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皮質開始臨界期必需適量抑制性受體

2020-12-05 央視網

大腦皮質開始臨界期必需適量抑制性受體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5日 22:51 來源:

  新華網東京3月15日電(記者錢錚)日本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在承擔著知覺、思考、記憶等高等大腦功能的大腦皮質發育過程中,是否能正常開始臨界期,取決於神經細胞的特定部分有沒有適量的抑制性受體以接收適度的抑制性信息。

  科學家們很早就發現,哺乳動物新生兒的未成熟大腦能夠熟練架構自身的神經系統,以適應生活環境的改變。但這一奇特的可塑性僅見於被稱為臨界期的一段短暫時間內。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顯著發展,科學家又發現在大腦皮質掌管視覺的領域,適度抑制從外界接收視覺刺激的神經細胞的信息傳遞,對啟動臨界期具有重要作用。

  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上存在一種受體,當它們與伽馬—氨基丁酸相結合後,就能起到抑制神經細胞的功效。日本理化研究所和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研究人員在研究中就以這種受體為對象,試圖探明正常開啟臨界期的分子機制。

  首先,研究人員測定神經細胞特定部位這種受體的活動情況,發現一旦大腦皮質已進入臨界期,神經細胞的細胞體表面存在的受體數目就會減少。接著,研究人員對照出生之後一直在黑暗中生活的實驗鼠和正常實驗鼠。生活在黑暗中的實驗鼠由於被剝奪了外界的視覺刺激,臨界期開始時期出現異常。對照顯示,異常實驗鼠的受體數目減少更加明顯。

  另一方面,伽馬—氨基丁酸數量少的實驗鼠,掌管視覺的領域也不能迎來臨界期,分析顯示,這些實驗鼠神經細胞體表面受體的數目多於正常實驗鼠。由此,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受體數目不論過多還是過少,臨界期都不能正常啟動。

  研究人員隨後把伽馬—氨基丁酸數量少的這部分實驗鼠轉移到黑暗環境中飼養,之後它們的受體數量減少到一個適當的中間值,臨界期得以正常開始。這證實了研究人員的結論。

  據日本研究機構15日發表的聯合新聞公報,此項研究成果14日已發表在美國《神經元》雜誌網絡版上。研究人員表示,控制抑制性受體的數量可調整臨界期開始的時間,這一發現有助於認識酒精依賴症、自閉症、統合失調症等抑制性信息傳遞異常引發的疾病。

