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效果如何?哪些人群適合做?

2020-12-06 暨大附一心內科陳小明

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引起的心房跳動雜亂,頻率可以達到250~300次以上,並且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狀: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心慌;有些可能會有頭暈、胸悶,覺得呼吸困難、全身乏力,甚至有暈倒的感覺;但也有一些患者完全沒有症狀。

不同患者的房顫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總體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指用抗心律失常藥將房顫恢復為竇性心律,以及控制心室率兩種;非藥物治療分為內科消融治療和外科消融治療,消融治療失敗還可做左心耳封堵術。

其中,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它利用電極導管檢查心臟內部,找出病灶的確切位置並消除,以此達到根治房顫的目的。但一提到手術,患者難免會感到害怕,尤其是擔心手術的成功率。

那麼,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療效如何?

大體上來看,心房顫動的患者在進行微創手術治療以後,成功率是比較高的,一般手術成功率可以高達80%左右,但具體要根據每一位患者他的房顫類型、房顫病程、心房大小、心肌損傷的程度還有合併症的情況綜合判定。

哪些房顫患者適合做射頻消融治療?

陣發性房顫房顫持續時間小於7天,能自行終止,但會反覆發作的這種房顫叫做陣發性房顫。若患者發作症狀很明顯,如心慌、乏力、尿頻、沒精神、活動時氣喘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此時若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可以考慮進行射頻消融治療,不僅手術成功率高,且術後復發率也低。若是特發性的房顫患者,即沒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睡眠呼吸暫停等合併症的,那麼手術治療效果會更好。

持續性房顫持續時間超過7天的房顫,稱為持續性房顫。隨著患者房顫時間的延長,其心臟的結構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且時間越長這種改變會越明顯,同時,患者進行射頻消融治療的難度會增大,且成功率降低,術後復發的機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此類房顫患者儘早做,效果也就越好。

其他類型房顫除了以上兩類房顫,臨床上還有很多類型房顫適合進行射頻消融治療,比如甲亢引起房顫,甲亢痊癒後還存在房顫的,也可以考慮射頻消融治療;肥厚性心肌病合併房顫,若房顫誘發心衰或是導致心衰加重,那麼待心功能相對穩定後,也可進行房顫消融治療。另外,瓣膜病合併房顫的患者,在進行瓣膜置換或修補治療之後,也可以進行射頻消融治療房顫。

需要注意的是,房顫射頻消融治療的成功率還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因此房顫射頻消融術後的患者,需要按醫囑服用抗凝藥、抗心律失常藥,注意短時間內不要劇烈運動,可做適當的運動,如散步,且一個月內要吃軟的、易消化的食物。

