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是發病率最高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也是臨床上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腦腫瘤之一,多繼發於WHOⅡ級星形細胞瘤或間變型星形細胞瘤,大約佔顱內腫瘤的15%左右,佔星形細胞腫瘤的70%左右。巨細胞型膠質母細胞瘤(giant cell glioblastoma,GCG)為中樞神經系統罕見腫瘤,是膠質母細胞瘤的一個亞型,是在2016年版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新提出的亞型。
定義
膠質母細胞瘤的亞型有較多的的巨怪形多核巨細胞,偶含豐富的網狀纖維和高TP53突變率。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相當於WHOⅣ級。由於該腫瘤常有豐富的網狀基質,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原先稱為巨怪細胞肉瘤,由於該腫瘤GFAP陽性強烈提示該腫瘤的星形細胞本質。
圖1:發生於頂葉的界限清楚、表淺的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
發病率
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是一個罕見亞型,佔所有腦腫瘤的不足1%,佔膠質母細胞瘤的5%。
年齡和性別
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平均發病年齡42歲,但年齡跨度比瀰漫型星形細胞瘤大,兒童也可發病。男女之比為1:1.6。其表現與常見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有一定的區別,術前診斷存在一定困難。
遺傳學
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以經常出現TP53突變(75%~90%)和PTEN突變(33%)為特徵,但沒有EGFR擴增/過表達和純合性p16缺失。這些結果表明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有雙重特性,它與原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在臨床病史較短、沒有低度惡性前體病變和高PTEN突變率上相似。與低級別星形細胞瘤進展而來的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相比,都有發病年齡較輕和高TP53突變率的特點。
組織病理學
腫瘤含有較多的巨怪形多核巨細胞、小紡錘狀的合體細胞和含量不等的網狀纖維。巨細胞形態非常奇異,直徑>500μm,核可20多個,常為角狀,並含有明顯的核仁,有時可見胞質內包涵體、假柵欄狀壞死和大片缺血性壞死。非典型核分裂常見,但增生率同膠質母細胞瘤。GFAP表達差異很大,偶見血管周圍淋巴套,也可見腫瘤圍繞血管分布,形成不典型的假菊形團。TP53突變基因產物主要位於核內。
圖2: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的組織學特點:不典型的核分裂像、非常大的多核巨細胞、GFAP的高表達、明顯的間質反應及較高的MIB-1抗體標記指數。
臨床特點
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發展快,病史短,無低度惡性前體病變的臨床和影像學表現。症狀基本同膠質母細胞瘤。
圖3: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和原發性、繼發性膠質母細胞瘤的比較
神經影像學
腫瘤部位和大體特徵由於間質明顯增生,所以腫瘤邊界清楚,瘤質地硬,常位於顳葉和頂葉皮質下。CT和MRI檢查類似轉移瘤。
預後
膠質母細胞瘤是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由於病變部位特殊,一般病程較短,術後加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手段,但是預後較差,一般生存期為6月到1年,影響預後的因素包括:壞死、臨床預測、年齡、KI-67增生指數、遺傳分子因素。後續更多腦瘤相關知識和前沿連載,盡在「INC國際神經科學」微信公眾號,敬請關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David N.Louis et al.《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