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2020-12-10 隆回視窗

技術拓展!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

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今年57歲的患者戴某,平素自覺身體健康,1年多以前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因為是在上坡上樓時才感覺明顯,休息後可緩解,沒有明顯影響日常生活,患者一直沒有重視,近一周來因為家中修房子勞累過度,感覺胸悶、氣促明顯來醫院,體檢時發現心動過緩,行動態心電圖檢查示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最長RR間期長達4.5秒,平均心率只有41次/分鐘,有安裝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的指徵。

在徵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後,11月29日下午,我院業務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小軍、副主任戴斌、主治醫師王蘇燕在介入團隊的密切配合下,穿刺右側股靜脈成功後,植入6F股靜脈鞘,沿鞘送臨時起搏電極至右心室,同時成功穿刺左側鎖骨下靜脈2次,引入2根導絲,沿穿刺點切開左側鎖骨下皮膚,製作起搏器囊袋。在DSA 引導下置入血管鞘,沿鞘管將主被動電極分別放置於右心室中間間隔部和右心耳部,然後將雙腔起搏器脈衝發生器與電極導線相連接並埋入皮下。整個手術過程順利,術後患者症狀明顯改善,生命體徵平穩。

該項手術的成功開展對醫院心內微創介入技術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義,填補了縣內治療心臟電生理介入技術上的空白,標誌著醫院介入團隊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相關科普:

心臟起搏器置入術是當前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通過置入心臟起搏器,利用起搏器發出規律的脈衝,維持正常心臟跳動和射血功能,以達到挽救生命,最大限度地延長患者生命的目的。

據了解,自1958年第一臺心臟起搏器置入人體,起搏器在成功地治療緩慢型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萬患者生命的同時,開始應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電性疾病。如預防陣發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頸動脈竇暈厥、雙室同步治療藥物難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臟起搏器的成功置入標誌著我院心內微創介入步入新的臺階,為患者解決了舟車勞頓前往省城大醫院就診的辛苦,將為更多的心臟病患者造福。

首例心臟射頻消融術

家住北山鄉塘託村38歲的阮某,是個可憐人:2003年,21歲的阮某因為「視網膜色素病變」引起視力逐漸下降,2008年病情加重,年紀輕輕便徹底雙目失明,阮某的家庭也因病致貧,才十多歲的兒子只能出去打工自謀生路。

正所謂「麻繩專挑細處折,厄運專找苦命人」,一年前阮某又反覆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陣發性、無規律心悸,每次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不等,休息後又自行好轉,當時未引起重視。後因發作頻繁,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無奈之下,患者及家屬慕名找到醫院業務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小軍,查心電圖結果顯示:「心律失常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結合病史及實驗室、輔助檢查等分析,王小軍主任認為患者有射頻消融術的適應症。

11月29日下午,手術在醫院介入科的導管室進行,醫護團隊密切配合,通過微創介入手術,首先在患者體內找到相關的位點,進行電生理檢查,標出靶點,並放電消融120秒,術後觀察10分鐘,再行心內電生理檢查,體表心電圖未見預激波,反覆多窗口、多通道刺激均未誘發心動過速,消融成功。

術後,患者阮某高興地說:手術前心跳快,一陣一陣地,發病也沒有規律,做了這個手術,覺得心裡平靜了、沒有之前的症狀了!

終將渡過時間的海

患者術前術後心電圖

相關科普: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常見的心律失常,而頻發的心悸可能會影響到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傳統的藥物保守治療,效果差,而且易反覆,心臟射頻消融術,是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者動脈送至心臟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內膜及心內膜下心機凝固壞死,達到阻斷快速心律失常異常傳導束和起源點的介入技術。

據了解,心臟射頻消融術是目前治療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療方法,本次利用心臟射頻消融術來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我縣首例。射頻消融微創手術的開展,將為醫院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帶來福音。

