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是否靠譜?二次感染新冠死亡已被證實,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2020-10-20 龍視要聞

據央廣網報導,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進一步擴散,在「二次感染」「新冠和流感二重感染」等更為嚴重的感染情況陸續出現後,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也已被證實,各國科學家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這意味著二次感染很可能並不會減小其致病能力,部分國家提倡的「群體免疫」似乎也已經徹底「破產」。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抗體是否靠譜也成了最為關注的話題。

據了解,第一例二次感染的死亡病例報告於荷蘭,是一位患有血液淋巴惡性腫瘤的89歲高齡女性,其首次患病後治療數日後便治癒出院,但兩個月後就再次感染,並且症狀更為嚴重,數周后死亡。更為重要的是,在她血清抗體檢測後發現為陰性,即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裡,新冠抗體已經在其體內消失了。類似的還有英國《柳葉刀·傳染病》刊發的關於美國首個二次感染的病例,這一位年輕的25歲男性,雖然不幸兩次感染新冠,但最終還是成功治癒,然而分析其病例發現,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其感染的就已經是兩種不同的新冠毒株,並且二次感染的症狀更為嚴重。

從這兩個例子就能側面看出,新冠病毒極有可能在迅速適應人體並作出相應變化,如果二次感染存在可能,那麼只要時間足夠三次甚至更多的新冠感染次數一定程度上都是會發生的。而針對人體的一次次變化很有可能最終使得新冠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有威脅的病毒之一,這無疑是相當危險的信號,畢竟新冠爆發以來不過半年多,全球的感染人數累計4千萬,死亡人數也已經破百萬。在疫苗還需要更多時間研究,部分國家甚至依舊不打算規範抗疫的情況下,沒有數年的時間恐怕其影響很難完全控制。

荷蘭當局由於各方因素以及法律問題,一直都沒有推行嚴格的「封鎖令」,但在二次疫情死亡病例出現後,當局決定全國進入長達四周的「局部封城」時期,並且下達了強制戴口罩的政策。顯然,新冠病毒帶來的「重複感染性」使得「群體免疫」這個消極抗疫最後的「保護傘」都已經沒用了,如果進一步發展下去,給病毒更多的適應人體的機會,「二次感染」人數的上漲是必然的趨勢,荷蘭目前的醫療系統已經相當緊張,因此再不採取措施很可能會面臨崩潰的局面。

從全球角度說,「二次感染」病例也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地域性」特徵,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洲都有分布。此前有研究表明,新冠抗體的存在本身就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抗體存在時間都有差異,這使得新冠唯一能夠與「流感」相提並論的可能就是變異的速度和抗體存在時間的不確定了。換句話說,如果不能做到人與人之間物理隔離並且對公共空間進行全方位的消毒,那麼新冠二次感染的規模極有可能會擴大,甚至會帶來更高的死亡率,這其實也是一些流行病的多波次爆發的典型情況。

不得不說,這對疫情初步平息或者剛剛二次爆發的國家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在疫苗和相關治療手段沒有出現之前,如果進一步保持嚴格的封鎖政策,經濟問題極有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但如果部分解封,疫情的傳播又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波疫情如果帶來了死亡率的提升,那麼更容易令社會動蕩,全球科學家和疫情「重災區」民眾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儘可能減少出門,保護好自己也許是唯一能做的了。

