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兩次開顱15天ICU生死時速 33歲車禍女子昨出院 家屬:……實在...

2020-12-08 騰訊網

33歲女子因特重型顱腦外傷,經歷兩次開顱手術,進ICU生死時速15天,出院一月後又回來做雙側顱骨修補術,將兩側12×12釐米的顱缺損修補如出車禍前。昨天,女子的母親、幾個姑和姨,一家六七口送來三面錦旗一張感謝信,感謝把孩子從鬼門關數次拉回來的徐州仁慈醫院神經外科、ICU重症監護室,患者長輩一再說:「我們心中的感激……實在無法表達!」激動得哽咽。

兩次生死關,都被醫生竭力拉了回來

33歲的聶女士(化名)6月1日凌晨騎電動車摔傷頭部導致顱腦損傷,傷重昏迷,被120送到徐州仁慈醫院急診科。檢查發現,聶女士為特重型顱腦外傷,腦挫裂傷伴腦內血腫,創傷性腦疝,創傷性硬膜下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顱骨多發性骨折。神經外科江小偉主任董朋李宇醫生團隊緊急趕到急診支援,爭分奪秒為患者在急診進行了腦內血腫清除、前顳葉切除+去骨瓣減壓術,手術進行了3個小時,於清晨6時許順利完成,聶女士被送入ICU監護。

但當天深夜23:00左右,ICU發現聶女士手術對側瞳孔突然變大,ICU醫生立即安排複查CT,發現患者對側出現遲發性顱內血腫,又一個生死關出現了!立即轉送手術室,同時通知手術醫生!江小偉主任手術團隊再次半夜趕到,給患者進行了3個小時的對側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術後患者瞳孔大小恢復正常,安全返回ICU。

重度顱腦損傷,15天ICU生死時速

這一次,聶女士被送進ICU時,雖然手術順利,生命體徵暫時平穩,但依然持續昏迷,需要監控人員嚴密監控。

ICU護士長王微微說,患者是6月1日因重度顱腦損傷送到ICU,在急診行兩側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後,患者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在ICU期間,醫護團隊保持患者的專科性治療,夜以繼日地觀察、護理,緊繃的神經就從未放鬆過。ICU護理人員喚醒、拍背,預防各種併發症的發生。6月15日,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平穩、病情明顯好轉,順利轉入神經外科治療。9月3日,患者在我院神經外科進行雙側顱骨修補術後,也在ICU監護了1天,第二天就轉出ICU,順利回病區康復。

病房裡的「創新康復措施」

聶女士轉到神經外科病區後,經歷了兩位護士長。「我們因為住院時間長,一開始是孫護士長,後來調護理部了,後來這位杲護士長,都是盡心盡力地照顧我們。」聶女士姑姑說。

「患者來到病區後,因為病情重一直處於昏迷狀態,患者那麼年輕,才33歲,家人接受不了這個狀態,我們就給其家人做心理指導,病人的前期護理比較重,擦身、餵飯、鼻飼、吸痰、大小便,都是我們護士在完成,後期我們讓她家人一起參與,加深了互相理解。20天後,患者逐步清醒了,更有希望了,家人也有信心了,我們一步步協助她,下床,走路,訓練怎麼吃飯,因為她重度顱腦受傷語言受損,我們鍛鍊她說話,她開始舌頭伸不出來,我們用拉舌器幫助她。慢慢地她從不能發音到能發音,到能說幾個字,最後能簡單溝通了。」杲麗護士長說。

「患者剛到病區,我們的康復措施就提前規劃落實到位,先後成立了6個小組,功能康復組,語言訓練組……患者沒有清醒的時候,還有喚醒組,專科的力量全部上,目的是幫助患者儘快康復。」

這期間,客服部也付出了許多心血,發現患者需求,及時協調幫助滿足。

高壓氧成「奇兵」,20天喚醒患者

6月16日,患者轉入神經外科治療後,仍然淺到中度昏迷,為促使患者儘快甦醒,經高壓氧科於連榮主任會診,決定給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高壓氧治療。「高壓氧治療一周後,患者開始有無意識的睜眼,左側肢體活動較前有所改善;7月3日,患者意識逐漸恢復,能根據家人說的數字伸出相應的手指,呼之能有反應,能轉向說話的人。之後,繼續間斷高壓氧治療,治療20多次後,患者意識恢復正常,並在家人的攙扶下能下床行走。」高壓氧科於主任說。

