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廣東醫生護航,武漢協和西院ICU新冠肺炎患者成功拔管

2020-12-06 廣東衛生在線

2020年2月20日,註定是個充滿愛的日子。

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監護病房裡,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在廣東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共同關注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一院」)重症醫學科醫生席寅、護士劉川為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順利拔除氣管插管,這是2月3日廣東醫療隊馳援武漢、接管武漢協和西院重症病房以來,首例成功拔除氣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

廣醫一院副院長、武漢協和西院ICU廣東醫療隊領隊張挪富教授和其他隊員們通過視頻監控,緊張地關注著病房裡面發生的一切。當心電監護屏幕上顯示的的指尖脈氧飽和度指數達到醒目的「100分」(100%)時,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張挪富教授鼓勵隊員們,隨著疫情發展,眼下已經進入與疫情膠著拉鋸階段的後半段,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想方設法為患者提供各種支持,爭取讓更多插管的患者早日脫機拔管,得到康復。

危重患者成功拔除氣管插管意味著什麼?廣東衛生在線記者就此連線採訪了醫療隊領隊、廣醫一院副院長張挪富教授。他表示,進入ICU治療是患者維持生命的最後關口,插管上呼吸機是ICU裡主要的生命支持手段,拔除氣管插管意味著治療成功,可以轉回普通病房。「不能拔管意味著離死亡更近。」

張挪富(右五)與醫療隊隊員紛紛點讚

▲拔除氣管插管後,醫護人員與患者合影

37歲男子突發腦梗後 感染新冠肺炎

37歲的患者陳先生情況比較特殊,去年底突發急性腦梗塞,儘管積極救治,但仍留下失語等後遺症。

1月30日,尚在住院治療的他開始咳嗽、咳痰,隨後經核酸及CT檢查確診為患有新冠肺炎。

他最初在協和醫院西院區普通隔離病房接受規範化治療時,僅需低流量吸氧。隨著病情逐漸加重,改為持續面罩吸氧治療。2月15日,他突發呼吸困難,意識模糊,呼吸60-70次/分,心率高達170次/分,血氧飽和度低至78%。

經積極搶救,同時徵得家屬同意後,醫護人員立即為其進行氣管插管,持續接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因病情危重,2月16日,陳先生被轉入了由張挪富教授帶隊接管協和醫院西院區ICU,由醫療總組長、廣醫一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徐遠達和廣醫三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高元妹帶領的醫療組主要負責陳先生的救治工作。

經過仔細檢查後發現,陳先生有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等病史,此次新冠肺炎導致他出現多臟器不同程度功能衰竭、高鉀血症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在保持有創通氣的基礎上,醫護人員給予他適度鎮痛鎮靜、抗感染、抗病毒、血液過濾等對症治療,並密切監測炎症指標變化。

廣東醫生強強聯手

成功為危重患者拔除氣管插

危急情況頻頻出現。

18日傍晚,陳先生突然心率、血壓驟降,心率一度下降至30次/分。幸好醫護人員及時發現,經過一系列緊張有序的搶救治療,其心率和血壓才得以逐漸上升,恢復到正常水平。

每次到床邊查房,徐遠達和高元妹都會駐足良久,認真觀察陳先生的呼吸、尿量、心電監護、呼吸機和床旁血液濾過機等參數,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鎮痛鎮靜藥劑量等診療方案,想方設法維持其內環境穩定。

每天的早交班,張挪富教授與醫療隊裡來自廣東各大醫院的專家們逐一討論在院患者診療方案,其中就包括對陳先生給予個性化治療。

通過一張張胸片的對比,醫生們看到陳先生的情況逐漸好轉,需要呼吸機支持的力度一天比一天減少,其呼吸情況漸漸平順,沒有出現發熱、寒戰等不適了。

堅持不懈,迎來曙光。

2月20日中午12點,經過認真評估呼吸參數和血氧、血壓等指標後,在徐遠達和高元妹的指導下,醫生席寅順利幫陳先生拔除氣管插管,其他醫護人員一同為他戴好無創通氣吸氧設備。

▲席寅主治醫師(左一)和劉川主管護師(右一)為患者拔管

張挪富教授通過實時監控視頻提醒,拔管後注意密切監測患者呼吸、指尖脈氧飽和度和咳嗽能力等情況,必要時實施負壓吸痰。

目前,武漢協和西院ICU已累計收治氣管插管接呼吸機通氣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39例,由廣醫一院副院長張挪富帶隊的廣東醫療隊還綜合了來自廣醫二院、廣醫三院、廣醫五院、廣醫腫瘤醫院、中大腫瘤醫院、廣藥附一、及佛山等單位的醫護精英,大家精誠協作,團結作戰,此次拔管成功鼓舞了醫療隊的士氣,讓更多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

