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新冠的武漢護士:從確診、進ICU到出院,她直面生死

2020-12-06 澎湃新聞

原創 紀光偉 武漢安寧療護

3月4日,我對我的同事雅瀾(化名)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採訪。1月下旬,她不幸感染上了重症新冠肺炎,在醫院隔離病房、在ICU與新冠進行了一個月的鬥爭,2月28日,她終於出院了,這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經歷了生死考驗的的雅瀾和護士的合影。

聽說她住院了,我們很擔心,又不能去探望,只能通過微信了解她的情況。由於她的身份特殊,我一直想採訪她:

一  引子

為什麼說她的身份特殊呢?她是一個普通的新冠病人,又是一名專業護士,有過傳染科、內科、外科的工作經驗,有過ICU的業務負責人和安寧療護的護士長的經歷,還是一位心理學愛好者。

可以說,在工作中,她見過許多死亡的病例。當她面對疾病,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她的感受如何?經過了生死的洗禮,她有什麼感悟?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世界裡吧。

二 生病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雅瀾在做管理工作的同時,一直在輸液室頂班,繁忙的工作讓她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今年大年初一(1月25日)的凌晨4點,雅瀾感到自己有點不適,給自己測量了一個體溫,37.4℃,職業的敏感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出問題了,但僥倖的心理又讓她想等待一下。

天亮了,她來到了醫院的發熱門診,她跟醫生介紹了她的情況,醫生建議她做一個胸部CT,CT結果為正常。

她回到家中休息,這一天,體溫都是正常的。初二,她感到渾身無力,躺在床上難以起床,這時體溫是38.7 ℃,她看到一篇關於醫生在家自我隔離治癒的網文後,她決定在家中實行自我隔離。

正月初五,體溫又到了38 ℃,她到醫院準備做CT檢查,但設備出現了故障,自己又在家吃了兩天左氧氟沙星,體溫不燒了。初七(31日)到醫院做CT,考慮為新冠肺炎,當天住院治療。

三 住院的經歷

由於當天收了10幾個病人,醫生忙不過來,就沒有辦理住院手續,2月1日,辦理了住院後,血氧只有88%,趕緊給她輸氧,上了治療,並注射了丙球。2月2日,出現了胸悶、呼吸困難,她通過放鬆和冥想來放鬆自己,但無法緩解症狀,她只有給孫惠文主任發微信求助,要求上呼吸機,但因為ICU沒有床位,血氧一度降低到70%,情況非常危急,但一直到2月3日下午3點,才轉到了ICU,這時,手指的血氧只有80%……

上呼吸機是比較痛苦的,尤其是清醒的人,與人無法正常交流,但她與工作人員都很熟,可以通過微信進行交流,通過微信讓他們調整呼吸機。然而,呼吸機並沒有完全改善她的症狀,她要求導尿,實行鎮靜治療。在她的意念中,就是要休息,通過休息來恢復體力……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了三天,2月6日,她感覺到自己休息好了,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度過了難關,當她一覺醒來,這三天發生的事情,就連旁邊病人的死亡,她都依稀記得。

由於一直帶有氧氣,她不能下床,大便也解不出來,她每天默默地給自己計算著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盼望著自己能夠快點好起來。

一周後,尿管拔除了,她在床上做了充分的準備,穿衣服、活動肢體,防止下肢血栓和肺栓的發生。當她做好準備後,逐漸起身的時候,還是感到頭暈不支,靠在了牆邊,醫務人員趕緊把她扶上了床,一測量血壓為70/40mmHg,看來她的體力還是不足以支撐她起床。她不斷地鼓勵自己,要早點站起來……

那幾天,她連吃飯的勁都沒有,每天吃麵條。兩天後,她突然提出來要吃飯,她認為,吃飯才會有勁。儘管她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但她的睡眠一直不好,一天晚上能夠睡上3、4個小時就很不錯了,就這樣,她用自己的信念促使自己逐漸站立起來了,可以自己上廁所了。

