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 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醫療界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研究取得了相應的證據。該研究成果於11月30日在《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文章為全國秋冬新冠疫情可能的再次出現,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公共衛生政策方面提供了參考依據。
-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 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
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研究取得了相應的證據。
-
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性由接觸方式決定,與性別年齡無關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項目負責人黃愛龍表示,通過基於萬州區1月21日至4月10日發現的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觸者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研究發現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異質性。萬州輸入的30例確診病例只有43%沒有傳染其他人,23%傳染了4-7個人;而輸入的9例無症狀感染者,78%未傳染其他人。隨著代際的增加,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大部分均沒有再傳染其他人。
-
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有多大?專家:比你想像的小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很多人都不敢乘坐飛機,因為他們認為機艙空間小,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更高。然而,新研究發現,飛機上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其實很小,旅客可以安心乘坐飛機。但是一些專家指出,新冠病毒在機艙內傳播的病例記載非常少,實際上在乘飛機時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相對較小。
-
哪些人更容易感染新冠?——年齡、患病史、性別與新冠肺炎患病死亡...
新冠病毒並不是一個公平的殺手,患病致死率在不同患病人群中差異很大:年老或患有其他疾病會大大增加新冠肺炎的致死風險,同時,男性也可能面臨較高的風險。了解哪些人群最容易受感染/容易出現重症症狀,有助於我們每個人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
動物會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嗎?又有新的研究證據
動物會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嗎?病毒會通過貓狗等寵物傳染給人嗎?人會把病毒傳染給寵物嗎?對於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定論。2020年8月21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表示,對新冠肺炎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細胞受體ACE2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有410種脊椎動物都有可能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
接觸到B肝病毒,哪些情況下被感染的機率大
摘要:當破損的皮膚、黏膜或者傷口,接觸到HBV感染者的血液或者體液後,什麼情況下會增大感染的機率呢?在影響傳染性的諸多因素中,幾個因素都會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並不是單一的因素就能夠完全決定傳染性的,所以還要綜合分析。
-
Cell:在新冠肺炎患者和未感染者中發現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
北京時間5月15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拉霍亞過敏和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現,受感染的人體內含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可能有助於他們康復。而且,在一些從未被感染過的個體中也檢測到具有這些細胞防禦能力,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以前感染過其他冠狀病毒。
-
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從流行病學研究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本報訊 (首席記者 李星婷)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具備感染人類的能力
蝙蝠和人類在生理上並不相似,因此科學家認為由前者直接傳播給後者,即由動物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一般動物病毒在傳播給人類前需要先適應人體。非典(SARS)病毒由蝙蝠通過果子狸傳播給人類,而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病毒則是通過駱駝。
-
研究:新冠肺炎或易誘發精神疾病 反之亦然
導讀《柳葉刀》子刊發表的新研究提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或有更大概率患上精神疾病;同時精神病史也可能是誘發新冠肺炎的潛在因素。近日,醫學雜誌《柳葉刀—精神病學》刊載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或有更大概率患上精神疾病;同時精神病史也可能是誘發新冠肺炎的潛在因素。該研究名為《新冠肺炎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雙向關聯:針對美國62354名新冠確診病例的回顧性隊列研究》,英國國家健康研究所為其提供了資金支持。
-
經國外科學家研究,18種靈長類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較大
」對新冠肺炎的稱謂。而世界衛生組織之所以將新冠病毒命名為「COVID-19」,字母 CO 代表「 冠狀」(corona),字母 VI 代表「病毒」(virus),字母 D 代表「疾病」(disease),數字 19 代表該疾病發現時間是2019年。
-
多例貓科動物感染新冠,研究人員:人傳「貓」但「貓」不傳人
近日,多國出現了家貓等貓科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儘管人類或可以將新冠病毒傳染給家貓等貓科動物,但是沒有跡象表明它們會將新冠病毒再傳染給人。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6日報導,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5日發布消息稱,該園飼養的7老虎和1隻獅子被園內1名「感染新冠病毒」的飼養員傳染了新冠病毒,該飼養員屬於「無症狀感染者」,而老虎和獅子則出現了乾咳等新冠肺炎症狀。匹茲堡大學兒童中心兒童醫院傳染病科主任約翰威廉士(John Williams)曾對冠狀病毒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
-
由新冠肺炎談病毒
就拿當下我們正在抗擊的新冠肺炎來說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體是一種先前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屬於單股正鏈RNA病毒,既往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6種,此次從武漢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離出的冠狀病毒為一種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第7種。目前研究顯示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同源性達85%以上。」
-
美加研究新發現:豬也會感染新冠肺炎
加拿大政府的一項研究顯示,豬只也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挑戰此前中國科學家研究指稱豬不會罹患新冠肺炎的結論。研究人員指出,進一步研究有助於了解動物在維護與傳播新冠病毒上扮演的角色。加拿大與美國的一支聯合研究小組11日發表一份報告,指出研究人員在豬只染疫後兩周,在豬的組織內發現新冠病毒。
-
復旦大學餘宏傑等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
然而,由人口學特徵、疾病嚴重程度和接觸模式(例如接觸類型與累計接觸時長)等因素綜合驅動的新冠肺炎的傳播機制尚不清楚。此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尤其是在缺乏新冠疫苗的情況下,針對個體與群體的幹預措施如何調控新冠肺炎的傳播?如何使幹預措施既能考慮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特徵,又能最大化降低社會經濟成本?
-
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的心理自助與疏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
第一節 密切接觸者的心理特徵W女士的丈夫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W女士說:「得知我丈夫確診的那一刻,我像是拿到了最終審判書一般,被震驚得啞口無言。」隨後,她的心理活動就由雜亂無章變成了瀰漫開來的恐懼、焦慮、懊悔和抑鬱。「他會好起來嗎?他會不會死?我會不會被感染?我的孩子怎麼辦?
-
英研究稱遭蚊蟲叮咬機率或由體味遺傳基因決定
英國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可能是由控制體味的遺傳基因決定的。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外媒22日報導,英國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更容易被蚊子叮咬,可能是由控制體味的遺傳基因決定的。 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研究團隊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研究成果顯示,有強烈的證據證明,一個人被蚊蟲叮咬的機率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
-
美疾控中心研究發現:美國新冠肺炎病例早於中國數周
2019 年 12 月中旬出現,這比公共衛生部門發現的美國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早約一個月,也早於中國正式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數周之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來源: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官網)研究顯示,美國 CDC 科學家在美國紅十字會收集的全美 7389 份獻血樣本中發現,有 106 份血液樣本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
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可降低新冠肺炎和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
內分泌學前沿--包括去年2月25日至6月22日期間在UAB醫院接受新冠肺炎檢測的25 326名患者。在發現新冠肺炎陽性的604名患者中,311名是非裔美國人。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是新冠肺炎陽性者的死亡率,並分析了其與受試者特徵或共患性的潛在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