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 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2020-11-29 新浪財經

原標題: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回答了聽眾提問。

「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

講座上,一名自我介紹此前是非典病毒感染治癒的女士舉手提問:目前新冠和非典相比,是否有一些後遺症上的差異?

「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介紹,如果非典患者年輕且沒用過大劑量激素,恢復起來會比較良好,而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和新冠有特異性的不良反應。

張文宏說,目前新冠的一些後遺症還是病毒性疾病常見的後遺症。「很多病毒性疾病都是全身感染,很長一段時間裡會對神經系統有一些損害,肺的纖維化恢復需要一段時間。同時新冠病毒到現在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沒辦法說幾年後的事情。」

「但至少上海的病人,目前恢復得都很好。」張文宏說,他一直記得,一個重症呼吸道插管的病人出院兩個星期,剛解除隔離就來送錦旗了,「還和我們照相,他如果有很嚴重的後遺症,根本不可能跑過來。」

張文宏表示,個別的病人出現後遺症在科學上是不成立的,6000萬病人裡出現了1、2例有後遺症的,這只能是特例,而要在科學上成立一定是具有普遍性的。

「新冠+流感」怎麼辦?張文宏:大家不用感到恐懼

「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例,這並不奇怪。我們在第一波疫情時就已檢測到流感和新冠肺炎的合併感染,這在冬季是非常常見的,只不過以前沒有去做檢測而已,大家不用感到恐懼。」

張文宏介紹,今年年初時,科研人員就已發表新冠肺炎與流感合併感染的論文。在自然界中,這一現象在呼吸道疾病中本來就很常見。

關於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張文宏這樣說——

對此張文宏表示,對於病毒的測序一直在監控,病毒變異是病毒的特性,隨機變異是一直發生的,哪些隨機變異會被留下來取決於外面的環境。

「直到疫苗出來以後,病毒的隨機變異才有意義。」張文宏也透露,目前,新冠病毒變異沒有引發更高的致死性和傳播力,這是世衛組織認可的。

為何進入冬季後對於非冷鏈的物流也要進行殺毒?

為何進入冬季後對於非冷鏈的物流也要進行殺毒?張文宏說,上海的疾控團隊在溯源方面做得非常好,通過對在浦東貨運區第一例感染者的追蹤,發現兩個軌跡其實不怎麼一致的工人感染,是因為他們共同進入並清理過一個自北美地區運返回滬後的航空集裝器,內部環境潮溼。「冬季來臨,病毒脫離人體後在物體表面存留的時間顯著延長。低溫下,哪怕是4攝氏度都可以讓病毒較長時間存活,這就成為一個風險。」

「前兩天,我碰到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教授,他一直在負責喀什病例的溯源。」張文宏說,喀什與上海的本土病例溯源追蹤,均出現經非冷鏈普通物流輸入境外病毒的案例。他提醒,操作工人在進入國外輸入的貨箱之前,要做好充分防護。在上海目前除了做好防護以外,浦東機場將在知情自願的基礎上,安排高風險作業崗位人員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應急接種。

普通老百姓離新冠疫苗還有多遠?

普通老百姓離新冠疫苗還有多遠?「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全球老百姓都會迎來世界各國疫苗上市的一個高潮。」張文宏說,緊急疫苗接種在全球都是常見的一個情況,比如有出國涉外的需求,或有接觸國外輸入物品風險的時候,進行疫苗緊急接種是符合法律規定的。高危的人先接種,最終每個人都可以接種。

「一發燒就去看病,會救很多人」

講座中,張文宏肯定了上海發熱門診網絡的重要作用。

張文宏介紹,上海從今年2月份開始建設發熱門診和哨點門診,整個上海大概有500多個,「這是一個非常豐富的網絡,所有市民從家門出來1-2公裡就有一個門診。」

「所以當你發熱後,立刻走到隔壁的門診,這個舉動太重要了。」張文宏強調,如果晚去一天,就會傳給周邊的人,再追蹤就非常困難。

張文宏表示,門診網絡這次在浦東的確診病例中就發揮了作用,第一第二例病例均是在發熱後自行前往門診就診的。

「(確診)病例居住的地方是一個村,如果看病很麻煩,決定自己去藥店買藥吃,過幾天再說?那不行的,今天在這裡我再一次強調,如果你發燒了立刻去看病,就會救了很多人。」張文宏表示,發熱門診網絡就是一個預警的機制,「你發燒了就去碰它,警鈴響起後才能及時處置,切斷社區傳播。」

馬上要到假期了,對於老百姓出行有什麼建議?