四  ICU的體驗

她作為一名專業的護士,對自己的病情是了解的,當她轉到ICU的時候,知道自己的病情很重,她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體驗過死亡的感覺,但這次生病,儘管她知道危險,但她沒有恐懼,更沒有瀕死感,在她的信念中,她堅信自己不會死,一定會活過來。

在ICU的一周多的時間裡,她親眼目睹了5、6名病人去世了,這些病人的去世與她工作中經歷的死亡是不同的,以前她是工作,現在她是病人,當身邊的病人去世了,對她的心理還是會產生一定影響的。

她告訴我,她躺在病床上。ICU發生的事情,她基本都知道。

8床的病人上胃管,上了兩天都上不進去,最後「走」的時候,化驗都是危急值;

6床的病人心率下來了,雅瀾清楚地聽到家屬在門外的痛哭聲,病人去世了,家屬要求給死者換衣服,沒有被允許,按照要求病人的衣物和床單都要一起包裹火化。

家屬的要求沒有同意,但最後醫生還是破例讓他進去見了父親最後一面。雅瀾看到這些場景,她深深感到:這種生死離別之苦,是災難造成的人間悲劇。

2月17日7點27分,躺在病房的雅瀾拍攝到的ICU,陽光穿過黑暗,映照在護士站上,像一隻蠟燭,帶給我們光明,帶給我們新的希望。

還有本院一位年近60歲的主任,他父親在ICU使用呼吸機,由於有6位病人需要同時使用呼吸機,氧壓不夠,不能滿足父親的需要,他自己親自到氧氣站搬運了10筒氧氣,滿足了父親治療的需要。

在ICU,在生死離別之際,這樣的親情故事還有很多。

五  面對新冠,每個人都會有恐懼

聽完雅瀾的故事,我問她:當您得病,當您躺在ICU的病床上,當您上著呼吸機,您是否會恐懼?

她告訴我,對疾病的恐懼是肯定的,面對這麼多人的死亡,要說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我會用心理學的方法來緩解恐懼,也會尋求心理團隊的支持,我堅信,我會挺過來的。

2月18日7點33分,雅瀾躺在病床上,看到陽光穿透了ICU,她用帶有留置針右手做出了OK的手勢,展示了她的堅強,向人們傳遞著希望。

其實,恐懼的心理我現在一直有,我雖然出院了,目前還在恢復期,稍微活動一下就會喘氣。前天一打噴嚏,我就怕自己感冒了,是否會導致病毒的復陽。

其實,我在電話採訪她的時候,不時也可以聽到她的咳嗽聲,看來,新冠病人的恢復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而且對這些病人的心理關愛也非常重要,如何 讓他們早日回歸社會,不被社會所歧視,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

六  如何面對死亡

雅瀾說,雖然她經歷過許多病人的離世,也專門學習了安寧療護的知識,但當自己躺在ICU的時候,面對死亡的時候,自己卻還是如此地害怕。

在呼吸機的叫囂聲中,某個老人去世了;心電監護儀的報警聲中,又一位老人心率掉下來了;一個小時的搶救,換來的是家屬的痛哭;我活下來了,我也在痛哭。這場生死的洗禮太隆重了。

2月16日凌晨3點03分,雅瀾在喝藥時,發現凌晨的彎月,這麼美麗;夜,這麼的寧靜。她憧憬著美好的生活,定格了這個畫面,但遺憾的是,手機無法記錄彎月。

經歷了這場災難,雅瀾說:以前我不怕死亡,現在我怕了,這是因為以前我們是工作,現在我是病人;以前,我們是8小時面對,現在,我在病床上是24小時面對,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沒有做好死亡準備:道謝、道愛、道歉、道別。

她認為,死亡就像恐怖片裡所展示的那樣,死神摸了你一下,你就沒有了。因此,我們現在,有愛就要說出來,要趁現在表達愛,免得到臨終時沒有機會說了。

雅瀾想對親人、老師、小夥伴們們說,謝謝你們,我愛你。

七  新冠後的人生感悟

雅瀾告訴我,這次生病,經過了生與死的較量後,對她的人生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以前,自己總是很「作」,做事很認真,很教條,我問她「作」是什麼意思?她說「No zuo no die」,我明白她的意思了。今後要對自己好一點,好好愛惜自己,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要多做有意義的事情。

