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上市後全國首例,人工心臟拯救42歲心力衰竭男子

2020-12-08 四川在線

11月1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 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42歲的終末期心力衰竭男性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

手術中

42歲男子心力衰竭,預期壽命不到1年

據了解,首例接受植入患者,為男性,42歲,臨床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因規範藥物治療多年無效,心功能持續惡化,生命瀕危,就診於四川省人民醫院心力衰竭中心。經仔細評估,該患者已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預期壽命不到1年。

由於心臟移植供體極度缺乏,而心室輔助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心臟移植的有效過渡支持手段。經省醫院心臟中心MDT評估,該患者符合心室輔助植入的候選人條件,且患者及家屬手術意願強烈。

經前期充分準備,2020年11月10日上午,由四川省醫院心臟外科中心黃克力和于濤主任主刀,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專家指導,經過6個小時手術奮戰,完成開胸、體外循環建立、心尖開孔、左室血液泵置入、出入血管對接、血液泵開啟轉動和泵覽連接固定等高難度手術......在心臟外科中心、心衰中心、手術室、麻醉科、重症監護室、心臟超聲、放射科等各相關團隊通力協作下,術後血流動力學監測顯示患者心臟功能和血流動力學指標逐漸恢復平穩。

工作原理示意圖

人工心臟示意圖

國內首例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成功實施

據心臟外科中心主任黃克力介紹,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差,死亡率高,心臟移植是最終解決手段。但是目前我國供體缺乏,患者往往失去心臟器官移植挽救機會。

人工心臟是延續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和有效措施,能夠幫助患者恢復心臟功能或者過渡到心臟移植階段。目前全球人工心臟植入量超過14000例。近年來中國的心血管疾病研究和臨床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前列,但人工心臟和心臟移植方面才剛剛起步。目前,全國僅有幾家心血管龍頭醫院參與開展了左室輔助系統植入技術的臨床前期試驗。

2013年以來,四川省醫院與美國猶他大學醫學中心開展合作,啟動左室輔助系統項目的準備工作。醫院先後派出心臟中心醫護團隊前往海外學習該項先進技術,同時多次邀請國外專家到院指導,歷時7年,克服重重技術難關,為人工心臟項目在國內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6月,心臟中心與有關企業共同協作,正式啟動人工心臟高新技術項目,進一步推動終末期心力衰竭治療技術在我國順利開展。

