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疑難脈絡叢乳頭狀瘤治療|乳頭狀瘤|腦積水|脈絡|治療|腫瘤|...

2020-11-28 健康界

脈絡膜叢腫瘤是一種罕見的來源於脈絡膜叢上皮的腫瘤,佔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0.2%。其中,脈絡膜叢乳頭狀瘤(CPP)是一種良性乳頭狀腫瘤,類似於非腫瘤性脈絡膜叢組織,單層單形上皮細胞覆蓋在高血管化基質上。有絲分裂活性缺乏或極低。CPP的年平均發病率為0.3 / 1,000,000,比CPC高5倍。CPP的中位年齡為4歲,aCPP和CPC的中位年齡為1歲,大多數患者在5歲前被確診。CPPs主要出現在兒童的側腦室和成人的後顱窩。CPPs發生在第三腦室的情況較少見。儘管在診斷時或最初診斷後數年有遠處轉移,但大多數CPP患者在全切除後的預後良好,5年總生存率為90-100%。

表:脈絡叢腫瘤分類(2016)


CPP的症狀及病理

側腦室腫瘤的症狀包括抽搐,精神改變,導致視力喪失的乳頭水腫和偏癱等局部缺陷。第四腦室腫瘤的症狀是頭痛,共濟失調,眼球震顫,小腦體徵,頭暈,視力下降,嘔吐和復視。CPP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包括腫瘤自發性出血,腫瘤碎片的擴散和腦積水。
在總體病理學上,乳頭狀瘤是軟的,粉紅色的,球形的腫塊,具有不規則的突起,並且高度血管化且易碎。典型的CPP被劃分為WHO 1級腫瘤,其特徵是平直的圓柱狀上皮襯著的乳頭狀葉狀體,診斷性的CT掃描顯示低密度,小葉狀的腦室內腫塊,其鈣化斑點可能很細,並且在對比後亮度會增強。MRI將在T1加權圖像上顯示腫瘤相對於腦為低敏或等強度,但在T2加權圖像上相對於大腦為高敏。

國際專家綜合治療實例

Concezio Di Rocco教授曾在論文中指出:脈絡叢乳頭狀瘤的完全切除是手術治療的主要目標。術前對其解剖位置和供血動脈的明確是制定正確手術入路的基礎。然而,如果巨大的腫瘤起源於側腦室或第三腦室,並在這兩個腔內發展,可能很難識別腫瘤實際上起源於哪裡,因此要求主治醫師擁有極為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制定使患者更大受益的治療方案。

圖1:患者顱腦MR顯示側腦室及第三腦室內脈絡膜叢乳頭狀瘤

Di Rocco教授曾為一名4個月大的女嬰治療脈絡叢乳頭狀瘤,其腫瘤明顯位於第三腦室,並延伸至側腦室,實際上起源於左側腦室的三角區。患兒出現了頭顱增大。經囟門超聲和腦磁振造影研究證實,在伴有繼發性梗阻性腦積水的第三腦室和側腦室存在腫塊(圖1)。

考慮第三腦室脈絡膜叢乳頭狀瘤已延伸至側腦室,由於腫瘤體積巨大,血管豐富,Di Rocco教授決定為患兒先行化療(順鉑),目的是減少腫瘤大小和血管供應,以便於切除腫瘤,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於教授臨床經驗及文獻報導的高度血管化並帶蒂的腫瘤輔助化療後利於手術優勢的經驗。而且,由於供養腫瘤的細血管直徑過小,不能考慮術前栓塞。

圖2:化療後磁共振軸位(A, B)、冠狀位(C)、矢狀位(D)在靜脈注射增強後顯示位於左腦室後部的腫瘤腫塊

在治療開始3個月後進行了一項對照MR研究。檢查顯示腫瘤體積略有縮小。然而,這種微小的大小變化與腫瘤位置的顯著變化有關(圖2)。此時腫瘤腫塊實際位於側腦室,第三腦室並未受累,於是,Di Rocco教授及時調整了手術入路,採用左後頂骨入路,允許控制後方放置的供血動脈,為患兒全切腫瘤。