在心血管內科門診忙碌的王小軍主任
在心血管內科住院部忙碌的醫護人員

文:郭軍紅 龍圖娟

編輯:龍圖娟

審核:劉子山

來源:隆回縣人民醫院

相關焦點

  • 全國縣級醫院首例!高密市人民醫院完成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
    8月11日上午,高密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介入團隊順利將一粒膠囊大小、重量僅約2g的無線起搏器成功植入一名竇性停搏的患者體內。整個手術僅耗時30分鐘,患者目前術後反應良好,已轉入病房進行術後觀察。這是全國縣級醫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技術目前代表起搏植入領域的最高水平。
  • 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實施首例心臟射頻消融術
    紅網時刻婁底11月24日訊(記者 李響炮 通訊員 鄢婷)11月22日下午,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心內科在湘雅附二聯盟醫院專家的指導下,為一名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實施了心臟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術。手術歷時40分鐘,過程順利。據了解,這是該院心血管內科首例正式實施的心臟射頻消融手術。
  • 株洲市中心醫院心內科成功開展零射線下心臟介入射頻消融術!
    三臺手術全程在Ensite三維導航標測系統指引下完成,X射線量為零,真正實現了「綠色電生理」,開創了株洲地區心律失常零射線射頻消融治療的先河,為以後開展零射線下房顫射頻消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心律失常可通過介入手術得到根治,但應用傳統的介入治療技術對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和心房顫動等各種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頻消融術時,必須在X線透視下引導,透視幫助醫生看清導管在體內運行的整個過程。但X線對患者會造成一定劑量的輻射,特別對一些特殊人群,如正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備孕或懷孕婦女、白細胞較低屬於手術相對禁忌症的患者以及對X線影響存在擔憂的人群。
  • 寶雞市首例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成功完成
    9月15日,寶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一科成功為一名67歲男性房顫患者完成了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這是我院首次應用最新技術聯合治療,同時更是寶雞市開展的首例此類手術。一方面解決患者房顫症狀問題,另一方面預防房顫卒中風險,將卒中和出血風險降到最低。
  • 黃石市愛康醫院首次完成行三維導航系統標測下的心臟射頻消融術
    近日,黃石市愛康醫院在黃石地區首次行三維導航系統標測下的心臟射頻消融術,成功治療一例患有「頻發室性早搏,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的患者。今年剛滿 44 周歲的茅先生(化名),近一年來間斷出現心悸不適。
  • 心內一科完成一例複雜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
    10月16日,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一位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摺反機制心房撲動患者實施三維標測射頻消融手術,患者術後轉為正常竇性心律,於第二天順利出院。考慮患者瘢痕相關房撲藥物轉復可能性小,電復律存在風險及復發可能性大,決定給予「微創介入射頻消融術」治療。
  • 湖南日報丨邵陽首例「零射線」射頻消融術開啟心臟電生理全三維時代
    近日,在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患者李某終於綻放笑臉。一年多來,48歲的李某因反覆陣發性心悸、心慌,以致寢食難安,苦不堪言,嚴重時伴氣緊、頭暈、乏力。曾就診於湘雅醫院,醫生建議行射頻消融術。得知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也能做這種手術,他立即轉到該院治療。4月28日,邵陽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在Carto 3三維系統指導下,為他成功施行邵陽首例「零射線」射頻消融術,療效確切,手術效果好。「沒想到邵陽也能完成如此高端的手術,解決了困擾我多年的心悸問題,非常感謝心血管內科的全體醫務人員。」他高興地說。
  • 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完成一例複雜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10月16日,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一位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摺反機制心房撲動患者實施三維標測射頻消融手術,患者術後轉為正常竇性心律,於第二天順利出院。患者臨床資料心內一科副主任醫師陳彥波診治一位特殊病人:患者男,32歲,因「心慌、胸悶5月」就診,行心電圖示心房撲動(如圖1),進一步精確分析心電圖為非典型房撲,即非臨床常見的「三尖瓣峽部房撲」,結合患者曾因「心臟三尖瓣脫垂」行「三尖瓣機械瓣置換+臨時起搏器植入術」,考慮房撲為瘢痕相關性房撲,給予口服藥物及靜脈轉復藥物均無效,患者症狀無緩解,心率在120-180次/分。
  • 首例CRT-D術焦作人民醫院搞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實習生孫司穎    本報訊日前,經過90分鐘的努力,焦作市人民醫院高血壓心臟診療康復中心和介入科的醫護人員分工協作,成功為一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實施了首例CRT-D術。
  • 廣西婦幼系統第一例三維心臟射頻消融術
