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2021-01-20 414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

 一、蛋白質的概念與生物學意義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的不分支的長鏈生物大分子。蛋白質的種類繁多,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成分,佔細胞乾重的 50%。蛋白質是生命過程的執行者,表現出豐富的功能。 

蛋白質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已知的生物功能沒有一個是離開蛋白質而實現的,生物個體間表現出的差異是由於其體內蛋白質的貢獻。 

二、胺基酸

1.胺基酸的基本結構和性質專業 

A胺基酸的結構: 

20 種蛋白質胺基酸的分子結構特點(略)。第 21 種胺基酸為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 縮寫為 Sec 或 SeCys),其結構中以 Se 代替了半胱氨酸中的 S。但實際上,硒代半胱氨酸是絲氨酸的衍生物。2002 年,在某些古細菌中還發現了第 22 種胺基酸,為吡咯賴氨酸(pyrrolysine)。吡咯賴氨酸由賴氨酸修飾形成。這兩種胺基酸都有自己對應的密碼子。 

B胺基酸的性質:

包括了胺基酸的酸鹼性質、立體化學、吸收光譜、化學反應。其中酸鹼性質非常重要,其包括了兼性離子、pK、pI 等概念以及 pI 的計算、Henderson 公式等。 立體化學中有關於胺基酸的立體結構(D 型與 L 型)、旋光性的內容。 

C吸收光譜:在近紫外區有特徵吸收的三個胺基酸 Phe、Tyr 和 Trp。 

D胺基酸的化學反應:

一般掌握三個反應:茚三酮反應、Sanger 反應、Edman 反應。反應的試劑、產物顏色、發生反應的胺基酸中的那個基團。 

2.根據 R 基團極性對 20 種蛋白質胺基酸的分類及三字符縮寫 

R 基為疏水性或非極性的胺基酸、R 基為極性不帶電荷的胺基酸、R 基為帶電荷的胺基酸(包括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胺基酸)

 三、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質 

一個胺基酸分子的 a-羧基與另一個胺基酸分子的 a-氨基發生醯化反應,脫去一分子水 形成肽鍵,也稱為醯胺鍵。肽就是胺基酸通過肽鍵連接起來的線性聚合物。自然界中還存在著大量的肽類,具有各種特殊的生理活性,統稱為天然活性肽。 

2.蛋白質的初級結構 

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是指肽鏈中胺基酸的排列順序,包含了蛋白質結構的全部信息。

3.蛋白質的高級結構 (二級結構、超二級結構和結構域、三級結構、四級結構) 

A蛋白質的二級結構:

指肽鏈主鏈或稱肽鏈骨架有規律的摺疊和盤繞,是肽鏈主鏈局部 的空間排列,不涉及側鏈的構象和整個肽鏈空間排列。維繫二級結構的主要作用力是胺基酸 殘基非側鏈基團之間形成的氫鍵。多肽鏈主鏈構象的空間限制來自兩個方面:

1). 肽鍵不能自由旋轉帶來的構象限制。肽鏈中的肽鍵主要為反式。

2). a-C 二面角 f、ψ雖然可以任意旋轉,但不是任意二面角所決定的構象都是立體化學所允許的。 

二級結構的類型:a 螺旋結構、b 摺疊、b-轉角和無規捲曲的結構特點及參數。 

B超二級結構:

 超二級結構指由相鄰的蛋白質二級結構單元相互接近,形成有規律的二級結構聚集體。

C結構域: 

較大的球形蛋白分子中,多肽鏈往往形成幾個緊密的球狀構象,這些球狀結構之間以鬆散的肽鏈相連,這些球狀構象即為結構域。

D三級結構: 

多肽鏈通過盤繞摺疊,藉助各種非共價鍵和二硫鍵形成具有特定肽鏈走向的緊密球狀構象。三級結構是指蛋白質分子或亞基內所有原子的空間排布,但是不包括亞基間或不同分子 間的空間排列關係。