相關焦點

  • 全球爆出多例新冠患者二次感染,別慌!權威專家在線解讀
    8月15日,香港某男子被爆成全球首例二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案例,消息一出,全球譁然! 研究人員將該男子兩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株列進行了測序比對,發現存在24個不同之處。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隨後證實,其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考慮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如何區分「復陽」和「二次感染」?
  • 港媒:港大專家表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圖源:香港電臺網站)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據香港電臺網站25日報導,杜啟泓在受訪時說,幸好在機場發現患者,因為患者回港時無病徵,檢測後發現病毒量有中等水平,「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 新冠復陽原因找到了?終身帶毒還是二次感染?會傳染嗎?真相沒這麼...
    4月12日,世衛組織宣布將調查復陽事件,並表示復陽患者的出現,意味著此前的新冠患者出院指標(間隔24小時以上兩次核酸檢測陰性)需要重新衡量。很多國家都建議出院患者在家繼續隔離兩周,來確保體內的病毒已經被清除乾淨。復陽問題成為新冠病毒又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到底為什麼會復陽?是病毒殘留還是二次感染?
  • 香港患者再感染新冠,專家稱不能以此推斷抗體持續時間
    根據中新社香港8月24日消息,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同時該團隊表示,該患者入院時已檢測不出其體內有抗體,因此確定其為康復後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復陽」。
  • 新冠復陽原因找到了?終身帶毒還是二次感染?會傳染嗎?真相沒那麼簡單
    4月12日,世衛組織宣布將調查復陽事件,並表示復陽患者的出現,意味著此前的新冠患者出院指標(間隔24小時以上兩次核酸檢測陰性)需要重新衡量。很多國家都建議出院患者在家繼續隔離兩周,來確保體內的病毒已經被清除乾淨。 復陽問題成為新冠病毒又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到底為什麼會復陽?是病毒殘留還是二次感染?
  • 英國研究發現新冠抗體短暫存在 有可能多次感染病毒
    BBC 10月27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稱,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內的抗體水平「迅速消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The 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小組發現,在6月至9月間,抗體檢測呈陽性的人數下降26%。
  • 8月24日深圳新增6例無症狀感染者!全球首例!港大證實有康復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中新社香港8月24日消息,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圖源:香港中通社綜合無線新聞、香港01等香港媒體24日報導,被證實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為一名33歲男子,他於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復出院
  • 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歐洲新冠最新戰局/圖片來自維基百科)據英國衛生部當地時間26日發布的數據,在過去24小時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129例,新增死亡病例113例。目前,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1658例,死亡病例累計578例。英國衛生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6日上午9時,英國已有超過10萬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
  • 科學家發現冠狀病毒家族二次感染是常態,新冠或...
    科學家發現冠狀病毒家族二次感染是常態,新冠或具有相同特徵  CHEN • 2020-10-09 16:26:34 來源:前瞻網 E1451G0
  • 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論文上線,袁國勇:二次感染可能被低估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席教授袁國勇(Yuen Kwok-yung)及其團隊於8月24日披露,香港一名33歲男子二度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首次被證實二度感染的COVID-19確診病例。
  • 新冠病毒2月已異變 新毒株傳染力更毒 不排除二次感染
    本文轉自:rfi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最新研究顯示,一種新型新冠病毒毒株已在全球範圍內佔據主導地位
  • 英國研究:感染新冠病毒後,抗體水平會「迅速降低」
    從6月20日到9月28日,調查人員通過3輪檢測,搜集並追蹤了英國全國約36.5萬成年人的新冠病毒抗體變化情況。結果顯示,6月份尚有6%的參與者檢測到攜帶抗體。而在英國放鬆防疫措施、出現第二波疫情後,9月份檢測時只剩下4.4%的參與者有抗體。3個月內的3次檢測中,攜帶抗體的人數平均下降了約26.5%。
  • 全球多例二次感染!印度日增5萬已27天!
    昨天,有關「全球出現首例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香港一名33歲新冠肺炎康復者在時隔4個月後,從歐洲旅遊返回香港接受檢驗時發現,新冠病毒檢測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不是「復陽」,而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港大專家介紹,這名二次感染患者攜帶的病毒量不少,具有傳染性。
  • 新冠疫情傳壞消息!世衛公布研究新進展,鍾南山擔心的還是發生了
    如今全球人民都知道新冠病毒的危害。正當那些已患新冠病毒肺炎已治癒者慶幸自身不會再感染病毒之時,就在12月6日,美國短新聞網站AXIOS發布一則消息稱,國際世衛組織的工作人員透露研究新進展。該研究結果顯示已患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雖體內含有新冠病毒抗體,可抗體隨著時間逐漸下降。如今隨著天氣變冷,這批人員還是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其實在這之前鍾南山就曾在11月13日提及過關於類似問題。
  •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海洋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12日刊發有關美國首例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患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再次受感染且症狀有可能更嚴重。這名患者無已知潛在疾病,再次感染新冠後症狀比首次感染明顯加重,住院期間需吸氧治療,後來再次康復。法新社報導,目前全球已知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病例僅5例,其他4例分別來自比利時、荷蘭、中國香港和厄瓜多。相對於全球迄今確診數千萬病例,「二次感染」仍屬罕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報告指出,5個病例中僅美國和厄瓜多患者二次「中招」後症狀嚴重。
  • 新冠病毒或致重要免疫結構缺失,有望解釋二次感染原因
    來源:投中網投中健康8月31日訊,據《科學》網站最新報導,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在內的4所研究機構,對死於新冠肺炎的病人進行屍檢分析發現,死者體內缺少「生發中心」。此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新冠肺炎在重病患者身上的發展過程,並為疫苗研發者提供一定啟發,同時可能成為理解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的突破口。
  • 你會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嗎?_VOA慢速英語
    你會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追蹤人員估計,全球已有160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COVID-19。估計將近65萬人死於該疾病,但數百萬人已經康復。因此,世界上許多人都在問–你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嗎?實際上,這是5月和6月多個星期來Google網站上搜索最多的問題之一。
  • 擔心的事來了!男子隱瞞新冠病情在飛機上死亡,參與搶救的乘客已出現症狀
    自疫情以來,每天都有境外確診病例出現不少網友不由擔心乘坐飛機是否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而在國外,近日,真的發生了一起新冠患者在飛機上暴斃的事件令人擔憂的是該男子還隱瞞了自己的病情導致全航班乘客都暴露於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之中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2月14日,一名男性乘客乘坐從美國奧蘭多飛往洛杉磯的一架美聯航飛機,在飛行兩小時後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搶救無效死亡。
  • 新冠康復者抗體會很快消失?國外的最新研究,給出了不同結果
    近日有研究稱,新冠康復者體內的病毒會很快消失,這個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有人擔心疫苗作用降低,有人擔憂二次感染的發生,還有人表示"群體免疫"這種想法應該徹底拋棄了。但針對新冠康復者體內抗體能存在多久的問題,有研究人員給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
  • 新冠「零號病人」,原來在英國?
    疫情發生後,研究人員通過對這些樣本重新檢測發現,在今年2月前,有111人的血液被分離發現了新冠病毒抗體,佔比達11.57%,其中還有23個樣本可以追溯到去年9月。但其宣稱含有致命成分的電子菸,在別國已上市多年,卻沒有出現這種狀況。此前更有外媒曝光了一張「電子菸肺炎」患者的 CT照片,被醫生確認為感染了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