這次生病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愛和幫助,孫惠文主任除了給制定治療方案,還積極鼓勵她戰勝疾病,她的家人、同事和朋友從各個方面給與了大量的支持。

在ICU,她看到旁邊一張床的同事,為了要喝水,而掀掉了呼吸機的面罩,導致了病情的急劇變化,引發了搶救……2月7日,雅瀾去掉呼吸機後,就一直用微弱的聲音關照這位同事,配合治療。當她能夠下床後,她就嘗試著照顧那位同事,成為了一位志願者。她說,我好了以後,要做志願者,回饋那些幫助我的人,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這幾天,她又開始聽葉曼講的《西藏生死書》,裡面有句話說得很好:《論語》中說到,未知生,焉知死,而我們應該知道「不知死,焉知怎麼活」。

是啊,雅瀾可以說是經歷過一次死亡,我想,她會活得更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2月18日早上7點04分,雅瀾在病床上拍下了當天的第一縷陽光,新的一天,給她帶來了新的希望。

八  這場戰役中,醫務人員的付出太多了

據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專家組的資料,在這次疫情中(截止到2月24日),全國共有476家醫療機構3387例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其中90%以上(3,062例)來自湖北。

這場戰役中,醫務人員的付出太多了,雅瀾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幸運的是她戰勝了疾病,獲得了新生。經過這場生與死的洗禮,帶給她,帶給我們的思考太多了,對於我們的人生觀、道德觀和生命觀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場洗禮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災難和痛苦,還有感悟和思考。

九  結語

一個多小時的採訪結束了,但我的思緒仍在繼續。她獲救了,是醫院和醫務人員的潛心治療的結果,其實,還得益於她的專業經歷,她的重症醫學知識,她的心理支撐,和安寧療護的理念,或許她的這些經歷是普通病人所不具備的,但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疾病,她的經歷對大家應該是有所啟示的。

我知道,她現在還很虛弱,症狀還沒有完全緩解,疾病的恐慌還在延續,採訪中,她不適的咳嗽和氣促聲,也讓我還有一絲擔心,她的完全康復之路還需要繼續。我們祝她好運,祝她早日康復,回到我們當中來。

在採訪結束的時候,她要求我使用化名,其原因是不想讓家人知道她的想法,目前她還瞞著媽媽,不想讓她們擔心,還有一個原因是怕被社會歧視。其實,前面一個理由我可以理解,後面的理由,我認為不應該存在,她們已經遭到了病毒是肆虐,不應該再受到我們的歧視。

我知道,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何讓這些新冠病人回歸社會,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受到人們的關注。

