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女子因特重型顱腦外傷,經歷兩次開顱手術,進ICU生死時速15天,出院一月後又回來做雙側顱骨修補術,將兩側12×12釐米的顱缺損修補如出車禍前。昨天,女子的母親、幾個姑和姨,一家六七口送來三面錦旗一張感謝信,感謝把孩子從鬼門關數次拉回來的徐州仁慈醫院神經外科、ICU重症監護室,患者長輩一再說:「我們心中的感激……實在無法表達!」激動得哽咽。
兩次生死關,都被醫生竭力拉了回來
33歲的聶女士(化名)6月1日凌晨騎電動車摔傷頭部導致顱腦損傷,傷重昏迷,被120送到徐州仁慈醫院急診科。檢查發現,聶女士為特重型顱腦外傷,腦挫裂傷伴腦內血腫,創傷性腦疝,創傷性硬膜下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顱骨多發性骨折。神經外科江小偉主任董朋李宇醫生團隊緊急趕到急診支援,爭分奪秒為患者在急診進行了腦內血腫清除、前顳葉切除+去骨瓣減壓術,手術進行了3個小時,於清晨6時許順利完成,聶女士被送入ICU監護。
但當天深夜23:00左右,ICU發現聶女士手術對側瞳孔突然變大,ICU醫生立即安排複查CT,發現患者對側出現遲發性顱內血腫,又一個生死關出現了!立即轉送手術室,同時通知手術醫生!江小偉主任手術團隊再次半夜趕到,給患者進行了3個小時的對側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術後患者瞳孔大小恢復正常,安全返回ICU。
重度顱腦損傷,15天ICU生死時速
這一次,聶女士被送進ICU時,雖然手術順利,生命體徵暫時平穩,但依然持續昏迷,需要監控人員嚴密監控。
ICU護士長王微微說,患者是6月1日因重度顱腦損傷送到ICU,在急診行兩側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後,患者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在ICU期間,醫護團隊保持患者的專科性治療,夜以繼日地觀察、護理,緊繃的神經就從未放鬆過。ICU護理人員喚醒、拍背,預防各種併發症的發生。6月15日,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平穩、病情明顯好轉,順利轉入神經外科治療。9月3日,患者在我院神經外科進行雙側顱骨修補術後,也在ICU監護了1天,第二天就轉出ICU,順利回病區康復。
病房裡的「創新康復措施」
聶女士轉到神經外科病區後,經歷了兩位護士長。「我們因為住院時間長,一開始是孫護士長,後來調護理部了,後來這位杲護士長,都是盡心盡力地照顧我們。」聶女士姑姑說。
「患者來到病區後,因為病情重一直處於昏迷狀態,患者那麼年輕,才33歲,家人接受不了這個狀態,我們就給其家人做心理指導,病人的前期護理比較重,擦身、餵飯、鼻飼、吸痰、大小便,都是我們護士在完成,後期我們讓她家人一起參與,加深了互相理解。20天後,患者逐步清醒了,更有希望了,家人也有信心了,我們一步步協助她,下床,走路,訓練怎麼吃飯,因為她重度顱腦受傷語言受損,我們鍛鍊她說話,她開始舌頭伸不出來,我們用拉舌器幫助她。慢慢地她從不能發音到能發音,到能說幾個字,最後能簡單溝通了。」杲麗護士長說。
「患者剛到病區,我們的康復措施就提前規劃落實到位,先後成立了6個小組,功能康復組,語言訓練組……患者沒有清醒的時候,還有喚醒組,專科的力量全部上,目的是幫助患者儘快康復。」
這期間,客服部也付出了許多心血,發現患者需求,及時協調幫助滿足。
高壓氧成「奇兵」,20天喚醒患者
6月16日,患者轉入神經外科治療後,仍然淺到中度昏迷,為促使患者儘快甦醒,經高壓氧科於連榮主任會診,決定給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高壓氧治療。「高壓氧治療一周後,患者開始有無意識的睜眼,左側肢體活動較前有所改善;7月3日,患者意識逐漸恢復,能根據家人說的數字伸出相應的手指,呼之能有反應,能轉向說話的人。之後,繼續間斷高壓氧治療,治療20多次後,患者意識恢復正常,並在家人的攙扶下能下床行走。」高壓氧科於主任說。
聶女士住院2個月後,經過綜合治療及高壓氧助力,神志恢復清醒,應答無誤,能配合簡單指令動作,家人非常感激與慶幸,辦理了出院手續,將她帶回家休養。
顱骨修補術將她凹進去的頭骨「補」完整
但兩次開顱手術後,聶女士雙側額顳頂留下約12×12釐米的顱骨缺損,頭部兩邊都「凹進去」了一大塊。9月3日,聶女士又來到醫院,由江小偉主任為其進行了雙側顱骨修補術,將電腦塑形鈦網覆蓋在缺損處,手術同樣非常成功,她恢復了車禍前的容貌。
「給她做雙側顱骨修補術,一是為了消除她的恐懼感,避免沒有顱骨的保護導致再次損傷;二是恢復她的容貌,有利於增添今後生活的信心,三是顱腔的修復,減少腦組織的晃動,有利於神經功能進一步恢復。現在患者的語言表達、行走、基本生活都恢復良好,再休養3個月-半年,有望回歸正常的生活。」江小偉主任說。
「孩子,你給江主任鞠個躬」
「我們非常感激,無以言表,孩子,您給江主任鞠個躬,謝謝江主任,挽救了我們這個家,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我們現在對目前恢復速度和狀態以及頭型修復都非常滿意,跟受傷前幾乎一模一樣,咱們醫院的技術和服務都是非常好的。孩子的語言表達現在已經很好了,神經系統也恢復得很好。謝謝江主任,謝謝ICU,謝謝我們的醫生護士,把我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我們是發自內心地感謝……我們以後會常常來,見見大家……」聶女士的姑姑激動地說。
「出院後,還要繼續做好功能康復鍛鍊,定時定量服藥,遇到任何問題可以隨時電話諮詢或來院複診。」江主任叮囑。
文案|王竹玉 校審|王竹玉 策劃|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