圖3:術後即CT掃描顯示腫瘤完全切除,存在輕微硬膜下積液以及腦室持續擴張術後一周內即緩解。

術後患兒表現出輕微的運動障礙,各類症狀得到了有效緩解,頭圍也逐漸回縮。術後影像學檢查證實腫瘤已根治性切除,但顯示在張力作用下腦室持續擴張(圖3)。Di Rocco教授經內鏡行第三腦室造口術,後放置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腦積水。在術後9個月的隨訪中,女孩的神經狀況良好。


手術切除案例一則

患者是一名1歲男童,近3個月來有頭顱增大及易怒病史,偶有嘔吐。無發熱、視覺障礙、語言障礙或其他腦神經受累史。他沒有任何感覺改變、驚厥、頭部外傷或結核性接觸。

圖4:大腦的磁共振成像顯示,腦室佔位,考慮脈絡叢乳頭狀瘤病變,並有蒂連接,伴有中度腦積水。

體檢結果顯示正常,中樞神經系統檢查後,患兒神志清醒。眼底鏡檢查顯示雙側乳頭水腫、視力大致正常,無其他腦神經損傷。因此,臨床診斷為腦積水。顱骨的X線片顯示骨縫分離,呈銀白色。大腦磁共振成像(MRI)顯示,右側腦室后角有一個大腫塊,並有蒂連接,伴有中度腦積水(圖4)。通過右頂骨開顱手術和側腦室切開後中央回後方的皮質切口。暴露血管高度豐富的腫瘤,夾緊蒂部並燒灼,然後逐塊切除腫瘤。

圖5:顯微照片顯示纖維血管核心的多個乳頭狀結構(H和E,×40)

圖6:顯微鏡顯示乳頭狀結構排列整齊的立方至柱狀上皮細胞(H和E, x 100)

切除後的組織碎塊聚集在2×1×1 cm處,肉眼可見少數乳頭狀區域。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纖維血管組織的複葉被均勻的立方到柱狀上皮細胞所覆蓋(圖5)和(圖6)。無異型性、壞死或有絲分裂。免疫過氧化物酶染色顯示腫瘤細胞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陽性。診斷為脈絡叢乳頭狀瘤。

術後兩周對患者進行CT掃描,發現腦積水減少,脈絡叢正常出現。患兒的所有體徵和症狀術後均已緩解,他於兩周後出院。


後記

脈絡叢乳頭狀瘤(CPP)的預後因素通常與腫瘤的大小、術前症狀和其解剖位置相關的手術幹預困難有關。輔助治療的問題仍在確定中,但是將來必須包括分子模式,才能以多學科的方式提供適當的個體治療。為了降低圍手術期發病率,必須在年齡相關的手術方法中考慮腦室內位置,腫瘤血管形成和腦脊液循環障礙,尤其需要兒童患者中的腦脊液轉移後遺症。

按照歐洲EANO、美國NCCN以及國內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治療規範,手術切除腫瘤一直是一線治療手段,無論脈絡叢腫瘤的組織學分級如何,總全切除(gross total,GTR)都是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最重要的預測因子,第一次手術若能得到全切或者極大程度的切除,可從根本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為長遠計,很多患者都將眼光投向國際專家,以期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和預後。


參考文獻:

1. Concezio Di Rocco. Lateral Ventricle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Extendinginto the Third Ventricle. 2005

