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責編:楊婷
醫生查看小建的恢復情況
中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大河網-大河報報導 8歲的鄭小建(化名)是一個「半腦人」,25天前,由於患有頑固性癲癇,醫生為他實施了左側大腦半球切除術,該手術在我省尚屬首例。昨天,在鄭州人民醫院內,即將出院的小建很不「老實」,在病房內來回穿梭,尋找小夥伴玩耍。
「手術前幾乎不說話,手術後,有時還會叫聲阿姨。」面對記者,一直護理小建的董女士說。
「明天計劃」救助患病棄兒
鄭小建是一個「棄孩」,今年5月22日凌晨2時,由大石橋派出所送到鄭州市兒童福利院。
「剛來的時候,走路不太利索,右腿拖著地,右手往後面勾著。」鄭州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侯主任說,小建還經常出現莫名的摔倒,間歇渾身發抖抽搐。
兒童福利院請來專家為小建診治後,專家認為是「腦部有病變,需要手術」。
於是,兒童福利院開始向上級民政部門申請「明天計劃」,計劃為小建進行手術。據侯主任介紹,「明天計劃」是民政部一個專門救助孤殘兒童的愛心項目。
很快,申請被批下來了。11月11日,小建被送到鄭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治療。
該院神經外科主任焦慶芳說,詳細檢查結果證實,小建患的是「嬰兒性偏癱伴頑固性癲癇」,由於病灶都在左側大腦,而且因長期患病,使得患者的病側大腦功能代償性地轉移到了右側,適宜進行左側大腦半球切除術。
9個小時切除病變左腦
11月25日上午8時許,小建被推進了手術室。9時30分,手術正式開始。
打開小建的腦殼後,焦慶芳首先結紮住大腦前、中、後三個主要的供血動脈,並切斷各引流靜脈,使得病變的腦組織失去血液供應,以減少大腦半球切除過程中的出血。
審視小建的大腦,焦慶芳發現,如之前做過的腦CT及MRI顯示,小建左側病變大腦半球明顯萎縮,腦室擴大,皮層變薄,局部皮層可見囊性變和穿通畸形,健康的右側大腦半球向左側發展,中線結構移位。
一點點剝離後,焦慶芳把小建病變的左側大腦全部切除。之後,又向左側大腦內,注入了一些生理鹽水後,關閉腦殼。
手術成功結束時,已是下午5時許。
右側大腦把工作全包了
從生理上講,人的大腦共分為左右兩側,中間由一個隔層隔開。
左側大腦控制人的右側肢體及功能,右側大腦控制人的左側肢體及功能。「小建的左側大腦切除後,他的生活會不會受到影響?」對此,焦慶芳說,該種類手術最大的一個難點就是術前評估,評估能不能切除患者的病側大腦半球。
手術前經過詳細檢查,焦慶芳發現,小建的生病的左側大腦功能已經基本不再發揮作用,而右側健康的大腦已經部分性地替代了左側的大腦功能,因此切除左側大腦半球不會給小建的相關生理功能造成影響。
同時,切除大腦後填充的生理鹽水與人體正常的體液滲透壓接近,不會使正常一側的大腦半球受到影響。預計術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小建右側大腦半球會進一步生長。
昨天上午,在醫院病房內,手術後的小建顯得比較調皮,他時不時地走進各個病房,尋找小朋友玩耍,面對記者的問話,他有時會報以微笑,但很少說話。
「以前幾乎不說話,手術後反而話還多一些,有時會叫阿姨。」董女士說。
切除手術只適合部分疾病
據焦慶芳介紹,治療癲癇一般是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就是切除病灶。
大腦半球切除術常用於治療一側大腦半球廣泛而嚴重的結構異常及伴源於此側的頑固性癲癇病,手術目的主要是通過去除致癲癇灶,控制癲癇發作,同時減少病側半球持續異常放電對健側腦功能的幹擾,主要適用於嬰兒性偏癱伴頑固性癲癇、Rasmmussen腦炎、Sturge-Webber症候群繼發癲癇、一側側腦室穿通畸形伴癲癇、廣泛的外傷後損害伴頑固性癲癇、由血管損害引起的一側半球損害性癲癇、廣泛的腦皮質發育不良引起的癲癇等疾病。
據了解,之前,北京、上海、石家莊等大醫院曾經做過類似手術。
鄭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松博士說,這類手術後癲癇控制有效率可達90%至96%,完全消失者佔67%至77%;術後患者性格變得溫和,變態行為改善,有效率達90%以上;另外,術後患者智力往往明顯好轉。(記者 李曉敏 杜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