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連受體和離子通道蛋白)結構與功能的...

2021-02-08 生物谷

導師姓名:田長麟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姓名: 田長麟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75-03 所在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所在院系: 生命科學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研究領域:   應用液體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人類(或其他高等真核生物)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連受體和離子通道蛋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發展優化應用於膜蛋白結構研究的液體核磁共振脈衝序列,和相關的數據分析方法。   應用藥理學,生理學手段研究人類疾病相關的膜蛋白功能,結合結構生物學方法研究疾病相關的膜蛋白在人類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並試圖應用這些知識篩選,設計新的藥物。

聯繫方式

E-Mail:       電話:       郵編: 230026 地址: 安徽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個人簡介

  田長麟,男,1975年3月生於湖北武漢,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5年7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工程和應用電子技術兩個本科學士學位;199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2003年5月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獲得生物物理博士學位。2003年到2006年在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結構生物學中心作博士後研究。2006年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在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Biochemistry, Protein Science, J. Am. Chem. Soc.等著名雜誌上共發表論文多篇。

著作及論文

  Tian, C.,Breyer, R.M., Kim, H.J., Karra, M.D., Friedman, D.B., Karpay, A., Sanders, C.R., 2005, Solution NMR spectrosocopy of the human vasopressin V2 receptor, 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J. Am. Chem. Soc.; 127(22):8010-8011

  Tian, C., Karra M.D., Ellis C.D., Jacob, J., Sonnichsen, F.D., Sanders, C.R., 2005, Membrane protein sample preparation for TROSY NMR screening. Methods in Enzymology 394: 321-324

  Tian, C., Gao, F., Pinto, L.H., Lamb, R.A., Cross, T.A., 2003, Init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2 amphipathic helices in lipid bilayers. Protein Sci. 12(11):2597-605.

  Tian, C., Tobler, K., Lamb, R.A., Pinto, L.H., Cross, T.A., 2002, Expression and initial structural insights from solid state NMR of the M2 proton channel from influenza A virus. Biochemistry 17;41(37):11294-11300

承擔項目

  2006年,獲美國心臟協會資助,進行人類心臟疾病相關的鉀離子通道HERG的次亞基MiRP1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2006年,獲科技部重大專項資助,進行高血壓相關的BK鉀離子通道的次亞基KCNMB1, 2, 3a, 3b等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相關焦點

