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2021-01-11 瀟湘晨報數字報

    本報記者劉少龍 通訊員謝明霞 長沙報導

    68歲的張弩肺癌晚期發生骨轉移,藥物不能很好減輕他的痛苦,直到去世也沒能止痛。這樣的情況有望被改變。昨日,湘雅醫院向外界公布一項重大科研成果:湘雅醫院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通過3年多的努力,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

    對大鼠實驗鎮痛效果顯著

    課題組通過成功合成攜帶PKCγ基因的小髮夾RNA片斷,通過與病毒載體重組後注入大鼠蛛網膜下腔,研究發現,這種做法對大鼠神經病理性疼痛有顯著持久的鎮痛作用。其相關系列研究結果發表在2011年《人類基因治療雜誌》及2010年《基因醫學雜誌》,受到國際權威專家的廣泛關注。《人類基因治療雜誌》為歐洲基因治療協會會刊,在國際基因治療領域期刊中有重要地位。

    慢性疼痛是指持續一個月以上(以往為三個月或半年)的疼痛,可分為傷害性或炎症性疼痛以及神經病理性疼痛。其中神經病理性疼痛是指神經系統的損傷或功能障礙引起的疼痛,佔到了各類慢性疼痛的30%以上,包括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晚期癌痛、幻肢痛等。目前採用的藥物治療及介入手術治療均長期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慢性疼痛既是一個世界性的醫療難題,也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臨床應用後有望惠及1億人

    近年來,基因治療慢性疼痛研究作為一項新的生物幹預治療手段,是當前世界醫學最前沿的研究課題之一。該課題於2008年、2009年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其相關系列研究申請了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一種針對PKCγ基因RNA幹擾的重組慢病毒載體構建及其應用」已於2010年12月獲授權。

    湘雅醫院課題組博士生導師郭曲練教授說,該研究成果針對PKCγ基因進行神經病理性疼痛基因治療,具有潛在的臨床應用前景,如獲得突破性進展將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也為下一步進行調控神經病理性疼痛和慢性嗎啡耐受的分子機理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據統計,受慢性疼痛困擾人口的比例在全世界發達國家總人口中高達30%。我國至少有1億以上慢性疼痛患者。

