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疼痛患者有福了!雅培推出射頻消融設備,可治療慢性疼痛

2020-11-23 健康界

提到雅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雅培奶粉。其實,雅培不僅僅經營乳製品,還涉足診斷、醫療器械、營養品、藥品等醫療健康領域。雅培公司(ABBOTT LABORATORIES) 作為全球醫療健康行業領導者,幫助人們在生命各階段生活得更美好。

雅培在中國的總部位於上海,在中國擁有超過6,000多名員工。

1888年,雅培藥廠由創辦人華萊士·雅培(Wallace C. Abbott)博士在美國芝加哥成立。

雅培的信念:"Life To the Fullest 」 ,生命健造可能。

1959年:開始使用雅培的「A」字標誌,這款經典工業設計至今仍是雅培視覺識別的基石。

最近,雅培開始在美國推出公司開發的首個射頻消融系統,該系統旨在利用熱能靶向燒傷特定的神經,以防止疼痛信號到達大腦。

這種微創設備先前已在歐洲獲得批准,並且最近獲得了FDA批准,用於治療慢性疼痛。

其實早在2019年,雅培電生理前沿科技就在國內首次使用,包括三維標測系統(EnSite Precision)、消融導管(TactiCath SE)和標測導管(Advisor HD Grid SE),並成功運用到醫院,造福了心臟病患者。

2020年9月,在第十八屆心房顫動線上國際論壇(CAFS 2020 Online)期間,雅培正式發布電生理領域又一前沿新科技——新一代一次性使用網狀磁電定位標測導管(簡稱Advisor HD Grid標測導管)。

標測導管是醫生追蹤疾病來源,制定消融方案的重要工具。然而,以往的導管因無法計算電傳導的方向,使電信號的標測存在誤差,不能準確呈現真實的心臟電信號,導致醫生準確定位病灶存在困難。同時,電傳導方向以及導管貼靠不充分等因素所造成的低電壓區假象,也會嚴重影響醫生的治療決策。而Advisor HD Grid標測導管能創建更完整、更真實的心臟電解剖圖像,幫助醫生準確獲取有效信息,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治療。這是全球第一款網狀高密度標測導管。

雅培公司神經調節部門副總裁Keith Boettiger表示: 「大多數接受射頻消融治療的人之前都嘗試了其他療法,例如藥物和注射劑治療,但效果甚微。因此,他們現在正在尋求一種替代療法,無需手術或藥物即可治療疼痛。」

射頻消融系統與該公司的三電極射頻探頭-Simplicity II配合使用,可治療髖骨的周圍神經疼痛。

該公司表示,先前的研究表明,一次射頻消融治療可以緩解疼痛六個月到一年時間。該治療可運用於頸部疼痛和背部疼痛和腰椎小關節症候群。

期待該射頻消融設備早日運用到臨床,為疼痛患者帶去福音!

參考資料:

https://www.fiercebiotech.com/medtech/abbott-begins-u-s-rollout-its-rf-ablation-device-for-chronic-pain


