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頭部外傷腦出血行開顱手術,術後病情危重不宜轉出ICU

2020-12-06 垚眾臨床輔助團隊LLP

【摘要】原告之子林某因頭部受到撞擊被送往x醫院醫治,入院門診診斷為腦出血,先後兩次行開顱手術。第二次開顱術後第三天轉出ICU,其腦損害重,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尚未達到病人轉出ICU標準。2019年1月8日法院判決被告x醫院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劉某某各項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84,627.5元。

【關鍵詞】醫療糾紛,醫療過錯,腦出血,病情危重,ICU

醫療糾紛、醫療風險、醫藥合規

一.引言

頭部外傷性腦出血行開顱手術,術後病情危重不宜轉出ICU。本文通過一司法裁判案例對此加以說明 。資料來源於「劉某某與x醫院醫療損害責任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2017)X0111民初653號」。

二.基本案情

2015年3月10日,原告之子林某因頭部受到撞擊被送往x醫院醫治,入院門診診斷為腦出血,隨即轉住院治療,入院記錄診斷為1、左頂枕葉腦出血;2、左額顳頂枕部急性硬膜下血腫;3、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於當日行左額顳部開顱血腫清除+左頂枕部血腫清除+顱內減壓術,帶氣管插管送ICU病房;3月12日,行左側開顱血腫清除術+去骨瓣減壓術;3月14日,轉入神經外科繼續治療;3月16日,行氣管切開術;4月11日,病情危重,心率、呼吸、血壓測不出,被宣告臨床死亡。

三.裁判結果

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原告就被告的診療行為是否存在醫療過錯、對林某的診療行為與林某死亡是否具有因果關等申請鑑定,本院依法予以準許,貴州醫科大學法醫司法鑑定中心作出鑑定結論:被告在診療過程中,存在對ICU病人轉出規定掌握不當,對感染控制不力之過錯,與林某死亡具有一定因果關係,建議參與度約10%為宜。2019年1月8日法院判決被告x醫院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劉某某各項經濟損失共計人民幣84,627.5元。

四.討論

(一)患方認為:原告劉某某之子林某因頭部摔傷造成意識障礙2+天,加重5小時入被告x醫院住院治療,後於2015年4月11日12時35分因死亡出院,實際住院32天。林某由於頭部摔傷住院治療,卻在最後一次手術的7天後被確診為急性肺炎,此後病情急轉直下,終因重症肺炎並1型呼吸循環衰竭而亡。查閱醫囑單發現3月26日至3月31日期間未見有抗感染藥物,上述說明醫方未盡到相應合理診療義務,肺部感染對死亡具有一定促進作用。上述事實足以表明被告x醫院對原告劉某某之子林某的死亡負有醫療過錯賠償責任。為維護自身合法權利,原告特依法向貴院起訴,請求支持訴請為盼。

(二)醫方辯稱:本案原告的訴訟請求所涉及的除醫療費以外的其他賠償項目,已經超過一年的訴訟時效,喪失勝訴權,請依法判決駁回原告相關的訴訟請求。本案已委託相應的具有法定資質的司法鑑定單位進行過錯鑑定,結論明確過錯參與度為10%,應當結合比例對於沒有超過時效的費用進行判決,而且本案事故發在2015年,原告按照2017年標準計算相應費用不合理。

(三)醫療鑑定意見:x醫院在對林某診療過程中,存在對ICU病人轉出規定掌握不當,對感染控制不力之過錯,與林某死亡具有一定因果關係。但林某系重型顱腦外傷,經2次手術後意識仍未恢復,說明腦功能存在持續重度障礙,長期使用呼吸機及長期臥床,易並發肺部感染,在腦功能未得到根本好轉的情況下,控制肺部感染難度較大,最終因腦功能重度障礙並發肺部感染等多器官功能障礙系本例死亡的根本原因,上述醫方過錯責任參與度建議定為輕微作用。

(四)法院觀點:林某開顱術後在ICU進行治療,3月14日即第二次開顱術後第三天轉出ICU,轉出時林某持續機械通氣、神志昏迷,雙瞳仍不等大,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張力仍高,巴氏徵陽性,說明其腦損害重,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尚未達到病人轉出ICU標準,醫方雖在病歷記錄中記載「患者家屬商議後強烈要求轉入神經外科繼續治療,反覆勸說無效,請示彭X副主任醫師查看病人後示可予籤字轉出,後果自負」,上述系在病程記錄中記載,未見醫患溝通記錄並取得家屬籤字,上述說明醫方未盡到相應合理診療義務及未充分履行告知義務。