馬上要到假期了,對於老百姓出行有什麼建議?張文宏說,今年1月、2月時我們怎麼做,現在還怎麼做,因為現在的環境不至於比那時更糟糕。「我國在國慶假期時經受過一次壓力測試,只不過冬季輸入性的風險會更大一點,所以請大家關鍵還是要做好自己的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上海這一次疫情防控也正是得益於民眾在這方面做得不錯,因此沒有發現連續性的社區傳播。如果大家不做好防護,社區傳播就會非常常見。」

此前報導

病例增加,呈現三大特點!關於進口冷鏈食品消毒,張文宏有最新建議

近日我國多地接連出現涉冷鏈食品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呈現出三個特點:

一、範圍擴大,檢測呈陽性的涉及進口冷鏈產品範圍已經從海產品,擴大到畜禽肉類產品。例如山西霍州是進口冷凍厄瓜多青蝦外包裝檢出陽性,在天津海聯冷庫疫情中,其感染來源是攜帶新冠病毒的北美豬頭和受其汙染的德國豬肘。

二、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的範圍,已經從冷鏈食品擴展到遠距離運輸的貨櫃。例如新疆喀什和上海的疫情,都是貨櫃的裝卸環節出現了問題。

三、雖然有零星病例出現,不過公眾不用過於緊張。截至目前,全國對於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抽檢監測的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目前,沒有發現因為食用這些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

11月26日23時許,@張文宏醫生 發微博,談到針對經物流的海外輸入性疫情的防控策略。他主要提及兩點:

一、除冷鏈物品外,對冬季非冷鏈物流經消毒殺菌和強光通風環境中處置後,再予以轉運。

他表示,一般情況下,物流落地後在強光乾燥的倉庫內,病毒被滅活的時間較快,但如果在陰冷環境,特別是剛落地的溼冷貨櫃內,病毒的活力可以長時間保持,此時不加防護的接觸則感染風險較大。針對這些風險,將來無論是喀什還是上海,還是滿洲裡,均應該除冷鏈外加強對冬季非冷鏈物流的消毒殺菌和強光通風環境中的處置後再予以轉運,則可以顯著降低風險。

二、對一線接觸進口貨物處理的員工,提供免費自願疫苗緊急接種,降低一線工人被感染的風險,進一步杜絕經物流輸入疫情的風險。

個人接觸到冷鏈進口食品

這些防護措施要記牢

作為消費者,一旦接觸到冷鏈進口食品後,應該如何消毒才能放心入口?在11月25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曾作出提醒:

首先要做好手衛生,接觸後馬上洗手,洗手有「六步法」。如果洗手不放心,可以再加上洗手消毒劑,這是最必要的措施之一。

其次,對可能接觸到的冷凍食品裡用的炊具,如刀、砧板應該及時清洗,清洗時防止飛濺。對於刀、砧板,可以用加熱方法,用開水燙一燙、煮一煮,用60攝氏度的水浸泡一段時間就可以。也可以等它幹了以後,噴75%的酒精或者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就可以完全達到消毒的效果。

此外,這些食品的殘渣要及時單獨收集起來,送到垃圾收集點。

相關報導

上海本土病例流調破案:罪魁禍首「航天集裝器」是如何發現的

11月9日,上海確診1例新冠肺炎病例王某某,浦東新區祝橋鎮營前村被列為中風險地區。經安徽省疾控部門反饋,與王某某相關聯的蘭某,11月10日在安徽確診。對相關人員進行篩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從該本土病例出現開始,有一群人便始終繃緊神經,奮戰在流調、追蹤、尋找蛛絲馬跡的第一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幾乎度過了半個月的「不眠夜」,終於找到了這兩例病例的致病源頭——航空集裝器。

較以往本土病例,溯源難度更大了

可是,與以往本土病例不同的是,此病例溯源難度很大,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是該病例由醫院發熱門診就診,有可能有還有其他病例;二是該病例日常工作是打包工人,無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初步調查顯示沒有新冠肺炎病例或相似病例的接觸史,與以往本土病例的特徵不盡相符。線索有限,難度極大。

根據調查梳理出人傳人的若干個線索後,疾控出動大量流調人員同時排查病例的家人、同事和其他的暴露情況。不能排除的是病例的家人。疾控工作人員快速對其場所環境和密接人員進行採樣,發現全部樣本為陰性。所有在滬密切接觸者的樣本均為陰性。「人傳人」被排除。

此後,對病例居住地營前村人員、工作地工作人員,以及到過江鎮晚霞路菜場、江鎮百品匯、妙鏡路社保中心共計8000餘人進行了核酸檢測,並對其中部分人員進行了抗體檢測,結果全是陰性。無症狀感染者也被逐一排查。

