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罹患多髮膠質母細胞瘤,輾轉三國生死時速拯救母子

2020-12-06 市場信息網

孕婦罹患多髮膠質母細胞瘤,輾轉三國生死時速拯救母子

市場信息網   2020-11-30 11:28:22   來源:    評論:

  ​28歲的紀女士懷孕已有六個月,本該沉浸在將為人母喜悅中的她卻突發右側肢體乏力,紀女士一家對此非常重視,立即前往國內知名醫院就診,核磁檢查結果提示:「右頂枕、右側丘腦、右側中腦佔位,考慮室管膜瘤可能」。突如其來的病情令全家陷入痛苦和迷茫,腦瘤究竟是良性還是惡性?腹中的孩子還能否平安降生?何時接受治療更為保險?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他們……

  準媽媽突發惡性腦腫瘤

  再過兩三個月便要生產的紀女士患上了腦腫瘤,這一消息讓全家一籌莫展,雖然他們對於腦腫瘤的疑惑難解,但迅速進展的病情卻並未給他們太多時間猶豫,就診當月底紀女士右側肢體乏力情況加劇,站立困難且已無法行走。繼而癲癇反覆發作、甚至幾度造成淺昏迷,清醒後患者反應明顯遲鈍。

  此時病情已經不能再拖,必須早做決斷,否則母子二人都會面臨生命危險,但輾轉國內知名腫瘤醫院後,得到的回答只有一個:只能先行剖腹產再做手術,但患者病情極為複雜,手術難度和術後癱瘓的風險極高。因此,其家屬為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慕名求診於INC之德國巴特朗菲教授,而這位中國患者口中的「巴教授」也沒有令他們失望,對紀女士影像資料進行嚴密的分析後,巴教授給出答覆:患者無需剖腹產,她可以懷胎手術,我會和婦產科醫生同時進手術室,安全地手術切除大部分腫瘤,全程婦產科醫生準備應急處理。

  巴特朗菲教授回覆郵件內容

  ​巴教授可以為孕婦行切除手術,這一回復令紀女士一家非常震驚,於是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後,他們發現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INI)並非一家「孤軍奮戰的神經外科醫院」,其與漢諾瓦醫學院(MHH)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因此INI可以在術中與心血管內科、婦產科、耳鼻喉科、兒科等多學科專家通力合作,同時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更為科學和人性化的術後康復計劃。 但此時的紀女士和家人卻已經決定前往美國一家以治療癌症著稱的醫院治療。為求穩妥,聽從了國內專家的建議,紀女士還是選擇先在國內接受剖腹產,生下孩子後身體還未恢復,就立即通過醫療轉運前往美國,迫切地開啟了這場「自救之旅」。

  赴美治療未果,巴教授臨危救命

  ​由於紀女士身體狀況無法搭乘普通民航客機,紀女士家人為其安排了包機形式的國際醫療轉運飛機。很可惜,紀女士在飛機上出現了嚴重的癲癇症狀,病情急劇惡化,飛機一落地便被轉入ICU,並且已出現明顯梗阻性腦積水,行腦室外引流術後,ICU聯合該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緊急會診,但商討出的結果卻是該位置手術難度大,無手術機會,冒著極大風險實施手術容易造成昏迷、癱瘓等嚴重的併發症,目前建議在重症ICU病房繼續觀察,同時希望家人和她進行最後的交流。

  ​得知這一結果後,紀女士家人深受打擊,千裡迢迢來到美國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親人在ICU沉睡不醒嗎?他們不願放棄,懷揣著最後一絲希望將紀女士的最新影像資料發給巴教授會診,巴教授仔細分析病情後當即回覆郵件表示:此時他依然可以為患者手術,建議患者儘快來到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INI)接受手術以防腫瘤進一步浸潤腦幹……

  巴特朗菲教授第二次回復內容

  ​教授郵件:患者可以在德國漢諾瓦INI接受手術。患者的腫瘤有兩個不同的組成部分,一個在右頂枕葉MARKLAGER腦室,另一個在右側丘腦浸潤到腦橋和中腦。治療的結果較好的是可以先將腫瘤縮小,在INI是可行的。患者應該儘快來這裡,防止腫瘤進一步浸潤腦幹。對於已經浸潤到腦幹的部分腫瘤無法直接手術,但無論如何都能切除50%,具體切除情況要在術中才能判斷。另外,病人需要手術和放化療聯合治療,INI可以提供。