聶女士住院2個月後,經過綜合治療及高壓氧助力,神志恢復清醒,應答無誤,能配合簡單指令動作,家人非常感激與慶幸,辦理了出院手續,將她帶回家休養。

顱骨修補術將她凹進去的頭骨「補」完整

但兩次開顱手術後,聶女士雙側額顳頂留下約12×12釐米的顱骨缺損,頭部兩邊都「凹進去」了一大塊。9月3日,聶女士又來到醫院,由江小偉主任為其進行了雙側顱骨修補術,將電腦塑形鈦網覆蓋在缺損處,手術同樣非常成功,她恢復了車禍前的容貌。

「給她做雙側顱骨修補術,一是為了消除她的恐懼感,避免沒有顱骨的保護導致再次損傷;二是恢復她的容貌,有利於增添今後生活的信心,三是顱腔的修復,減少腦組織的晃動,有利於神經功能進一步恢復。現在患者的語言表達、行走、基本生活都恢復良好,再休養3個月-半年,有望回歸正常的生活。」江小偉主任說。

「孩子,你給江主任鞠個躬」

「我們非常感激,無以言表,孩子,您給江主任鞠個躬,謝謝江主任,挽救了我們這個家,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我們現在對目前恢復速度和狀態以及頭型修復都非常滿意,跟受傷前幾乎一模一樣,咱們醫院的技術和服務都是非常好的。孩子的語言表達現在已經很好了,神經系統也恢復得很好。謝謝江主任,謝謝ICU,謝謝我們的醫生護士,把我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我們是發自內心地感謝……我們以後會常常來,見見大家……」聶女士的姑姑激動地說。

