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 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
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研究取得了相應的證據。
-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 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
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研究取得了相應的證據。
-
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性由接觸方式決定,與性別年齡無關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在重慶市萬州區啟動了防控新冠病毒緊急科研課題的研究,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獲得了相應的證據,該項成果於11月30日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文章為全國秋冬新冠疫情可能的再次出現,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公共衛生政策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
世衛組織發布新冠肺炎傳播方式科學簡報
當地時間7月9日,世衛組織發布科學簡報,介紹新冠肺炎傳播方式。常見傳播方式現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通過直接、間接接觸(通過受汙染物體或表面)或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而發生人際傳播。這些分泌物包括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或飛沫。
-
《柳葉刀》:糖尿病與新冠肺炎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中國日報7月1日電 近日,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在內的全球20位頂級糖尿病及內分泌領域專家成立的國際專家組,於國際權威雜誌《柳葉刀》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合併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實用性建議》,發現患有新冠肺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死於該疾病的風險更高。同時,該病毒實際上可能促使正常人成為新發糖尿病患者1。
-
研究表明: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飛機感染新冠的機率「微乎其微」一項新的研究(因為剛剛發布,所以尚未被同行評議)發現,新冠呈陰性的人在飛機上感染該病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為零。彭博社的法耶•弗拉姆上周就這一發現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管理學教授阿諾德·巴尼特(Arnold Barnett)一直在試圖量化飛行感染新冠的機率。他還考慮了一系列變量,包括坐在處於感染階段的人旁邊的機率,以及口罩防護(現在大多數航班都要求佩戴口罩)失效的機率。
-
江西撫州臨川區通報發現1例新冠肺炎假陽性:該人員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本文轉自【撫州發布】;1月9日上午, 我市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副市長蔡青出席並向社會通報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進展等相關情況,市衛健委負責人就我市臨川區發現的1例新冠肺炎假陽性情況作了說明。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具備感染人類的能力
「我們在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上發現了一種關鍵的遺傳因素,它決定了這種病毒有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似乎是從祖先病毒那裡承襲而來且與蝙蝠病毒共享。」「這就意味著新冠病毒僅需經歷最簡單的演化就可以感染人體細胞,甚至無需新的演化。」
-
Cell:在新冠肺炎患者和未感染者中發現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
但在對抗SARS-CoV-2(新冠病毒)的作用中,T細胞的重要性還是個未知數。測量對新冠病毒的適應性免疫對於疫苗研發、了解新冠肺炎發病機理以及準確把控大流行至關重要。 北京時間5月15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過敏和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受感染的人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可能有助於他們康復。而且,在一些從未被感染過的個體中也檢測到具有這些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能感染人腦細胞並可以在腦組織中複製
已有臨床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階段,有些患者會表現出神經症狀,但對於新冠病毒是否會感染人腦細胞,科學家並不清楚。近日,發表在《ALTEX:動物實驗替代品》上的研究表明,大腦類器官可以被新冠病毒感染。這意味著,新冠病毒是可以感染人腦細胞的。
-
研究稱氣溶膠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遺傳物質 能否感染尚未評估
(抗擊新冠肺炎)研究稱氣溶膠中檢測到新冠病毒遺傳物質 能否感染尚未評估中新社北京4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2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稱,研究者通過對武漢兩家醫院和部分公共區域的環境監測,揭示了存在空氣傳播新冠病毒
-
哪些人更容易感染新冠?——年齡、患病史、性別與新冠肺炎患病死亡...
新冠病毒並不是一個公平的殺手,患病致死率在不同患病人群中差異很大:年老或患有其他疾病會大大增加新冠肺炎的致死風險,同時,男性也可能面臨較高的風險。了解哪些人群最容易受感染/容易出現重症症狀,有助於我們每個人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
研究發現:26種常與人接觸的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近日刊文稱,經證實,經常與人接觸的26種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文章內容摘編如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一項研究稱,共有26種經常與人接觸的動物對新冠病毒易感。這項研究基於生物信息學模擬,旨在找出新冠病毒是否能感染共計215種動物。研究結論與實驗室觀察和患者報告相一致。
-
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研究發現新冠感染風險還與血型有關!
哎,這煩人的病毒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浩哥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篇重磅科研論文的解讀,論文發表在醫學頂級神刊新英格蘭醫學上,研究人員試圖發掘新冠感染與個體基因差異之間的關係,結果一不小心發現感染風險居然跟血型有關……..
-
眼淚中首次發現新冠病毒!科研人員:警惕傳播新方式
眼淚中首次發現新冠病毒!> 2月28日,浙江大學官方微信號發布《浙大團隊首次發現眼淚及結膜分泌物存在新冠病毒,警惕新的傳播方式》。
-
最新研究:新冠患者生精細胞上發現病毒!或可通過性傳播?JAMA:病毒...
來源:21新健康據《科創板日報》3月28日報導,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在「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研討會」上透露,在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生精細胞上發現有病毒侵蝕,性傳播可能也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
全球肺炎疫情地圖實時動態最新消息數據 新冠肺炎感染人數
全球肺炎疫情地圖實時動態最新消息數據 新冠肺炎感染人數 最新動態點擊相關新聞中國以外33個國家和地區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2505例 綜合消息:截至北京時間25日17時,中國以外共33個國家和地區新冠肺炎報告累計確診病例
-
最新研究發現,這種血型的人新冠病毒「見了都怕」
近期,丹麥和加拿大發表的兩項研究均發現,血型不僅可能影響人體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還可能影響感染者的病情,而O型血的人相對來說不易感染且感染後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更低。丹麥的研究發現,在7422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者中,僅38.4%為O型血。而在另一組未檢測的220萬丹麥人中,O型血人數佔比達到41.7%。
-
研究發現:常與人接觸的26種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一項研究稱,共有26種經常與人接觸的動物對新冠病毒易感。這項研究基於生物信息學模擬,旨在找出新冠病毒是否能感染共計215種動物。研究結論與實驗室觀察和患者報告相一致。
-
研究:嘴巴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的重要部位和途徑
儘管大多數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集中在鼻腔和肺部,但這項研究首次將嘴巴確定為冠狀病毒感染的主要部位,這也進一步為強調戴口罩和身體疏遠的重要性。研究包括40位新冠病毒感染者,結果表明,這些患者口腔脫落的上皮細胞可以感染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