E四級結構: 

具有特定三級結構的肽鏈,主要通過非共價鍵形成的大分子組合體系為蛋白質的四級結構。作為蛋白質四級結構組分的肽鏈被定義為亞基。 

F纖維狀蛋白質的結構: 

膠原蛋白:

含有較多的羥基-脯氨酸(Hyp)、羥基-賴氨酸(Hly),多肽鏈一級結構 96%遵 守(Gly-X-Y)n。x 多為 Pro;y 多為 Hyp 或 Hly。三股左手螺旋形成的右手螺旋。

角蛋白:

a-角蛋白和 b-角蛋白 a-角蛋白:二聚體結構的中央是由兩個右手螺旋的多肽鏈復繞成左手超螺旋棒狀結構。通常含有較多的二硫鍵。 

絲心蛋白及 b 角蛋白:一直獨特的 b-摺疊片垛疊而成。每個 b 摺疊股的主要結構類型是由 Gly-Ala/Ser 交替形成的長鏈。 

4.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一級結構與功能:

一級結構的變異與分子病。(同源蛋白)一級結構的序列比較。

空間結構與功能:

核糖核酸酶的變性與復性實驗;血紅蛋白與肌紅蛋白的功能比較,血紅蛋白的別構效應。通過具體例子說明結構與功能的關係。

 四、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1.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分子量或相對分子量 Mr:某物質的分子量與 12C 質量的 1/12 的比值為相對分子量,沒有單位。

分子質量:molecular mass,m。以 dalton 表示。1Da= 12C 質量的 1/12 如:Mr=18000,或者 m=18000 Da

2.蛋白質的兩性電離及等電點

參考胺基酸的等電點定義。

3.蛋白質的膠體性質

要形成穩定的膠體分散系統,需要保證三個條件:

A分散相質點大小介於 1~100nm

B分散相質點帶有同種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使得質點不易沉澱下來;

C溶劑在分散相質 點表面形成溶劑化層,使分散質點間不易靠攏聚集成較大的顆粒而沉澱。 

4.蛋白質的紫外吸收特徵 

由於蛋白質中含有 Trp、Tyr 和 Phe 殘基,使蛋白質在近紫外區 280nm 有最大特徵吸收峰。通過測定蛋白質溶液的 A280nm 可以測定蛋白質濃度。 

5.蛋白質的變性及復性 

當受到某些因素影響時,維繫天然構象的次級鍵被破壞,蛋白質失去天然構象,導致生物活性喪失及相關物理、化學性質的改變,這個過程稱為蛋白質變性。變性後的蛋白質在除去變性因素後,重新恢復天然構象和生物活性的過程稱為蛋白質的復性。蛋白質的變性復性實驗可以用於蛋白質的摺疊研究。

 五、 蛋白質的分離與純化 

1.蛋白質的抽提原理及方法 

分離純化的一般程序可分為:前處理、粗分級和細分級分離三個步驟。

A前處理步驟:將欲分離純化的目的蛋白質從細胞中溶解出來。胞外蛋白質可以直接用緩衝液提取,胞內蛋白質的提取涉及破碎細胞等步驟,再通過離心除去大的細胞碎片等。 

B粗分級:這個階段主要是除去大量的雜質和雜蛋白。一般採用的方法有中性鹽或有機溶劑的分級沉澱的方法,以及超過濾等濃縮的方法。

C細分級:對目的蛋白質進一步的提純。通常採用各種柱層析的方法,如:離子交換層析、凝膠過濾層析、吸附層析、疏水相互作用層析、反相層析等,還可以採用製備性電泳的方法。這一階段常常同時進行生物活性的檢測和純度的鑑定。

