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首例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成功完成

2020-12-06 寶雞生活君

9月15日,寶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一科成功為一名67歲男性房顫患者完成了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這是我院首次應用最新技術聯合治療,同時更是寶雞市開展的首例此類手術。一方面解決患者房顫症狀問題,另一方面預防房顫卒中風險,將卒中和出血風險降到最低。

李大爺,患有冠心病、房顫病史已有6年,此次入住寶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一科,為其進行冠脈造影術後,結果顯示屬於臨界病變。由於房顫的長期困擾,當主管醫生為李大爺介紹治療房顫的射頻手術時,老人願意嘗試,但聽到持續性房顫有30—40%的復發率,而且房顫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顫患者如果不抗凝,中風的風險為正常人的五倍,患者及家屬又顧慮重重,不願長期口服抗凝藥。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心血管內一科主任白志生經過對患者病例的反覆查看,組織科室醫生團隊多次商討後,認為李大爺的病情非常適合進行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左心耳封堵術就是房顫治療的另一可行選擇,同時行射頻消融術消除患者的房顫症狀,為房顫治療打上「雙保險」,這種全新的「一站式」治療技術通過微創的方式,既消除了房顫的症狀,又閉合了房顫病人血栓發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同時也減少了房顫患者多次治療的痛苦,降低了卒中致殘或致死的風險,消除了患者對長期口服抗凝治療的依賴性,為患者提供了治療新選擇。

手術方案確定後,白主任及主管醫生與患者及家屬耐心溝通,解釋手術原理,講述手術優勢所在,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一致信任。

此時,白主任及其團隊又面臨了新的壓力,由於此手術目前在寶雞市尚未開展,實屬首例,但壓力即是動力,首例手術既是創新,又是考驗,面對這樣的挑戰,白主任及其團隊做好了多方面充分且縝密的準備。

心血管內一科全科進行反覆討論,與超聲科、麻醉科等相關科室進行多學科討論,經過嚴密的籌備、安排和協調,所有的環節和細節一一核對,確保參與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做好萬全的準備。

9月16日,由心血管內一科主任白志生、副主任鄭廣生、副主任醫師楊平、李飛醫師組成手術團隊,超聲科主任李培英、主治醫師呂品組成B超團隊,麻醉科主治醫師王寶眾、謝小靜組成麻醉團隊。

在唐都醫院曾迪教授及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曾廣偉教授的指導下,我院心血管內一科醫生團隊通力合作,將長鞘順利進入患者左心耳,利用豬尾導管進行造影,顯示左心耳呈「仙人掌」狀,同時進行測量,選擇外徑為30mm的Watchman封堵器,再次造影提示無殘餘漏,隨後釋放,壓縮比為16%。穿刺、標測和消融手術一一順利完成。B超團隊為患者分別進行經胸、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以詳實精密的測量及三維實時動圖為手術醫師提供有效、可靠地幫助;麻醉團隊為病人誘導麻醉丶氣管插管丶全麻和機械通氣及全程監測,各學科分工協作,緊密配合,順利完成了這例難度高、風險大、手術時間長的手術。

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此例新技術的成功開展,為寶雞及周邊地區房顫患者提供了一種更有效、更保險的治療方式,標誌著寶雞市人民醫院乃至全寶雞市心血管專業在心臟電生理技術的又一大突破,同時,寶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專業在結構性心臟病治療及介入治療技術上邁上了新臺階。