「出院後,還要繼續做好功能康復鍛鍊,定時定量服藥,遇到任何問題可以隨時電話諮詢或來院複診。」江主任叮囑。

文案|王竹玉 校審|王竹玉 策劃|王偉

相關焦點

  • 46歲的爸爸在照顧22歲的兒子,就因為車禍後開顱手術的後遺症
    拍第二種照片的時候已經是三年過去了,靠在輪椅上,連握起右手都成了一件費力的事情,略顯浮腫的臉龐和之前可以說是判若兩人……2015年7月15日,這一天是任陽星永遠都不想再提起的日子,那一天的一場意外車禍,讓他的人生軌跡陡然改變,隨之改變的還有任家的每一個人。
  • 患新冠的武漢護士:從確診、進ICU到出院,她直面生死
    1月下旬,她不幸感染上了重症新冠肺炎,在醫院隔離病房、在ICU與新冠進行了一個月的鬥爭,2月28日,她終於出院了,這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她是一個普通的新冠病人,又是一名專業護士,有過傳染科、內科、外科的工作經驗,有過ICU的業務負責人和安寧療護的護士長的經歷,還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可以說,在工作中,她見過許多死亡的病例。當她面對疾病,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她的感受如何?經過了生死的洗禮,她有什麼感悟?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世界裡吧。
  • 9歲男孩勇敢接受「清醒開顱」手術
    醫學上有個「開顱」手術,通俗點說就是把「腦袋打開」,聽著是不是就特別可怕,當年曹操也這樣認為!話說曹操當年頭疼不止,軍中有人把神醫華佗請來,華佗表示這個頭疼的病需要開顱治療,曹操以為華佗這是要謀殺他,二話沒說,把華佗殺了,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萬事「開頭」難啊。
  • 浙江73歲老人,誤吞4公分魚刺沒注意,開顱、開腹才痊癒
    文章導語:浙江73歲老人,誤吞4公分魚刺沒注意,開顱、開腹才痊癒中國浙江杭州73歲老人,1年前誤吞一根4公分長的魚刺,讓他經歷開顱、開腹兩次手術才痊癒。據《都市快報》的報導指出,73歲老人第一次住院,是因為家人發現其行為異常、記憶力下降,6月23日,阿伯接受腦膿腫穿刺引流術,從顱內抽出了大約30ml黃色膿液,隨後周老先生病癒出院。
  • 醫療糾紛:頭部外傷腦出血行開顱手術,術後病情危重不宜轉出ICU
    【摘要】原告之子林某因頭部受到撞擊被送往x醫院醫治,入院門診診斷為腦出血,先後兩次行開顱手術。第二次開顱術後第三天轉出ICU,其腦損害重,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尚未達到病人轉出ICU標準。二.基本案情2015年3月10日,原告之子林某因頭部受到撞擊被送往x醫院醫治,入院門診診斷為腦出血,隨即轉住院治療,入院記錄診斷為1、左頂枕葉腦出血;2、左額顳頂枕部急性硬膜下血腫;3、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於當日行左額顳部開顱血腫清除+左頂枕部血腫清除+顱內減壓術,帶氣管插管送ICU病房;3月12日,行左側開顱血腫清除術
  • 男子兩次入院治痔瘡 出院21天留遺書墜樓身亡
    據了解,男子墜樓對面的建築就是他曾兩次入院進行痔瘡治療的一家肛腸醫院。目前,警方正就此事介入調查,已排除他殺可能。  家屬難解  兩次入院治痔瘡出院 21天墜樓身亡  2013年12月28日早上9時許,一聲悶響從太升南路內姜街傳來,65歲的馮學光從一大廈13樓墜下,當場身亡。他墜樓的前幾天,才剛從附近的某肛腸醫院出院。  2013年11月10日,馮學光因患痔瘡第一次到成都某肛腸專科醫院入院手術治療。
  • 開顱手術意外出血死亡 家屬質疑醫院操作失誤
    近日,李先生向我們欄目反映,他的愛人在三和醫院經CT檢查,診斷為小腦蚓部出血,手術後第二天不幸去世,他希望醫院給出合理解釋。 李先生說,愛人才35歲,來醫院前身體並無其他疾病,突然聽到死亡的噩耗,根本無法接受。3月9號,中山大學法醫鑑定中心給出的結論是:失血性休克,最終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 杭州七旬老伯因誤吞魚刺,先後經歷開顱、開腹兩次大手術
    相信不少人在吃飯的時候都有過被魚刺卡喉的經歷。杭州73歲的周老先生(化名)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不過這根魚刺隱藏在他的肚子裡長達1年之久才被發現,正是這根魚刺,讓他先後經歷了開顱、開腹兩次大手術。記憶力下降 行為異常周老先生第一次住院是因為家人發現其行為異常。
  • 杭州七旬老人連續經歷開顱、開腹兩次大手術,「兇手」竟是一根魚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陳旭婷 記者 何麗娜相信不少人在吃飯的時候都有過被魚刺卡喉的經歷。家住杭州今年73歲的周老先生(化名)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不過這根魚刺隱藏在他的肚子裡長達1年之久才被發現,正是這根魚刺讓周老先生先後經歷了開顱、開腹兩次大手術。
  • 遠古星系內,恆星或經歷了「生死時速」
