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孔琳教授團隊聯手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錢江教授團隊,成功開展國內首例脈絡膜黑色素瘤的「無創」重離子治療,順利為患者進行第一次針對腫瘤病灶的「立體定向爆破」。這也是國內首例利用重離子治療開展脈絡膜黑色素瘤的嘗試。
數月前,患者陳先生(化名)右眼視力突然快速下降,超聲診斷及磁共振檢查提示,右眼球內實質性佔位,後極部視網膜脫離,最終確診為脈絡膜黑色素瘤。醫生建議做眼球摘除術或保留眼球的放射治療。
據悉,脈絡膜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見的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好發於中老年人,為徹底清除腫瘤,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進行眼球摘除術,對身體和心理造成巨大創傷。該病強調「個性化」的綜合治療,根據腫瘤大小、位置、形態、生長速度、患眼及對側眼的視力、全身情況等選用適合的治療方法,或多種方法聯合治療。
以往,眼球摘除是標準治療方案,目前部分歐美發達國家已不再把眼球摘除作為脈絡膜黑色素瘤的首選治療方法。與之相比,放射治療因其無創傷性,成為該腫瘤根治性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
陳先生在進一步查閱資料後得知,質子重離子治療可以在控制腫瘤的同時保留眼球,且該技術已在上海臨床應用六年多。於是,他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尋求質子重離子治療。
儘管沒有先例,專家團隊經過頭頸及中樞神經腫瘤科專家門診和院級多學科綜合討論(MDT),一致認為:陳先生適用質子重離子治療。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頭頸及中樞神經腫瘤科主任孔琳介紹,根據國際權威的NCCN腫瘤學臨床實踐指南,針對不同大小的脈絡膜黑色素瘤,質子重離子治療均被推薦為主要治療手段之一。
團隊隨即圍繞該病種的質子重離子治療,多次開展院內外專家研討,制定臨床標準工作流程,並針對患者病情制定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團隊還聯合放射物理專家開展了眼球定位和追蹤技術的攻關,從而確保治療精準。「結合患者的個體狀況,選擇患者感覺更舒適且更穩定的平躺姿勢,我們設計了單一療程共5次的重離子治療,這與國際標準一致。」孔琳說,「首次照射非常成功,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值得一提的是,陳先生在此次腫瘤定位和治療過程中,應用了醫院自主設計的眼球定位和追蹤設備。「藉助該設備,治療前的定位更加精準,治療時患者可以保持最佳的凝視角度,同時,設備上的高清攝像頭可對患者眼球進行實時追蹤,確保治療的精準。」放射物理師盛尹祥子說。
此次成功開展脈絡膜黑色素瘤重離子治療,對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而言,是針對眼部疾病的又一項臨床突破。此前,醫院已應用自主研發的粒子治療限束設備,成功開展國內首個質子治療溼性眼底黃斑變性臨床研究,迄今幫助50餘位患者重見清晰世界。據悉,下階段醫院還將繼續立足先發優勢,不斷強化臨床技術應用創新,讓尖端放療技術造福更多腫瘤患者。
脈絡膜黑色素瘤在國內發病率居眼內惡性腫瘤第二位,僅次於兒童多發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無任何症狀,患者不易察覺。但與所有惡性黑色素瘤一樣,脈絡膜黑色素瘤的惡性程度很高,隨著腫瘤的生長侵襲,易導致視網膜脫離。
文字:顧泳
編輯:王雨濛
資料: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