【參考資料】1.醫療糾紛:產婦及其家屬具有刨宮產或自然生產的選擇權和決定權。2.醫療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五十四條附案例解讀。3.醫療糾紛:行剖宮產手術,遺留紗布在患者腹腔,13年後被發現取出。4.醫療糾紛:無名氏男孩被救助站送醫後死亡,醫院的搶救存在過錯應承擔35%責任。

【作者聲明】文中涉醫學和法律問題由我團隊執業醫師和律師聯合撰寫,僅供學習交流。若有侵犯您權益之處,煩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腦出血後開顱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腦出血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頭部疾病,如果發病之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患者死亡。目前治療腦出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但是很多患者都擔心腦出血後開顱手術後遺症。這種擔心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主要的後遺症就是局部腦功能缺失,具體的表現與頭部出血的部位以及損傷程度有非常大的關係。患病之後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就這樣才能夠讓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 經歷兩次開顱15天ICU生死時速 33歲車禍女子昨出院 家屬:……實在...
    33歲女子因特重型顱腦外傷,經歷兩次開顱手術,進ICU生死時速15天,出院一月後又回來做雙側顱骨修補術,將兩側12×12釐米的顱缺損修補如出車禍前。立即轉送手術室,同時通知手術醫生!江小偉主任手術團隊再次半夜趕到,給患者進行了3個小時的對側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術後患者瞳孔大小恢復正常,安全返回ICU。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開顱手術,亦稱穿顱術,是顱骨外科手術的一種,指通過機械設備打開患者顱骨,從而進行一些非常規治療。由於開顱手術的高風險性,例如醫生的失誤操作導致患者腦損傷,這個手術本身也備受爭議。然而對於一些特殊疾病,如帕金森病、癲癇等,實施開顱手術還是很有必要。開顱手術後遺症:有沒有後遺症看幾個方面:受傷程度,受傷部位,術後恢復情況等。後遺症的種類很多。
  •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福音!南華附一醫院神經導航精準手術水平再上新高
    在排除傳統開顱和內鏡手術方式後,團隊在家屬的配合下決定實施神經導航下顱內血腫清除術。手術開始前,醫生將CT圖像輸入神經導航儀計算機,並建立起腦部的立體圖像。神經導航儀能顯示出患者顱內出血與腦部各種結構的位置關係,制定手術切口,手術過程中把導航儀與患者頭部結構匹配後,跟蹤顯示腦出血部位,實現對手術全程實時監控。
  • 清華長庚神經外科內鏡下微創治療腦出血
    ,患者血壓高,頭顱CT顯示右側基底節區腦出血,量約30毫升,初步診斷為高血壓導致的腦出血。 該手術由章薇醫師主刀,在神經導航下,為患者進行精準備皮;在神經內鏡的引導下,將顱內血腫清除,並探查血腫腔內可疑的出血點,完善止血流程,儘可能降低再次出血的風險。相對於常規開顱手術,該微創手術全程僅耗時45分鐘,失血量為10毫升。術後複查的頭顱CT提示,患者顱內的血腫清除徹底。
  • 危重病人等了4小時才等到手術 卻為時已晚不幸身亡
    考慮腦梗死合併出血轉化,血腫量大,腦疝形成,病情極危重且預後效果差,死亡率高。  醫生讓鄒大媽通知子女趕緊過來,鄒大媽急了。「一個身高大約1.59米、挺瘦的女醫生問我能做主嗎?我說我是他老婆,什麼都能做主,趕緊安排搶救。醫生說現在有點嚴重,讓我通知孩子全部過來。我說我人在這裡,趕緊救他。醫生轉身,沒再回應我要求。」鄒大媽回憶。
  • 醫療糾紛:惡性腫瘤誤診為良性腫瘤,導致鱗癌未能及時診斷和治療
    【摘要】患者張某到被告x省人民醫院處就診,行左橋前池佔位切除術,術後病理診斷符合膽脂瘤(良性)。後,家屬帶著病理切片前往外院會診,結果為鱗狀細胞癌。但此時患者已不適合進行放化療,患者去世。關於術後病理診斷的問題,被告組織人員閱片認為從病理學組織上看有上皮細胞的異型性,但細胞較少且伴有擠壓和退變,當時診斷惡性腫瘤的依據不足,當然結合之後患者的病情變化考慮確實是膽脂瘤伴上皮惡變,被告認為其診斷無明顯過錯。
  • 99歲、腦出血,她「昏迷」27天後是怎麼甦醒的?
