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

2021-01-16 腦科醫生王大理

    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人類的大腦皮質得到高度的發展,非特化出具有定位關係的皮質功能區(即中樞),但這些皮質區只是執行某種功能的核心部分,其他皮質也有類似功能。當某一中樞損傷後,其餘相關皮質區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償其功能。因此皮質的功能定位是相對的。



   初級軀體運動區(4.6區):位於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前部(圖2-6),該區接受中央後回、丘腦腹前核、腹外側核和腹後核的纖維,發出纖維組成錐體束,調控軀體隨意運動。該區特點為:1.第V層有巨大的鏈體細胞(Betz細胞);2.定位關係為倒置人體,頭部正位,中央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葉前部與會陰及下肢運動相關,中部與軀幹及上肢運動相關,下部與面、舌、唱、喉運動相關;3.身體各部投影區大小取決於功能的重要性和複雜性,而與形體大小無關,如手(尤其拇指)和口的形體比下肢小,但因功能的複雜性而投影區較下肢大:4.左右交叉,一側運動區支配對側肢體運動,但一些與聯合運動有關的肌受雙側運動區支配,如眼球外肌、咽喉肌、咀嚼肌和軀幹肌。該區損傷可致對側偏癱。另外,還有運動前區(6區)和補充運動區(6區)。運動前區位於中央前回前方,主要調控軀幹肌的相關運動。補充運動區位於中央旁小葉前方,主要計劃複雜運動的完成序列和協調兩側的運動。這兩區損傷並不引起癱瘓。

   初級軀體感覺區(3,1,2區):位於中央後回和中央旁小葉後部。該區接受丘腦腹後核的纖維,精確感受對側半身痛、溫、觸、壓覺以及位置覺和運動覺。也發出纖維組成錐體束。該區特點與軀體運動區相似:1.倒置人體,頭部正位;2.左右交叉;3.身體各部投影區大小取決於感覺敏感程度,如手指和唇的感受器最密集,感覺區投射範圍也最大。次級軀體感覺區( secondary somatic sensory area),該區損傷可致對側偏身感覺障礙(43區),該區位於中央後回下面的島蓋皮質。



   視覺區(17區):位於枕葉距狀溝兩側的皮質(楔葉下部和舌回上部)。該區接受來自外側膝狀體的纖維,距狀溝上方的視皮質接受下部視野的衝動,距狀溝下方接受上部視野的衝動。一側視覺區接受同側視網膜顳側半和對側視網膜鼻側半的視覺衝動。一側視覺區的損傷可引起雙眼對側半視野同向性偏盲,但不影響黃斑區視覺(黃斑迴避),對光反射不消失。

    聽覺區(41、42區):位於顳葉的顳橫回。該區接受來自內側膝狀體的纖維。一側聽覺區接受來自兩耳的聽覺衝動。一側聽覺區的損傷會出現聲音方向感障礙,聽力減弱甚微(不致引起全聾)。

    嗅覺區(34區):位於海馬旁回鉤的內側部及鄰近皮質。

    味覺區(43區):位於頂葉島蓋及島周皮質。接受來自丘腦腹後內側核的味覺衝動。

    平衡覺區(2區):位於中央後回的下部頭面投影區,接受來自丘腦腹後外側核的平衡覺衝動。



   人類大腦皮質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能進行思維和意識等高級神經活動,並通過語言進行表達。由此人類的大腦皮質特化了相應的語言中樞,包括說話、聽話、書寫和閱讀四個語言區。

    語言中樞

   a.運動性語言中樞(44、45區):又稱說話中樞,位於額下回後部,靠近中央前回口部區,又稱Broca區。其主要功能是對語言的表述。該區損傷,患者雖能發音,但不能說出完整且有意義的句子,稱運動性失語。

   b.聽覺性語言中樞(22區):又稱聽話中樞,位於顳上回後部,靠近聽覺區。其主要功能是對語言的理解。該區損傷,患者雖能聽到聲音,但不能理解別人和自己講話的意思,即所答非所問,稱感覺性失語。

   c.視覺性語言中樞(39區):又稱閱讀中樞,位於角回,靠近視覺區。其主要功能是對字意的理解。該區損傷,患者視覺無障礙,但讀不懂字意和句意,稱失讀症。

   d.書寫中樞(8區):位於額中回後部,靠近中央前回手區。其主要功能是書寫與繪畫。該區損傷,患者手的運動雖很正常,但書寫、繪圖出現障礙,稱失寫症。

   Wemicke區以德國神經學家Karl Wernicke的名字命名的,原僅指顳上回後部(22區),現擴展為頂、枕、顳交界區的顳上回及顳中回後部、緣上回和角回(圖2-7)。該區的損傷將產生感覺性失語或稱Wernicke失語(Wemicke's aphasia)。各語言中樞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著密切的聯繫。當回答問話時,首先聽覺區接受聽覺衝動並將信息傳遞到Wernicke區,信息被理解,然後將理解的信息通過弓狀束傳遞到Brocal區,在此通過與軀體運動區的聯繫,控制唇、舌、喉的運動,形成語言。當要閱讀時,首先視覺區接受文字或圖像信息並傳遞到角回,再傳遞到Wermicke區,使信息被理解、然後再通過弓狀束傳遞到Broca區。

