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勇:每年完成1600餘例射頻消融

2020-11-24 北青網

    龍德勇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醫學博士,也是一名非常年輕的主任醫師,43歲的他在醫院房顫團隊專職從事室上速、室速、房顫、房速等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每年完成1600餘例,為國內此領域個人手術例數最多的青年專家。

    2003年,龍德勇滿懷憧憬來到北京安貞醫院,攻讀博士學位。「之所以選擇安貞醫院,是因之前受安貞奠基者吳英愷院士生平的感染,了解到他在戰火紛飛的歲月毅然投入祖國懷抱,為國家的醫學健康事業貢獻力量。」龍德勇說:「雖然我只是一個小青年,但是他的家國情懷與我的內心又是那麼契合。」

    進入安貞醫院後,龍德勇跟隨我國房顫事業的開拓者馬長生教授和董建增教授學習心臟電生理技術。「當時馬老師、董老師事無巨細,嚴格要求,手把手教我從穿刺血管開始。」2008年9月,龍德勇說,獨立完成了第一例房顫導管消融,從此躋身於當時國內最年輕的術者,而當時國內能獨立完成房顫導管消融的醫生不超過20位。

    同年12月,一位在安貞進修的外地省級醫院醫生邀請龍德勇去他們醫院指導手術。在龍德勇的協助下,這家醫院成了所在省手術量最大的電生理中心,跟他合作的術者不僅成了兄弟,也成為所在地區手術量最大、最年輕的獨立術者。幾年來,龍德勇和他的同事們就是這樣傳承、傳播安貞技術、安貞文化,與業內同行一起成長。

    龍德勇說,這種沒有圍牆的文化使他深受裨益,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成長機會。目前,他是中國心律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臟學會理事。從事室上速、室速、房顫、房速等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為國內個人例數最多的青年專家。

    在臨床研究上,龍德勇首次報導並證實了既往消融失敗的房室旁路存在心房插入點遠離瓣環的情況;在國內率先採用左側位無造影劑穿刺乾性心包、行器質性室速心外膜標測及消融,例數及成功率均居國內前列;在國內率先採用三維超聲指導複雜心律失常的標測及消融,是國內使用例數最多的術者;所在團隊完成了國內例數最多的孕婦零輻射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手術。在世界最知名的心臟電生理雜誌發表論著多篇,獲國家專利2項。參與或承擔的國家級課題項目13項,參與的國產心臟三維電生理標測系統研發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房顫已經成為心血管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論手術量,安貞醫院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房顫中心。「提升科研能力,臨床和研究都要走到世界的前列,這是我們房顫團隊的夢想,也是我個人的夢想,我相信,這個夢想一定能夠實現。」龍德勇說。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相關焦點