  ​紀女士一家已經錯失過一次治療良機,再次得到巴教授肯定答覆後的他們深感幸運,第二天便前去德國駐美國休斯頓總領事館申請緊急醫療籤證,由於患者情況曲折特殊,領事館「特事特辦」為其籤發了國際緊急醫療籤證。紀女士的家人深知時間緊急病情嚴重,這次的行程更容不得任何紕漏,因此他們選擇租用一架私人客機,在醫療人員的陪同下赴德治療。

  ​到達德國後紀女士已明顯呈嗜睡狀,左肢體腱反射亢進,左側肢體肌力2級,已無法與人正常溝通,答非所問,巴教授立即在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INI)為其安排手術。

  ​術前影像顯示:右側丘腦、右側中腦、右頂枕腫瘤佔位,邊界欠清晰,周圍腦組織水腫明顯,大腦中線向左側偏移明顯。

  手術情況:

  ​患者採用俯臥位,取右側枕頂骨瓣開顱,導航引導下切除右枕頂皮層下腫瘤,並進入深部切除右側丘腦及中腦腫瘤。術中功能磁共振複查,腫瘤次全切除,未出現手術併發症。術後一周拔除美國醫院留置的腦室外引流管,患者無顱高壓症狀,無再發腦積水,無再發癲癇。

  術後情況:

  ​術後第一天患者清醒,可用英語正常對答;術後第三天即遷出ICU;術後一周可在家屬摻扶下床並進行康復鍛鍊;術後一個月,恢復情況較好,可自行步行出院。左側肢體肌力5-級,左下肢仍可見跛行狀,左上肢精細活動仍較差,但已能自行持筷用餐,癲癇再未發作。術後病理結果顯示為膠質母細胞瘤WHO IV級。

  巴特朗菲教授發來術後郵件

  ​術後紀女士希望能在德國繼續治療,她接受了1周5次、總劑量達60Gy的質子治療,還被推薦每日口服替莫唑胺進行同步化療,得益於巴教授的次全切手術和放化療等術後輔助治療手段,紀女士收穫了更好的預後。國內患者如對自身病情有所疑慮,也可關注「INC國際神經科學」公眾號預約INC國際專家遠程諮詢,聽取其第二診療意見後再做決策。

  紀女士分享治療心得

  1治療時機是重中之重

  ​如果沒有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或許紀女士不必在ICU裡躺兩周,也不必提早接受剖腹產,吃了更多苦還差點失去最後的機會。治療惡性膠質瘤就是在和時間賽跑,病情只會越拖越嚴重,反覆動搖並非「深思熟慮」,而是在貽誤治療良機,國內患者可以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接受更好的治療。

  2術者的臨床經驗極為重要

  ​紀女士的多發性膠質瘤極為兇險且同時懷有身孕,國外知名醫院也建議保守治療,不同的醫師也會根據其能力及醫院的條件水平給治療建議。該病例中,巴教授「臨危」救命才為其爭取到一線生機,可見主刀醫生的手術技巧和經驗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選擇主刀醫師前應深入了解其個人實力,尤其是手術切除率和術後患者的生活質量。

  3 技術設備令術者「耳聰目明」

  ​在技術設備的輔助下,手術刀這一能刀刀制敵的神外「冷兵器」如虎添翼,也令術者在手術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在更大地切除腫瘤的同時有效保護正常腦組織。巴特朗菲教授所在的德國INI國際神經學研究中心幾乎擁有了世界前沿的所有神外現代設備,為紀女士的手術保駕護航。

  INI所有手術室都配備蔡司最新的手術顯微鏡Kinevo 900,西門子的術中磁共振,術中電生理監測工作站,術中超聲,全套Brainlab的術中立體定向、顯微鏡導航、顱腦計劃、BOLD映射及Vario guide立體定向手術系統等治療設備與技術,在顱內腫瘤,尤其是顱底及腦幹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方面享譽世界。