   在長期的進化發育過程中,大腦皮質的結構和功能都得到了高度的分化。呈現左、右大腦半球的功能不對稱性。所謂的優勢半球(有語言中樞的半球)已被大腦半球特化區的概念所替代。左側大腦半球與語言的理解和表達,數字的計算分析密切相關,右側大腦半球感知非語言信息、音樂圖形和視覺的空間性。因此,左、右大腦半球的功能呈不對稱性,各有優勢(圖2-8)。


   一般手術時,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入路,盡最大努力保護功能區域。

相關焦點

  • 大腦皮質構築與功能定位
    腦表面溝回起伏使大腦皮質的面積大為擴大,人類大腦皮質總重量約600克, 總面積約為2200cm2,厚度在1.5- 4.5mm,平均厚度2.5mm。其中1/3露於表面,2/3位於溝壁和溝底。  大腦皮質由類型複雜的神經元和縱橫交錯的神經纖維組合而成,並含有大量的膠質細胞與血管。在人類大腦皮質,膠質細胞多於神經元。
  • 大腦皮質的部位及功能
    腦位於顱腔內,可以分為端腦、間腦、小腦、中腦、腦橋和延髓,端腦是腦的最高級部位,由左右大腦半球和半球間連合及其內腔構成。其中,大腦半球表面的灰質層稱大腦皮質,大腦皮質不同部位有不同功能,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中,大腦皮質的功能也經常出現在考題當中。掌握好大腦皮質的功能,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準確地做題。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一起看一道題目:1.
  • 福建衛生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大腦皮質的部位及功能
    福建衛生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大腦皮質的部位及功能 【導讀】福建衛生人才網:提供2019福建醫療衛生招聘信息,如需了解關於醫療衛生招聘的報考指南、歷年試題、招聘信息等,請點擊上方連結了解更多詳情。
  • 大腦皮質功能的簡要概括
    古皮質(archicortex)為種系發生學上最古老的大腦皮質。它由3個細胞層組成:多形細胞層,錐體層和分子層。古皮質僅位於海馬結構。這種皮質與邊緣系統有關,它涉及記憶過程和情緒表達。舊皮質(paleocortex)在系統發育上形成於古皮質之後,它由3至5個細胞層組成。它存在於初級嗅皮質(梨狀皮質,由外側嗅回、鉤前部和杏仁核皮質組成)和次級嗅皮質,其中包括海馬旁回的內嗅皮質。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大腦皮質的部位及功能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大腦皮質的部位及功能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
  • 揭開大腦皮質功能分區的神秘面紗
    大腦皮層,又稱為大腦皮質,或簡稱為皮質或皮層,是大腦的一個解剖結構。大腦皮層是端腦的一部分,屬於腦和整個神經系統演化史上最為晚出現、功能上最為高級的一部分。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大腦皮質的不同部位,逐漸形成接受某種刺激,完成某些反射活動的較集中區域,稱大腦皮質功能區,又稱為功能中樞。
  • 大腦的語言功能
    當你開始閱讀時,首先你會檢查一下詞彙,隨後通過確定語境和意義來對詞語進行解釋,這項複雜的過程由大腦很多區域來參與;檢測文字通常包括由視覺神經和其他神經束將來自眼部的信號運輸到大腦後面的視覺皮質中
  • 大腦皮質開始臨界期必需適量抑制性受體
    大腦皮質開始臨界期必需適量抑制性受體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5日 22:51 來源:   新華網東京3月15日電(記者錢錚)日本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在承擔著知覺、思考、記憶等高等大腦功能的大腦皮質發育過程中,是否能正常開始臨界期,取決於神經細胞的特定部分有沒有適量的抑制性受體以接收適度的抑制性信息。
  • 大腦地圖公布97個最新功能區
    這項發現有助於人們更好的認識大腦功能障礙,如孤獨症、精神分裂症、痴呆、癲癇等,也將大大推進關於這些疾病的研究。(可以藉此來獲得皮質架構的信息),來分析大腦不同部分的微觀結構的架構、連通性、功能和地形圖,最終把每個大腦半球都劃分為 180 個獨特的大腦皮質區域,其中有 97 個之前從未有人鑑別出來。
  • 外媒:研究稱使用GPS有損大腦部分區域功能
    (原標題:英媒:研究稱使用GPS有損大腦部分區域功能) 新華社北京
  • 大腦新皮質可再生新神經細胞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在成熟大白鼠的大腦新皮質中發現了新的神經祖細胞,並確認這些祖細胞生成了新的神經細胞。