相關焦點

  • 射頻消融助患者 走出「電風暴」旋渦
    術後心臟功能好轉,但有頻發室早及短陣室速,平時依靠藥物維持治療,還能正常平穩地生活和工作。  來勢洶洶 心臟病室速電風暴  6月底的一天,陳先生突然感覺胸痛,沒想到一痛就持續了數天並且疼痛加劇,反覆心悸伴頭暈發作,CRT-D多次電擊除顫後,家人急忙將其送往市人民醫院救治。入院後心電監護提示反覆室速發作,患者稍用力活動即出現室速。
  • [PAINWeek2015]可穿戴神經刺激設備緩解慢性疼痛
    ‍‍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種非入侵性可穿戴神經刺激設備可改善神經病變、關節炎和其他常見慢性疼痛類型患者的疼痛狀態但由於所有這些都是內源性的,因此阿片類水平非常準確,不至於產生阿片類處方藥物的某些負面作用,如成癮性或欣快;這純粹是為了控制疼痛。」這是首個該類型的2類醫療器械,最近可在櫃檯上購買。雖然Quell設備相對較新,但它採用了經皮電刺激神經療法(TENS)的原理,早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就已圍繞該原理展開工作。
  • 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效果如何?哪些人群適合做?
    其中,射頻消融治療房顫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它利用電極導管檢查心臟內部,找出病灶的確切位置並消除,以此達到根治房顫的目的。但一提到手術,患者難免會感到害怕,尤其是擔心手術的成功率。那麼,射頻消融治療房顫的療效如何?
  • 冷凍消融 VS 射頻消融,誰更勝一籌?
    此外,射頻消融可至多處心臟解剖機構,適用於包括肺靜脈或非肺靜脈起源的房顫,還有精準的三維標測系統加持。 但「逐點式」消融手術時間較長,對術者的操作水平要求也較高,至少需要操作50-100例,才能掌握這一治療技術。
  • 做肝部射頻消融遭罪嗎?別著急,身體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
    因此,在患有肝臟疾病的情況,可通過射頻消融的方式,更好地針對肝臟多餘的息肉以及囊腫做相關的治療後,從而取得有效治癒的效果,後期就不用擔心肝臟組織會持續出現異常損害。一般情況下,肝部在進行射頻消融治療期間,肯定會造成肝區組織的明顯不適。在射頻消融這個過程中,肝區組織也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性,並且這種疼痛影響,也會造成身體上的明顯受損。
  • 從臨床研究出發,房顫患者射頻消融圍術期抗凝有何建議?
    作為根治陣發性心動過速最有效的方法,射頻消融已成為我國房顫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近年來我國導管消融治療發展迅速,導管消融適應症也逐漸拓寬。截至2018年,我國房顫消融手術接近5萬例。 房顫患者存在很大的血栓栓塞風險,另由於射頻消融術式複雜,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後都有增加血栓發生的因素。
  • 消融可改善房顫患者睡眠質量!韓國研究
    在房顫患者中,睡眠碎片化(夜間多次醒來)和睡眠呼吸暫停很常見。 韓國研究人員通過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陣發性房顫患者接受射頻消融術後,睡眠質量明顯改善,且無房顫復發的患者水縣質量改善更明顯,同時消融前睡眠不穩的患者術後房顫復發率明顯降低。
  • 「一把刀」聚焦超聲波精準殲滅癌細胞-射頻消融 微創治療 海扶...
    原標題:「一把刀」聚焦超聲波精準殲滅癌細胞  據《勞動報》報導,射頻消融、海扶刀,在治療肝癌、胰腺癌或轉移性腫瘤領域,「第四種武器」正日益崛起。昨天,記者從第三屆腫瘤微創治療上海論壇上獲悉,據最新臨床統計,小於5釐米的肝臟腫瘤經上述技術治療後,1年生存率已能達到92.6%,療效與傳統手術相當,而費用更為低廉。
  • 身體出現疼痛千萬別忍,轉為慢性疼痛就糟了!
    出現疼痛症千萬不能一忍再忍疼痛對人的身體有多方面影響:影響睡眠,慢性疼痛的人可能會出現失眠或者嗜睡①。影響人的心理情緒,使人出現焦慮、恐懼、抑鬱、過度敏感、不滿等情緒,也可造成家屬恐慌、手足無措的感覺⑤。因為疼痛而使活動受到限制⑤。
  • 射頻消融新武器,三維超聲助力「綠色」消融
    醫生建議行射頻消融術。但因為害怕手術輻射,曲阿姨心生退意,考慮到患者這一顧慮,11月16日,心血管內科為曲阿姨施行了首例零射線全三維射頻消融術,手術成功,術後1天曲阿姨就出院了。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蔣路平介紹:「這是醫院『綠色電生理』零的突破!」
  • 雅培獲FDA批准推出Omnilink Elite血管氣球擴張支架系統
    2012年8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 雅培(Abbott)周二宣布,FDA批准其Omnilink Elite血管氣球擴張支架系統(Omnilink Elite Vascular Balloon-Expandable Stent System),用於治療髂總動脈疾病。
