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湖北小夥陳華(化名)
53歲的溫州男子李承(化名)
在2020年12月初
再次走進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10個多月前的一幕幕
就像電影畫面一樣在眼前快速滑過
那個冬季
他們在這裡九死一生
經過與死神反覆的拉鋸戰後
終於順利康復
人生重回正軌
這一年
他們的身體狀況如何?
他們幹了些啥?
他們生活得還好嗎?
杭州是我們的福地
浙大一院是我們的娘家
「你是陳華?!」10個多月後再見面,浙大一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之江院區監護室主任李彤副主任醫師一下子沒有認出陳華。
出院時的他,一米七多的個子,只有60多公斤,頭髮很短,因為在ICU裡「窩」了一個多月,整個人顯得有些蒼白;如今笑哈哈的他,戴著黑框眼鏡,身材適中,皮膚是健康的小麥色,「我每天都要堅持跑四五公裡呢!」
陳華回到了「戰鬥過」的地方
10個月前,陳華在這裡經歷了「生死之戰」,10個月後,他自駕800多公裡,從湖北孝感一路向東,重返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2020年1月19日,陳華和妻子從湖北孝感自駕到武漢,然後一起「飛」到馬來西亞、新加坡旅行,然而,等他們回來時,疫情已經非常嚴重,武漢封城,飛機臨時改道飛到了杭州,所有乘客下機即被隔離,隨後幾天,夫妻倆相繼被確診感染。
曾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接受治療的陳華
「快一年了,這些天,我看到有關疫情防控的新聞,自己患病的情形好像又一下子跳到了眼前。有一天晚上吃好晚飯,我輔導女兒做作業,妻子和父母在客廳裡一邊看電視,一邊聊著天,我突然覺得胸口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湧過,特別想來看看我的救命恩人。」陳華說。2020年12月初,他再次走進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你猜得出我們是誰嗎?」浙大一院護理部副主任、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之江院區隔離病房內負責護理工作的趙雪紅主任護師問陳華。
「李老師、趙老師、小胖……」陳華的目光在每一個人的臉上停駐,好像要把每個人的面孔都印在心裡,「我記得你們的眼睛、眼神,我還記得你們的聲音,我能認出你們!」
曾經,陳華見到的都是「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他只能看到他們的眼睛,「對我來說,你們的眼睛,真的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每次我悲觀的時候,只要看到你們堅定的眼神,聽到你們一次次鼓勵我的聲音,我就覺得自己又可以堅持一下。」頓了頓,陳華接著說,「這次我終於可以看清楚你們的臉了。」
和陳華一樣,53歲的溫州男子李承,也是10個月後才第一次將「救命恩人」看清楚:「一直到我出院,我都只看到他們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只記得他們在給我治療時神情嚴肅,在鼓勵我進行康復鍛鍊時眉眼都是笑意。」
2020年1月中旬,李承參加了一場喪事,進進出出人非常多,有好幾個剛從武漢回來。回到家後沒幾天,李承就開始發燒,此時,疫情形勢已越來越嚴峻,深感不安的李承,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當地醫院發熱門診,隨即被確診患上新冠肺炎。
由於病情不斷危重,李承在當地醫院接受了氣管插管、上了ECMO……經過全力救治,儘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已呈陰性,但肺部遭受到嚴重損傷,肺功能幾乎完全喪失,同時引發多器官受損,還出現了嚴重的溶血症狀。
為了將李承從死亡線拉回來,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衛健委指導下,經浙大一院領導班子決策,組成了一支由來自ICU、肺移植中心、麻醉科等專家組成的強大的專業團隊,攜帶著最先進的ECMO設備,前往溫州對李承的病情進行詳細評估,3月12日凌晨,李承被轉運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區。
浙大一院專家團隊帶上最先進的設備,前往溫州轉運李承
他們把蘋果削成小小一塊
餵給我吃
因為病程進展迅速,2020年2月3日,確診後的陳華被轉運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區,並很快進入ICU接受治療。
新冠病毒對陳華的肺部發起了瘋狂的進攻,他出現嚴重的呼吸窘迫症候群、命懸一線,氣管插管、人工肝治療、ECMO……「他這麼年輕,一定要想盡辦法救回來!」浙大一院黨委書記梁廷波教授與專家團隊會診,陳華成了「焦點人物」。
關注陳華具體的救治過程,請點擊:
正是為了讓陳華更好地康復,專家團隊創新性應用「清醒ECMO」,以防止肌肉因「休眠」而萎縮,並引起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陳華接受康復訓練