 2.蛋白質分離與純化的主要方法

電泳、層析和離心蛋白質等大分子具有兩性解離性質,在溶液中也會帶上不同的電荷,置於電場中也會發生電泳現象,因此可以通過電泳對蛋白質進行分離。 

層析技術主要有凝膠過濾柱層析、離子交換柱層析及親和層析。

離心法分離蛋白質等大分子是基於它們的密度差異。當顆粒的密度大於溶液密度時,顆粒就會在溶液中下沉。 

基礎生化的實驗中,重點掌握 SDS-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凝膠過濾柱層析(分子篩柱層析)的原理及基本操縱步驟。 

3.蛋白質的定量方法 

凱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Folin-酚法及考馬斯亮藍法。

相關焦點

  • 【生物化學】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α—螺旋特點:以肽鍵平面為單位,α—C為轉軸,形成右手螺旋,每3.6個胺基酸殘基螺旋上升一圈,螺徑為0.54nm,維持α-螺旋的主要作用力是氫鍵15.舉例說明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係①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決定它的高級結構②以血紅蛋白為例說明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係:鐮狀紅細胞性貧血患者血紅蛋白中有一個胺基酸殘基發生了改變。
  • 第一章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第一章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第 一 節  蛋 白 質 的
  • 《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說課稿
    《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說課稿一、說教材《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是必修1第2章第2節的內容,屬於「課程標準」必修部分——生物1:分子與細胞的相關內容。《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了蛋白質的元素組成,基本組成單位胺基酸、胺基酸的結構通式、脫水縮合方式、蛋白質的功能等內容。
  • 蛋白質分子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係
    另實驗證明,若切除了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胰島素A鏈N端的部分胺基酸,它們的生物活性也會降低或喪失,可見關鍵部分胺基酸殘基對蛋白質和多肽功能的重要作用。所謂「分子病」,首先是蛋白質一級結構的改變,從而引起其功能的異常或喪失所造成的疾病。可見蛋白質關鍵部位甚至僅一個胺基酸殘基的異常,對蛋白質理化性質和生理功能均會有明顯的影響。
  •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專業試題模擬
    蛋白質亞基解聚時破壞的結構是A 二硫鍵B 一級結構C 二級結構D 三級結構E 四級結構【答案】正確答案: E >【知識點】蛋白質的三級和四級結構【解析】蛋白質的四級結構主要描述蛋白質亞基的空間排列以及亞基之間的連接和相互作用,不涉及亞基內部結構。
  • 諾貝爾得主南工大細說蛋白質結構功能
    「大家從PPT的圖顯中可以看出毛毛蟲、蝴蝶具有相同的基因組,為何它們卻具備不同的形態和功能?大家還可從蝙蝠的骨骼和人骨骼的基因組對比中可看出兩者的進化關係……」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胡貝爾教授5月17日受聘南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並作「生命的組成單元——蛋白質結構進化的美學」主題報告。
  • 高考生物複習知識點: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蛋白質結構是指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下面是高考生物複習知識點: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希望對考生有幫助。  1.結構層次:胺基酸排列順序、多肽鏈摺疊和盤繞、蛋白質分子天然摺疊、蛋白質分子中各亞基的空間排布及亞基接觸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一點總結
    蛋白質研究中常用到的幾種技術:X射線衍射技術 —— 原子水平  解析蛋白質三維結構 要求製備蛋白晶體
