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上的一場全球抗疫主題對話中表示:「數據分析顯示, 50%的新冠病例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所以我們要堅持做檢測,檢測到無症狀感染者後,必須要立刻做隔離,否則檢測也沒有意義。」
張文宏表示,無症狀感染者只能通過做核酸檢測來識別,武漢10天檢測了900多萬人,新疆近期在發現新冠病例後也做了大規模的檢測。
「雖然中國的疫情看起來好像已經煙消雲散了,但是我們仍然不應該放鬆警惕,因為第二波疫情正在籠罩著全球很多地方,我們不能夠抱有僥倖。」張文宏教授說道。
張文宏教授表示,由於目前沒有新冠特效藥或者疫苗出現,因此專家一致認為,通過非藥物治療的措施來控制疫情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們不去進行控制,那麼等到病毒捲土重來,就會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張文宏教授表示。
他還強調,非藥物治療的手段在藥物或者疫苗問世前非常重要,醫院的醫療資源同樣非常重要。但長期來看,要控制疫情仍然一定要靠疫苗。「目前控制疾病的蔓延是當務之急,但要真正消除病毒,我們必須加強疫苗的研發,全球加強科研合作對抗擊新冠疫情是非常重要的。」他說道。
在張文宏看來,目前中和抗體顯示的抗病毒效果似乎不錯,但仍然需要更多的探索。他認為,如果能夠開發出一種早期就能阻斷病毒進入人體的藥物,將會對控制疫情和降低死亡率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談到全球經濟何時能夠重新開放時,張文宏表示:「如果死亡率降低的話,我們就能重新開放,但是如果沒有有效的藥物和疫苗,那麼死亡率就無法降低。」他表示。這暗示著,在有效的藥物或者疫苗問世之前,全球經濟很難重啟。
在與張文宏的對話中,英國牛津大學醫學院院長、新冠病毒試驗課題組負責人約翰·貝爾(John Bell)教授表示:「我們可能要等到聖誕節才能知道今年是否會有新冠疫苗或者特效藥上市,但是我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應該至少有兩個疫苗有望拿到最終的臨床數據,輝瑞和阿斯利康的疫苗是兩個最有希望的。」
貝爾還表示,疫苗和藥物對控制疫情都是很重要的。「疫苗上市一定要安全,這是毋庸置疑的。從如果從有效性來看,我們認為疫苗能夠提供50%的有效率就已經很不錯了。」貝爾說道。
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對全球合作抗疫的前景表示樂觀。他說道:「新冠疫情讓我們的臨床數據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全球的很多團隊都希望儘早開發出疫苗和藥物,我們只有通過全球科研合作,才能讓這一天早日到來。」(來源: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