編輯|林晴 任君飛 責編|周穎怡

通訊員 | 韓文青 李雯靜 鄭慧雯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相關焦點

  • 協和西院廣東醫療隊ICU第二例危重新冠患者成功拔管
    2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武漢協和醫院獲悉,武漢協和西院廣東醫療隊ICU團隊隔離病房裡又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氣管插管患者經過8天治療成功拔管。這是2月3日該ICU收治患者以來,第二例成功拔管的危重症患者。當日成功拔管的趙叔(化名),年近五旬,兩年前不幸中風,經過手術治療,仍有活動受限。
  • 馳援日記|「感謝你們讓我轉出ICU,還教會用微信」,中腫智慧搬到...
    2月22日上午,中腫馳援武漢醫療隊主管的第一例有創通氣患者老趙成功拔除氣管插管。▲中腫馳援武漢醫療隊部分隊員祝賀老趙成功拔管2月14日,老趙因呼吸衰竭轉入協和醫院西區重症病房,醫生馬上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重症醫學科婁寧教授帶領醫療組負責老趙的治療工作。
  • 隔離病房關閉,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可提供500間病房收治患者了
    (以下簡稱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最後一批新冠肺炎病人出院,醫院所有新冠肺炎隔離病區正式關閉。這標誌著腫瘤中心圓滿完成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務,完成定點醫院的歷史使命。最後一天10名患者出院 15支醫療隊共同見證據了解,當天出院的患者共10名,他們將被送往社區隔離點,接受為期兩周的隔離觀察。3月15日下午3點,腫瘤中心舉辦了簡短的紀念儀式。
  • 「白衣粵軍」出徵荊楚一月,為戰疫貢獻廣東力量!
    披甲千裡赴荊楚,不破「新冠」誓不還。在武漢,在漢口醫院、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江漢方艙醫院……1800多名「白衣粵軍」仍在奮戰。
  • 江蘇「國字號」專家在武漢完成新冠肺炎後期肺纖維化雙肺...
    4月18日,國務院新冠肺炎聯防聯控醫療救治組決定成立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為組長的國務院聯防聯控醫療救治肺移植專家組赴武漢指導並參與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如今,順利完成任務的專家組即將撤離。「今天上午到武漢協和醫院進行最後一次查房討論,計劃明天離開。武漢真大、真美!下次來一定要登上黃鶴樓看武漢全景。」
  • 安徽首例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曾覺得自己不行了
    今天上午,阜陽市第十一批4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其中一位是安徽省治癒出院的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2月17日上午,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經過醫護人員19天的全力救治,達到出院標準,成功治癒出院。據了解,這是安徽省治癒出院的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2月19日,當31名同時痊癒出院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合影時,每個人的手裡都緊握一個蘋果。馳援武漢的北京醫療隊隊員、北京朝陽醫院內科護士長劉小娟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出院的病人會把發的蘋果繼續傳遞給還在治療中的病友。 「蘋果傳遞的是『平安』,更是信心。越來越多的重症病人康復,我覺得拐點很快就要來了。」劉小娟說。
  • 武漢一新冠患者危在旦夕 如今奇蹟恢復
    因新冠肺炎導致雙肺出現不可逆的肺纖維化、呼吸衰竭,生命危在旦夕……兩個多月的時間裡,65歲的新冠肺炎核酸轉陰、肺纖維化終末期患者崔安(化名)依靠呼吸機和ECMO維繫著生命。5月5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一間特殊的隔離病床上,崔安接受雙肺移植手術已滿14天。
  • 「90後」女醫生顏麗:獨自完成衡陽縣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咽拭子採集
    紅網時刻通訊員 蔣尚潔 陳吉亮 鍾永康 記者 姜珊 衡陽縣報導「90後」的顏麗是衡陽縣人民醫院感染科的一名女醫生,也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最早進入衡陽縣隔離病區工作的醫生之一。在隔離病區連續工作30多天的顏麗,獨自一人完成了衡陽縣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咽拭子採集工作,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後浪」的責任與擔當。衡陽縣人民醫院感染科醫生顏麗。換上工作服、查看患者各項檢查報告、配藥.....5月12日,第109個國際護士節,顏麗又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工作。
  •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成功挽救新冠肺炎康復期主動脈夾層患者
    3 月 30 日下午,剛完成手術的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心外科副主任醫師王瀟對患者家屬說,聽到這個消息,在場的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剛剛完成的是一臺「特殊」的急診大血管手術,雖然與以往動輒七八小時的手術相比,這次手術的時間要短一些,但是無論是從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對亞心醫護人員都是一次嚴峻考驗。
  • 康復醫護戰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協和醫院,2月28日,疫情訊息速覽
    2.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康復科護士隨隊赴武漢協和抗疫2月6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組建30名醫生和100名護士的醫療隊再次前往武漢,支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的醫療救治工作。4.武漢重症患者比例降低,早幹預早治療非常重要根據國家衛健委每日疫情通報數據,22日至26日,武漢市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含重症和危重症)比例從25.51%降至21.76%。