通過省際協查,安徽省發現一例關聯病例蘭某。在得到這個消息後,流調小組開始對王某某開展28天精細回溯流調,並對其工友等密切接觸者進行精確到分鐘的精細流調,發現關鍵問題:兩個確診病例曾共同清理過一個航空集裝器。這個重要線索,終於出現了。

實驗室配合「一錘定音」

11月11日, 5名流調人員前往機場貨運物流區查閱監控錄像,了解病例在發病前14天的工作情況,整個過程歷經5個小時。監控錄像顯示:10月30日,2名確診病例都未戴口罩,進入同一航空集裝器處理泡沫,共計十幾分鐘時間,其中發病比較早的王某某清掃時間相對更長。

在監控錄像確證之後,疾控專家鎖定了感染來源。通過查詢物流信息,流調小組發現此集裝器曾經在北美的物流公司放置一段時間。符合傳播特徵,從流行病學角度鎖定傳染源。

同一時刻,實驗室結果也為該結論一錘定音。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原檢測實驗室基因測序後,發現兩個病例感染的病毒基因高度同源,且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從實驗室角度證實了傳染源。中國疾控中心評價,本次流行病學調查「是一場經典的流行病學溯源調查」,給接下來的上海的新冠防控指明了方向。

來源 澎湃新聞|作者 朱奕奕、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上觀新聞

編輯:謝永利

相關焦點

  • 張文宏:目前沒發現新冠特異性後遺症,發熱即去門診救人救己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新冠病毒治療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新冠特異性的後遺症。」張文宏說。 11月28日上午,在上海科普大講壇2020年度特別活動暨第154講「人類如何才能打敗新冠病毒」活動中,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進行了專題講座,並回答了聽眾提問。
  • 張文宏說除了這裡,哪都可以去……
    對於很多人而言,張文宏的回答就像是」定心丸」!合併感染:很常見,不必恐懼針對近日出現了新冠和流感一起得的病例,張文宏表示並不奇怪。張文宏稱,「合併感染在冬季非常常見,只不過大家以前沒有去測試,所以也不要為此感到恐懼。」張文宏介紹,今年1月底2月初的時候國際上已經發表論文,合併感染在自然界和呼吸道疾病中本來就很常見。
  • 張文宏回應,還劃出疫苗接種時間點
    針對近日出現了新冠和流感一起得的病例,張文宏表示並不奇怪。  張文宏稱,「合併感染在冬季非常常見,只不過大家以前沒有去測試,所以也不要為此感到恐懼。」  張文宏介紹,今年1月底2月初的時候國際上已經發表論文,合併感染在自然界和呼吸道疾病中本來就很常見。
  • 流感新冠合併感染怎麼辦?元旦寒假能否出行?張文宏這樣說
    ,當下要應對新冠肺炎與冬季流感共同感染的問題,「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這一消息引發了大家對於新冠和流感合併感染的擔憂。我們在第一波疫情時就已檢測到流感和新冠肺炎的合併感染,這在冬季是非常常見的,只不過以前沒有去做檢測而已,大家不用感到恐懼。」 張文宏介紹,今年年初時,科研人員就已發表新冠肺炎與流感合併感染的論文。在自然界中,這一現象在呼吸道疾病中本來就很常見。 元旦寒假能否出行旅遊?
  • 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回應
    在9個月的新冠防治中,青年醫生、青年科技工作者起到了 主力軍作用。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她認為要對發熱患者進行常態化監測,設置發熱門診非常重要,讓新發突發傳染病「前哨」更響。同時要加大對冷鏈載體、物流貨物、交通工具等的檢測力度。
  • 發燒了好幾天,今天我去了趟發熱門診
    文 | 晨 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截至1月22日24時,上海累計發現確診病例16例,其中1例危重症,其餘15例病情平穩。另有22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而就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筆者竟然發燒了。在家「硬扛」了兩天,仍舊體溫不降,今天上午,筆者還是去了離家最近的徐匯區中心醫院就診。
  • 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終止?張文宏給出最新判斷
    新冠病毒對於個體來說,毒力在減弱,對於群體來說,毒力是在增強的。怎麼理解?在中國,最近的第二波疫情,到目前為止我們有近2000例輸入病例,這個數字目前還在增加,病死率卻低到0,這個病死率的降低,讓很多人誤以為是病毒的毒力減弱了,實際上不是。
  • 張文宏的回答,給所有人敲響警鐘!
    明確「物傳人」的情況 面對新冠病毒 防人亦需防物! 張文宏日前接受中新社採訪時透露: 這是一例跟貨物接觸有密切相關的病例 記者:最近上海浦東報告了一例新冠病例,引發關注。您今天能來到我們的演播室,是否意味著此次疫情的波及範圍有限?
  • 疫情之下的科技改變生活——新冠核酸快速檢測、發熱門診地圖
    例如疫情期間,出入各種場合需要的第三代紅外線體溫計;復工復產後,用來快速確診的新冠核酸快速檢測試劑盒等。首先,我們來了解下運用了螢光定量PCR方法的新冠核酸快速檢測試劑盒。自疫情爆發後,國內外IVD企業加緊研發技術,國內的達安基因、華大基因、碩世生物等企業率先研發出了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
  • 張文宏:正常生活可逐步...