我堅信,雅瀾經過了生與死的洗禮,沒有過不去的坎。

相關焦點

  • 【坐著高鐵看中國】179天,生死之交武漢重逢
    【坐著高鐵看中國】179天,生死之交武漢重逢 2020-10-01 22:29:48   來源:現代快報
  • 生死20天,我從武漢新冠隔離病房走出……
    臺商金彥豪會說,20天,可以讓一個人經歷生死考驗。作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金彥豪進入武漢協和醫院接受治療,從絕望走向新生的時間就是20天。走出隔離病房之後,他和妻子一起向醫院捐獻帶有抗體的血漿,希望能夠救助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
  • 全家確診新冠:武漢貓堅強獨自在家54天並產下4隻健康貓崽!
    堅強的貓我始終弄不明白的是:到底是我收養了貓,還是貓她恩準了我進入她的生活。最近,武漢一隻叫做樂樂的貓媽媽火了。因為一家人全部被確診新冠病毒,不得不陸續住院接受治療,已經懷孕的母貓樂樂只能自己待在家裡。儘管離開以前,主人給它準備了兩大袋貓糧和水,可是說真的,對於什麼時候能夠出院,自己會不會成為被治癒的幸運兒,當時的樂樂主人也是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 荊州首例危重新冠患者生死16天:CT顯示雙肺全白 咳得只見血不見痰
    最開始體溫徘徊在38.5℃左右,到了凌晨三點,陡升到40℃。李振東的新冠肺炎誘發先天性哮喘、合併真菌感染等基礎性疾病,身體疼痛伴隨意識減弱,甚至出現了呼吸衰竭的症狀。「難道就這樣結束生命了嗎?」那時他想。醫生護士緊急趕來處理。抗病毒藥物、消炎藥、激素、免疫球蛋白,能用上的全用上了。
  • 山東省立醫院發熱門診醫生王京:等患者痊癒出院後,想給她一個擁抱
    作為山東省立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醫生,王京從相關資料中了解過,部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早期只有嗓子疼等輕微症狀,血常規正常,胸片也沒有特異性改變,但最終病情進展為新冠肺炎。於是,王京加強了對這位年輕姑娘的隨訪。當第二天凌晨再次聯繫對方時,姑娘稱體溫37.3℃,有咳嗽。王京立即請專家會診,留取咽拭子送CDC,下午結果出來了: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
  • 河南多例確診患者今天治癒出院!很多人都說了這樣一句話……
    患者無武漢疫區接觸史。1月29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入院後對症給予治療,體溫恢復正常,症狀好轉,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陰性。2月4日身體無不適症狀,治癒出院。殷某某,女,30歲,漢族,家住河南新鄉市原陽縣路寨鄉殷寨村。接觸確診新冠病毒患者後發熱,咽部不適。1月23日確診。
  • 得過新冠肺炎會有後遺症?他曾在ICU搶救39天,如今……
    2020年1月19日,陳華和妻子從湖北孝感自駕到武漢,然後一起「飛」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旅行,然而,等他們回來時,疫情已經非常嚴重,武漢封城,飛機臨時改道飛到了杭州,所有乘客下機即被隔離,隨後幾天,夫妻倆相繼被確診感染。
  • 武漢兩位患新冠肺炎的大夫臉色為何會發黑?目前狀況如何?看白巖松...
    疫情進展 武漢兩位患新冠肺炎的大夫臉色為何會發黑? 目前狀況如何? 兩位感染新冠病毒的武漢大夫易凡和胡衛峰,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終於被救回,卻臉色發黑,引發各界關注。 昨晚,他們的主治醫生,武漢同濟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李樹生做客《新聞1+1》節目,介紹了這兩位醫生的最新情況。
  • 曾捐獻全身4倍血量,新冠剛康復又6獻血漿,傳奇護士自渡渡人穿越...
    這對大半生都安於平淡的武漢夫妻陡然擁有了三重身份。5月10日,母親節這一天,蔡桃英走進武漢血液中心,第6次作為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武漢血液中心資料庫顯示,6次捐獻血漿,蔡桃英是全國唯一的一個。在過去十幾年中她81次義務獻血,獻血總量夠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換血4次。與之前不同,這一次,她的血漿將被用於黑龍江抗疫一線。
  • 掌舵生命之舟的夜與晝 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
    3月1日,我市最後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從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治癒出院。至此,太原市累計治癒新冠肺炎患者出院病例20例,實現了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雙清零」、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太原抗擊新冠肺炎戰「疫」取得階段性成果。
  • 內蒙古這個新生兒,一出生就攜帶新冠病毒IgG抗體
