,平均5.5cm³。8例(73%)腫瘤全切術,3例次全切。手術通過內窺鏡將91%患者的殘留腫瘤切除。均未出現併發症。經臨床和神經影像學評估,正常側大腦皮質未出現任何症狀或無症狀性損傷。
圖1. 手術體位:矢狀竇平行於地面,頭部與地面成45°。
圖2. 經大腦鐮入路示意圖;矢狀竇下切開大腦鐮,顯露對側大腦內側麵皮質內腫瘤。對正常側腦組織牽拉輕微。
圖3. 示意圖顯示,腦組織受重力作用下垂提供手術操作空間,在內鏡下切開大腦鐮切除對側半球內側面的腫瘤。
圖4. 右額頂內側面轉移瘤患者的MRI成像。A-C.術前MRI成像顯示信號不均勻的腫瘤;D-F.術後MRI成像示腫瘤次全切除;G-I.術後行放射外科治療後2年,MRI成像不顯示腫瘤。
綜上所述,在重力作用下藉助內鏡通過大腦鐮切除對側半球內側面轉移瘤是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法。通過重力,免除對腦組織的牽拉,最大限度地減輕對腦實質的損傷,值得推廣。
(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李富光編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王知秋教授審校,《神外資訊》主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陳銜城教授終審)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