相關焦點

  • 湖南湘雅醫院基因治療慢性疼痛動物實驗成功
    據統計,受慢性疼痛困擾人口的比例在全世界發達國家人口中高達30%,在我國,至少有1億以上慢性疼痛患者。記者從湖南湘雅醫院獲悉,湘雅麻醉科鄒望遠博士在導師郭曲練教授的指導下,採用基因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動物實驗研究獲得成功,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一種針對PKCγ基因RNA幹擾的重組慢病毒載體構建及其應用」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10年研發 治癒一罕見病
    7月3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傳出喜訊,患罕見重症「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10年、雙目相繼失明的20歲女孩小易子,由該院神經內科與長沙晟康血液透析中心通力合作,首次採用具有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康碧爾蛋白A免疫吸附柱」高新醫療技術為其救治獲得成功,她右眼重見光明,並於日前康復出院。
  • 湘雅醫院上榜全球醫療機構科研實力100強
    該排行榜顯示: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在國內醫療機構排名中列第4位。在全球百強排名中,湘雅醫院入列全球73位,為湖南唯一一家上榜醫院,其名次較2個月前上升11位。自然指數分析是基於最近12個月各科研機構在Nature、Science、Cell等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型論文數量進行計算和統計的,已成為評價科研機構高水平成果產出的重要指標。
  • 長沙一單身漢發明迷發明'性愛床'獲國家專利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不,47歲的方耀倫就發明了一種「性愛床」。這種床獲得了國家專利,專利證書上的名字是「懸臂式活動床架」,睡用這種床架做成的床,可以自由調整睡姿,還可以更輕鬆、更和諧地完成性生活。  性愛床獲國家專利  今年6月底,長沙市某家電研究所所長方耀倫發明的「懸臂式活動床架」獲得了國家專利,以這種床架做基礎做成的床具可以適應人體睡眠時的不同姿勢調整結構,具有部分保健功能,還可以適應人們性活動時的不同體位,使性活動更輕鬆、更和諧。11月8日,湖南省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公開向社會發布了這種床架的特許權公開招標標書。
  • 武漢「湘雅病房」的小發明
    紅網時刻2月22日訊(瀟湘晨報實習記者 滿延坤 通訊員 張磊 曹嵐 張麗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以下簡稱「湘雅醫院」)派出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湘雅醫院也全面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重症病房,因此,這個病房也被叫做「湘雅病房」。
  • 四川新生命再獲3項國家發明專利 自主智慧財產權提升核心競爭力
    記者從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新生命)了解到,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種人源間充質幹細胞因子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一種人單個核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方法」和「齊墩果酸提高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中生殖細胞標誌基因的表達水平的用途」等3項發明專利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 商丘發明家成功獲得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
    (原標題:豫東常見植物抗病毒效果好——商丘發明家獲發明專利申請號) 「貓耳眼」「傷力草」,是豫東常見的植物,但許多人沒有注意到它們的藥用價值。
  • 四川新生命幹細胞再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7日訊 今日,記者從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又有2項發明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分別為「一種鑑定人類個體、人源細胞株性別的引物、試劑盒和方法」(以下簡稱鑑定專利)和「一種化妝品或藥物組合物及其用途」(以下簡稱化妝品或藥物組合物專利)。
  • 為硒抗腫瘤提供新製備方法,四川一抗癌研究獲國家發明專利
    9月13日,紅星新聞從四川南充市中心醫院獲悉,近日,由該院副院長、組織工程與幹細胞研究所馮剛博士、肖東琴博士及劉康副研究員等人研發的「一種抗腫瘤無機含硒納米顆粒及其製備方法和應用」,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據悉,這項發明為硒在抗腫瘤方面的應用提供了一種新的製備方法,有望抗腫瘤的同時降低其毒副作用。據悉,目前臨床治療癌症的手段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
  • 湘雅骨科「液氮滅活」清腫瘤,助8歲女孩重獲多彩童年
    8歲女童罹患腫瘤,醫院確診骨外尤文氏肉瘤。輾轉數月,不見好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何洪波教授團隊利用液氮在體滅活新技術,幫助女童重獲多彩童年。張娜的媽媽隨即帶她到當地醫院就診。 經過CT、MRI檢查與右小腿腫物活檢和右側腹股溝區淺表淋巴結活檢等一系列檢查,張娜被診斷為「惡性原始神經外胚葉瘤/骨外尤文氏肉瘤」。據了解,尤文氏肉瘤屬於小圓細胞惡性腫瘤,是染色體區段發生了基因移位,產生了一種變異性的融合蛋白FET-ETS,這個融合蛋白導致了基因組內大量基因表達的調節紊亂,使得原本正常的細胞發生癌變。
  • 身殘志堅小夥發明自動充電裝置獲國家專利 尋求合作
    身殘志堅小夥發明自動充電裝置獲國家專利 尋求合作2020/10/14 14:17:06 來源:信陽熱線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我發明的專利屬於電動車輛技術領域,是一種自動充電裝置,可以給電動車提供延長續航的電力。」
  • 她出生就帶著使命,中信湘雅醫院用創新移植技術助她救親哥
    因為接受了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和湖南光琇醫院聯合進行的PGD-HLA配型出生妹妹的臍帶血幹細胞治療,這個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即將迎來新生。劉樺妊娠成功了。成功:臍血+外周血,一袋健康的造血幹細胞流入哥哥的體內2019年4月,經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產前診斷,醫生進一步確認了劉樺腹中的孩子HLA基因型與哥哥全相合,雖然HBB基因存在IVS-II-654(C>T)雜合突變,但沒有患病風險),與此前PGD診斷相符。
  • 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科技部...
    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一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四川新生命臍帶血擴增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 將惠及更多患者
    近期,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新生命)開發的「一種重組腺病毒Ad-PTN-Fc」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證書。該發明專利製備重組腺病毒Ad-PTN-Fc,用其轉染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從而形成一種可表達PTN蛋白的滋養層細胞,用於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擴增。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一針穿刺保膽囊取石手術成功—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資深內鏡專家阮景德教授運用獨創的「一針穿刺保膽囊取石」手術方法,在自己身上試做手術並成功取出了困擾他多年的膽囊結石。 「針對膽囊結石的保膽治療是令所有普外科醫師都感到頭疼棘手的難題。」 阮景德告訴記者。4年前,由他領銜的老年外科團隊開始潛心研究膽囊結石手術新方法,經查閱文獻資料和反覆論證,最終設計出一種被稱作「一針穿刺保膽取石」的新方案。 阮景德介紹,「穿刺保膽取石」技術是將微創經皮腎鏡下碎石取石的成熟技術運用於膽囊結石治療。
  • 「建蘭開花整合基因-CeFT基因及其應用」獲發明專利
    6月8日,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張建霞、段俊等科研人員完成的「建蘭開花整合基因-CeFT基因及其應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 201110362007.4)。  FT(FLOWERING LOCUS T)基因是花期調控途徑中的關鍵基因。
  • 我院首個國家發明專利申請獲批
    日前,我院首個國家發明專利申請——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應用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批通過,授予專利權,並予以登記和公告。這是我院繼申報實用新型專利獲批之後,在科研領域實現的又一個零的突破!我國的專利主要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大類型。三者當中,發明專利對創新性的要求最高,審批周期最長,審查授權程序最嚴格,專利保護期限也最長。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6期: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 且永久有效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基於此,開出了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AAV 竟有潛在致癌性《自然·生物技術》的一項研究顯示AAV 基因療法有可能提升患癌風險。該研究長期跟蹤了 9 只經 AAV 治療的患有 A 型血友病的狗,發現其中 7 只狗在治療後成功穩定產生凝血因子 Ⅷ。
  • 貴州航宇科技發明專利 獲第二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本報訊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了第二十屆中國專利獎的評審結果,貴陽企業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718Plus合金的鍛件成形方法」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航宇科技本次獲獎的發明專利「718Plus合金的鍛件成形方法」,解決了目前環鍛件在製造過程中易開裂等技術難題,目前已應用於航空航天、燃氣輪機、核電、船舶、離心機等領域內異形環件製造。
  • 湘雅醫院確診全國首例FOLR1基因導致的原發性腦葉酸缺乏症
    星辰在線10月14日訊(通訊員 張慈柳)寶寶一次高熱驚厥就讓家人無比揪心,然而6歲半的浩浩(化名)4年來卻反覆抽搐甚至出現昏迷,輾轉多家醫院未能確診並得到有效治療。罪魁禍首真的是「」高熱驚厥」嗎?從那時起,他就反覆發作抽搐,每次都長達半小時甚至1-2小時,是個典型的驚厥持續狀態,對大腦損傷極大,輾轉多家醫院求診,都被診斷為「熱性驚厥」、「病毒性腦炎」等進行治療,但並沒有明顯的效果。6歲時,浩浩不小心摔了一跤,出現了嘔吐症狀,第二天凌晨開始頭痛、抽搐,甚至出現昏迷的嚴重情況,並緊急送入當地醫院ICU進行治療,但卻一直找不到病因。為明確病因,家人帶著浩浩來到湘雅醫院兒科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