  • 機體大腦如何控制我們的語言功能?
    ;檢測文字通常包括由視神經和其它神經束將來自眼部的信號運輸到大腦後面的視覺皮質中。如果利用盲人點字法來進行閱讀,你就會利用到大腦頂部的感覺皮層,如果你聽別人在閱讀,你就會用到距離耳朵不遠的聽覺皮質。大腦中後部的系統區域能夠幫助我們對文字進行解釋,這其中就包括大腦頂葉中的角回結構,也就是常說的威爾尼克語言區域(Wernicke’s area)、島葉皮質、基底神經節和小腦結構;威爾尼克語言區域主要由大腦顳葉後面的部分所組成。
  • Neurology:大腦皮質厚度與認知能力相關
    麻省總醫院的Bradford Dickerson博士等人近日在《神經學》(Neurology)雜誌上報導稱,大腦皮質變薄與認知能力下降有關該報導中研究人員觀察了大腦的9個區域,發現這些區域大腦皮質厚度較低而認知能力正常的患者,其認知能力在3年後有所下降。此前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ADsig的生物標記,可用來標記大腦皮質的厚度,並證實大腦皮質變薄是輕度阿爾茨海默病性痴呆的可靠標記,並能預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障礙。
  • 脊髓損傷後大腦運動皮質的重塑在何處發生?
    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的張科學團隊使用磨薄小鼠顱骨結合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究發現,脊髓損傷小鼠的上遊神經中樞大腦運動皮質在突觸水平發生重塑,且重塑主要發生在突觸的後組成部分而非前組成部分
  • Science:大腦島狀皮質區域負責疼痛感知與疼痛學習過程
    但是大腦的哪一部分參與了這種學習過程了呢?我們已經知道一段時間叫做杏仁核的腦區對於「威脅學習」非常重要。但是現在,來自EPFL的Ralf Schneggenburger實驗室的科學家發現,實際上由島狀皮層發出了這樣的「警告」。眾所周知,島狀皮質在大腦外側溝內深處摺疊,可以對我們自己身體的感覺進行編碼。
  • 大腦地圖:腦部結構及主要功能
    大腦活動是解釋行為的關鍵所在,若要進一步解讀大腦活動,我們必須從最基礎的部分出發:探索腦結構及其功能。人腦分為大腦、小腦和腦幹三部分。其中大腦佔腦容量的80%,分為兩個半球(左腦和右腦)。人類和其他高等動物的大腦皮層都很發達,是思考、感覺、記憶、語言和運動的中樞。相對於大腦皮層的高度發達,邊緣系統(包含原皮質和舊皮質)則被驅逐到了大腦深處。從進化角度上看,這裡是比較古老的大腦。
  • 【2014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深度解讀:大腦中的「定位系統」
    圖片來源:The Kavli Institute at the NTNU, wikipedia在此之前,學術界普遍認為,動物的空間定位能力完全來自於海馬的記憶,因此對於空間定位機制的研究也一直局限在海馬內部。而莫澤爾夫婦在奧基夫以及該領域另一位大牛理察·莫裡斯(Richard Morris)的實驗室做訪問學者期間,獨闢蹊徑地想到空間定位機制可能還依賴於海馬之外的腦區。
  • 研究稱愛因斯坦極聰明因大腦前額皮質超凡(圖)
    研究稱愛因斯坦的大腦有著超凡的前額皮質,這或許可以解釋他的非同尋常的認知能力,特別是他天才的想像力以及大腦推演能力。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好奇愛因斯坦為何如此聰明。這些研究人員把愛因斯坦的大腦與85位「正常人」的大腦進行比較,利用現今的功能成像技術,解釋了愛因斯坦大腦皮層非同尋常的特點。  福爾克說:「儘管愛因斯坦的大腦的整體大小和不對稱形狀與常人無異,但其前額皮層、體覺皮層、初級運動皮層、頂骨皮層、太陽穴皮層以及枕骨皮層都與眾不同。其中,前額皮層的一些部位褶皺"大大"多於常人。這些可能為他的視覺空間和計算能力提供了神經學上的支撐。」
  • 第二節腦結構及主要功能
    2.腦幹是由延髓、腦橋和中腦構成的腦幹它具有維持個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生理功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和睡眠等3.腦幹的網狀結構位於腦幹中央區域,由縱橫交織的神經纖維及散在的神經細胞核團組成。他包括:1網狀激活系統(上行激活系統):使大腦保持醒覺狀態,皮質意識清晰,對各種傳入信息有良好的感知能力。
  • 生活在總是吵架家庭的小孩,容易變得情緒化,大腦功能發育不足
    在《自驅型成長》一書中,作者首先介紹了孩子大腦發育中三個關鍵的部分所具有的功能,然後介紹了不同的教育方法給孩子帶來的改變。書中介紹我們要知道孩子大腦當中做決策,調節壓力、控制衝動的最重要的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前額皮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