    擁有現代化監護室、心肺功能康復病房和心電生理功能室,配有目前最先進的各種心臟病診治儀器,多項診療技術已經達到區內領先水平。8月7日,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臟科在主任易容松的帶領下,成功為一名心律失常的9歲男孩實施了廣西婦幼系統第一例三維心臟射頻消融術,根治了折磨患兒多年的「心病」。
  • 心悸一年竟是陣發性室上速在「搗鬼」 射頻消融術輕鬆解憂-上饒...
    近日,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了一頻發心悸的中年女子,經查,她被確診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幸得護「心」團隊巧施射頻消融術,董女士如願解煩憂。  54歲的董女士是上饒縣人,一年前,她開始出現陣發性心悸症狀,發作時間不定,常突發突止,嚴重的時候會繼發頭暈、噁心嘔吐等不適。期間,董女士曾在當地診所檢查,被確診為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經藥物治療後有所緩解,董女士就沒有在意。
  • 湖南首例|心內科完成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一站式」射頻消融術
    她生活中總是反覆暈厥,平日稍微多動一下就得馬上休息,輾轉湖南多家知名醫院,均未找到解決辦法。最終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心律失常心衰專科診斷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並心房顫動」。左:正常心臟右: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簡稱HCM)的心臟張志輝教授帶領的心律失常介入團隊經充分討論和研究,制定了「一站式」射頻消融解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並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案。
  •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記者 李丹)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獲悉,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一名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術後生命體徵平穩。
  • 射頻消融術:不開刀除男子一年「心」病
    近日,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護心團隊精準施術,成功地為一預激症候群男子行心臟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術,幫他根除一年「心」病。  51歲的葉先生是貴溪市人,一年前,他突然出現心悸、胸悶不適,休息後好轉。「心臟跳得特別快,喘氣難受!」回想起當時的情形,葉先生仍記憶猶新,因不發作時跟正常人無異,大意的他就沒有去醫院檢查。
  • 心臟「電路」異常 寶寶心跳每分鐘240次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蔡櫻柳通訊員劉雲芳)每分鐘心跳最高達240次,出生2個月的寶寶小彥有一顆瘋狂跳動的心臟。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近期,醫生通過射頻消融術為小彥消除了這一困擾。
  • 濰坊中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冠脈無植入支架治療心臟血管閉塞介入手術
    2019年5月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於我院心內二科行冠狀動脈造影+支架置入術,左迴旋支置入1枚支架,術後規律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維、阿託伐他汀」等藥物。近3天頻繁發作胸痛,入院心電圖示ST-T缺血改變,急查肌紅蛋白、肌鈣蛋白T、心肌酶譜均升高。經了解,張大爺有高血壓病多年,多次腦梗死病史。經過緊張的檢查,李大爺的診斷結果擺在了醫護人員面前,治療的每一步都要充分考慮患者的情況。
  • 濰坊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經食道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無痛檢查
    近日,在濰坊市人民醫院內鏡中心的支持下,超聲科心臟組成功開展了經食道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無痛檢查,使濰坊進入了經食道超聲檢查的無痛時代。  病例1  付先生,57歲,高血壓3期,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因房顫擬行射頻消融術。
  • 【醫療動態】蓋州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首例CT引導下肺腫瘤射頻消融術
    9月5日,蓋州市中心醫院胸外科成功為一名70歲男患者開展首例CT引導下肺腫瘤射頻消融術,該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院腫瘤射頻診療技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 射頻消融助患者 走出「電風暴」旋渦
    在梅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三科眾多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大家聯手為他進行了一場驚險的心臟攻堅戰。  2年前陳先生就因為心梗及心臟擴大、反覆心衰,先後進行了三腔復律除顫起搏器(CRT-D)植入術和冠脈支架植入術。術後心臟功能好轉,但有頻發室早及短陣室速,平時依靠藥物維持治療,還能正常平穩地生活和工作。
  • 記砥礪奮進中的太原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
    成立以來,收治心衰患者3000餘例,積極開展心衰相關新技術、新項目,多次開展世界心臟病日宣傳及義診活動,宣傳心衰及心臟疾病的急救及康復,開展全國心衰日義診活動3次,社區宣傳活動20餘次,獲益20000餘人次;開展院內、科內心衰規範化診療及心衰指南及新進展的培訓及授課活動多次,為河西區人民醫院、杏花嶺區醫院、陽曲縣人民醫院、清徐縣人民醫院、婁煩縣人民醫院、稷山縣正身心血管病醫院等開展培訓授課及聯合會診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