  4藥物並非一線治療選擇

  ​很多患者都寄希望於藥物治療,希望出現革命性的新藥以避免接受手術,但目前仍沒有有效的藥物能夠治癒膠質瘤,藥物通常作為術後輔助治療。按照歐洲EANO、美國NCCN以及國內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治療規範,手術切除腫瘤一直是一線治療手段,對於部分低級別的顱腦腫瘤,手術全切可將復發率降至極低,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於惡性度高的顱腦腫瘤,即便不能手術全切除,而是做了腫瘤的大部分切除,也可以從根本上提高生存率,改善預後。紀女士這種具有明顯佔位效應的進展性症狀的患者更是急需手術切除及時有效的解除佔位,在該病例中,及時的手術治療不僅明顯改善了患者的症狀,還延長了患者生存期。

責任編輯:yifang一方

相關焦點

  • 被診斷為「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生存期有多久?
    巨細胞型膠質母細胞瘤(giant cell glioblastoma,GCG)為中樞神經系統罕見腫瘤,是膠質母細胞瘤的一個亞型,是在2016年版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新提出的亞型。  定義  膠質母細胞瘤的亞型有較多的的巨怪形多核巨細胞,偶含豐富的網狀纖維和高TP53突變率。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相當於WHOⅣ級。
  •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因此,遏制膠質母細胞瘤的復發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難題。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癌症是如何開始、發展和獲得對治療的抵抗力的,部分取決於對癌症幹細胞生物學的更深入探索。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腦癌,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是有限的。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源自單一癌細胞類型的癌細胞結構,這種結構可以用來減緩癌細胞的生長。
  • 瞄準膠質母細胞瘤的致命弱點
    近日,科學家們確定了膠質母細胞瘤的一種致癌基因,這一發現為這種致命腦瘤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靶點。 磁共振成像顯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通常表現為「環狀」的強化,圍繞暗色的中央壞死區。
  • 成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中國患者有了新的治療選擇
    膠質母細胞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最常見也是最具侵襲性的腦癌。
  • Cancer Cell:揭示巨噬細胞支持PTEN缺陷膠質母細胞瘤的機制!
    資深作者Ronald DePinho醫學博士說,研究小組在缺乏功能性抑癌基因PTEN的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上的工作,為治療最常見和最致命的腦腫瘤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圖片來源:Cancer Cell大約三分之一的膠質母細胞瘤缺乏PTEN。
  • 膠質母細胞瘤難治,離不開這個「惹禍精」!但它也有弱點…
    一 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是除胰腺癌之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腫瘤生長快、病程短、高致殘,且最具侵襲性。 膠質母細胞瘤的複雜性,使得許多傳統治療方法不適用。目前,膠質母細胞瘤術後標準治療是替莫唑胺(Temodar)化療和放射治療。 不過,近年來一些新療法的出現,如溶瘤病毒療法、基因療法等,有望改變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方式。
  • 昆明動物所等在膠質母細胞瘤分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央廣網昆明7月26日消息(記者李健飛)膠質瘤是常見的顱內腫瘤,其中惡性程度最高的是膠質母細胞瘤。異常的快速增殖、極強的浸潤性及高度異質性是膠質母細胞瘤的典型特徵。患者的平均中值生存期僅為一年左右,是目前人類腫瘤中死亡率極高的腫瘤之一。
  •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起源和精準幹預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人神經幹細胞中的基因突變是形成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BM)的源驅動力,為實現針對攜帶特定基因突變的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精準治療提供了新型研究平臺和藥物評價體系。神經膠質母細胞瘤是原發性腦腫瘤中最常見且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該類腫瘤在術後及放化療後極易復發,這導致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超過16個月。
  • "芳·華"視界| 專訪天壇醫院李文斌:近期膠質母細胞瘤診療的更新與...
    聯合發布成人膠質母細胞瘤治療共識),討論了膠質母細胞瘤診斷與治療方面的最新進展,並且闡述了當前的膠質母細胞瘤治療所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研究方向?李文斌:這是最近膠質母細胞瘤診斷和治療變化的第一個大事情:美國神經腫瘤學會(SNO)和歐洲神經腫瘤協會(EANO)發布專家共識建議修訂成人膠質母細胞瘤的分子病理分型,即建議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修訂的框架內,將IDH突變的膠質母細胞瘤與其他IDH突變的膠質瘤重組;且將「膠質母細胞瘤」一詞限制為沒有IDH突變的腫瘤。
  • 鑑定出膠質母細胞瘤的致癌基因,致命性腦瘤治療有希望