2. DOI:10.4103 /1793-5482.153501


相關焦點

  • 頭皮鱗狀上皮乳頭狀瘤是怎麼回事?
    核心提示:頭皮鱗狀上皮乳頭狀瘤的病理特徵是人的頭部上皮組織出現了高度增生的現象,目前還沒有找出具體的病因,但是醫學專家發現可能與環境汙染、病毒感染、炎症刺激、變態反應等因素。,頭皮、腿部、生殖器、面部都是有可能出現的,如果長在頭皮上就叫做頭皮鱗狀上皮乳頭狀瘤,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疾病是怎麼回事。
  • 松果體乳頭狀瘤(PTPR)是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中引入的一個...
    松果體區腫瘤是罕見的,佔成人顱內腫瘤的1%以下。松果體腫瘤已有近17種組織學腫瘤類型的描述,每一種都有不同的腫瘤行為。松果體區乳頭狀腫瘤(PTPR)是最近發現的松果體腫瘤類型。它在2003年被列入2007年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
  • 鼻部乳頭狀瘤嚴重_貴州貴陽鼻科銘仁耳鼻喉醫院就是好
    你了解鼻部乳頭狀瘤嗎?你知道哪些症狀背後可能「隱藏」這鼻乳頭狀瘤嗎?貴陽銘仁耳鼻喉醫院告訴你。鼻乳頭狀瘤是鼻腔鼻竇的一種常見良性腫瘤,鼻乳頭狀瘤有三種主要的類型:外翻型乳頭狀瘤、內翻性乳頭狀瘤、柱狀細胞性乳頭狀瘤。其中內翻性鼻乳頭狀瘤佔所有的鼻腔鼻竇乳突狀瘤的70%,是最長見的類型。
  • 脈絡膜黑色素瘤
    根據腫瘤形態及排列結構, Callender於1931年將本病分為4型:①梭形細胞型又分為A、B兩型,瘤細胞核染色質較細,核仁不太顯著的小稜形細胞為A型,核仁較顯著的為B型;②束狀細胞型主要由B型梭形細胞構成,呈典型的柵欄狀排列,且以毛細血管或淋巴管為中心;③上皮細胞型瘤細胞肥大,圓形或多角形。
  • 成都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與乳頭狀癌有什麼區別?
    核心提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有什麼區別?成都頤和醫院專家指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一種較少見的乳腺疾病,是由於雌激素過度刺激造成局限性乳頭狀生長,此病癌變率高達30%~40%,可看作癌前病變。由於其症狀表現與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癌及乳腺導管擴張綜合症相似,因此需要互相鑑別。
  • 可能是肛乳頭瘤
    夏女士聽後嚇了一跳,以為是痔瘡,怎麼就是「瘤」了?是「腫瘤」嗎?會惡變嗎?接診醫生張淑紅安撫了夏女士,並解釋了什麼是肛乳頭瘤。首先,什麼是肛乳頭?它指的是肛門瓣下方的三角形,黃白色乳頭突起,呈圓錐形或者說是三角形,一般是有3-8個,平常的比較小。比如有肛竇炎、肛瘻、肛裂或者痔瘡便秘和肛門瘙癢的時候可以引起肛乳頭增生性變大,脫出於肛門外形成肛乳頭炎或者是肛乳頭瘤。
  • 國內首例脈絡膜黑色素瘤重離子治療成功
    脈絡膜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見的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好發於中老年人,為徹底清除腫瘤,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進行眼球摘除術,會對身體和心理造成巨大創傷。7月22日,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孔琳教授團隊聯手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錢江教授團隊,成功開展國內首例脈絡膜黑色素瘤的「無創」重離子治療,順利為患者進行了第一次針對腫瘤病灶的「立體定向爆破」。
  • 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成功開展脈絡膜黑色素瘤重離子治療
    近日,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孔琳教授團隊聯手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錢江教授團隊,成功開展國內首例脈絡膜黑色素瘤的「無創」重離子治療,順利為患者進行第一次針對腫瘤病灶的「立體定向爆破」。這也是國內首例利用重離子治療開展脈絡膜黑色素瘤的嘗試。
  • 【病例分析】中樞神經系統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贊」學堂045】
    1室管膜瘤;2脈絡叢乳頭狀瘤;3中樞神經細胞瘤。1 室管膜瘤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雙峰發病,1-5歲和30歲左右。好發於側腦室三角區,其次為側腦室體部。腫瘤多為不規則形,與側腦室呈廣基底相連或跨壁生長。CT等/稍高密度,T1呈稍低/等信號,T2稍高信號,信號不均,囊變較實質型少見。增強後顯著不均質強化。室管膜瘤鈣化率50%,本例未見鈣化。
  • 12種常見顱內腫瘤鑑別診斷要點|顱內腫瘤|室管膜瘤|腦膜瘤|-健康界
