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病房關閉,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可提供500間病房收治患者了

2020-12-09 楚天都市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楚天都市報3月15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協宣 視頻剪輯趙鵬)3月15日,隨著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院區(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最後一批新冠肺炎病人出院,醫院所有新冠肺炎隔離病區正式關閉。這標誌著腫瘤中心圓滿完成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務,完成定點醫院的歷史使命。

最後一天10名患者出院 15支醫療隊共同見證

據了解,當天出院的患者共10名,他們將被送往社區隔離點,接受為期兩周的隔離觀察。3月15日下午3點,腫瘤中心舉辦了簡短的紀念儀式。15支醫療隊的醫務人員代表齊聚一堂,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馬旭東處長、江漢區張顯軍副區長,協和醫院胡豫院長等各級領導前來探望,共同見證這一時刻。

60歲的徐小娥是最後一批出院的患者之一,她說,自己轉來腫瘤中心時,心情還是有些焦慮和擔心。所幸這邊的醫務人員非常用心負責,自己的情況一天天好轉,今天終於可以出院,真的非常開心。感謝黨和政府,感謝醫務人員。

據了解,當天,除了出院之外,還有14名患者將轉入協和醫院西院,繼續接受治療。

歷時32天 累計救治患者1022名

2月11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被徵調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定點收治醫院」,總床位數850張。集結令下,腫瘤中心24小時內騰空病區,完成病房改造、防護物資籌備和3支本院醫療隊的組建。與此同時,浙江、安徽、福建、四川、江西和廣東六省12支國家醫療隊肩負黨和人民的重託,緊急奔赴武漢,與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醫、護、技、藥、檢、管理團隊匯合,共同戰疫。

2月13日,腫瘤中心全面完成隔離病房改造, 收治第一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126位。2月15日,寒潮來襲,全市範圍內風雪交加。腫瘤中心戰疫不停,完成499名患者的轉運收治。前三天共計收治患者近800人,雨雪風霜中履行應收盡收的諾言。截止到3月15日,全體醫務人員已經共同奮戰32天,累計救治患者1022人,其中年齡最大98歲。

一個月以來,腫瘤中心全力保障重症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充分規範的救治,成立了重症患者醫療救治聯合醫務處,為新冠肺炎患者規範救治工作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發布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定點醫院工作手冊,為臨床醫療團隊規範救治新冠肺炎病人提供制度保障;制定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戰時病例討論制度,成立了由心血管、內分泌、消化、婦產科、普外科、臨床藥學、營養科等專業55名專家組成的新冠肺炎危重病例MDT會診團隊。截止目前,開展5次全院疑難病例討論,共計26個病例,開展線上線下多學科聯合會診115次(專業覆蓋42個);成立心理疏導小分隊,建立醫、患、護人員心理評估平臺,實施150人次患者心理疏導,會診40人,覆蓋11個病區;制定營養治療常規,為110名糖尿病患者進行專項營養配餐及指導。

通過建立感染防控的閉環體系,從「物理空間-行為培訓-嚴格監管」三個方面進行閉環管理,運行至今,達到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據了解,協和醫院集中各方力量共同抗疫,其中:外援隊1573人,本院一線醫護人員460人,其他科室及行政後勤人員210人。

即將恢復正常醫療秩序 滿足腫瘤病人就醫需求

完成前一階段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的任務後,腫瘤中心將有序恢復正常醫療秩序,滿足腫瘤病人就醫需求。據腫瘤中心負責人介紹,隔離病房關閉後,將按照國家衛生防疫要求即刻進行終末消毒。預計將於3月20日提供500間病房收治腫瘤患者。