責編:彭偉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破解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的組織規則
    神經突觸是大腦中眾多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和存儲的最基本的結構與功能單元。突觸的異常則可能是導致如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精神與神經疾病的起源。精確解析突觸的蛋白分子結構和組織架構、及其在神經活動或異常過程中的變化是解密大腦奧妙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腦科學與腦疾病研究中最基礎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由於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神經突觸在很大程度上仍舊是一個「黑盒子」。
  • 大腦皮質構築與功能定位
    腦表面溝回起伏使大腦皮質的面積大為擴大,人類大腦皮質總重量約600克, 總面積約為2200cm2,厚度在1.5- 4.5mm,平均厚度2.5mm。其中1/3露於表面,2/3位於溝壁和溝底。  大腦皮質由類型複雜的神經元和縱橫交錯的神經纖維組合而成,並含有大量的膠質細胞與血管。在人類大腦皮質,膠質細胞多於神經元。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畢國強團隊破解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的...
    神經突觸是大腦中眾多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和存儲的最基本的結構與功能單元。突觸的異常則可能是導致如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精神與神經疾病的起源。精確解析突觸的蛋白分子結構和組織架構、及其在神經活動或異常過程中的變化是解密大腦奧妙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腦科學與腦疾病研究中最基礎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由於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神經突觸在很大程度上仍舊是一個「黑盒子」。
  • 中國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畢國強團隊破解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
    神經突觸是大腦中眾多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和存儲的最基本的結構與功能單元。突觸的異常則可能是導致如抑鬱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等精神與神經疾病的起源。精確解析突觸的蛋白分子結構和組織架構、及其在神經活動或異常過程中的變化是解密大腦奧妙的一個關鍵環節,也是腦科學與腦疾病研究中最基礎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由於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神經突觸在很大程度上仍舊是一個「黑盒子」。
  • 【學術前沿】畢國強團隊利用冷凍電鏡原位成像揭示抑制性突觸受體...
    GABAA受體的原位三維結構,並闡釋了GABAA受體和支架蛋白在抑制性突觸中具有層級化的介態相分離的組織規則。基於這一方法,研究團隊實現了對抑制性突觸中GABAA受體的自動化識別並解析了其19Å解析度的原位三維結構,這是目前已報導的首個突觸原位受體蛋白結構。
  • 研究發現大腦可塑性機制—新聞—科學網
    ,恢復了大腦自我連接的能力。 前不久,美國塔夫斯大學醫學院與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共同發現,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對於大腦功能的成熟具有至關重要作用,同時,它還可用於恢復老年人大腦的可塑性。與之前研究不同的是,這是科學家首次以一種特定分子作為目標,該分子作用於單一類型的神經元連接,從而調節大腦功能,恢復了大腦自我連接的能力。
  • 畢國強團隊利用冷凍電鏡原位成像揭示抑制性突觸受體組織分布規則
    GABAA受體的原位三維結構,並闡釋了GABAA受體和支架蛋白在抑制性突觸中具有層級化的介態相分離的組織規則。基於這一方法,研究團隊實現了對抑制性突觸中GABAA受體的自動化識別並解析了其19Å解析度的原位三維結構,這是目前已報導的首個突觸原位受體蛋白結構。
  • 打破局限,研發抑制性神經遞質螢光探針iGABASnFR
    γ-氨基丁酸(簡稱GABA)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約30%的中樞神經突觸部位以GABA為遞質,它主要存在於神經元的細胞膜上,分為GABAA、GABAB和GABAC三種亞型。興奮性神經遞質探針也得到了開發,但是關於抑制性遞質探針一直沒有特別大的突破(1)。以往有研究報導GABAB受體上附著有機螢光團的半合成有機螢光探針,但其對GABA(400μM)的低親和力限制了應用(2)。因此尋求新的GABA螢光探針將有助於促進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近日,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Loren L.
  • 文獻精讀 | 皮質中間神經元功能異常介導感覺過敏
    人類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和動物模型研究表明,皮質神經環路異常可能導致ASD患者對感覺輸入反應異常,但缺乏直接的證據。近年來,皮質GABA能中間神經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ASD動物模型中觀察到中間神經元功能障礙。最近有研究發現,GAGB能神經元缺陷與ASD小鼠模型的多感覺整合障礙有關。然而,皮質GABA能神經元功能障礙與ASD感覺異常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尚未明確。
  • 大腦皮質的部位及功能
    腦位於顱腔內,可以分為端腦、間腦、小腦、中腦、腦橋和延髓,端腦是腦的最高級部位,由左右大腦半球和半球間連合及其內腔構成。其中,大腦半球表面的灰質層稱大腦皮質,大腦皮質不同部位有不同功能,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中,大腦皮質的功能也經常出現在考題當中。掌握好大腦皮質的功能,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準確地做題。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一起看一道題目:1.
  • 小鼠桶狀皮質抑制產後結締組織的發育
    小鼠桶狀皮質抑制產後結締組織的發育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4 16:26:44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大腦研究所Moritz Helmstaedter小組發現,小鼠桶狀皮質抑制產後結締組織的發育
  • 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
    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人類的大腦皮質得到高度的發展,非特化出具有定位關係的皮質功能區(即中樞),但這些皮質區只是執行某種功能的核心部分,其他皮質也有類似功能
  • 大腦皮質功能的簡要概括
    古皮質(archicortex)為種系發生學上最古老的大腦皮質。它由3個細胞層組成:多形細胞層,錐體層和分子層。古皮質僅位於海馬結構。這種皮質與邊緣系統有關,它涉及記憶過程和情緒表達。舊皮質(paleocortex)在系統發育上形成於古皮質之後,它由3至5個細胞層組成。它存在於初級嗅皮質(梨狀皮質,由外側嗅回、鉤前部和杏仁核皮質組成)和次級嗅皮質,其中包括海馬旁回的內嗅皮質。
  • 重新認識大腦「中間神經元」|腦科學頂刊導讀024期
    神經皮質和海馬中大多與SHANK3相關的研究都關注於錐體神經元的障礙。然而,GABA能中間神經元同樣也接受興奮性傳入,可能也是構成性SHANK3幹擾的靶點。本研究利用亞細胞解析度雙光子顯微鏡觀察清醒小鼠的前額葉皮層微環路。重點關注了能夠截短SHANK3基因且與皮質功能障礙相關的無義R1117X突變,該突變體在頂端樹突棘中具有異常升高的鈣瞬變。
  • 中科大解密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
    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開了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的秘密。成果日前發表在 《自然·神經科學》上。
  • 經典概要:NK細胞圖鑑|NK細胞|Cell|抑制性|圖鑑|經典|靶向|-健康界
    從CILCP開始,NK細胞的發育至少包含5個其它階段:NK祖細胞(NKP)、refined-NKP(rNKP)、CD27+CD11b−NK、CD27+CD11b+NK和 CD27−CD11b+ NK。   NKP的維持和發展需要轉錄因子T-bet、Id2和Nfil3。rNKP階段需要CD122的表達。
  • 【安徽日報】中科大解密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
    本報訊(記者 陳婉婉)記者11月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雙聘教授畢國強和劉北明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開了抑制性神經突觸中受體蛋白組織規則的秘密。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
  • 大腦可塑性與受容體數量有關
    本報東京3月15日電(記者陳超)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腦科學綜合研究中心漢西貴雄(音譯)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特定部位神經細胞的控制信息傳達與大腦發育的臨界期的開始有重要關係。神經細胞的控制是由神經細胞膜與神經細胞膜中的受容體γ-胺基酸(GA鄄BA)結合發生的。研究小組在對小鼠的受容體檢查時確認,受容體的數量呈中間值時,臨界期正常開始。  未成熟大腦具有可塑性。
  • 大腦異常放電 大腦異常放電的原因
    大腦異常放電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電,而是我們的神經元異常突起,其實在臨床上有最專業的說法叫做癲癇。那麼大腦異常放電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癲癇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大腦異常放電的原因有哪些吧!大腦異常放電也是一種大腦功能障礙,這種症狀表現很明顯,我們積極的治療改變這種異常放電的狀態。首先我們就需要搞清楚大腦為什麼異常放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