相關焦點

  • 心內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房顫冷凍消融+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心內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房顫冷凍消融+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2020-07-03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首例|心內科完成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一站式」射頻消融術
    左:正常心臟右: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簡稱HCM)的心臟張志輝教授帶領的心律失常介入團隊經充分討論和研究,制定了「一站式」射頻消融解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並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案。11月24日,張志輝教授帶領羅文治主治醫師和鄧煦主治醫師為該患者實施了手術。
  •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成功完成一例左心耳封堵術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通訊員 丁華永 王遠飛 劉洋)11月28日,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房顫中心為一名高齡患者成功實施左心耳封堵術,該手術在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是首例,標誌著駐馬店市中心醫院醫療水平的進步,可為更多房顫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左心耳封堵術過百臺
    8月17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昆醫附一院」)心內科孟照輝團隊成功為2名房顫患者行經皮左心耳封堵術(LAAC),實現醫院自主該手術數例過百,目前位居全省第一。左心耳封堵手術。昆醫附一院 供圖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心房顫動(房顫)已成為心血管領域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國有近1000萬例房顫患者,卒中患者1300萬例,其中缺血性卒中約900萬例。房顫的最大危害就是卒中(俗稱「中風」),其所致卒中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殘率及高復發率的"三高"特點。
  • 南昌縣人民醫院心內科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2020年9月30日,南昌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及介入室團隊在南大二附院專家陳琦主任醫師及胡金柱主任醫師的指導下,用時2個小時,成功實施了經心腔內超聲技術(ICE)指導下該院首例心房顫動左心耳封堵術。  患者葉某,有房顫病史10餘年,並且既往有心臟單腔起搏器手術植入病史。
  • 眉山市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左心耳封堵術」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仲軍 杜佩聰 文/圖)近日,眉山市人民醫院在省醫院專家指導下,順利完成眉山市首例「左心耳封堵術」,為患者安全渡過手術期保駕護航。  「左心耳封堵術」是用於治療房顫,預防卒中,減少病死及致殘率的有效方法。因手術部位的特殊性,術中更容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導致循環衰竭。採用該治療方法,相較常規抗凝等藥物治療,有明顯的優勢。據了解, 術前心血管內科、超聲科及麻醉科等多次溝通,反覆討論,完善手術、麻醉等各項預案,最終在醫療團隊的共同協助和密切配合下,手術成功完成,患者平安,術後恢復順利。
  • 上海市周浦醫院心內科左心耳封堵全國高階培訓班完美收官
    2020年7月25日,上海市周浦醫院成功舉辦左心耳封堵高階培訓班,本次活動的導師均是來自左心耳封堵術全國前5的中心,分別是上海市健康醫學院附屬周浦醫院心內科主任寧忠平主任
  • 純超聲引導的左心耳封堵技術——「綠色」無射線
    國際權威的ESC房顫治療指南(2012版)指出,對於高中風風險和長期口服抗凝藥禁忌症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左心耳封堵術來治療。國外的臨床研究證據表明,與傳統抗凝藥物相比,左心耳封堵術可以有效減少房顫患者併發症,特別是腦卒中的發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左心耳封堵與傳統抗凝藥物華法林比較,在主要併發症方面要降低40%,其中降低患者32%的中風風險,降低60%的心血管死亡事件以及降低34%的全因死亡事件。
  • 中國自主研發-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成功完成
    昆明2020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23日,德諾醫療旗下杭州諾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諾茂醫療)自主研發的CardioPulse™脈衝消融產品在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完成了首例臨床應用,這也是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國在房顫介入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結伴耳行」| WATCHMAN左心耳封堵全國聯播,頂尖結構性心臟病大咖...
    其中一例左肺切除後心臟轉位的病例:該患者為70歲女性,於30年前行左肺切除手術,導致較為嚴重的心臟轉位。經過諸多專家對穿刺操作技巧的實時探討交流,手術取得了圓滿成功。其中有一例左心房增強CT提示左心耳內梳狀肌將左心耳分為兩個獨立的分葉的病例,術者考慮常規一個封堵器不能完成左心耳封堵,因此採取雙WATCHMAN封堵器分別置入上下葉策略,牽拉試驗證實貼靠穩定,雙葉密封良好。該臺手術術前採用了CT心耳重建技術,可對左心耳及其相鄰解剖結構提供形象、直觀的解剖參考,對左心耳封堵術的封堵策略選擇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 鄭大二附院首次獨立成功開展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房顫射頻消融術
    日前,鄭大二附院心內三病區萬大國主任帶領科室介入團隊成功獨立開展一例CARTO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的經皮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這是我院心內科首次獨立開展此類手術,也標誌該院心臟電生理介入治療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大慶油田總醫院獲批「中國房顫中心示範基地」
    硬實力·金口碑油田總醫院房顫中心成立於2018年底, 經全體醫務人員努力,2019年被授予「中國房顫中心」稱號。硬實力!心律失常介入治療水平處於省內領先行列,年完成電生理手術400餘臺,其中房顫射頻手術過百臺,藥物抗凝比例達90%以上。
  • 隆回人民醫院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
    我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和心臟射頻消融術12月1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首例行「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的35床戴某和行「心臟射頻消融術」的22床阮某同時出院。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11月29日,隆回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介入團隊在開展2000多例心臟介入治療後,成功將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到一名「III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的體內。至此,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置入術!
  • 濰坊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經食道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無痛檢查
    近日,在濰坊市人民醫院內鏡中心的支持下,超聲科心臟組成功開展了經食道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無痛檢查,使濰坊進入了經食道超聲檢查的無痛時代。  病例1  付先生,57歲,高血壓3期,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因房顫擬行射頻消融術。
  • 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效果如何?哪些人群適合做?
    不同患者的房顫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總體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指用抗心律失常藥將房顫恢復為竇性心律,以及控制心室率兩種;非藥物治療分為內科消融治療和外科消融治療,消融治療失敗還可做左心耳封堵術。
  • 非肺靜脈起源的陣發性房顫導管射頻消融一例
    24h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示:陣發性心房顫動(房顫)。患者於2018年12月因陣發性房顫首次行導管射頻消融術(肺靜脈電隔離),術後1個月復發。服用「胺碘酮、美託洛爾」等藥物,症狀不能緩解,動態心電圖複查結果仍示為陣發性房顫。既往體健。心臟超聲檢查未見異常;食道超聲檢查,心房未見血栓。擬再次行導管射頻消融術。
  • 山東省首例3TMRI兼容ICD在青成功...
    青島新聞網12月14日訊(記者 李麗濤 通訊員 徐福強)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李賓公教授團隊成功完成國內首批、山東省首例3.0T磁共振(3TMRI)兼容心律轉復除顫器(ICD)的植入,標誌著全球領先的3TMRI兼容起搏技術在我省正式應用於臨床,該款ICD為全球首款3.0T & 1.5T
  • 經心尖TAVI術,六旬男子重獲新生
    :經心尖TAVI術,六旬男子重獲新生 2020年1月14日,西北大學附屬醫院 西安市第三醫院心胸外科成功完成市級醫院首例心尖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2020年1月16日,西北大學附屬醫院 西安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完成院內首例「血管內超聲指導下冠狀動脈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