相關焦點

  • 美兆環境向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和中心醫院捐贈移交負壓隔離病房
    4月17日上午10點30分,在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綜合樓會議室,一場移交儀式正在進行。深圳市美兆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向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與深圳市龍華區中心醫院捐贈的11間價值近300萬元的負壓隔離病房,剛剛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今天,在龍華區衛健局組織協調下,負壓隔離病房正式向院方移交。
  • 24小時改造完成 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增設隔離病房
    2月5日下午17時,記者從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了解到,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該院增設的第二個隔離病房已進入改造收尾階段。
  • 隔離病房長什麼樣?記者帶你走進市八醫院
    大洋網訊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八醫院」)是這次廣州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戰場。截至2月3日12時,廣州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00例,其中155例在市八醫院。隔離病房長什麼樣?確診病人在裡面什麼情況?病情控制得如何?
  • 武漢「湘雅病房」的小發明
    紅網時刻2月22日訊(瀟湘晨報實習記者 滿延坤 通訊員 張磊 曹嵐 張麗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以下簡稱「湘雅醫院」)派出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湘雅醫院也全面接管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重症病房,因此,這個病房也被叫做「湘雅病房」。
  • 威寧防「疫」隔離病房改造建設基本完成並投入使用
    2月6日,記者在縣中醫院看到,專門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改建隔離病房一期已基本完成,病房內床位、醫療設備已安裝完畢,目前已達到隔離病房條件,滿足疫情防控需要。縣中醫院作為全縣應急隔離醫院之一,於1月26日啟動隔離病房改造建設。
  • 生死20天,我從武漢新冠隔離病房走出……
    作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金彥豪進入武漢協和醫院接受治療,從絕望走向新生的時間就是20天。走出隔離病房之後,他和妻子一起向醫院捐獻帶有抗體的血漿,希望能夠救助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終於,在發熱一周之後,金彥豪被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收治。吳凌事後回憶說,雖然只能靠電話聯繫,但她依然能感受到武漢市臺辦的積極和努力。「最怕的就是都沒辦法治人就沒了,臺辦的幫忙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一塊石頭落地,一直陪伴金彥豪隔離的吳凌轉身又照顧起發熱中的其他家人。在醫院奔波的那些日子裡,吳凌就只有一套衣服:一件軍綠色長羽絨服和一條黑色衝鋒褲。
  • 廣東醫生護航,武漢協和西院ICU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拔管
    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監護病房裡,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在廣東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共同關注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一院」)重症醫學科醫生席寅、護士劉川為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順利拔除氣管插管,這是2月3日廣東醫療隊馳援武漢、接管武漢協和西院重症病房以來,首例成功拔除氣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
  • 上海重啟「小湯山模式」 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一位該中心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這幢樓原本是中心的A3病房樓,現在作為集中隔離治療點,主要收治此次疫情的確診病例、高度疑似病例和親密接觸者。這些被隔離者被集中安置在樓房的二層,該層分為清潔、半汙染、汙染三個區域,相關人員不會跨區,病房設置為負壓病房,醫護人員前往該層時需穿隔離服,以減少傳染的可能性。此外,該病房樓還設置了網絡視頻,供疾控中心、衛健委調研或與醫生溝通使用。
  • 我市首個負壓隔離病房即將投入使用
    負壓隔離病房是醫護人員與新型冠狀病毒戰鬥的主戰場,是醫療救治定點醫院科學收治呼吸道傳染性患者的重要基礎設施。目前,市人民醫院負壓病房已完成建設,近期將正式投入使用。市人民醫院院感科科長彭淑芳說:「這裡就是臨湘市人民醫院的負壓病房,負壓病房是通過特殊的設施使病房內的氣壓低於病房外面的氣壓,主要是收治呼吸道傳染病人的一個隔離病房。它的功能是什麼呢,就是防止病房裡面汙染的空氣直接排到室外,汙染環境,第二個功能是通過特殊的設備可以稀釋病房裡的病原體,保護醫務人員的安全。」據介紹,該院負壓病房於今年9月開工改造建設,總面積為28.7平方米。
  • 探秘醫大一院、瀋陽六院隔離病房……令人淚目!
