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來源膠質母細胞瘤類器官體可涵蓋腫瘤異質性

2020-12-06 科學網

病人來源膠質母細胞瘤類器官體可涵蓋腫瘤異質性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7 15:22:01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Hongjun Song、Guo-li Ming、Donald M. O』Rourke等研究人員合作建立了病人來源的膠質母細胞瘤類器官體模型和生物庫,其能夠涵蓋了腫瘤間和腫瘤內的異質性。相關論文於2019年12月26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報告了用於產生和保存患者來源膠質母細胞瘤類器官體(GBO)的方法,這些類器官體涵蓋了其相應親本腫瘤的組織學特徵、細胞多樣性、基因表達和突變特徵。GBO能夠高度可靠地快速產生,並且在移植到成年齧齒動物大腦中後會表現出快速的侵襲性。

研究人員進一步證明了GBO測試個性化療法的實用性,即檢測GBO突變譜與對特定藥物的反應以及對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的建模。這項研究表明,GBO保留了膠質母細胞瘤的許多關鍵特徵,可以迅速用於研究針對患者的治療策略。此外,研究人員建立的生物庫為基礎的和轉化的膠質母細胞瘤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研究人員表示,膠質母細胞瘤表現出巨大的腫瘤間和腫瘤內的異質性,使有效治療策略的研發變得複雜。目前的體外模型在保留親本腫瘤的細胞和突變多樣性方面受到限制,並且需要更長的產生時間。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Patient-Derived Glioblastoma Organoid Model and Biobank Recapitulates Inter- and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Author: Fadi Jacob, Ryan D. Salinas, Daniel Y. Zhang, Phuong T.T. Nguyen, Jordan G. Schnoll, Samuel Zheng Hao Wong, Radhika Thokala, Saad Sheikh, Deeksha Saxena, Stefan Prokop, Di-ao Liu, Xuyu Qian, Dmitriy Petrov, Timothy Lucas, H. Isaac Chen, Jay F. Dorsey, Kimberly M. Christian, Zev A. Binder, MacLean Nasrallah, Steven Brem, Donald M. O』Rourke, Guo-li Ming, Hongjun Song

Issue&Volume: December 26, 2019

Abstract: Glioblastomas exhibit vast inter- and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complic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Current in vitro models are limited in preserving the cellular and mutational diversity of parental tumors and require a prolonged generation time. Here, we report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biobanking patient-derived glioblastoma organoids (GBOs) that recapitulate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cellular diversity, gene expression, and mutational profiles of their corresponding parental tumors. GBOs can be generated quickly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exhibit rapid, aggressive infiltration when transplanted into adult rodent brains. We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GBOs to test personalized therapies by correlating GBO mutational profiles with responses to specific drugs and by modeling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immunotherapy. Our studies show that GBOs maintain many key features of glioblastomas and can be rapidly deployed to investigate patient-specific treatment strategies. Additionally, our live biobank establishes a rich resource for basic and translational glioblastoma research.