    去年11月23晚,因意外跌倒導致腦出血。老人病情極其危重,浙江醫院急診科立即開通綠色通道,緊急展開顱腦CT檢查,通過CT檢查計算發現,老人腦出血面積非常大,超過60毫升。在醫學上,如果腦出血大於30毫升,就應該立即進行手術治療。然而由於患者年齡太大,加上出血量大、範圍廣,如果清理不乾淨,還可能造成再出血,將給手術帶來更大難度。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
  • 大腦中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支架置入術後高灌注腦出血的研究進展
    同時,高灌注腦出血(hyperperfusion intracranial hemorrhage,HICH)為症狀性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狹窄支架置入治療圍手術期的嚴重併發症,其發生離不開HPS的病理生理學基礎。因此,及時識別腦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後HPS並採取積極措施,可避免進展為HICH。
  • 忽視血壓控制,突發性腦出血盯上年輕人
    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許愛剛緊急會診後,考慮腦出血急診手術指徵明確,在獲得家屬的同意後,小馬被推入了手術室。 經過近4個小時的急診手術,小馬腦內血腫在顯微鏡微創手術下被徹底清除,重要血管及腦組織未受到手術的損傷。術後轉至ICU監護,經過控制血壓、降顱壓、保護腦組織等治療後,生命體徵才逐漸平穩。
  • 史前開顱術書寫神奇 出土開顱人手術後存活兩年
    該墓葬為長方形墓,葬具為一棺,葬式為仰身直肢葬,為一成年男性,年齡在35歲至45歲之間,在頭部左側有隨葬陶鼎一件。根據山東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和碳十四年代數據分析,該墓年代屬於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5000年以上。
  • 暖聞|男子腦出血手術無親人籤字,醫生:先手術,責任我來擔
    武漢晚報 圖近日,在湖北武漢舉目無親的吳師傅突發腦出血,若不及時手術,可能成為植物人。梨園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兆文醫生為他打破先例,危急時刻一句「先手術,責任我來擔」,把吳師傅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手術後,吳師傅已轉危為安,5月15日順利出院。
  • 外傷腦出血怎麼辦?多長時間能排除腦出血?
    ,一定要及時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否則在後期很容易出現腦出血增多。出血一增多有很大可能性需要手術治療,對於整體病情非常不利,出血的增多預示預後不良。  如果不及時進行手術,很容易因這種情況而造成死亡或者嚴重的殘疾。所以撞車導致腦出血需要在第一時間送入醫院進行治療,而且及早採取相應措施來預防後期不良反應的發生。
  • ...冰冰,小黃,癲癇,病灶,龔德山,功能區,手術,腦電圖,開顱,精準...
    東方網通訊員徐敏6月25日報導:「嘎嘎……」大多時候出現在幼兒園、遊樂場等場所的小黃鴨,近日卻出現在上海德濟醫院的一臺神經外科的手術中——19歲的少女冰冰(化名)一邊進行著開顱手術,一邊聽從醫生的指令,捏玩手裡的小黃鴨,讓其發出嘎嘎的聲響。
  • 這家企業的微型手術機器人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評通道
    近日,由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神經外科導航定位系統(型號:Q300),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成為華科精準繼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磁共振實時監測顱內雷射消融系統之後的第三款國家創新醫療器械。
  • 醫療糾紛:未行穿刺活檢誤診骨轉移,並錯誤地使用放射性核素治療
    【關鍵詞】醫療糾紛,誤診,骨轉移,雲克,放射性核素,一.原告訴求2017年12月30日,原告因腰部疼痛乏力20餘天到被告x醫學院附屬醫院處就診治。被告在沒有做全面檢查的情況下,就斷定原告為「直腸癌術後骨轉移」,並在被告核醫學科完成雲克+放射性核素鍶89等綜合治療。之後的兩次住院,被告都是以此病作治療。原告在被告處三次住院治療後,病情不僅不見好轉,反而迅速惡化,原告被迫轉至第三人處診治。經第三人全面檢查後,診斷原告為「胸腰椎結核」,「未見轉移癌」,並依此採取相應治療措施,原告病情迅速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