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全景。本文圖片均由院方提供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至今已開業滿4年,截至5月8日,醫院共收治患者1945例,覆蓋40餘種腫瘤疾病,來自長三角地區患者數佔比接近六成。
5月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院方獲悉,醫院放射物理團隊還自主研發了旋轉治療床、等中心旋轉治療椅及粒子治療限束設備等粒子系統設備輔助設施,正逐漸形成質子重離子治療的「中國方案」和相關標準。
「質子重離子治療因其無創、低副作用、精準打擊的優勢,尤為適合在根治早期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生活功能,確保未來生活質量。」該院院長郭小毛教授介紹,目前,醫院依託重離子技術優勢,圍繞鼻咽癌、顱內顱底腫瘤、早期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5個重點病種開展臨床治療,並對胰腺癌開展重點臨床研究(「5+1」重點病種),目前重點病種治療例數佔治療總數的63%。
其中,2018年,該院治療患者674例,已接近運營10年以上的國際質子重離子治療機構的水平,並有望於2019年衝擊國際同類機構年治療數800例的最高紀錄。
統計顯示,來治療的患者中,全部採用重離子或採用重離子聯合質子治療的患者有1818例,佔93.5%,單純採用質子治療的患者為127例,佔6.5%。
早在2014年6月,35位腫瘤患者參加了質子重離子治療技術的臨床試驗,近5年隨訪統計情況顯示,在安全性評價方面,絕大部分患者的一些輕微不良反應已完全消失;在有效性評價方面,排除非腫瘤原因,臨床試驗患者總體隨訪近5年生存率達97.1%,近5年局部腫瘤控制率達81.8%。
2018年底,醫院基於自主研發的粒子治療限束設備,配置了針對眼部疾病質子治療的眼部束流治療室,成功開展中國首例質子治療眼部疾病(溼性眼底黃斑變性)的臨床研究實踐。
醫院內用於治療的設備。
2019年3月,醫院又成功開展了首例坐姿重離子腫瘤患者放射治療,增加了束流入射角度,提升了束流利用效率。
同時,醫院自主研發了國內第一套更為適合質子重離子的「中國版」治療流程管理信息系統,並已正式投入臨床使用。該套系統替代了醫院原先使用的國外版本,極大提高了與醫院粒子系統設備的匹配度。
在這個原本只有國外先進發達國家具有話語權的領域,該院也在實踐中形成了適合中國人特點的「中國方案」,並逐漸探索建立在確保療效的基礎上,減少質子重離子治療次數、提高重離子治療比例的中國「本土化」診療方案。
醫院黨委書記吳曉峰表示,醫院目前已正式開設質子重離子放射治療技術培訓課程體系。
當前,已有來自上海、江蘇、安徽、甘肅等省市的24名從事放射治療、放射物理的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並在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組建了「上海質子重離子放射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重點開展質子重離子技術臨床應用示範、轉化研究、人才孵化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