相關焦點

  • 冷凍消融 VS 射頻消融,誰更勝一籌?
    「很多房顫發作初期是沒有症狀的。」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吳立群教授解釋說,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房顫會持續加劇,一次比一次發病嚴重…… 因此,大家除了了解房顫的危害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要知道如何篩查房顫。
  • 房顫冷凍球囊導管消融,不可不知的3個問題
    在房顫治療方面,經導管消融治療的療效已為大家所公認。肺靜脈隔離(PVI)是房顫導管消融治療的基石。經冷凍球囊導管消融(CBA)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消融方法,已成為實現PVI的標準方法之一。CBA可用於哪些患者?在圍術期應採用何種抗凝治療方案?又該如何進行併發症的預防?近期發表的《經冷凍球囊導管消融心房顫動中國專家共識》對此進行了解答。
  • 從臨床研究出發,房顫患者射頻消融圍術期抗凝有何建議?
    作為根治陣發性心動過速最有效的方法,射頻消融已成為我國房顫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近年來我國導管消融治療發展迅速,導管消融適應症也逐漸拓寬。截至2018年,我國房顫消融手術接近5萬例。 房顫患者存在很大的血栓栓塞風險,另由於射頻消融術式複雜,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後都有增加血栓發生的因素。
  • 房室結消融+起搏器:房顫治療的另一選擇
    隨著房顫消融手術技術水平及成功率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在藥物治療之外有了另一選擇。然而,藥物治療和消融治療並非100%成功,仍有一部分患者雖經歷了反覆消融並且使用了多種藥物仍不能解房顫之煩惱。對於這樣的患者,在治療上我們仍有選擇。
  • 房顫初始治療,消融明顯優於藥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期兩項隨機研究
    對於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目前指南建議,先用一種或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療效不佳時再考慮射頻消融。研究顯示,這類患者經藥物治療失敗後,射頻消融在維持竇性心律方面比抗心律失常藥物更有效。11月16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同時發表的兩項研究一致表明,對於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冷凍球囊消融作為初始治療,效果明顯優於藥物治療。加拿大EARLY-AF 研究將303例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初治患者隨機分入射頻消融組(冷凍球囊消融)和藥物治療組(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 鄭大二附院首次獨立成功開展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房顫射頻消融術
    近半年來患者發作更加頻繁,持續時間也明顯延長,因房顫的困擾,嚴重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此次再發心悸到鄭大二附院住院治療。入院後萬大國主任為患者完善相應檢查,綜合患者的症狀與相應檢查結果,診斷為「陣發性心房顫動」。萬大國主任考慮到房顫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因此建議該患者行房顫射頻消融手術治療,經過充分與家屬溝通交流,最終決定為她實施經皮心房顫動射頻消融手術。
  • 非肺靜脈起源的陣發性房顫導管射頻消融一例
    24h動態心電圖檢查結果示:陣發性心房顫動(房顫)。患者於2018年12月因陣發性房顫首次行導管射頻消融術(肺靜脈電隔離),術後1個月復發。服用「胺碘酮、美託洛爾」等藥物,症狀不能緩解,動態心電圖複查結果仍示為陣發性房顫。既往體健。心臟超聲檢查未見異常;食道超聲檢查,心房未見血栓。擬再次行導管射頻消融術。
  • 消融可改善房顫患者睡眠質量!韓國研究
    在房顫患者中,睡眠碎片化(夜間多次醒來)和睡眠呼吸暫停很常見。 韓國研究人員通過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陣發性房顫患者接受射頻消融術後,睡眠質量明顯改善,且無房顫復發的患者水縣質量改善更明顯,同時消融前睡眠不穩的患者術後房顫復發率明顯降低。
  • 房顫消融術後,是否還需長期抗凝?安徽學者Meta分析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學者發表的一項Meta 分析和試驗序貫分析表明,房顫射頻消融術後長期抗凝的出血風險大於抗栓治療獲益。研究者認為,「一刀切 」的抗凝策略可能導致部分低危患者過度治療。房顫射頻消融術後是否要長期抗凝,需結合 HAS-BLED 評分和 CHA2DS-VASc 2 評分綜合考慮。在中風低風險人群中,手術成功3個月後停用抗凝藥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定期進行血栓栓塞風險再評估;對於中、高風險人群,目前結論不一,需行個體化治療。
  • 105歲的心臟射頻消融手術!這種心律失常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治療?
    然而,對於一位105歲高齡,又有各種基礎疾病的患者,我們通過文獻檢索了一下,好像還沒有這麼高齡做射頻消融手術的病例 臨床上對於房顫和房撲這類心律失常,通常有幾個選擇: 1、控制心室率藥物+抗凝藥物治療。 2、抗心律失常藥物+抗凝藥物治療。 3、電復律或食道心房調搏復律 4、經導管射頻消融根治房顫或者房撲。
  • 中國自主研發-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成功完成
    昆明2020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23日,德諾醫療旗下杭州諾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諾茂醫療)自主研發的CardioPulse™脈衝消融產品在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完成了首例臨床應用,這也是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國在房顫介入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射頻消融新武器,三維超聲助力「綠色」消融
    醫生建議行射頻消融術。但因為害怕手術輻射,曲阿姨心生退意,考慮到患者這一顧慮,11月16日,心血管內科為曲阿姨施行了首例零射線全三維射頻消融術,手術成功,術後1天曲阿姨就出院了。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蔣路平介紹:「這是醫院『綠色電生理』零的突破!」
  • 濰坊市人民醫院:超聲眼一瞅 房顫不再有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11月7日,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二科電生理團隊李秀芹、徐海年副主任醫師運用SoundStar心腔內超聲導管(ICE)和ST SF消融導管,結合Carto3三維系統,成功完成1例持續性房顫的高效射頻消融術,手術零射線,消融時間僅用時18分鐘。
  • 6種房顫管理方法,遠離卒中併發症!
    提起房顫,便會聯想到卒中,房顫和卒中間有哪些「剪不斷」的關聯呢?讓我們先通過一個動畫來了解一下~~ 來源:World Heart Federation 知曉了房顫和卒中的關係,又該如何預防房顫患者發生卒中呢?
  • 湖南首例|心內科完成肥厚型心肌病合併房顫「一站式」射頻消融術
    左:正常心臟右: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簡稱HCM)的心臟張志輝教授帶領的心律失常介入團隊經充分討論和研究,制定了「一站式」射頻消融解決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並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案。11月24日,張志輝教授帶領羅文治主治醫師和鄧煦主治醫師為該患者實施了手術。
  • JCE :導管消融可用於長期透析伴陣發性房顫患者
    Kaplan-Meier分析 房顫在長期透析患者中十分常見,有報導顯示13%-27%的長期透析患者合併房顫,而且合併房顫者的死亡率顯著高於不合併房顫者。在臨床實踐中,一旦在透析過程中發作快心室率房顫,往往需要調整血透模式,甚至因為血流動力學異常和嚴重的心悸症狀而停止血透。另外由於多數抗心律失常藥物需要經過腎臟排洩,抗心律失常藥物對慢性透析合併房顫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明顯降低,因此這些患者需要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導管消融治療房顫是上世紀末研發的新技術,由於其治療房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高,近年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 心內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房顫冷凍消融+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心內科成功完成我院首例房顫冷凍消融+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治療 2020-07-03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雞市首例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成功完成
    9月15日,寶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一科成功為一名67歲男性房顫患者完成了一站式三維下房顫射頻消融術十左心耳封堵術,這是我院首次應用最新技術聯合治療,同時更是寶雞市開展的首例此類手術。一方面解決患者房顫症狀問題,另一方面預防房顫卒中風險,將卒中和出血風險降到最低。
  • 龍德勇:每年完成1600餘例射頻消融
    龍德勇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醫學博士,也是一名非常年輕的主任醫師,43歲的他在醫院房顫團隊專職從事室上速、室速、房顫、房速等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每年完成1600餘例,為國內此領域個人手術例數最多的青年專家。    2003年,龍德勇滿懷憧憬來到北京安貞醫院,攻讀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