DOI: 10.1016/j.cell.2019.11.036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1321-2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昆明動物所等在膠質母細胞瘤分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央廣網昆明7月26日消息(記者李健飛)膠質瘤是常見的顱內腫瘤,其中惡性程度最高的是膠質母細胞瘤。異常的快速增殖、極強的浸潤性及高度異質性是膠質母細胞瘤的典型特徵。患者的平均中值生存期僅為一年左右,是目前人類腫瘤中死亡率極高的腫瘤之一。
  • 運用生物3D列印建立高度異質性的膠質母細胞瘤微環境
    責編 | 兮膠質母細胞瘤是致死性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1】。膠質母細胞瘤具有高度異質性,其腫瘤微環境是一個包含腫瘤細胞,巨噬細胞,以及多種體細胞的高異質性動態系統。現有的體外模型在重建微環境的異質性和材料的仿真性上有其局限性,而體內模型雖然形成複雜的微環境,但建立人源腫瘤異種移植模型(PDX)需要使用免疫缺陷動物,也限制了對腫瘤細胞與巨噬細胞的重要相互作用進行深入研究。體外人源類器官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異質性的問題,但其重複性和量化性仍有待改善【3】。
  • 膠質母細胞瘤難治,離不開這個「惹禍精」!但它也有弱點…
    分子和基因組的異質性,以及放療和化療後具有幹細胞樣特性的癌細胞亞群的持續存在,被認為是膠質母細胞瘤治療耐藥和預後極差的主要原因。 癌症具有很強的異質性,這是影響治療的重要障礙。
  •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有望抑制癌細胞
    單細胞RNA測序突出了膠質母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的轉錄組異質性研究人員第一次檢測到他們所描述的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GSC),這是一種所有其他癌細胞都從中發育而來的細胞類型。他們顯示出腫瘤的細胞分級組織起源於膠質瘤幹祖細胞。
  • 國內首個腫瘤電場治療產品獲批 用於膠質母細胞瘤患者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5月1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官網宣布,經審查批准了諾沃庫勒有限公司(Novocure)生產的創新產品「腫瘤電場治療儀」的註冊,適用於22歲及以上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診斷的復發性幕上膠質母細胞瘤及新診斷的幕上膠質母細胞瘤。
  •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起源和精準幹預研究獲進展
    人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幹細胞起源和精準幹預研究獲進展 來源:生物物理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2-08   今日/總瀏覽:2/1961
  • 穿上就能治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電場治療儀產品獲批上市
    適用於22歲及以上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診斷的復發性幕上膠質母細胞瘤及新診斷的幕上膠質母細胞瘤。該產品為首個利用電場抑制細胞分裂原理的醫療器械,通過交變電場抑制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從而實現對膠質母細胞瘤的抑制效果。目前尚未有同類產品在國內批准上市。
  • 被診斷為「巨細胞膠質母細胞瘤」,生存期有多久?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是發病率最高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也是臨床上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腦腫瘤之一,多繼發於WHOⅡ級星形細胞瘤或間變型星形細胞瘤,大約佔顱內腫瘤的15%左右,佔星形細胞腫瘤的70%左右。
  • 腫瘤電場療法國內上市,用於膠質母細胞瘤,這療法到底是啥玩意?
    漫長的等待,膠質母細胞瘤終於迎來了新的治療手段——腫瘤電場治療(Tumor Treating Fields,簡稱TTFields),這一治療手段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治療方法與治療理念。目前唯一一款上市的腫瘤電場治療設備為愛普盾(Optune)。
  • 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的研究現狀及進展
    近年,針對腫瘤免疫治療展開的研究飛速發展,已有多種免疫治療藥物經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應用於臨床。然而,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免疫抑制和特殊免疫微環境,導致免疫治療在GBM難以展開。
  • "芳·華"視界| 專訪天壇醫院李文斌:近期膠質母細胞瘤診療的更新與...
