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更容易感染新冠?——年齡、患病史、性別與新冠肺炎患病死亡...

2020-12-03 騰訊網

新冠病毒並不是一個公平的殺手,患病致死率在不同患病人群中差異很大:年老或患有其他疾病會大大增加新冠肺炎的致死風險,同時,男性也可能面臨較高的風險。

了解哪些人群最容易受感染/容易出現重症症狀,有助於我們每個人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以下是病毒爆發三個月以來的研究結果:

老年人與年輕人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導,截至2月11日被確診新冠肺炎的72,314名患者中,絕大多數病例(87%)年齡在30至79歲之間。

患病的機率似乎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如經常與他人接觸)關係不大,而更多與我們的生物學特徵——年齡相關。青少年和20多歲的成年人在學校、工作場所和公共運輸上也會遇到很多人,但這些人群的患病率並沒有非常高:在所有病例中,20多歲的年輕人佔8.1%,青少年只佔1.2%,而9歲以下兒童患者僅佔0.9%。

世衛組織駐中國代表團也發現,截至2月20日,報告病例中有78%患者的年齡在30至69歲之間。

死亡人數更加能夠反應年齡對該疾病的影響。中國疾控中心發現,總體確診病例中死亡率約為2.3%,而80歲以上人群的死亡率約為14.8%,這表明存在其他疾病、免疫系統較弱或整體健康狀況較差都會對病死率產生一定影響。相比之下,50至60歲人群死亡率約為1.3%,在40至50歲人群中約為0.4%,而在10至39歲的人群中約為0.2%。

死亡風險與年齡有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呼吸系統功能強弱與疾病之間的聯繫。據研究報導,武漢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109名患者(22至94歲)中,約半數病例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ARDS患者的肺小氣囊中會充滿液體,限制了患者肺部吸入空氣量,從而導致重要器官缺氧,引發生命危險。據統計,約有半數ARDS患者死亡,而沒有發展為ARDS的患者死亡率僅為9%。

ARDS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1歲,而未患ARDS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9歲。研究人員指出,老年患者更有可能並發ARDS,這也證實了年齡與新冠肺炎患病間的聯繫:年齡會增加在病毒侵襲下呼吸系統基本失靈的風險。

而世衛組織訪問團報告稱,患病數據顯示18歲以下人群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僅佔報告病例的2.4%。實際上,直到1月中旬為止,武漢市(病毒暴發中心)無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病例,但目前尚未查清是否是由於兒童即使感染病毒也不會出現疾病反應的原因。

10至19歲的青少年病例也很少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現,截至2月11日,該年齡組病患共計549例,佔總數的1.2%,且只有一例患者死亡。

一種相關解釋是孩子們可能已經具有某些病毒抗體。據統計與成人相比,湖北省附近的地區的孩子更容易接觸到其他冠狀病毒,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幫他們部分免疫了這一疾病。但目前這個猜測並未得到證實。

男性或女性

性別對新冠病毒易感性的影響尚不及年齡那樣明顯,但初步數據表明,男性可能更容易感該病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現,病患中男女比率約為106:100,世界衛生組織也發現,男性病患約佔患病總數的51%。中國醫學治療專家組上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針對武漢1,099名(1月29日前)Covid-19病例研究也發現58%患者為男性。

這種性別失衡有可能是由於出行行為及人際交往的方式導致,男性更容易接觸到病毒攜帶者,而不是由於生理差異導致,男性患者疾病嚴重程度的明顯惡化情況也可能會引起數據失真。美國研究人員上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中寫道:住院患者中男性居多。倘若男性真的更容易感染該病毒,醫療系統的數據將會顯示、檢測和記錄下更多男性病例。

很難完全證實性別差異是否會影響感染可能性,但是,疾病死亡率的性別差異的確很明顯,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導,女性病患死亡率為1.7%,男性為2.8%。

