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2月22日訊(瀟湘晨報實習記者 滿延坤 通訊員 張磊 曹嵐 張麗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以下簡稱「湘雅醫院」)派出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湘雅醫院也全面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重症病房,因此,這個病房也被叫做「湘雅病房」。而病房裡的都是此次感染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
這些患者的生活幾乎不能自理,如何在這種環境下護理好這些患者?湘雅醫院的護士們在病房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搞起了小發明,製作出了礦泉水瓶尿壺、吊牌等簡易實用的DIY物件。
2月16日,湘雅病房呼吸內科主任潘頻華、重症醫學科主任張麗娜在查房時了解到,一名患有低氧血症的患者李先生的症狀一直沒有改善,這與他去衛生間小便有關。
記者了解到,為了能持續給患者進行給氧治療,低氧血症患者需要用尿壺在床邊解決小便,不允許下床活動,但是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尿壺一直缺貨,而李先生又強烈反對插尿管,要求自己解小便,這就造成了李先生的低氧血症症狀一直得不到改善。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曹嵐、鄧桂元、彭小貝三位護士長經過討論,提出了「自製尿壺」的想法。她們將500毫升礦泉水瓶的瓶口部分剪掉,將礦泉水瓶變成一個圓柱形容器,在「壺口」處套上清潔塑膠袋,再用馬克筆在塑料瓶外寫上刻度。這樣,一個簡易的自製尿壺就完成了。
用上了護士們自製的礦泉水瓶尿壺後,包括李先生在內的多名患者能夠在床上自己解決小便。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尿壺已在整個病房推廣應用。
2月17日,湘雅病房的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張磊發現一名老年患者早餐只吃了一點稀飯和牛奶。經過檢查,張磊發現該名患者存在明顯的吞咽功能障礙。當天下午,醫護人員為該名患者進行了胃管置管術。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就是藥物表面並沒有提醒區分標識。經過溝通,兩位護士長將患者的腸內營養和靜脈治療的輸液架分開,又製作出了「腸內營養」等吊牌,「不同的吊牌讓護士能更容易地區分不同的藥物,降低了他們的護理差錯。」張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