    嬰兒出生後,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在該嬰兒的血液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IgG抗體。「我們對嬰兒進行了血液檢測,檢測到了新冠病毒IgG抗體。」作為內蒙古唯一一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婦,從1月31日被確診到4月8日順利生產,吳穎受到持續關注。一直跟進其情況的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朱磊說,「嬰兒出生的那一刻,整個手術室的醫護人員都情不自禁地為產婦鼓起了掌。」從武漢返回鄂爾多斯過年,一家四口確診感染「要是這次生一個『小棉襖』就好了。」2020年春節即將來臨時,離分娩還有近3個月的吳穎許下新年願望。
  • 經歷兩次開顱15天ICU生死時速 33歲車禍女子昨出院 家屬:……實在...
    33歲女子因特重型顱腦外傷,經歷兩次開顱手術,進ICU生死時速15天,出院一月後又回來做雙側顱骨修補術,將兩側12×12釐米的顱缺損修補如出車禍前。,後期我們讓她家人一起參與,加深了互相理解。
  • 98歲天文學泰鬥韓天芑康復出院
    韓天芑病情好轉後一餐能吃一大碗面 韓時珺 供圖韓天芑與老伴先後轉入ICU搶救2月23日下午6時10分,韓天芑孫女韓時珺的朋友圈內發了一條求助信息:「家人病重,求新冠康復者血漿!重謝!A型。」消息一經發出,便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 湖南重症新冠患者腸穿孔,4小時手術闖過生死關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口述:劉禕|38歲|醫生|湖南岳陽整理:徐晟|新華每日電訊如果不是一位重症新冠患者突發十二指腸穿孔,作為二線待命的一名外科醫生,我可能不會和團隊走上一線,完成這臺特殊的外科急診手術。穿戴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4個小時的手術下來,幾近「中暑窒息」了。
  • 武漢同濟醫院一線護士口述:很累很累,但我不能停下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 者丨陳紅霞、童萱 編 輯丨李清宇2月16日,武漢封城第24日,抗擊武漢疫情的主戰場上,美麗的護士們,站在「前線的前線」,作為與患者日常接觸最頻密和最直接的的「第一人」,她們直面新冠病毒,他們與時間賽跑,用他們的方式,正在穿越時光的隧道,
  • 武漢亞心總醫院最高齡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
    3月10日,武漢亞心總醫院19樓2病區新冠肺炎隔離病房裡,90歲的周婆婆說。歷經27天的住院治療後,她成功戰勝了疫魔,成為該院最年長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老年人屬於新冠肺炎易感人群,且高齡患者一般患有基礎病,在治療上頗有難度。周婆婆已經90歲,伴有高血壓、腦梗死等基礎疾病,入院時已是重症,治療難度更高於一般患者。
  • 美國確診人數開始下降,華人醫生:紐約ICU拐點至少還要十天
    資料圖 新華社發 (郭克攝)「雖然新增確診人數在減少,但中度、重度病人一直在增加,ICU的拐點要比疫情拐點晚到來,至少還要十天。」 周秋萍是北岸長島猶太醫療集團下屬的紐約長島猶太人醫療中心心胸外科ICU主任,她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從三月初收進第一例新冠重症患者開始,重症救治的弦越繃越緊,新病人不斷收進,正在插管的患者還無法脫機。
  • 武漢3名新冠肺炎治癒者:家人和密切接觸者均未感染,增強抵抗力很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尤其是和武漢有過交集的人都有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感染。38歲的郭琴是一名感染者,她還有另一個特殊的身份:照顧了五六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護士。郭琴發熱是在1月12日,次日被確診為患上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經過14天的治療,1月27日,治癒的郭琴已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 河北省胸科醫院:「爭取讓更多患者早日出院」
    她高興地說,「有醫生護士的治療和照顧,這次沒遭罪,說真的,他們比自個兒家人還親呢!」1月4日住進石家莊第五醫院,1月7日轉到河北省胸科醫院,經過多天的治療,她明顯感到身體的變化,不再胸悶氣短,各方面檢查都過關。這一天,河北胸科醫院首批12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18名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集中醫學觀察。這是本次疫情發生以來,河北省出院的首批確診患者。
  • 曾因新冠肺炎在ICU搶救39天,如今他再回醫院:「重生」細節歷歷在目
    2020年1月19日,陳華和妻子從湖北孝感自駕到武漢,然後一起「飛」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旅行,然而,等他們回來時,疫情已經非常嚴重,武漢封城,飛機臨時改道飛到了杭州,所有乘客下機即被隔離,隨後幾天,夫妻倆相繼被確診感染。曾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接受治療的陳華「快一年了,這些天,我看到有關疫情防控的新聞,自己患病的情形好像又一下子跳到了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