  • 全球首例!北京協和攜手春富研究院成功治療罕見免疫缺陷疾病
    近期,高博醫學(血液病)廣東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舉行了成立兩周年慶祝活動。院慶活動上,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宋紅梅教授和春富研究院院長李春富教授共同總結與回顧了9歲的罕見病患者小晴的確診和治療過程。 北京和東莞2020年7月27日 /美通社/ -- 近期,高博醫學(血液病)廣東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舉行了成立兩周年慶祝活動。
  • 全國人大代表陳靜瑜:可將武漢封城日設為國家公共衛生日
    新京報訊(記者 徐美慧 湯文昕)今年2月29日,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及團隊在無錫成功進行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雙肺移植手術。4月18日,陳靜瑜又臨危受命,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擔任國家肺移植救治醫療組長,並在武漢完成了兩例新冠晚期病人的雙肺移植手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陳靜瑜建議將武漢封城日設為「國家公共衛生日」。
  • 北京協和醫院等合作解析新冠RNA複製酶結合瑞德西韋的結構並揭示其...
    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應急行動中,張抒揚教授帶領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醫療隊在武漢連續奮戰80天,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集中收治極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建立了一整套流程科學、體系嚴密的危重症新冠肺炎診治的「協和方案」。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常常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礙,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急性心肌損傷,急性腎損傷、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治療難度極大。
  • 法國新冠肺炎患者首例出現時間再次前推
    科技日報巴黎5月10日電 (記者李宏策)5月7日,位於法國上萊茵省科爾馬市的阿爾貝·施韋澤醫院醫學影像部門負責人向法國新聞網透露,通過進一步檢查,該院去年12月2日收治的一名男性患者確診為新冠肺炎。這一消息將法國新冠肺炎患者首例出現時間再次前推。
  • 東陽市首例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捐獻血漿
    現在一線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有需要,我更加義不容辭。」2月17日下午3點,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同時也是我市首位新冠肺炎康復者吳某在市中心血庫捐獻了比「熊貓血」更珍貴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填表、量血壓、消毒、採血……隨著採血袋的緩慢充盈,40分鐘後,吳某的400CC血漿被成功採集,並被迅速送到血液庫,在零下50度的環境中速凍。
  • 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
    【來源:長江日報】一顆心臟跨越三地帶來新希望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3月19日上午9時20分,跨越南京、廣州、武漢三地,聯動飛機、高鐵,武漢、廣州兩地醫生展開了一場緊張的護心接力賽。疫情期間,武漢協和醫護們排除萬難,為在漢四川11歲女孩送來寶貴的心臟。當晚9時27分,這顆一路狂奔的心臟終於在女孩胸腔內成功跳動。生命垂危,在漢四川女孩急需心臟移植女孩欣欣(化名)是四川樂山縣人,今年11歲。去年9月,她在華西醫院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後,已出現心衰現象。今年1月初,家人帶她來到武漢協和醫院,後轉入心臟大血管外科。
  • 誰是第一個基因檢測出的新冠肺炎患者?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誰是第一個基因檢測出的新冠肺炎患者?第三方檢測機構測出首例「冠狀病毒未分型」後,僅電話通知了醫院。三天後,第二例報告單上寫著「SARS冠狀病毒」。那時沒人想到,這是一種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發起的攻擊文 |《財經》記者 信娜 王小《財經》記者 孫愛民一份名為「情況說明發熱AAA」的單頁Word文檔,落款時間為2019年12月30日,記錄了武漢兩名肺炎患者的就診情況。截止目前已獲得的信息,他們應當是最早一批被檢測出被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人。
  • 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怎麼算?輕重有別 內外有異
    來源:法治周末原標題: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怎麼算?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首例ECMO手術,為一名70歲的新冠肺炎危重症老人實施治療。圖片來源:環球網法治周末記者 高原治療一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花費多少錢?「1128739.66元!」
  • 協和醫院:最頂尖的醫生,也要拼「基本功」
    1910年,東北鼠疫大流行,戰功卓著的防疫先驅——伍連德,最早讓中國人用口罩預防傳染病,拯救了億萬生命,他也是協和醫院的籌建者之一。如今,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協和醫院先後派出186人的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傳染病重症加強病房(ICU)病房,32張床位,大多是氣管插管,上了有創呼吸機,承擔最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