    遠古星系內,恆星或經歷了「生死時速」天聞頻道大多數星系都形成於宇宙早期,我們的銀河系也不例外。科學家推測,銀河系可能是在宇宙早期由幾個矮星系碰撞形成的,這些矮星系形成於130億年前。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助理研究員高揚表示,此次研究結果揭示了宇宙早期星系中,恆星或經歷了在短期內快速生成及死亡的「生死時速」。高揚介紹說,在宇宙早期,由於塵埃比較少,輻射壓比較強,恆星本身需要更大的質量來抵抗輻射壓,所以在此時期誕生的恆星其實更趨向於大質量恆星。
  • 遠古星系內,恆星或經歷了「生死時速」
    遠古星系內,恆星或經歷了「生死時速」  天聞頻道  大多數星系都形成於宇宙早期,我們的銀河系也不例外。科學家推測,銀河系可能是在宇宙早期由幾個矮星系碰撞形成的,這些矮星系形成於130億年前。因此,對於這些宇宙早期星系的研究,可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銀河系的形成與演化。
  • 河南多例確診患者今天治癒出院!很多人都說了這樣一句話……
    入院後對症給予治療,體溫恢復正常,症狀好轉,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陰性。2月4日身體無不適症狀,治癒出院。田某某,男,25歲,漢族,家住鄭州管城區經開14大街路。在武漢出差1天,2020年1月15日返回鄭州後發熱。1月22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入院後對症給予治療,體溫恢復正常,症狀好轉,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陰性。
  • 車禍致人工晶體脫落!昆明愛爾眼科助71歲老人恢復光明
    胡先生今年71歲,他說他的雙眼經歷過很多磨難。30多歲時,由於外傷其右眼發生了繼發性青光眼,早已失明。57歲時,唯一健康的左眼又發生白內障。本來以為在置換了人工晶體後,可以幸福地享受退休生活了。可沒想到幾年前的一場車禍,又讓他的左眼陷入危機。
  • 10月大孩子開顱,老婆智力受損,就因為男子這個動作
    非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五歲, 這次車禍,讓這一家人都留下了永久的殘疾,媽媽智力受損、爸爸腿部殘疾,最嚴重的還是小新孟,十個月大就做了一次成人都難以承受的開顱手術。 孟先生說:「這次車禍之後,小孩受損比較嚴重,因為當時腦疝、腦積水,當時十個月大做完手術就產生了偏癱,智力、語言這些障礙,到目前為止沒法走路、沒法說話。」
  • 安順一老人連續做了兩次白內障手術仍未好,家屬質疑手術失敗,醫院...
    在過去的20多天內,她連續接受了該院兩次白內障手術。家屬質疑手術失敗。對此,醫院回應稱,該手術成功,需要時間恢復。躺在病床上的李志珍。連續接受兩次手術李志珍今年74歲,安順人,她患有糖尿病。李志珍說,直到現在18天過去了,自己仍感覺眼睛疼痛,出現充血、流淚、視物也越來越模糊等症狀。醫院遭家屬質疑家屬們對光明眼科醫院提出了多項質疑。據家屬介紹,第一次手術時,李志珍就明顯聽到了醫生一邊視頻請教,一邊為患者進行手術。家屬據此認為,醫生並不專業。
  • 15歲女孩離奇失蹤,家屬:把被子擺出人形後失聯12天
    最近離奇失蹤被殺的案件非常多,由轟動全網的杭州來女子失蹤,到那位給姐姐轉錢夠失蹤的90後小夥,雖然失蹤人員最後都找到了,但是卻慘遭毒手,時間相隔沒多久,哈爾濱15歲的女孩,在凌晨兩點又離奇失蹤了。據失蹤女孩的小姨介紹,在12天前,她發現女孩把床上的被子擺成一個人字形,然後就不見了,小姨多次打電話,電話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如今家屬已經報案,警方也進一步介入調查。
  • 妻子買一對鸚鵡養在陽臺 33歲男子感染這病住進ICU
    (原標題:妻子買一對鸚鵡養在陽臺,長沙33歲男子感染「鸚鵡熱」)1月7日,在醫院重症醫學科,33歲的楊輝(化名)已經入院治療了近一個月。究其原因,與他家中兩個月前飼養的一對鸚鵡有關,因為鸚鵡的緣故他感染上了「鸚鵡熱」。
  • 車禍去世捐出角膜、肝和腎 溫州28歲媽媽延續生命之美
    【摘要】28歲的河南籍姑娘梁鴛鴛被一場車禍奪去生命,悲慟的家屬最終決定把她的器官捐獻出去。梁鴛鴛的父親說:「多救一人是一人,就像我閨女還活著……」   浙江在線溫州4月21日訊(浙江在線 記者/吳佳蔚 實習生/梁婧嫻 通訊員/谷凌凱 編輯/汪江軍) 4月15日,生下雙胞胎的台州姑娘離世,捐出心臟、肝臟、腎臟讓4位重病患者獲得新生。昨天,溫州樂清又有一家人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 小夥車禍中被撞成"植物人" 住院266天終等到家人
    去年11月3日遭遇車禍深度昏迷入院, 劉修德再與家人相見已時隔266天, 其間全靠23名護士輪班照料。 本報記者 高祥 邱明 攝影報導  從去年11月車禍被送到醫院,到最近找到親屬,36歲的劉修德在臨沂市臨沭縣人民醫院躺了266天。他本已腦部傷重無法交流,可當他父親7月27日趕來時喊了一聲小名,竟然立刻眼眶發紅、嘴唇抖動有了回應。8月9日,記者採訪到了搶救和尋親的全過程。
  • 孕婦罹患多髮膠質母細胞瘤,輾轉三國生死時速拯救母子
    孕婦罹患多髮膠質母細胞瘤,輾轉三國生死時速拯救母子市場信息網   2020-11-30 11:28:22   來源:    評論:   ​28歲的紀女士懷孕已有六個月,本該沉浸在將為人母喜悅中的她卻突發右側肢體乏力,紀女士一家對此非常重視,立即前往國內知名醫院就診,核磁檢查結果提示:「右頂枕、右側丘腦、右側中腦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