  • 瑜伽和冥想或許「能幫助治療慢性疼痛」
    有研究表明,瑜伽和冥想或許可以幫助治療慢性疼痛。一項新的研究發現,89%的參與者參加了基於正念的壓力減輕(MBSR)課程,他們報告說疼痛和抑鬱程度有所改善。一名骨科醫生說:「許多人已經失去了希望,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慢性疼痛永遠無法完全解決,」然而,專注的瑜伽和冥想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的結構和功能
  • 【頭條】神經毒素治療慢性疼痛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疼痛醫學中心的Wallace,對神經毒素(neurotoxins)治療慢性疼痛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性回顧,其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 湖南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
    據統計,受慢性疼痛困擾人口的比例在全世界發達國家人口中高達30%,在我國,至少有1億以上慢性疼痛患者。記者從湖南湘雅醫院獲悉,湘雅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一種針對PKCγ基因RNA幹擾的重組慢病毒載體構建及其應用」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 患者神經劇痛多次手術效果欠佳,山東醫生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為其...
    為此,省立三院疼痛科主任趙治濤、主任醫師肖珂青、影像中心副主任陰祖棟進行了充分的病例討論,在徵得患者同意後,決定為其在局麻CT引導下進行蝶顎神經節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手術時的照片術中,手術治療團隊用2mm的低溫等離子消融刀頭準確穿刺到劉阿姨的翼顎窩,複製疼痛後,給予2檔60秒低溫等離子消融,阻斷疼痛傳導,手術成功,劉阿姨的疼痛消失。
  • 超聲引導下腎癌微波消融治療:滅活病灶同時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腎功能
    對於腎臟較大惡性腫瘤一般有兩種治療方法。傳統方法是進行腫瘤及腎臟部分切除,甚至整個左腎切除。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經皮腎腫瘤熱消融治療也越來越顯示其優越性,可以在完全滅活腫瘤的同時基本不對腎臟組織產生影響。但該患者腫瘤較大,對能否一次性滅活腫瘤,我們也沒有確切把握。 在充分告知情況下,患者還是決定首先選擇微創治療。
  •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ECMO輔助射頻消融手術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多學科團隊合作運用ECMO(體外膜肺氧和技術)護航射頻消融手術,讓她心跳恢復了正常。61歲的王女士2016年曾因突發急性心肌梗死進行支架植入手術,近半年又頻繁出現心慌心悸症狀。醫生檢查發現她患上陣發性心房顫動、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發病時心就像跳到嗓子眼,頭暈胸悶很難受。幾次去醫院急救,進行心臟電除顫才救回一命!」她說。
  • 電生理治療——雖處於起步階段,但市場前景看好
    嚴重心律失常是引發心臟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而射頻消融手術是心律失常的非藥物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醫療過程中,三維心臟電生理標測系統、射頻消融導管和體表參考電極須配套使用,同時,心臟射頻消融系統提供射頻能量。
  • 肝癌射頻消融術後各種影像學評價應用與進展
    (RFA)在肝癌,尤其是小肝癌治療中已廣泛應用,其療效可與外科手術切除相媲美。Marquez等對20例肝癌患者RFA術後24h內行CTPI,發現肝動脈灌注指數(HPI)可作為評價消融完全與否的早期指標。
  • 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昨日,湘雅醫院向外界公布一項重大科研成果:湘雅醫院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通過3年多的努力,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    對大鼠實驗鎮痛效果顯著    課題組通過成功合成攜帶PKCγ基因的小髮夾RNA片斷,通過與病毒載體重組後注入大鼠蛛網膜下腔,研究發現,這種做法對大鼠神經病理性疼痛有顯著持久的鎮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