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的上端是腦,腦位於顱腔,是神經系統最複雜的部分;腦是由腦幹、小腦、間腦和端腦(大腦)組成。
2.腦幹是由延髓、腦橋和中腦構成的
腦幹它具有維持個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生理功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和睡眠等
3.腦幹的網狀結構位於腦幹中央區域,由縱橫交織的神經纖維及散在的神經細胞核團組成。他包括:
1網狀激活系統(上行激活系統):使大腦保持醒覺狀態,皮質意識清晰,對各種傳入信息有良好的感知能力。
2抑制系統:腦幹中縫核的活動引起五羥(qiang)色胺在大腦的釋放,可引起抑制和睡眠。刺激中縫核的某些部位可以產生鎮痛效應。
3內臟調節中樞:位於延髓部位的網狀結構存在心血管運動中樞、嘔吐和呼吸中樞等,有生命中樞之稱,如果延髓受損,將引起心跳、血壓和呼吸等方面的嚴重障礙,甚至危及生命。
4調節脊髓活動:主要通過網狀脊髓束等下行纖維傳導對脊髓反射活動的促進性或抑制性影響。
4.小腦:小腦是位於顱後窩內
小腦主要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協調骨骼肌的運動,近年研究發現小腦還與感覺功能有關
5.間腦、下丘腦
間腦位於腦幹和大腦之間,其結構和功能十分複雜,僅次於大腦皮質。間腦可分為背側丘腦(丘腦)、上丘腦、後丘腦、底丘腦和下丘腦五個部分。
6.下丘腦位於丘腦下方。是調節內臟活動的高級中樞,也是調節內分泌的高級中樞;它與腦幹網狀結構和皮質邊緣系統聯繫密切,參與情緒反應活動。
7.端腦(大腦)是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思維和意識的器官,也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實現腦功能對人的總體調節的高級中樞
8.人的大腦是由左右大腦半球構成,左右大腦半球中間有一條很深的溝叫大腦縱裂,左右大腦是通過胼胝體(pian,zhi,ti)將它們連接,在大腦半球的內側有一些腔隙,這些腔隙稱為側腦室
9.大腦半球表面是由灰質構成的稱之為大腦皮質,皮質的內側是由白質構成的稱為大腦髓質,大腦髓質裡面有一些灰質的核團(灰質團塊),這些灰質團塊稱為基底核
10人體大腦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它有深陷的腦溝和隆起的腦回;由於大腦各個區域發展速度不均衡就形成了腦溝和腦回;而腦溝和腦回又是對大腦進行分葉定位的重要標誌
11.大腦半球以中央溝、外側溝和頂枕溝將大腦分為額葉、頂葉、枕葉、顳葉和島葉這五葉。島葉位於外側溝深處,被額葉、頂葉和顳葉遮蓋
12.此外,在胼胝體與大腦半球上緣之間有扣帶溝,扣帶溝與胼胝體之間的回是扣帶回,其後端變窄並彎向前方是海馬旁回,海馬旁回向上彎是鉤。扣帶回、海馬旁回和鉤合稱作穹窿回、穹窿回位於大腦與間腦邊緣處,又稱為邊緣葉
13.大腦的主要功能是指揮、調節著人體的一切生理活動,如臟器的活動、肢體的運動、感覺的產生、肌體的協調以及說話、識字、思維等
大腦特定功能與其所在的區域有關,根據大腦功能可其劃分為不同區域,如感覺區、記憶區、語言區、識字區和運動區等。每個區稱為中樞,也叫投射區。區與區之間的重疊聯絡部分稱為聯合區。聯合區是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的區域。聯合區與人的認知、注意力和情緒密切相關。
14.前額聯合區:(額葉前區)對軀體和內臟活動有高度複雜的影響。與人的性格、精神狀態、行為、注意力和記憶密切相關。這個區若是受損,患者精神渙散、判斷力減弱、智力衰退。
頂葉、顳葉和枕葉聯合區:與聽、視性語言記憶和活動有關,與軀體和內臟活動有一定聯繫。這些區若是受損,患者不能理解所見物體的正確含義,飲食習慣發生改變,性慾增強,情緒反應消失。
15.邊緣系統:由邊緣葉及有關的皮質和皮質下結構如杏仁核、下丘腦等構成。它與嗅覺、內臟活動、內分泌活動、記憶和情緒反應有關,可調節覓食、生殖行為和防禦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