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復陽原因找到了?終身帶毒還是二次感染?會傳染嗎?真相沒這麼...

2020-12-04 醫師報

來源:21新健康 id:Healthnews21

過去兩個月,新冠肺炎患者「復陽」的消息不時傳出:有些病人核酸檢測陰性、宣布治癒後沒幾天,再次檢測又呈陽性了。

早在3月就有媒體報導稱,武漢醫生發現,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中約有3-10%在出院後會被再次檢測出陽性。武漢同濟醫院院長王偉表示,在一個小規模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147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中有5位(略高於3%)在康復後核酸檢測再次呈陽。這些人都沒有任何症狀,其家人和親屬朋友也都沒有被感染。因此,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復陽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對其他人具有傳染性,但這個結果還需要更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確認。

不只是在武漢發現了復陽患者。韓國疾控中心(KCDC)指出,截至4月19日,韓國至少有179位病人在病癒解除隔離後不久又被查出核酸陽性。復陽患者中20多歲的年輕人佔比最高,有41例(22.9%),其次是50多歲的患者,有32例(17.9%)。截至4月30日,韓國至少有292位病人復陽。

4月12日,世衛組織宣布將調查復陽事件,並表示復陽患者的出現,意味著此前的新冠患者出院指標(間隔24小時以上兩次核酸檢測陰性)需要重新衡量。很多國家都建議出院患者在家繼續隔離兩周,來確保體內的病毒已經被清除乾淨。

復陽問題成為新冠病毒又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到底為什麼會復陽?是病毒殘留還是二次感染?新冠患者會終身帶毒嗎?會傳染嗎?

中國一項最新研究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01 康復患者為何復陽?

4月28日,中國《細胞研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Pathological evidence for residual SARS-CoV-2 in pulmonary tissues of a ready-for-discharge patient的研究論文,指出新冠患者在康復出院後,可能在肺部深處依然攜帶病毒,並且通過常規檢測手法無法發現病毒的存在。

這項研究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教授卞修武牽頭開展,主要基於一名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的78歲女性的屍體解剖檢查。對於這名三次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研究人員進行死後病理學研究後發現,患者肺部深處的組織樣本中存在完整的新冠病毒。

2020年1月27日,該名患者摔傷入院,摔傷前兩天,她接觸過新冠肺炎患者。

2月2日,患者鼻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確診感染新冠病毒。2月3日,肺部CT顯示雙肺多個斑片狀陰影,確定存在肺部感染。

2月8—10日,患者連續三天鼻咽拭子核酸檢測陰性,症狀也出現明顯好轉,2月23日CT顯示肺部病變得到了吸收。按照標準已經可以出院。

然而不幸的是,在準備出院的時候,患者突發心臟驟停死亡。此後家屬捐贈了其遺體用於醫學研究。研究人員對患者遺體進行解剖,發現其肝臟、心臟、腸道及皮膚中均未發現新冠病毒。

但是,在患者肺部還存在新冠病毒,電子顯微鏡裡可以清晰看到,其細支氣管上皮和II型肺泡上皮細胞中均可以看見冠狀病毒顆粒。

此外,研究人員使用抗SARS-CoV-2核衣殼的單克隆抗體進行了免疫組織化學(IHC)染色,確認肺組織中存在SARS-CoV-2病毒。

如下圖所示,a是電子顯微鏡下患者的細支氣管上皮細胞,紅色區域可見病毒顆粒,右邊是局部放大的圖片,紅色箭頭所指的就是細胞裡面的新冠病毒。

圖b是II型肺泡上皮細胞的電鏡圖片,紅色箭頭所指的是細胞裡面的病毒顆粒。圖c是免疫組化的圖片,對新冠病毒的核蛋白進行染色,結果是陽性的。

研究人員還對病毒引起的肺部損傷進行了研究,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主要為瀰漫性肺泡損害,包括肺泡間隔破裂、II型AE的增殖、纖維蛋白、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滲出以及透明膜的形成。

這些結果表明:

雖然該患者三次新咽拭子核酸檢測陰性,但是肺內還有新冠病毒殘留,即使她出院了,過一段時間後也會復陽,因為她體內的病毒並沒有被完全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隱藏的病毒此前並未帶來任何明顯症狀,肺部組織顯現出的損傷通常由病毒感染造成。但由於身體其他部位沒有病毒,給檢測增加了難度,因此普遍使用的檢測方法不會從肺部深處提取樣本。

研究人員建議,患者出院之前,應該對他們的肺部進行灌洗,從而更加準確地發現潛藏病毒。

02 「傷寒瑪麗」式終身帶毒?