    陪護中心的老師說,堅決做到隔離病房人員配置零條件支持......衛生員阿姨說,今年這個年我不過了,每天都來輔助你們......我們可愛的護士說,領導我要抱抱你......此外,王宇醫生還通過網絡,參加網絡義診,正確的指導武漢市民居家隔離觀察,減少沒必要的醫院就診,減少感染風險,為救治更多患者貢獻著力量。同樣來自傳染科的王彥麗醫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不到1歲半,還沒斷奶。
  • 協和西院廣東醫療隊ICU第二例危重新冠患者成功拔管
    2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武漢協和醫院獲悉,武漢協和西院廣東醫療隊ICU團隊隔離病房裡又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氣管插管患者經過8天治療成功拔管。這是2月3日該ICU收治患者以來,第二例成功拔管的危重症患者。當日成功拔管的趙叔(化名),年近五旬,兩年前不幸中風,經過手術治療,仍有活動受限。
  • 小湯山醫院親歷者講述:武漢火神山醫院該注意些什麼
    7天7夜,建起一座醫院。這個奇蹟發生在2003年的北京小湯山醫院。17年後的今天,武漢將再度演繹這一幕。1月24日,武漢的「小湯山醫院」——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正在加緊施工。為有效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武漢市開建專門醫院,用於收治新型肺炎患者。院址位於武漢市四環外的蔡甸區武漢職工療養院旁。
  • 武漢戰「疫」記:同濟、協和,一條馬路上的兩間醫院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同濟、協和,一條馬路上的兩間醫院  中新社武漢3月14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同濟、協和,一條馬路上的兩間醫院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武漢協和醫院氣派的門診樓前罕見「蕭條」,急診大門是唯一開放的患者通道。11日起,這所知名的綜合醫院恢復開放專家門診。
  • 他從武漢來,在人民大會堂說出了心裡話……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胡豫那一天,我永遠難忘  疫情暴發後,武漢協和醫院成為阻擊病毒的第一道「鋼鐵長城」:在武漢市率先開設發熱門診,收治5200多人次新冠肺炎患者,接診兩萬多名發熱患者,管理兩家方艙醫院…
  • 北京世紀壇醫院新建發熱門診開診 樓內設多間負壓病房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今天(11月20日)下午,北京世紀壇醫院新建的感染樓啟動試運行接診病人。新感染樓一樓設置四間發熱門診診室和四間門診隔離觀察室,二樓設置八間隔離病房,包括負壓病房。下午,一位老年女性發熱患者進入北京世紀壇醫院剛剛建成驗收的感染樓一樓發熱門診,分診臺護士分診登記掛號,測血壓,帶領其進入診室就診。這是該院新建發熱門診接診的首例患者。
  • 哈醫大二院啟動腫瘤內科「日間病房」 簡化就醫流程降低住院費用
    人民網哈爾濱7月29日電 近年來,腫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數逐漸增多,對於絕大多數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儘早進行抗腫瘤治療,才是唯一挽救生命的辦法。近日,為切實解決腫瘤患者的住院難題,縮短等候時間,簡化就醫流程,降低住院費用,並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哈醫大二院正式啟動腫瘤內科「日間病房」。
  • 搶建「兩山」醫院方艙醫院,建院增床扭轉「武漢保衛戰」戰局
    武漢「建院增床」創造的奇蹟,也為全球抗疫破解醫療資源緊缺提供了解決方案。記者何曉剛 攝)短短10多天建成16座方艙醫院,共1.4萬餘張床位,實現「床位等人」,後續又建成16家備用。黨校、學校、體育館、會展中心、工業園廠房、客運站,利用多種建築改造的方艙醫院成為中國特色、武漢樣板。據統計,32家方艙醫院合計建成床位32868張,實際投入使用16家,累計收治患者1.2萬餘人,直至3月10日最後一家方艙醫院休艙,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頭」。
  • 北京協和醫院「普內科保衛戰」
    黃曉明:協和醫院普內科目前有10名醫生,收治的患者大多是情況較複雜的疑難雜症病人,其中最多的就是「發熱待查」,佔到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他科室處理不了會轉至普內科。在美國,普內科的醫生經常起到的是住院部大夫的作用,因為美國很多著名的醫院病房是不分科的,所有患者共享病房,這與中國有所不同。現在很多大醫院已經不設立普內科了,協和醫院仍然保留普內科的原因在於普內科在這裡有生存空間。比如急診、重症監護病房的患者生命體徵平穩後,疾病又不是十分明確時,都需要有接收的「下家」,我們就是這個「下家」。
  • 協和醫院:最頂尖的醫生,也要拼「基本功」
    我們現在在武漢,僅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就四萬多人,這是不可想像的。要組織流行病學專家了解疾病的傳播途徑,對傳染源早發現、早隔離,才能有效地阻斷傳播。就好像你在這兒擦地,但水龍頭都沒有擰緊,不管用吸水機或任何機械,地面永遠都擦不乾淨。協和醫院醫護人員上班前穿防護服。
  • 記者探訪研究型病房:找到適合中國人的診療標準
    而住在劉月隔壁病房的陳方(化名),也察覺到了自己身體的積極變化。膠質母細胞瘤術後復發8年了,陳方的各項指標都在轉好,說話、神態與正常人無異,被稱為「英雄患者」。膠質母細胞瘤是惡性程度極高的腫瘤,可以說是最致命的腦癌類型,100名患者中,5年後生存者只有3人。「術後中位生存期只有14.6個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綜合治療病區主任李文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