「那個時候,我就像個任性的孩子,老是發脾氣、不配合。」回憶起那段日子,陳華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抬起頭時,眼睛有些溼潤。
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爭,醫護人員和患者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但因恐懼、害怕,再加上身體不適,患者往往會出現「放棄」的念頭。在治療之外,醫護人員還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想盡一切辦法鼓勵患者「戰鬥」下去。
「我沒有力氣,不肯坐起來,不肯運動,發脾氣,他們耐心在我耳邊一次次鼓勵我,扶著我起來,為我每一次進步鼓掌。」
「我想吃蘋果、想吃香蕉,他們請隔離病房外的人買來,再洗乾淨,切成一小塊一小塊餵給我吃。」
「每次踩康復單車,都有一位醫生會託著我的頭,防止我受傷,有一次我聽到其他老師喊他,原來是他站著時間長了怕他打盹,但我能感覺到,不管鍛鍊多久,那醫生的手都一直牢牢扶著我。」
「我妻子也被確診新冠肺炎,但比較輕症住在其他醫院,我想和她打電話,醫護人員幫我從行李箱裡翻出手機,消毒、充電,然後拿到我面前讓我和妻子視頻。」
「更不要提無數次拍痰、翻身、餵我喝粥、哄我吃藥……」
3月15日,陳華終於迎來了出院的日子。出院前,他特地向醫護人員提出想要洗個澡的要求,雖然院感流程複雜,但醫護人員還是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怕他體力不支,還特意轉門派一位男護士在浴室裡守著。
陳華出院
2020年3月12日凌晨,李承被轉運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區。「休克昏迷,血壓極不穩定,肝、腎受損,肺功能幾乎完全喪失,還有嚴重的溶血症狀,全靠呼吸機和ECMO撐著。」李彤副主任說。
有著豐富ECMO救治經驗的浙大一院專家團隊,先根據李承具體的身體情況,對其ECMO運行進行了重新調整,並密切監測數據變化,同時進行抗感染、營養治療等。
李承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接受治療
與陳華一樣,李承也接受了「清醒ECMO」的康復鍛鍊,在精心的治療與護理下,李承的情況一天天好轉起來,溶血症狀消失,腎、肝功能不斷好轉,經CT檢查,肺功能也在良好地恢復,近一個月後,李承終於等到了出院的好消息。
「謝謝你們,幸虧在浙江,在浙大一院接受治療,不然我這麼重的病,可能真的活不了了。」陳華說。
「謝謝你們,你們真的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們全家人那時候都以為我肯定活不了了,我妻子一下子瘦了30多斤,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李承說。
「好好保重自己,注意身體!」帶著醫護人員的祝福,他們分別於3月15日,4月8日出院,重返人生正軌。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是好的身體和陪伴愛的人
出院後,陳華和妻子一起先在杭州某定點隔離了半個月,期間回到之江院區進行過一次複查。4月1日,帶著闊別家鄉已久的激動心情,他們回到了湖北孝感,並在家自我隔離了一個半月。
「每天我都在家鍛鍊,剛開始會有點累、氣喘,但是幾天之後,就沒什麼大問題了。」陳華說,「日常生活都沒什麼影響,也沒有什麼不適,妻子身體也都挺好。」
李承回到溫州後,也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自我隔離:「走路不喘,上樓梯也沒啥問題,但畢竟生過一場大病,自己不太敢進行劇烈運動,稍微鍛鍊下身體。」
放慢生活、放慢腳步,這場劫難之後,陳華和李承不約而同做出了這個決定。
疫情之前,陳華自己做生意,忙得腳不著地,是他的生活常態,「那時覺得賺錢最重要,忙起來半個月地出差,基本上回家就是睡個覺,沒時間陪家人,更別說鍛鍊身體了。」
在家休息的時間,陳華好好回憶了自己的「前半生」。「經歷這次劫難,我想,如果我真的挺不過去了,我最遺憾的是什麼?好像不是沒掙到足夠的錢,沒買到大房子,而是沒有機會好好孝順老人、陪伴妻子、照顧孩子長大成人。」
於是,在復工後,陳華結束了自己做了十多年的生意,轉而進入一家公司從事運營工作,收入和以前相比少了很多,但好處顯而易見——每天都可以和家人共進晚餐,還有時間輔導孩子功課,節假日,還能帶著家人自駕遊。
李承之前也自己做生意,常常全國各地跑,而且抽菸很兇,如今他把生意交給了其他人,自己大部分時間和好友、家人一起去「風景好」的地方走走、散散心,感受生活細節的美好。
多了時間陪伴家人,陳華和李承都開始注重保養。「醫生護士拼了全力救回來我這條命,我肯定要好好照顧好,才能對得起這麼多人對我的付出和幫助。」早睡早起、規律飲食……李承還讓妻子、女兒都去進行了體檢。
「謝謝這兩個字,好像太輕了,但是這真的就是我最想說的話。」他們說,「我不僅要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命,更要謝謝你們對我的照顧、包容,那時我們是陌生人,你們卻像親人一樣陪伴我,我以後也會盡全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本文為浙大一院原創
本文來源:浙大一院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