42歲男子心力衰竭,人工心臟來了

作為省內唯一國家發改委和衛健委聯合頒發的心血管疑難危急重症診治能力提升項目單位和四川省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終末期心臟疾病導致的心力衰竭的系統性精準診斷和治療是省醫院重點發展的臨床醫學方向之一。繼2019年11年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開展首例心臟移植後,此次國內首例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四川省人民醫院也成為國內極少數能獨立開展該項目的醫療機構之一。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圖據省醫院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 省醫院開展國內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
    2005-2010 四川新聞網 版權所有 ICP 川B2-20030058   近日,四川省人民醫院(簡稱「省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
  • 國內首款人工心臟獲批上市
    2019智博會上展出的「永仁心」人工心臟。(資料圖片)本報訊 記者吳陸牧、通訊員張婷婷報導:您聽說過「人工心臟」嗎?人工心臟被譽為「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主要功能是利用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臟泵血功能,維持患者的血液循環。對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來說,人工心臟是代替心臟移植的有效治療手段。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
  • 國內首款人工心臟獲批 或將於10月初正式上市
    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梁梟據人民網報導,近日,重慶永仁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仁心公司)的國家創新醫療器械——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EVAHEART I(以下簡稱「永仁心」人工心臟)正式獲得國家註冊上市批准,這是我國第一個正式上市銷售的植入式心室輔助產品
  • 我國第一顆人工心臟獲批 這些A股公司有人工器官概念
    換個心臟有望多活10年?國內心衰患者的福音來了!我國第一顆人工心臟——「永仁心」昨日在重慶正式發布,該產品不僅有望大幅延長心衰患者的生命,上市後售價也將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約30%。「永仁心」全稱是「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EVAHEARTⅠ」,由重慶永仁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目前已正式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上市批准,成為國內首款獲批的人工心臟產品。據介紹,心力衰竭是全球唯一呈增長趨勢的心臟疾病,但針對終末期心衰的內科藥物治療遠期效果不佳,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35%。
  • 藍帆醫療1.02億元入股同心醫療 專注人工心臟布局心衰領域賽道
    《證券日報》記者從公司方面獲悉,本次交易後,藍帆醫療將與同心醫療攜手推進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CH-VAD」在全球市場的臨床、註冊及市場開發等業務。  瞄準「人工心臟」  根據公司公告,通過本次交易,公司將初步涉及心衰疾病治療器械領域。這是繼併購柏盛國際後,藍帆醫療在鞏固現有冠脈支架產品線競爭優勢的前提下,在心腦血管醫療器械領域的新布局。而此番布局的目標就是「人工心臟」。
  • 人工心臟技術未來可期
    除心臟移植外,人工心臟是終末期或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這是一種利用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臟的泵血機能,來維持全身血液循環的醫療器械。因其研發應用涉及流體力學、電學、材料學、機械製造、臨床醫學等多個學科,被譽為醫療器械中「皇冠上的寶石」。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 人工生物角膜上市棗陽農民免費接受移植
    湖北日報訊 (記者餘瑾毅、崔逾瑜、通訊員劉坤維、塗曉晨)昨日,左眼接受眼角膜移植後的魯德紅回到武漢協和醫院複查,視力恢復為0.5,矯正後視力達1.0。植入魯德紅眼內的角膜,並非來自志願者捐贈,而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艾欣瞳」,半年前剛剛上市。魯德紅成為「艾欣瞳」上市後華中地區首例移植患者。
  • 醫學史上的5月11日:賈維克—7型人工心臟的發明者出生
    關於世界範圍內認可的首例人工心臟移植眾說紛紜,有說美國人在1969年完成的,也有說知道2013年的法國團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心臟移植。而今天要說的賈維克就是其中一位,他在1977年發明出了第一款人工心臟。
  • 「機械心,重慶造」 17顆人工心臟即將上崗
    「國內首個階段性心臟輔助裝置臨床試驗項目」——「永仁心」植入型左心室輔助人工心臟(即左心室輔助系統)臨床試驗項目在重慶啟動啦~江小妹打探到,將有17顆重慶產「機械心」正式上崗。「永仁心」植入型左心室輔助人工心臟(即左心室輔助系統)臨床試驗項目在渝正式啟動江小妹打探,本次臨床試驗將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 Procoralan(R)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死亡和住院風險降低四...
    SHIFT 執行委員會聯席主席 Michel Komajda 教授指出:「在使用血管緊張 素轉化酶抑制劑20年後以及使用 β-受體阻滯劑10年後,我們現在擁有了一種拯救我們患者生命的新藥物。」Michel Komajda 是法國 University Pierre et Marie Curie Paris 6的心臟病學教授。
  • 全國縣級醫院首例!高密市人民醫院完成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這是全國縣級醫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技術目前代表起搏植入領域的最高水平。據了解,62歲的患者出現竇性停搏,伴房顫射頻消融術後半月,口服抗凝藥物治療,心臟停跳時間最長13秒,反覆意識喪失,來該院心內一科就診,經詳細檢查,將其收住院治療。
  • 全球首例!39歲男子心臟長在右邊,湘雅二醫院為鏡面人進行「迷宮...
    原來,高僧心臟長在右邊。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被稱「鏡面人」,這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他們的心臟、肝、脾、胃等器官位置左右對調,猶如鏡中影像,發病率百萬分之一。在福建泉州工作的39歲吳先生,就是一位「鏡面人」。
  • 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日本大阪大學發表使用來自iPS的心肌細胞片治療心力衰竭
    這項研究是以5年以內的實用化為目標而進行的,根據這個結果從明年6月開始進入後半階段的臨床試驗。研究的目標是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臟表面貼上由iPS細胞製成的心肌細胞片,改善虛弱的心臟功能。 2020年1月進行了第1例、9月進行了第2例、11月進行了第3例手術,所有患者都在約1個月後出院。 據說三個人的經過都是「順利」。 第3例手術26周後,由第三方效果安全評價委員會評價、驗證。
  • 36氪首發|研發超小型磁懸浮人工心臟,「核心醫療」獲數千萬元天使...
    且中國有450萬心力衰竭患者,隨著老齡化程度加劇,患病率也呈持續上升態勢。心臟移植手術是目前公認已知的治療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因供體缺乏,中國每年僅能實現300餘例心臟移植。人工心臟的出現為眾多心力衰竭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它是以機械泵的方式將血液輸送到人體的循環系統中以輔助或代替自然心臟的泵血功能。
  • 換心手術後14歲男生突然變學霸!專家:心臟沒有記憶功能
    」  病友會上,17歲的小翔(化名)是現場年紀最小的「換心人」,也是目前浙大一院年齡最小的一位心臟移植患者。  「正常情況下,人的心臟是會舒張、收縮的,而擴張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臟收縮功能較差。隨著病情的進展,他們的心臟會像吹氣球一樣,越吹越大,以至於出現心力衰竭,而當心臟大到一定程度,超出心臟負荷時,就會停止工作。」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心臟病區主任馬量主任醫師說。  2015年9月,還不滿15周歲的小翔在浙大一院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
  • 高血壓男子「速凍」半小時 主動脈換成人工血管
    來源:太原晚報  全身麻醉,體溫驟降17℃,外科醫生爭分奪秒切開男子心臟裡破損的主動脈,換上了一根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人工血管……日前,我省首例低溫麻醉「主動脈全弓人工血管置換術」在山醫大二院成功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