患病或健康

患病和死亡率的男女差異也有可能源於基本健康狀況的差異。患有既往疾病的人更容易因感染病毒而患上重症,而眾所周知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機率更高。

在對潛在疾病影響的首次大型研究中,中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全國1,590名確診患者的數據,統計出患者既往疾病會如何影響重症監護、使用呼吸機或死亡的風險。

上周在med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註:該網站預發布研究資料還未經同行評審):綜合考慮患者年齡和吸菸史後研究人員發現,399名患有至少一種併發症的患者需重症監護、呼吸器(或兩者兼需)或死亡的風險比其他患者高出79%;其中130例患有兩種或以上併發症患者需要重症監護措施的風險更是普通患者的2.5倍。

這項結論也符合目前已掌握的有關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成果,如SARS和MERS也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在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中病理表現同樣更為嚴重。

將常見的併發症分類統計新冠肺炎患病風險後,研究者發現,癌症將患病風險提高了約3.5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約為2.6倍,而糖尿病和高血壓將風險提高約60%。由於患者可能患有某種潛在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和高血壓)但本人並不知道,因此最後一個數字存在低估的概率。

併發症也會增加新冠肺炎的致死風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經過對44672名患者分析發現,不存在其他健康問題的患者死亡率約為0.9%,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約為10.5%,糖尿病為7.3%,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6.3%,高血壓6.0%,癌症5.6%。

患者的潛在疾病也可能會影響Covid-19病情發展。武漢疫情高峰期間,在人民醫院接受腎衰竭透析的230名患者中有37名患上了這種疾病,其中6人死亡,這些和病症患者死亡率高達16%,但其中無一病例因新冠肺炎病重到需要重症監護或使用呼吸機。

人民醫院的研究人員報告稱,六人中沒有一人死於肺炎,死亡原因為心臟病、中風和高血鉀(腎衰竭後果)。因此在已經生病的人群中,Covid-19的高死亡率可能並不是由於病毒引起、而是現存疾病加劇引起的。

懷孕

2月初中國官方媒體報導稱,一位感染Covid-19的母親誕下一名嬰兒,隨後嬰兒病理測試顯示陽性。新生兒可能會因為靠近患者而感染病毒,但人們更擔心的是孕婦會通過胎盤將病毒傳遞給胎兒。

對此研究人員只進行了一項小範圍調查,武漢大學研究人員發現,9名感染病毒的母親(均剖腹產)中似乎沒有人將病毒傳播給嬰兒,且新生兒的健康狀況都非常良好。

研究結論寫道,雖然實驗對象有限,但至少在此項研究中可以觀察到Covid-19在孕婦中的感染症狀似乎並不特別嚴重。這一發現是令人驚訝的,因為懷孕會抑制母親的免疫系統(從而避免攻擊胎兒),因此孕婦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原體,但實驗中的九名女性中沒有一例重症患者。

事實上,免疫抑制並非一定有害。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的一些嚴重病例是由於免疫系統反應過於強烈引起:這種極端免疫反應也稱為細胞因子風暴(炎症風暴),會導致免疫細胞及其分泌的生化物質泛濫充滿病人的肺部組織。