4月17日,韓國疾控中心(KCDC)發布的初步測試結果發現,復陽患者平均是在宣布康復並解除隔離後13.5天時發現復陽的,而最長發現期可長達35天。據研究,在最初137例復陽患者中,61例表現出輕度症狀, 72例無症狀,另外4例仍在觀察中。

半島電視臺對韓國復陽問題的報導

KCDC認為,復陽是因為某些人的病毒仍潛伏在身體內,然後被重新激活,這可能與個人免疫系統有關。有些患者攜帶病毒的時間比較長,當有其他潛在健康狀況或免疫系統較弱的時候,這些新冠病毒可以擺脫壓制,重新複製。目前還沒有有效殺死或抑制病毒的方法,而且每個人釋放病毒的時間可能不同。

潛伏病毒重新被激活的一個典型例子是會引起水痘和帶狀皰疹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

水痘是一種較輕的傳染疾病。第一次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後 (通常是兒童),就會得水痘,康復以後,這種病毒會潛伏在脊髓和大腦附近的神經組織中,保持「休眠」狀態。但如果免疫能力變弱,該病毒就可能重新復活,引起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要比水痘讓人痛苦得多,甚至會造成長期神經痛。據統計,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會得帶狀皰疹,在85歲以上人群中,至少有一半人患有該疾病。

此前央視曾報導:武漢出現了30多名常陽患者,但沒有提到能不能從這些患者的樣本裡分離出活病毒,所以也不能確認常陽患者是不是仍然有傳染性。但復陽患者和常陽患者都暗示了部分康復患者「長期帶毒」的可能性。

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個傳奇故事:傷寒瑪麗

「傷寒瑪麗」原名瑪麗·梅倫。1906年夏天,她在紐約銀行家華倫家裡做廚師。8月底,華倫的一個女兒最先感染傷寒,其後他的夫人、兩個女傭、園丁和另一個女兒也相繼感染。起了疑心的華倫僱人調查,發現瑪麗在7年間換過8份工作,其中7任僱主家中都出現了傷寒病。衛生部門檢測發現瑪麗是傷寒桿菌的攜帶者,但她自身卻沒有任何症狀。

1938年,瑪麗去世,其一生共造成51人感染傷寒,3人死亡。驗屍發現她膽囊中存有大量活傷寒細菌。「傷寒瑪麗」也成了現代傳染病的典型病例。

在醫院隔離中的傷寒瑪麗

新冠病毒會潛伏在體內,還能時不時地被激活——這種「終身帶毒」的可能性還有待科學證實。但希望,即使是「長期帶毒」,現代醫學也能想出辦法,徹底消滅這些患者體內潛伏的病毒。

03 二次感染?

潛伏的新冠病毒被再次激活,聽著很嚇人,但也比另一種可能性——二次感染 —— 要好多了。二次感染意味著疫苗的效果可能不會很好,群體免疫的理論也岌岌可危。

當人感染病毒恢復後,身體通常會針對這個病毒產生抗體和有記憶力的免疫細胞。這些免疫反應讓身體記住了如何對付這個病毒,可以預防被同一病毒再次感染。

雖然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很多新冠肺炎康復者體內會產生能夠中和病毒的抗體,但也不能排除不產生抗體、或產生抗體濃度太低、甚至抗體很快消失的個別病例。因此也有人提出,復陽其實是被二次感染了。

據報導,韓國KCDC正計劃從400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身上採血樣,看他們體內到底有多少抗體,能在多長時間,起到多大的保護作用。

目前來看,新冠病毒變異的速度並不快,也沒有很重大的突變,被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04 復陽患者會傳染嗎?