    近日,針對膠質母細胞瘤診斷和治療的新變化新進展,《神外前沿》新媒體專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綜合治療病區主任李文斌教授,並介紹這變化主要體現在IDH和MGMT這兩個基因變化上。李文斌:這是最近膠質母細胞瘤診斷和治療變化的第一個大事情:美國神經腫瘤學會(SNO)和歐洲神經腫瘤協會(EANO)發布專家共識建議修訂成人膠質母細胞瘤的分子病理分型,即建議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修訂的框架內,將IDH突變的膠質母細胞瘤與其他IDH突變的膠質瘤重組;且將「膠質母細胞瘤」一詞限制為沒有IDH突變的腫瘤。
  • 瞄準膠質母細胞瘤的致命弱點
    磁共振成像顯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通常表現為「環狀」的強化,圍繞暗色的中央壞死區。致癌基因作為癌症「催化劑」,會導致腫瘤生長;而抑癌基因作為癌症「制動器」,則會抑制腫瘤生長。 致癌基因的功能獲得性突變、額外的基因拷貝數(即擴增),或表觀遺傳激活,均可引發腫瘤;而抑癌基因的功能喪失,比如功能性突變的喪失、基因本身的缺失或表觀遺傳沉默,也可藉助激活信號通路,引起癌症。 致癌基因對癌細胞的存活至關重要。
  • 出國看病熱門醫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神經腫瘤專家解讀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是成人中最常見、最具侵襲性的原發性腦腫瘤。據國內專業出國看病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介紹,儘管作為一種罕見癌症,每年仍約有1.2萬例新確診。出國看病熱門醫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神經腫瘤專家為大家解讀這種罕見的癌症,以及人們對它的一些誤解。1. 對於 「無法手術」的膠質母細胞瘤,該怎麼治療?
  • 成人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中國患者有了新的治療選擇
    這種腫瘤生長非常迅速,預後極差,近三十年來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臨床結果幾乎沒有改善:目前標準治療為在外科手術後使用化學療法和放射線療法。由於膠質母細胞瘤呈浸潤式生長,沒有包膜。因此,手術難以達到根治目的。當然,在術後還可以採取放化療等進一步的治療手段,但是,不論放化療,可能產生的療效都有限。
  • Cancer Cell:揭示巨噬細胞支持PTEN缺陷膠質母細胞瘤的機制!
    資深作者Ronald DePinho醫學博士說,研究小組在缺乏功能性抑癌基因PTEN的膠質母細胞瘤小鼠模型上的工作,為治療最常見和最致命的腦腫瘤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圖片來源:Cancer Cell大約三分之一的膠質母細胞瘤缺乏PTEN。
  • 首次發現膠質母細胞瘤...
    單細胞RNA測序突出了膠質母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幹細胞的轉錄組異質性這些快速分裂的細胞是層次結構中最早可檢測到的癌細胞,因此成為了有希望的治療靶點。在識別出祖細胞GSCs的分子脆弱性後,研究人員針對這些脆弱性發現祖細胞GSC的存活和增殖下降。在臨床前疾病模型中,這降低了腫瘤的生長並提高了生存率。
  • 2020膠質母細胞瘤值得期待研究進展盤點
    這種腫瘤生長非常迅速,預後極差,近三十年來GBM患者的臨床結果幾乎沒有改善:目前標準治療為在外科手術後使用化學療法和放射線療法。替莫唑胺類藥物經常用作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化療。即便手術切除很乾淨,到腫瘤復發時間的平均時間僅為6.9個月,平均的生存期僅為14.6個月,採用替莫唑胺以及放療輔助治療,平均總生存期也僅為14.7至16.6個月。膠質母細胞瘤的體徵和症狀最初呈非特異性。
  • 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十年生存的奧秘是什麼?
    膠質母細胞瘤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瘤,通常生存期在1-2年,活過5年的概率不足10%。而我們的四例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迄今生存達十年之久,我們總結了該四例患者十年來的病程,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了訪談,發現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 膠質母細胞瘤的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WHOⅣ級,是最常見且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性顱內腫瘤,佔膠質瘤的一半以上。但其特異性高,可作為一種有用的診斷標誌物。另外,具有一定的預後價值,多項研究顯示與化療±放療的效果有關。攜帶1p/19q共缺失患者生存期更長,即使在腫瘤復發後。某些研究指出,1p/19q共缺失是少突膠質細胞瘤(oligodendroglioma,OD)的早期分子改變,存在於1/3的攜帶OD成分的GBM,而不存在於無OD成分的GBM。
  • 脂肪或是膠質母細胞瘤復發及產生侵襲性的元兇
    2018年10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卡迪夫大學和佛羅裡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脂肪或許是腦癌腫瘤生長的動力。當研究人員對膠質母細胞瘤中不同類型的細胞進行分析後,他們深入研究闡明了推動癌細胞分裂的機制,這或為後期開發有效靶向作用惡性腦癌的新型療法提供了新的線索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