    張文宏對此指出,疫情是否會反覆取決於三大原因: 一是取決於所在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會出現有出院病人肺炎復發甚至轉為慢性帶毒的情況; 二是是否還有一些目前沒有發現的無症狀病人存在於我們人群當中;
  • 山東省立醫院發熱門診醫生王京:等患者痊癒出院後,想給她一個擁抱
    作為山東省立醫院感染性疾病科醫生,王京從相關資料中了解過,部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早期只有嗓子疼等輕微症狀,血常規正常,胸片也沒有特異性改變,但最終病情進展為新冠肺炎。於是,王京加強了對這位年輕姑娘的隨訪。當第二天凌晨再次聯繫對方時,姑娘稱體溫37.3℃,有咳嗽。王京立即請專家會診,留取咽拭子送CDC,下午結果出來了: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
  • 上海松江防控辦:一人檢測結果可疑 目前未發現新冠確診病例
    上海發布11月29日消息,據松江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信息,松江區在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願檢盡檢」對象服務過程中,發現一人檢測結果可疑。醫療機構即按規定對其進行隔離留觀和檢查,並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同時,對相關人員和環境開展排查、採樣檢測和健康觀察等。
  • 新冠和流感出現合併感染,已發現4例!鍾南山、張文宏給出建議
    發現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隨著冬季來臨,流感進入暴發期,鍾南山提醒,未來會出現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患者。目前收到的反饋情況中,已經有4例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病例。基於此,未來就需要快速的檢測設備,快速檢測出是新冠還是流感。鍾南山表示,新冠防控措施使流感季縮短。目前來看,流感和新冠防護方法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戴口罩等方式。目前統計結果顯示,在中國40種法定傳染病中,今年流感發生率大大降低。
  • 張文宏:中國本土病例會持續處於「接近零」並非零狀態
    張文宏醫生微博6月12日晚評論北京新增本地確診病例一事,張文宏醫生表示,這兩例屬於因症就診患者,後續的流行病學主動篩查的結果也是大家期待的,後續有無進一步的無症狀患者發現,有無二代病例出現,還需要繼續監測。
  • 張文宏:50%的新冠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的一場全球抗疫主題對話中表示:「數據分析顯示, 50%的新冠病例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檢測,檢測到無症狀感染者後,必須要立刻做隔離,否則檢測也沒有意義。」
  • 張文宏專家門診重開,新書外文版翻譯獲全球志願者助力
    新書中文版推出僅三個月,「網紅」張文宏又出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版,向海外介紹中國新冠疫情治療的科學經驗。6月5日下午,由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主編的《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海外版新書發布會暨捐贈儀式在復旦大學圖書館醫科館舉行。
  • 謠言:新冠後遺症出現,每個患者都會出現可怕血栓
    網傳消息:多國研究人員在對因新冠而死亡的病人進行研究後發現,每一位病人體內都存在大量血栓,證實血栓是新冠肺炎導致的後遺症之一,而且每一個患者都會出現。原報導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傳染病專家Graham Cooke教授對死於新冠的病人的驗屍報告進行分析後,發現每個病人都有血栓形成的跡象。很顯然,根據「後遺症」的定義,死亡後存在的血栓並不能稱之為後遺症。事實上,關於新冠肺炎的後遺症問題,一直在進行討論和探究。
  • 河北「零號病例」有了新判斷,張文宏發聲……|河北|零號病例|...
    福建醫大附一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有關機構正與福州各郊縣有急性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對接,擴展卒中急救地圖的輻射範圍。(福州新聞)【張文宏:石家莊疫情未到彌散階段,幾周內可控制】10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專訪中表示,新冠疫情傳播遵循「點狀-聚集-彌散」規律,近期石家莊疫情有明顯聚集特徵
  • 張文宏:50%的新冠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的一場全球抗疫主題對話中表示:「數據分析顯示, 50%的新冠病例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檢測,檢測到無症狀感染者後,必須要立刻做隔離,否則檢測也沒有意義。」
  • 張文宏:50%新冠病例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的一場全球抗疫主題對話中表示:「數據分析顯示, 50%的新冠病例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檢測,檢測到無症狀感染者後,必須要立刻做隔離,否則檢測也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