    近日,有科學家鑑定出了膠質母細胞瘤(GBM)的一個重要致癌基因,有望成為這種致命性腦瘤的一個新治療靶點。我們發現的這個新的致癌基因或許是膠質母細胞瘤的致命弱點,其特異的靶向性可能成為治療該病的有效途徑。」AVIL在膠質母細胞瘤中過表達癌基因AVIL通過調節F-肌動蛋白來調節細胞骨架,從而負責維持細胞的大小和形狀,但是該基因可以通過多種因素誘導而過表達,這就引起了癌細胞的形成和擴散。
  • 2020膠質母細胞瘤值得期待研究進展盤點
    膠質母細胞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英語:glioblastoma multiforme,縮寫:GBM),是一種最常見也是最具侵襲性的腦癌。
  • 穿上就能治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電場治療儀產品獲批上市
    適用於22歲及以上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診斷的復發性幕上膠質母細胞瘤及新診斷的幕上膠質母細胞瘤。該產品為首個利用電場抑制細胞分裂原理的醫療器械,通過交變電場抑制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從而實現對膠質母細胞瘤的抑制效果。目前尚未有同類產品在國內批准上市。
  • 病人來源膠質母細胞瘤類器官體可涵蓋腫瘤異質性
    病人來源膠質母細胞瘤類器官體可涵蓋腫瘤異質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7 15:22:01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Hongjun Song、Guo-li Ming、Donald M.
  • 國內首個腫瘤電場治療產品獲批 用於膠質母細胞瘤患者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5月1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官網宣布,經審查批准了諾沃庫勒有限公司(Novocure)生產的創新產品「腫瘤電場治療儀」的註冊,適用於22歲及以上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診斷的復發性幕上膠質母細胞瘤及新診斷的幕上膠質母細胞瘤。
  • 西湖大學謝琦團隊等利用CRISPR篩選,改進CAR-T細胞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效果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致死性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在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CAR-T細胞療法已顯示出臨床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早期證據, 然而其總體結果仍然不能令人滿意,促使人們努力尋求提高靶向膠質母細胞瘤的CAR-T細胞的抗腫瘤效力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 Cell Stem Cell:靶向CD133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膠質母細胞瘤
    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22年之前,針對CD133特異性的CAR-T細胞療法和其他療法在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進行臨床試驗。論文第一作者、麥克馬斯特大學Sheila Singh實驗室前成員、Empirica Therapeutics公司臨床前開發總監Parvez Vora說,膠質母細胞瘤的預後非常差。
  • 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十年生存的奧秘是什麼?
    膠質母細胞瘤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瘤,通常生存期在1-2年,活過5年的概率不足10%。而我們的四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迄今生存達十年之久,我們總結了該四例患者十年來的病程,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了訪談,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 出國看病熱門醫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神經腫瘤專家解讀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中最常見、最具侵襲性的原發性腦腫瘤。據國內專業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儘管作為一種罕見癌症,每年仍約有1.2萬例新確診。出國看病熱門醫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神經腫瘤專家為大家解讀這種罕見的癌症,以及人們對它的一些誤解。1. 對於 「無法手術」的膠質母細胞瘤,該怎麼治療?
  • 「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屬於幾級?能活多久?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顱腦常見的惡性膠質瘤,其在基因分子水平診斷上分兩種,分為IDH野生型和IDH突變型,IDH突變即為為異檸檬酸脫氫酶突變,是在這種腫瘤中發現的最重要的遺傳改變之一。該文主要著重在IDH突變型膠質母細胞瘤的介紹。
  • 羅氏貝伐珠單抗膠質母細胞瘤適應症獲批, 為中國患者帶來全新治療選擇
    此次新適應症獲批將為中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最常見且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顱內腫瘤。此次貝伐珠單抗的獲批彌補了我國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治療領域的空白,對於提高我國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診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廣大缺乏有效治療方案的患者帶來福音。」貝伐珠單抗是繼替莫唑胺後膠質母細胞瘤治療中最重要的治療藥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