相關焦點

  • 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研究發現新冠感染風險還與血型有關!
    ,比如新冠的感染和引起的症狀與年齡,性別有密切關係。尤其是有慢性基礎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人群,更易感染新冠,並且出現重症的比例要遠高於其它人群。但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便是同一類人群,不同個體間的患病嚴重程度也會存在巨大差異。比如同樣是老年人,為什麼有些人有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只表現出輕微症狀甚至無症狀,而有些人病情非常嚴重甚至死亡?並且一些年輕且既往健康的人群仍會罹患重症甚至死亡?這些差異會不會是由於患者自身的遺傳因素造成的?
  • 與女性相比,男性更易感染新冠肺炎,重症率...
    新冠病毒對人的感染,存在性別差異嗎?在疫情中,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是:基於男女的性別不同,以及由此而來的人體構造和生物層面的巨大差異,是否會對新冠肺炎的感染情況造成差異性的影響。在早前發表的論文中,研究者們對於不同性別人群新冠肺炎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的結論並不一致,有人認為沒有差異,有人認為女性更容易感染,有人認為男性患者的死亡率要高於女性。 現在,關於這個問題,有了更清晰、更具說服力的的答案。
  • 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性由接觸方式決定,與性別年齡無關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在重慶市萬州區啟動了防控新冠病毒緊急科研課題的研究,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獲得了相應的證據,該項成果於11月30日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文章為全國秋冬新冠疫情可能的再次出現,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公共衛生政策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 新冠病毒對哪些人更兇險?
    此外,年齡結構也具有決定性:根據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研究,直至70到79歲的所有年齡段中,男性的死亡率至少是女性的兩倍。在接下來的年齡段中死亡比率較為平均;而90到99歲的年齡段裡,男女死亡比率則出現反轉,女性高於男性。主要原因可能在於高齡的女性人口多於男性。
  • 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對於「新冠肺炎」來說,有些人需要格外注意,他們的「患病風險」更高,他們在生活中更需要重點「防控」,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更需要預防的人。「新冠病毒」的汙染源和傳染途徑是什麼?4.接觸到可疑的被感染的動物。先告訴大家一個基本的概念,請更正思維: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說,其本身是一種「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的疾病」,只要是某個人接觸到「足夠多的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即會患病,坊間流傳的「某種人根本不會患病」的言論屬於謠言,並不可信。
  • 新冠感染:年齡每增加5歲,病死率增加0.59%
    圖為當地時間2020年7月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醫護人員展開新冠病毒檢測工作。 (人民視覺/圖)一項根據流行病學模型做出的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導致的死亡風險,5-9歲兒童最低,65歲以上老人較高,年齡每增加5歲,病死率增加0.59%。
  • 新冠發現近一年,病毒傳播有哪些規律?
    截止到12月中旬,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感染了近7000萬人,並導致超過150萬人死亡,且未顯露出緩和的跡象,反而隨著冬季的再次到來呈現出更為嚴峻的發展態勢。相較而言,2003年SARS病毒SARS-CoV雖然也出現了跨國傳播,但在近半年的時間裡就差不多被控制住了,最終造成八千多人感染,七百多人死亡。兩種基因序列有八成相似、命名又幾乎相同的病毒卻給世界帶來了極為不同的影響。為什麼新冠病毒的傳染能力如此之強?
  • 同樣感染新冠,為何有人病重死亡,有人甚至不用住院?
    為什麼同樣40歲的兩個人,一個感染新冠病毒後病情很重,而另一個感染後甚至不需要住院? 在美國醫生梅根·蘭尼(Megan Ranney)接觸過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些患者年齡、背景和健康狀況相似,而病情卻完全不同。他認為,年齡和基礎疾病只能是這一現象的影響因素之一,背後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 新冠肺炎與流感混合感染怎麼辦?鍾南山:準確鑑別是當務之急
    當前防控關鍵是,將新冠肺炎患者和流感患者分開。鍾南山院士指出,中國也有這種(流感與新冠肺炎混合感染的)情況。鑑別出正常人、流感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是當務之急。新冠、流感、感冒病毒,傻傻分不清?威廉瑪麗大學生物系副教授-病毒學家Kurt Williamson指出:這三種病毒都是我們所說的RNA病毒(它們的基因組是由RNA組成的,而非DNA),而且都是呼吸道病毒。