  • 「一把刀」聚焦超聲波精準殲滅癌細胞-射頻消融 微創治療 海扶...
    原標題:「一把刀」聚焦超聲波精準殲滅癌細胞  據《勞動報》報導,射頻消融、海扶刀,在治療肝癌、胰腺癌或轉移性腫瘤領域,「第四種武器」正日益崛起。  腫瘤醫院微創治療中心主任孟志強教授和他的團隊自2013年起,每年開展以海扶刀、射頻消融為代表的腫瘤微創治療5000餘例,在對已建立的肝癌治療隨訪數據統計後發現,對於腫瘤位置良好、直徑3cm以下的「小肝癌」行射頻消融,可達到與外科根治切除同等的療效;對於那些大於3cm小於5cm的肝臟腫瘤,無需「開膛破肚」也能達到1年92.6%、3年66.6%、5年61.8%的生存率,療效與傳統手術治療相當
  • 冷凍消融 VS 射頻消融,誰更勝一籌?
    射頻消融(「火」)和冷凍消融(「冰」)是最常見肺靜脈隔離的2種方式。 此外,射頻消融可至多處心臟解剖機構,適用於包括肺靜脈或非肺靜脈起源的房顫,還有精準的三維標測系統加持。 但「逐點式」消融手術時間較長,對術者的操作水平要求也較高,至少需要操作50-100例,才能掌握這一治療技術。
  • 非肺靜脈起源的陣發性房顫導管射頻消融一例
    經典臨床病例 抽絲剝繭解析 身臨其境講解 課程由7位電生理手術例數超過患者於2018年12月因陣發性房顫首次行導管射頻消融術(肺靜脈電隔離),術後1個月復發。服用「胺碘酮、美託洛爾」等藥物,症狀不能緩解,動態心電圖複查結果仍示為陣發性房顫。既往體健。心臟超聲檢查未見異常;食道超聲檢查,心房未見血栓。擬再次行導管射頻消融術。
  • 【典型病例】原發性甲狀腺癌熱消融治療後再手術2例分析
    回顧已發表的熱消融技術治療甲狀腺癌相關文獻,檢索到具有完整記錄的文獻共7 篇,結合本文病例,共40例43 個病灶行消融治療,其中1 例穿刺細胞病理學檢查結果為FN,6 例穿刺病理學檢查結果為濾泡性病變或FN(Bethesda Ⅲ級或Ⅳ級),1 例為MTC,其餘32 例為PTC。
  • 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完成一例複雜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
    大眾網·海報新聞 濰坊報導10月16日,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一位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摺反機制心房撲動患者實施三維標測射頻消融手術,患者術後轉為正常竇性心律,於第二天順利出院。圖5 拖帶PPI-TCL間期決定主環手術過程——射頻消融第一步消融主導環:決定將游離壁的疤痕消融連接至下腔靜脈,截斷圍繞瘢痕的折返環,消融約5個靶點後,房撲速度減慢,心動過速周長從260ms左右變成了310ms,說明主導環已截斷,但是心動過速並未中止,表現為典型三尖瓣峽部房撲特點,此時房撲由副導環三尖瓣峽部折返環維持(如圖 6)。
  • 射頻消融新武器,三維超聲助力「綠色」消融
    醫生建議行射頻消融術。但因為害怕手術輻射,曲阿姨心生退意,考慮到患者這一顧慮,11月16日,心血管內科為曲阿姨施行了首例零射線全三維射頻消融術,手術成功,術後1天曲阿姨就出院了。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蔣路平介紹:「這是醫院『綠色電生理』零的突破!」
  • 心內一科完成一例複雜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
    10月16日,濰坊市人民醫院心內一科電生理團隊成功為一位心臟瓣膜置換術後雙摺反機制心房撲動患者實施三維標測射頻消融手術,患者術後轉為正常竇性心律,於第二天順利出院。圖5 拖帶PPI-TCL間期決定主環手術過程——射頻消融第一步 消融主導環:決定將游離壁的疤痕消融連接至下腔靜脈
  • 中國自主研發-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成功完成
    昆明2020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12月23日,德諾醫療旗下杭州諾茂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諾茂醫療)自主研發的CardioPulse™脈衝消融產品在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功完成了首例臨床應用,這也是亞洲首例脈衝房顫消融(PFA)手術。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誌著我國在房顫介入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射頻消融助患者 走出「電風暴」旋渦
    射頻消融成功「平息」心臟電風暴  相關連結  梅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是集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教學及科研為一體的專業科室,是梅州市醫學重點專科。科室現有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8人。開放病床224 張,能為心血管危重患者提供準確及時、完善的監護及治療。
  • 肝癌射頻消融術後各種影像學評價應用與進展
    作者:任衍喬,鄭傳勝,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放射科 目前射頻消融由於造影后動脈期持續時間較短,超聲醫師來不及全方位觀察消融區血流灌注情況,由於探頭方向局限性,某些角度回聲信息不易獲取,二維CEUS檢查可能會遺漏肝癌RFA術後殘餘腫瘤。為了克服這一不足,Luo等報導對63例肝細胞癌RFA術後1d患者作三維CEUS檢查並以術後1個月CECT作參考標準,結果發現術後1d評價消融是否完全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分別為97%、100%、97%。
