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0日,註定是個充滿愛的日子。
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重症監護病房裡,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在廣東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共同關注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一院」)重症醫學科醫生席寅、護士劉川為一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順利拔除氣管插管,這是2月3日廣東醫療隊馳援武漢、接管武漢協和西院重症病房以來,首例成功拔除氣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
廣醫一院副院長、武漢協和西院ICU廣東醫療隊領隊張挪富教授和其他隊員們通過視頻監控,緊張地關注著病房裡面發生的一切。當心電監護屏幕上顯示的的指尖脈氧飽和度指數達到醒目的「100分」(100%)時,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張挪富教授鼓勵隊員們,隨著疫情發展,眼下已經進入與疫情膠著拉鋸階段的後半段,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想方設法為患者提供各種支持,爭取讓更多插管的患者早日脫機拔管,得到康復。
危重患者成功拔除氣管插管意味著什麼?廣東衛生在線記者就此連線採訪了醫療隊領隊、廣醫一院副院長張挪富教授。他表示,進入ICU治療是患者維持生命的最後關口,插管上呼吸機是ICU裡主要的生命支持手段,拔除氣管插管意味著治療成功,可以轉回普通病房。「不能拔管意味著離死亡更近。」
張挪富(右五)與醫療隊隊員紛紛點讚
▲拔除氣管插管後,醫護人員與患者合影
37歲男子突發腦梗後 感染新冠肺炎
37歲的患者陳先生情況比較特殊,去年底突發急性腦梗塞,儘管積極救治,但仍留下失語等後遺症。
1月30日,尚在住院治療的他開始咳嗽、咳痰,隨後經核酸及CT檢查確診為患有新冠肺炎。
他最初在協和醫院西院區普通隔離病房接受規範化治療時,僅需低流量吸氧。隨著病情逐漸加重,改為持續面罩吸氧治療。2月15日,他突發呼吸困難,意識模糊,呼吸60-70次/分,心率高達170次/分,血氧飽和度低至78%。
經積極搶救,同時徵得家屬同意後,醫護人員立即為其進行氣管插管,持續接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因病情危重,2月16日,陳先生被轉入了由張挪富教授帶隊接管協和醫院西院區ICU,由醫療總組長、廣醫一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徐遠達和廣醫三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高元妹帶領的醫療組主要負責陳先生的救治工作。
經過仔細檢查後發現,陳先生有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等病史,此次新冠肺炎導致他出現多臟器不同程度功能衰竭、高鉀血症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在保持有創通氣的基礎上,醫護人員給予他適度鎮痛鎮靜、抗感染、抗病毒、血液過濾等對症治療,並密切監測炎症指標變化。
廣東醫生強強聯手
成功為危重患者拔除氣管插
危急情況頻頻出現。
18日傍晚,陳先生突然心率、血壓驟降,心率一度下降至30次/分。幸好醫護人員及時發現,經過一系列緊張有序的搶救治療,其心率和血壓才得以逐漸上升,恢復到正常水平。
每次到床邊查房,徐遠達和高元妹都會駐足良久,認真觀察陳先生的呼吸、尿量、心電監護、呼吸機和床旁血液濾過機等參數,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鎮痛鎮靜藥劑量等診療方案,想方設法維持其內環境穩定。
每天的早交班,張挪富教授與醫療隊裡來自廣東各大醫院的專家們逐一討論在院患者診療方案,其中就包括對陳先生給予個性化治療。
通過一張張胸片的對比,醫生們看到陳先生的情況逐漸好轉,需要呼吸機支持的力度一天比一天減少,其呼吸情況漸漸平順,沒有出現發熱、寒戰等不適了。
堅持不懈,迎來曙光。
2月20日中午12點,經過認真評估呼吸參數和血氧、血壓等指標後,在徐遠達和高元妹的指導下,醫生席寅順利幫陳先生拔除氣管插管,其他醫護人員一同為他戴好無創通氣吸氧設備。
▲席寅主治醫師(左一)和劉川主管護師(右一)為患者拔管
張挪富教授通過實時監控視頻提醒,拔管後注意密切監測患者呼吸、指尖脈氧飽和度和咳嗽能力等情況,必要時實施負壓吸痰。
目前,武漢協和西院ICU已累計收治氣管插管接呼吸機通氣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39例,由廣醫一院副院長張挪富帶隊的廣東醫療隊還綜合了來自廣醫二院、廣醫三院、廣醫五院、廣醫腫瘤醫院、中大腫瘤醫院、廣藥附一、及佛山等單位的醫護精英,大家精誠協作,團結作戰,此次拔管成功鼓舞了醫療隊的士氣,讓更多患者和家屬看到了希望。
編輯|林晴 任君飛 責編|周穎怡
通訊員 | 韓文青 李雯靜 鄭慧雯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