  • 這個年齡段女性患「長期性新冠肺炎」風險最高
    年齡越大,患病第一周內出現五個或五個以上症狀也與出現持續健康問題風險升高有關。由倫敦國王學院克萊爾·史蒂文斯博士和蒂姆·斯佩克特教授領導的這項研究分析了4182名新冠肺炎症狀研究應用程式用戶的數據,這些用戶一直記錄自己的健康狀況,並且檢測結果呈陽性。
  • 同感染新冠病毒,為何有人病重死亡,有人甚至不用住院?
    為什麼同樣40歲的兩個人,一個感染新冠病毒後病情很重,而另一個感染後甚至不需要住院?在美國醫生梅根·蘭尼(Megan Ranney)接觸過的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些患者年齡、背景和健康狀況相似,而病情卻完全不同。
  • 新冠死亡風險國際研究:5-9歲兒童感染最低
    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新的流行病學模型研究論文稱,在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導致死亡風險方面,65歲以下人群按年齡劃分在各國一致;5-9歲兒童的感染相關死亡風險最低,年齡每增加5歲,感染死亡率增加0.59%。
  • CCR5基因突變使人體不受愛滋病感染,或存在類似對抗新冠病毒的基因
    CCR5基因突變使人體不受愛滋病感染,或存在類似對抗新冠病毒的基因  olivia chan • 2020-04-26 14
  • 研究表明:50至60歲女性患「長期性新冠肺炎」風險最高
    據英國《衛報》10月21日報導,分析顯示,50歲至60歲女性患「長期新冠肺炎」的風險最大。年齡越大,患病第一周內出現五個或五個以上症狀也與出現持續健康問題風險升高有關。報導稱,總體來說,女性出現持續一個月以上新冠肺炎症狀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但這種情況只會持續到60歲左右,屆時他們的風險等級會變得更加接近。報導認為,年齡增長還與患長期新冠肺炎風險上升有關,70歲以上人中22%患病四周或四周以上,而18歲至49歲人中這一比例為10%。
  • 海南使用的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嗎?有哪些注意事項?權威解答來了!|新...
    關於疫苗有效性,前期試驗數據顯示,接種兩劑疫苗人群均有95%以上產生了保護性中和抗體,前期在國內接受過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緊急接種的6萬出國人員,在出國後至今沒有發生1例感染病例的報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國產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有較好的保護效果。三、接種新冠疫苗有沒有什麼禁忌?哪些人不能接種?
  • 5種症狀可用於推測新冠長期病例,年齡、體重、性別都有關係
    在另外一項英國400萬人的追蹤報告中,通過新冠症狀追蹤器應用程式發現,12%的人30天後仍然有症狀。感染新冠病毒90天後,50人中就有1人(2%)患有新冠長期症狀。研究人員將這種情況成為「長期新冠肺炎」(longCOVID)。
  • 從新冠肺炎看血型與疾病的關係
    從新冠病毒身上,我們也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2.血型與新冠肺炎 事實上,自新冠病毒肆虐至今,人們對新冠與血型之間的關係就一直爭論不休——早在今年3月,中國科研團隊就曾發表文章稱,ABO血型與新型冠狀病毒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
  • 二次感染新冠死亡已被證實,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據央廣網報導,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進一步擴散,在「二次感染」「新冠和流感二重感染」等更為嚴重的感染情況陸續出現後,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也已被證實,各國科學家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這意味著二次感染很可能並不會減小其致病能力,部分國家提倡的「群體免疫」似乎也已經徹底「破產」。
  • 義大利新冠死亡數全球第一,免疫細胞大幅度老化成重要原因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歐洲現在已成為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最嚴重地區,現在每日新增病例比中國疫情最嚴重時還要多[1]。,累計確診超過13萬人,死亡人數超1.6萬,致死率已成全球第一。
  • ...華萊士·羅尼感染新冠病毒去世,師從「黑暗王子」邁爾斯·戴維斯
    4月1日,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布的實時數據,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達到17.5萬,因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達到了3415人。 美媒也報導了多位美籍明星藝人死於新冠肺炎,當地時間3月31日,美媒又傳噩耗,師從「黑暗王子」邁爾斯·戴維斯的傳奇爵士大師華萊士·羅尼(Wallace Roney)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享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