  • 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效果如何?哪些人群適合做?
    藥物治療指用抗心律失常藥將房顫恢復為竇性心律,以及控制心室率兩種;非藥物治療分為內科消融治療和外科消融治療,消融治療失敗還可做左心耳封堵術。其中,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它利用電極導管檢查心臟內部,找出病灶的確切位置並消除,以此達到根治房顫的目的。但一提到手術,患者難免會感到害怕,尤其是擔心手術的成功率。
  • 從臨床研究出發,房顫患者射頻消融圍術期抗凝有何建議?
    作為根治陣發性心動過速最有效的方法,射頻消融已成為我國房顫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近年來我國導管消融治療發展迅速,導管消融適應症也逐漸拓寬。截至2018年,我國房顫消融手術接近5萬例。 房顫患者存在很大的血栓栓塞風險,另由於射頻消融術式複雜,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後都有增加血栓發生的因素。
  • 廣西婦幼系統第一例三維心臟射頻消融術
    8月7日,柳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心臟科在主任易容松的帶領下,成功為一名心律失常的9歲男孩實施了廣西婦幼系統第一例三維心臟射頻消融術,根治了折磨患兒多年的「心病」。該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廣西婦幼系統三維射頻消融術的空白,使常規手術難以消融的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治療,大大提高了射頻消融的成功率,造福一方百姓。
  • 心臟「電風暴」隨時可致命 「南京方法」消融快準穩
    其帶領的團隊在國際上首創持續性房顫的個性化消融策略,目前已在國內外醫院推廣開來,被行內專家稱為「南京方法」,全國多家媒體雜誌均報導過其先進事跡。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但它的種類五花八門,其中疑難複雜的心律失常藥物有效控制率低、射頻消融難度大,是心臟疾病致死致殘的最重要原因。
  • 做肝部射頻消融遭罪嗎?別著急,身體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
    因此,在患有肝臟疾病的情況,可通過射頻消融的方式,更好地針對肝臟多餘的息肉以及囊腫做相關的治療後,從而取得有效治癒的效果,後期就不用擔心肝臟組織會持續出現異常損害。一般情況下,肝部在進行射頻消融治療期間,肯定會造成肝區組織的明顯不適。在射頻消融這個過程中,肝區組織也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性,並且這種疼痛影響,也會造成身體上的明顯受損。
  • 初次治房顫,消融優於吃藥
    目前指南建議,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患者,先用一種或多種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療效不佳時再考慮消融。不過近日發表的兩項研究發現,對於這類患者,消融在維持竇性心律方面比抗心律失常藥物更有效。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隨機選取了303名有症狀的陣發性房顫初治患者,並將其分為射頻消融
  •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ECMO輔助射頻消融手術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多學科團隊合作運用ECMO(體外膜肺氧和技術)護航射頻消融手術,讓她心跳恢復了正常。61歲的王女士2016年曾因突發急性心肌梗死進行支架植入手術,近半年又頻繁出現心慌心悸症狀。醫生檢查發現她患上陣發性心房顫動、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發病時心就像跳到嗓子眼,頭暈胸悶很難受。幾次去醫院急救,進行心臟電除顫才救回一命!」她說。
  • 雅培推出射頻消融設備,可治療慢性疼痛
    最近,雅培開始在美國推出公司開發的首個射頻消融系統,該系統旨在利用熱能靶向燒傷特定的神經,以防止疼痛信號到達大腦。這種微創設備先前已在歐洲獲得批准,並且最近獲得了FDA批准,用於治療慢性疼痛。其實早在2019年,雅培電生理前沿科技就在國內首次使用,包括三維標測系統(EnSite Precision)、消融導管(TactiCath SE)和標測導管(Advisor HD Grid SE),並成功運用到醫院,造福了心臟病患者。
  • 子宮肌瘤射頻消融是個坑嗎?_婦科_求醫新聞-醫學健康新聞-求醫網
    子宮肌瘤射頻消融是個坑嗎?在2015年憑藉射頻消融子宮肌瘤術,獲得特色專病學科榮譽。徐會敏醫師在演講中介紹了這幾年射頻消融技術在子宮肌瘤臨床應用的整體情況。針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宮腹腔微創治療,海扶刀、射頻消融技術等,而微創又佔絕大多數,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無論是治療效果,身體創傷,乃至費用上相比傳統微創術,射頻消融術具有創傷小(自然腔道),肌瘤剝離乾淨(射頻消融),費用低(傳統費用一半左右)的特點。
  • 消融可改善房顫患者睡眠質量!韓國研究
    韓國研究人員通過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陣發性房顫患者接受射頻消融術後,睡眠質量明顯改善,且無房顫復發的患者水縣質量改善更明顯,同時消融前睡眠不穩的患者術後房顫復發率明顯降低。 研究者指出,這意味著,射頻消融術前睡眠質量越差,術後房顫復發的可能性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