  • 主管藥師基礎知識-生物化學1-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主管藥師基礎知識-生物化學1-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mp306:24來自董旺青書友會一、蛋白質的組成元素:碳、氫、氧、氮、硫。五、模體:2個或3個具有二級結構的肽段,在空間上相互靠近,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間結構,稱為模體。代表:鋅指結構、alfa-螺旋-環-alfa-螺旋。六、結構域,有獨立的生物學功能。七、鐮刀細胞貧血:正常人血紅蛋白β亞基6位穀氨酸,變成了纈氨酸。
  • 蛋白質為什麼擺造型:結構決定功能(全文)
    我們經常聽說「蛋白質結構」「蛋白質變性」之類的話。通常所說的「蛋白質結構」是指蛋白質擺出的空間造型,「變性」就是它們本來造型的改變。那麼,蛋白質如何擺出造型?又為什麼要擺造型?這對人類有什麼意義嗎?
  • 蛋白質組成及結構
    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胺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不過在自然界中還存在著一些特殊的胺基酸。大多數的蛋白質都自然摺疊為一個特定的三維結構,這一特定結構被稱為天然狀態。雖然多數蛋白可以通過本身胺基酸序列的性質進行自我摺疊,但還是有許多蛋白質需要分子伴侶的幫助來進行正確的摺疊。
  • 2.蛋白質的結構
    ①胺基酸百分組成、排列順序不同而組成多種多樣的蛋白質,並具有不同的生物學功能;②許多先天性疾病是由於某一重要蛋白一級結構改變而引起;③蛋白質一級結構中胺基酸排列順序是由遺傳密碼所決定,胺基酸排列順序的改變可能是鹼基順序改變所致;④一級結構是蛋白質空間構象和特異生物學功能的基礎,但不是決定蛋白質空間構象的唯一因素
  • 蛋白質的分子結構
    蛋白質是生物體中,結構和功能都極為多樣化的大分子,但組成人體蛋白質的胺基酸僅有21種。
  • 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
    蛋白質的一個最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是作為新陳代謝的催化劑——酶。絕大多數酶都是蛋白質。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幾乎都是在相應的酶參與下進行的。
  • 蛋白質的功能知多少
    一、催化作用——酶蛋白質的一個最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是作為新陳代謝的催化劑──酶
  •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與結構域
    蛋白質的三級結構(tertiary structure)是指多肽鏈中所有原子和基團的構象。它是在二級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盤曲摺疊形成的,包括所有主鏈和側鏈的結構。哺乳動物肌肉中的肌紅蛋白整個分子由一條肽鏈盤繞成一個中空的球狀結構,全鏈共有8段α螺旋,各段之間以無規捲曲相連。在螺旋肽段之間有一個疏水性的空穴,是用來放置血紅素基團的。三級結構是蛋白質發揮生物活性所必須的,所以蛋白質變性時生物功能會受到破壞。
  • 醫基資料:蛋白質的結構
    不僅如此,蛋白質也是生物化學考試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蛋白質的結構這一重點知識點。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結構,後三者稱為高級結構或空間結構,並非所有的蛋白質都有四級結構,由一條肽鏈組成的蛋白質只有一、二、三級結構,由兩條或兩條以上多肽鏈組成的蛋白質才有四級結構。
  • 蛋白質的功能與分類
    蛋白質(protein)是原生質的主要成分,目前世界上任何能夠獨立生存的生物都含有蛋白質。所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就連非常簡單的、寄生存在的病毒,也是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蛋白質是功能分子,細胞生存需要的很多生理功能都是通過蛋白質實現的。自然界的生物多種多樣,因而蛋白質的種類和功能也十分繁多。
  • 圖文並茂講解不同的蛋白質結構
    A. α-螺旋,是蛋白質的一種二級結構,其肽鏈主鏈繞中心軸盤繞成螺旋狀,為右手螺旋結構,A 錯。B. 無規捲曲,是沒有確定規律性的肽鏈結構,也屬於蛋白質的二級結構,B 錯。C. 結構域,是指分子量較大的蛋白質常可摺疊形成多個結構較為緊密且穩定的區域,並可行使其特定的功能。
  • 蛋白質結構分析系列(一)
    一方面是因為之前做的一個課題需要一點點蛋白質結構分析相關的知識和分析技術,另一方面是轉博後忙了三個課題一直沒空寫。上篇推文說要寫這個專題,我一定會把它寫完。寫這個專題之前我先說明,自己並不是結構生物學相關研究領域的,只是因為自己曾經做的一個課題需要這個領域的一點點皮毛知識和技術。在那段時間我發現相比於組學(基因組/轉錄組/單細胞/等等),甚至是進化,蛋白質結構相關的教程是非常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