  • G蛋白偶連受體與蛋白相互作用發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這篇文章發現了GPCR蛋白與14-3-3蛋白的相互作用機制。這項工作可能會對疾病的靶向治療帶來更多的機遇。              GPCR(Guanosine-bindin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蛋白偶聯受體)蛋白家族是目前最重要的藥物作用靶標庫,據統計超過50%的臨床用藥物以及正在研發中的藥物都作用於GPCR。GPCR是細胞信號傳導中的重要蛋白質,其拓撲構象為7次跨膜的受體。
  • 載體蛋白與通道蛋白
    每一種膜都含有一套適合於特定功能的不同載體的蛋白,如線粒體內膜中具有輸人丙酮酸和ADP以及輸出ATP的載體等。通道蛋白橫跨膜兩側,其分子中的多肽鏈摺疊成通道,通道內帶電荷並充滿水,與所轉運物質的結合較弱。通道蛋白有所謂的「閘門」結構,可開可關。
  • 科學家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沈兵教授團隊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合作,在細胞離子通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解析了Tim23
  • 整聯蛋白是大多數基質蛋白如膠原、纖連蛋白、層粘連蛋白等的受體
    整聯蛋白是大多數基質蛋白如膠原、纖連蛋白、層粘連蛋白等的受體。整聯蛋白與ECM的結合是受體與配體的結合關係。◆功能:●整聯蛋白在細胞外基質與細胞內骨架之間起橋梁連接作用。細胞外基質與細胞骨架間的相互影響是通過整聯蛋白來實現的、●激活細胞反應。● 激活細胞內信號傳遞級聯途徑。8.整聯蛋白分子是由。 和β兩個亞基組成的異二聚體。。鏈的大肽鏈的頭端褶疊成3-4個二價陽離子結合位點。肽鏈約為100kDa,與B鏈形成非共價結合,整聯蛋白與配體的結合依賴於Ca2+或Mg2+(因此蛋白種類而異)。
  • 拓展G蛋白和G蛋白偶聯受體相互作用「圖譜」
    來自日本海德堡大學和仙臺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新生物技術方法研究人類細胞如何對外部信號進行反應和進一步處理。
  •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的多樣性及藥物發展
    報告題目: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的多樣性及藥物發展 報告人:孫金鵬(北京大學教授 山東大學教授) 時間:2020年11月11日 下午3:30 地點:吉林大學生命科學樓408會議室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個人簡介 孫金鵬教授,博士生導師
  • 膜蛋白靶向藥有望成真
    近日,香港大學、重慶大學及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就靶向活細胞表面膜蛋白提出新的藥物策略。
  • 解析肉鹼膜轉運蛋白晶體結構
    a 為平行於膜的視角,b為垂直於膜的視角。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江濤研究員領銜的科研小組在肉鹼膜轉運蛋白CaiT三維結構研究方面取得最新的進展,相關成果文章刊登在3月28的《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
  • 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調控新機制
    G蛋白偶聯受體(GPCR)參與了機體內多種生理過程的調節,是目前治療多種人類疾病包括代謝性疾病的藥物靶點。
  • 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Glucagon receptor,GCGR
  • 轉運蛋白、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怎麼區分
    三者的關係一句話概況如下,轉運蛋白(transport proteins)分為載體蛋白(carrier proteins)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兩種。人教版舊版教材中這一部分說的並不是很清楚,新版教材相對清晰些。新教材的說法與大學教材保持一致,也更科學。新版課本原話:轉運蛋白可以分為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兩種類型。
  • Detergent的性質及其在膜蛋白中的應用
    但是溶解不意味著可以完全恢復蛋白的天然結構和穩定性;同時可以有效提取膜蛋白的去垢劑也可能不適宜純化和進一步的生物化學研究;並且適用於某種膜蛋白的去垢劑也可能不適用於另一種膜蛋白。總之,在研究膜蛋白時,沒有一套標準可以預估某一個去垢劑一定合適。
  • 文獻閱讀筆記001-G蛋白偶聯受體藥物進展
    這類受體的共同點是其立體結構中都有七個跨膜α螺旋,且其肽鏈的C端和連接第5和第6個跨膜螺旋的胞內環上都有G蛋白(鳥苷酸結合蛋白)的結合位點。人們預測人類基因組中有約800個基因(約佔整個基因組中編碼蛋白質的部分的4%)會編碼G蛋白偶聯受體超家族的成員蛋白,是人類中最龐大的膜蛋白家族,也是很多藥物的重要靶點。
  •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
    論文報導了 beta2 腎上腺素受體(β2AR)融合Gs蛋白羧基端肽段(GsCT)的晶體結構以及GDP結合狀態下Gs蛋白(GsGDP)的晶體結構,並基於結構首次提出了beta2 腎上腺素受體-Gs蛋白複合物在形成過程的初始階段可能的分子模型。
  • Science:胰高血糖素受體結構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吳蓓麗研究組、趙強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孫飛研究組和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Denise Wootten研究組合作,在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結構與功能研究領域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體
  • The Scientist:膜蛋白晶體結構最新研究進展
    和原文作者Robert Michael Stroud]在所有已知蛋白中,膜蛋白差不多佔據了40%,包括受體,通道蛋白,信號分子,是細胞通信所必需的,如果膜蛋白功能失效,則會導致很多疾病。然而迄今為止,在已知的蛋白結構總量當中,膜蛋白只佔據一小部分。基於結構的設計是開發藥物的一種強有力的武器,且藥物要能有效治療,作用位點就必須精準,且副作用最小化。X射線晶體學,仍然是解決不同大小的蛋白的原子結構的唯一通用方法。然而,由於非常難於製備高純度的膜蛋白和得到它們的晶體,該方法也無從施展。
  • 第四節 G蛋白和磷脂酶C
    自80年代中期發現G蛋白發現G蛋白及ras等GTP結合蛋白以來,G蛋白與信號轉導關係的研究已獲得重大突破,因之獲得1994年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   一、G蛋白   受體與配體結合後即與膜上的偶聯蛋白結合,使其釋放活性因子,再與效應器發生反應。位於受體與效應器之間的則是偶聯蛋白。
  • 高中生物中的轉運蛋白、載體蛋白、通道蛋白怎麼區分?
    轉運蛋白:transport proteins載體蛋白:carrier proteins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人教版舊版教材[1]中這一部分說的並不是很清楚,新版教材[2]相對清晰些。新教材的說法與大學教材保持一致,也更科學。新版課本原話:轉運蛋白可以分為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兩種類型。
  • 「中國科學報」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沈兵團隊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合作,在細胞離子通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解析了Tim23-pCoxIV複合物結構,並提出了Tim23通道蛋白跨膜轉運細胞質前體蛋白的分子機制模型。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細胞研究》。
  • G蛋白偶聯受體:感覺的一把鎖
    每個人的身體就是一個數十億細胞相互作用的精確校準系統,每個細胞都含有微小的受體,可讓細胞感知周圍環境以適應新狀態。比如當我們感到驚慌失措的時候,神經信號和激素會使人的整個身體進入警戒狀態,腎上腺素向血管中釋放激素,很快全身的細胞都感覺到有事情要發生了,而它們感受激素的最重要方式,就是通過G蛋白偶聯受體。這種受體是位於細胞表面或細胞內的特殊蛋白質,能夠和特定的激素結合,並引發細胞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