    多發囊性轉移瘤和腦膿腫在CT上常難以區分,但腦膿腫有感染源或發熱史,抗感染治療後病灶縮小或消失。8.(見鞍區腫瘤鑑別診斷6及橋角腫瘤鑑別診斷3)腦室腫瘤1.三腦室前:星膠、室管膜瘤、膠樣囊腫、室管膜囊腫、脈絡叢乳頭狀瘤、顱咽管瘤。2. 三腦室內:膠質瘤、室管膜瘤、粘液囊腫、乳頭狀瘤。3.
  • 第306醫院專家詳解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治療方法
    腫瘤位於深靜脈上方還是下方或者後方均可採用此入路。但是對於向下生長的腫瘤有時暴露和切除困難,同時對對側丘腦和四疊體顯露不良,常有因阻斷橋靜脈而產生同向偏盲。在此基礎上可經枕部經小腦幕入路松果體區腫瘤切除術中直視下實施第三腦室底造瘻術。松果體區腫瘤90%以上合併腦積水,緩解腦積水是松果體區腫瘤手術治療的主要目標之一。
  • 視乳頭水腫是怎麼回事?
    視乳頭水腫是怎麼回事? 時間:2020-11-30 10:20 北京華爾醫院 視乳頭水腫是指顱內,眶內、全身性疾病及眼球局部的某些疾病引起的視神經乳頭隆起、邊緣模糊的被動性的水腫。
  • 我國學者發現腦膠質瘤惡化發展的蛋白複合物
    膠質瘤又稱神經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神經外胚層發生的腫瘤有兩類,一類由間質細胞形成,成為膠質瘤;另一類由實質細胞形成,稱神經元腫瘤。由於從病原學與形態學上還不能將這兩類腫瘤完全區別,而起源於間質細胞的膠質瘤又比起源於實質細胞的神經元腫瘤常見得多,所以將神經元腫瘤包括在膠質瘤中,統稱為膠質瘤。
  • 國內首例,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開展脈絡膜黑色素瘤治療
    一名脈絡膜黑色素瘤患者正在接受重離子治療。本文圖片均由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提供7月22日,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孔琳教授團隊聯手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錢江教授團隊,成功開展國內首例脈絡膜黑色素瘤的「無創」重離子治療,順利為患者進行了第一次針對腫瘤病灶的「立體定向爆破」。
  • 顱內腫瘤和顱內腦瘤是一個東西嗎?什麼表現呢?怎麼辦呢?
    顱內腫瘤和顱內腦瘤來講,其實都是一種病變組織形式, 第一點、從原理上來講,其實就是一些細胞的異常增生,這種細胞沒有正常組織的形態,比如說腦膜瘤多是以腦膜上皮細胞的增生為主,膠質瘤多是以神經膠質細胞的異常增生為主,而有些也會異常增生之後分泌一些異常的激素或者是物質而導致一些相關的症狀,比如說垂體瘤或者是脈絡叢乳頭狀瘤。
  • 木犀草素對人脈絡膜黑色素瘤細胞株C918血管生成擬態形成的影響
    脈絡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眼內最常見的原發性惡性腫瘤,該腫瘤早期症狀不明顯,易漏診、誤診,且惡性程度高、易全身轉移,嚴重危及患者生命[1]。Maniotis等[2]發現,人葡萄膜惡性黑色素瘤中存在除腫瘤血管生成這一經典途徑以外的腫瘤血供方式——血管生成擬態,即具有侵襲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細胞可以在無血管內皮細胞參與的情況下,通過自身變形和基質重塑形成由細胞外基質界定的微循環血供管道,促進腫瘤生長和轉移[3]。
  • 吉林中科:幹細胞治療眼底病
    眼底構造: 正常的眼底構造:視網膜是一層像紙一樣菲薄的組織,由於其下面即為含有豐富血管的脈絡膜,所以正常人的眼底呈橘紅色,明亮而具有光澤在視網膜的後極部偏鼻側可以看到一個大約1.5mm的直徑的圓形淺紅色區稱為視盤(即視乳頭),它是視網膜血管,神經纖維進出眼球的必經之路,在患某些眼病和腦病時,視盤可以發生水腫,這就是大家平常所說的視乳頭水腫
  • 海綿狀肝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
    肝血管瘤是肝臟類疾病的常見病症之一,是一種較為良性的疾病,大多數表現為肝臟海綿狀血管瘤,那麼,海綿狀肝血管瘤是怎麼形成的?   部分人群之所以會患上海綿狀血管瘤疾病,與其先天的發育是有關聯的,也就是說在成長發育階段,這類患者的肝臟末梢的血管有畸形,從而就會逐步引發血管內皮細胞的異常分裂,進而就在血管內壁出現了增生反應,形成了海綿狀血管瘤。
  • 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 神經纖維瘤病這樣治療
    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並不常見的疾病,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神經纖維瘤病這種疾病,神經纖維瘤病有許多人不了解,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病吃什麼?神經纖維瘤病治療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什麼是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良性的周圍神經疾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