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大考,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迅速反應,主動請戰,馳援武漢,派出專業精湛、作風優良的醫療隊趕赴武漢,與廣東醫療隊同道一起直面死神,為救治重症患者日夜奮戰!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他們展現了中腫人的智慧與風採,奪得了不俗的「戰」績。
有擔當:守土有責匯聚力量創造生命奇蹟
他們,渡人渡己,不舍晝夜。
2月22日上午,中腫馳援武漢醫療隊主管的第一例有創通氣患者老趙成功拔除氣管插管。
▲中腫馳援武漢醫療隊部分隊員祝賀老趙成功拔管
2月14日,老趙因呼吸衰竭轉入協和醫院西區重症病房,醫生馬上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重症醫學科婁寧教授帶領醫療組負責老趙的治療工作。醫療組成員包括: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副主任醫師顧葆春、主治醫師李歡、主治醫師曹訓,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副主任醫師主有峰,以及協和西院許丹、王金龍、向雪蓮、黃全福醫生等。
▲婁寧(右一)帶領醫療組醫生分析討論患者診療方案
因為老趙有腦梗病史,所以醫療組長婁寧教授和主管醫生老顧教授特別留意他這方面的情況,在他出現癲癇時馬上處理,並把口服抗癲癇藥改靜脈給藥,同時延遲一、兩天拔管。
責任護士楊永剛護師講到,「在插管期間病人有用鎮靜藥和血管活性藥,我們護士特別重視,每小時觀察病人瞳孔、心率血壓變化,及時評估,及時處理。」
▲拔管前,楊永剛(左二)在為老趙清理分泌物、顧葆春(左一)在一旁準備拔除氣管插管
有戰備:緊跟前沿 借利器精準施治
新冠肺炎治療過程中,厚厚的防護服,經常起霧的護目鏡,讓每位醫護人員做抽血、輸液等操作時增添重重困難,重症患者需多次血管穿刺,「扎針難」成為臨床護理的現實問題。
如何讓操作快準狠?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馳援武漢醫療隊員將「中腫智慧」運用於武漢一線的臨床操作中。
這臺靜脈顯像儀跟隨中腫馳援武漢醫療隊奔赴武漢救治一線,輔助一線醫護人員靜脈穿刺、輸液。
中腫重症醫學科護師黃小玲表示,有了靜脈顯像儀來當好幫手,現在給患者穿刺、抽血、輸液更加安全、高效。
▲黃小玲使用靜脈顯像儀為患者抽血
有奇招:疾而有序,精細化優質護理在一線
善出奇招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在抗「疫」的這段日子裡,中腫醫療隊把患者生命體徵、管道維護方面的中腫經驗運用於臨床一線,取得獨到的效果。
在重症病房,患者身上大大小小的管很多,如果不理好各類管道,除了管道容易從病人身上脫落,醫護管理也很難做到精細化。
▲主管護師侯兵兵在重症病房
管道固定剪裁法,是中腫護理團隊在長期護理實踐中積累的實操經驗,將膠布剪成「工」字型再固定導管,可以有效固定導管,減少脫管,同時也起到精細化管理的效果,每個管道輸入什麼藥液,護師一目了然,臨床護理工作就可以快而不亂,疾而有序。
有戰術:重症患者紓緩 從心做起
作為全國優質護理示範基地,中腫的護理專業是有積澱、有內涵的。在抗「疫」的這段日子裡,中腫醫療隊把心理紓緩護理運用於臨床一線,也取得獨到的效果。
近日,年近60歲陳伯從重症醫學科轉入普通病房,這也是2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ICU正式收治危重症患者以來,第一例成功轉出ICU的新冠肺炎並發呼吸衰竭危重症患者。
在護理陳伯期間,中腫馳援醫療隊謝海彪將中腫心理紓緩治療法運用到對陳伯的護理工作中,多次鼓勵他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陳伯也慢慢變得更積極樂觀。
▲謝海彪護師鼓勵陳伯戰勝疾病
「我教他怎麼在微信發紅包。」在陽光、暖心的中腫大男孩謝海彪醫生的幫助下,陳伯在家族群發了第一個紅包,大大緩解家人的緊張情緒。「陳伯在生病時還安慰起家人,讓我很感動!」謝海彪頗受觸動。而轉出重症病房的陳伯也激動地表示:「太感激廣東醫療隊在危難時刻來武漢支援我們!」
有擔當、有戰備、有奇招、有戰術,中腫馳援武漢醫療隊在前線的不俗表現,這一切,都源自中腫深厚的內力!
編輯|林晴 任君飛 責編|黎曉心
通訊員|陳鋆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