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並不是一個公平的殺手,患病致死率在不同患病人群中差異很大:年老或患有其他疾病會大大增加新冠肺炎的致死風險,同時,男性也可能面臨較高的風險。
了解哪些人群最容易受感染/容易出現重症症狀,有助於我們每個人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以下是病毒爆發三個月以來的研究結果:
老年人與年輕人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導,截至2月11日被確診新冠肺炎的72,314名患者中,絕大多數病例(87%)年齡在30至79歲之間。
患病的機率似乎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如經常與他人接觸)關係不大,而更多與我們的生物學特徵——年齡相關。青少年和20多歲的成年人在學校、工作場所和公共運輸上也會遇到很多人,但這些人群的患病率並沒有非常高:在所有病例中,20多歲的年輕人佔8.1%,青少年只佔1.2%,而9歲以下兒童患者僅佔0.9%。
世衛組織駐中國代表團也發現,截至2月20日,報告病例中有78%患者的年齡在30至69歲之間。
死亡人數更加能夠反應年齡對該疾病的影響。中國疾控中心發現,總體確診病例中死亡率約為2.3%,而80歲以上人群的死亡率約為14.8%,這表明存在其他疾病、免疫系統較弱或整體健康狀況較差都會對病死率產生一定影響。相比之下,50至60歲人群死亡率約為1.3%,在40至50歲人群中約為0.4%,而在10至39歲的人群中約為0.2%。
死亡風險與年齡有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呼吸系統功能強弱與疾病之間的聯繫。據研究報導,武漢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109名患者(22至94歲)中,約半數病例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ARDS患者的肺小氣囊中會充滿液體,限制了患者肺部吸入空氣量,從而導致重要器官缺氧,引發生命危險。據統計,約有半數ARDS患者死亡,而沒有發展為ARDS的患者死亡率僅為9%。
ARDS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1歲,而未患ARDS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9歲。研究人員指出,老年患者更有可能並發ARDS,這也證實了年齡與新冠肺炎患病間的聯繫:年齡會增加在病毒侵襲下呼吸系統基本失靈的風險。
而世衛組織訪問團報告稱,患病數據顯示18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僅佔報告病例的2.4%。實際上,直到1月中旬為止,武漢市(病毒暴發中心)無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病例,但目前尚未查清是否是由於兒童即使感染病毒也不會出現疾病反應的原因。
10至19歲的青少年病例也很少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現,截至2月11日,該年齡組病患共計549例,佔總數的1.2%,且只有一例患者死亡。
一種相關解釋是孩子們可能已經具有某些病毒抗體。據統計與成人相比,湖北省附近的地區的孩子更容易接觸到其他冠狀病毒,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幫他們部分免疫了這一疾病。但目前這個猜測並未得到證實。
男性或女性
性別對新冠病毒易感性的影響尚不及年齡那樣明顯,但初步數據表明,男性可能更容易感該病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現,病患中男女比率約為106:100,世界衛生組織也發現,男性病患約佔患病總數的51%。中國醫學治療專家組上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針對武漢1,099名(1月29日前)Covid-19病例研究也發現58%患者為男性。
這種性別失衡有可能是由於出行行為及人際交往的方式導致,男性更容易接觸到病毒攜帶者,而不是由於生理差異導致,男性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的明顯惡化情況也可能會引起數據失真。美國研究人員上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中寫道:住院患者中男性居多。倘若男性真的更容易感染該病毒,醫療系統的數據將會顯示、檢測和記錄下更多男性病例。
很難完全證實性別差異是否會影響感染可能性,但是,疾病死亡率的性別差異的確很明顯,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導,女性病患死亡率為1.7%,男性為2.8%。
患病或健康
患病和死亡率的男女差異也有可能源於基本健康狀況的差異。患有既往疾病的人更容易因感染病毒而患上重症,而眾所周知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機率更高。
在對潛在疾病影響的首次大型研究中,中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全國1,590名確診患者的數據,統計出患者既往疾病會如何影響重症監護、使用呼吸機或死亡的風險。
上周在med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註:該網站預發布研究資料還未經同行評審):綜合考慮患者年齡和吸菸史後研究人員發現,399名患有至少一種併發症的患者需重症監護、呼吸器(或兩者兼需)或死亡的風險比其他患者高出79%;其中130例患有兩種或以上併發症患者需要重症監護措施的風險更是普通患者的2.5倍。
這項結論也符合目前已掌握的有關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成果,如SARS和MERS也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在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中病理表現同樣更為嚴重。
將常見的併發症分類統計新冠肺炎患病風險後,研究者發現,癌症將患病風險提高了約3.5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約為2.6倍,而糖尿病和高血壓將風險提高約60%。由於患者可能患有某種潛在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和高血壓)但本人並不知道,因此最後一個數字存在低估的概率。
併發症也會增加新冠肺炎的致死風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經過對44672名患者分析發現,不存在其他健康問題的患者死亡率約為0.9%,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約為10.5%,糖尿病為7.3%,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6.3%,高血壓6.0%,癌症5.6%。
患者的潛在疾病也可能會影響Covid-19病情發展。武漢疫情高峰期間,在人民醫院接受腎衰竭透析的230名患者中有37名患上了這種疾病,其中6人死亡,這些和病症患者死亡率高達16%,但其中無一病例因新冠肺炎病重到需要重症監護或使用呼吸機。
人民醫院的研究人員報告稱,六人中沒有一人死於肺炎,死亡原因為心臟病、中風和高血鉀(腎衰竭後果)。因此在已經生病的人群中,Covid-19的高死亡率可能並不是由於病毒引起、而是現存疾病加劇引起的。
懷孕
2月初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一位感染Covid-19的母親誕下一名嬰兒,隨後嬰兒病理測試顯示陽性。新生兒可能會因為靠近患者而感染病毒,但人們更擔心的是孕婦會通過胎盤將病毒傳遞給胎兒。
對此研究人員只進行了一項小範圍調查,武漢大學研究人員發現,9名感染病毒的母親(均剖腹產)中似乎沒有人將病毒傳播給嬰兒,且新生兒的健康狀況都非常良好。
研究結論寫道,雖然實驗對象有限,但至少在此項研究中可以觀察到Covid-19在孕婦中的感染症狀似乎並不特別嚴重。這一發現是令人驚訝的,因為懷孕會抑制母親的免疫系統(從而避免攻擊胎兒),因此孕婦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原體,但實驗中的九名女性中沒有一例重症患者。
事實上,免疫抑制並非一定有害。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的一些嚴重病例是由於免疫系統反應過於強烈引起:這種極端免疫反應也稱為細胞因子風暴(炎症風暴),會導致免疫細胞及其分泌的生化物質泛濫充滿病人的肺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