此前,世衛組織專家Maria Van Kerkhove博士表示,「我們沒有證據表明,使用血清學檢測,可以判斷一個人有免疫力或免於再次感染。這些抗體測試能夠測量抗體的水平,但這並不意味著擁有抗體的人,就具有免疫力或不再被感染。」

但在韓國衛生部門對163名復陽病人的最新調查結果中,KCDC副主任權俊旭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跡象表明復陽患者具有傳染性,儘管其中約44%的患者表現出輕度症狀。

調查顯示,即使在病人康復後,仍然可以檢測到部分RNA,因為這些測試非常敏感。但是,KCDC調查的每一個「復陽」案例中,科學家試圖從中培養病毒,都失敗了,這說明患者身體裡沒有活病毒存在。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鍾南山院士表示,「這是一個可能的、非常有力的解釋。」他此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個康復患者可以檢測出陽性,一方面是身體裡產生了保護性抗體lgG;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病毒的核酸片段仍然留在身體裡,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檢測呈現陽性。他還表示:「我不太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病毒是死的,不會具有傳染性。」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主任、醫學教授Oh Myoung-don認為,復陽患者的出現,最大可能性在於核酸檢測的誤差。因為「死」病毒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被身體徹底清除,而核酸檢測並不能區分開「活」或「死」病毒,因此這些復陽患者的核酸陽性結果,很大可能只是檢測到了這些死病毒的RNA,而不是病毒被二次激活。而且這些患者在康復後很短時間內就被再次測出核酸陽性,二次感染的可能性也很低。

當然,更確切的原因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美國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曾在一個採訪說過,在他50多年的傳染病研究生涯中,從未見過像新冠病毒這麼神秘(mysterious)的病毒。事實上,很多科學家都認為新冠病毒是近幾十年來人類遇到的最具挑戰性的病原體。面對這個全新的病毒,很多問題的答案依然未知,需要更多科學研究來闡明。

與新冠病毒交手的第一回合,人類被迫居家;希望下一個回合,人類能把病毒打回老家。

相關焦點

  • 新冠復陽原因找到了?終身帶毒還是二次感染?會傳染嗎?真相沒那麼簡單
    復陽問題成為新冠病毒又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到底為什麼會復陽?是病毒殘留還是二次感染?新冠患者會終身帶毒嗎?會傳染嗎? 中國一項最新研究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01 康復患者為何復陽?
  • 陳根:新冠「復陽」,是重複感染還是另有原因?
    迄今已有190多個國家發現確診病例,截至北京時間8月17日上午9時,全球已有超過2159萬人感染,已確認因該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已超過77.3萬人。除了對疫情的防控,COVID-19患者痊癒後會不會復發或重複感染是很多人持續關心的問題。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13日消息,上海市中山醫院發現一例吉林來滬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
  • 港媒:港大專家表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環球網報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接受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透露了這樣一個驚人的消息。杜啟泓接受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訪問。(圖源:香港電臺網站)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據香港電臺網站25日報導,杜啟泓在受訪時說,幸好在機場發現患者,因為患者回港時無病徵,檢測後發現病毒量有中等水平,「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 新冠患者復陽會怎樣?血清IgG、IgM檢測結果如何解讀
    多地出現治癒患者復陽現象,會加重?會傳染嗎?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復陽的新聞備受關注,許多人擔心治癒出院的病人仍然有傳染性,或者可能再次發病?目前多地報導了治癒患者復陽現象。再過段時間可能轉移到消化道,這時肛拭子陽性率會比較高點。復陽患者症狀會加重嗎?具有傳染性嗎?復陽病人是否還具有傳染性,尚無確定結論。大部分患者不會加重,也沒有發現病人具有傳染性。
  • 延邊再現「復陽」案例!王貴強:短時間兩次被確診,二次感染概率低...
    復陽還是二次感染?王貴強:短時間內兩次陽性,大概率並非屬於二次感染除上述發生在吉林延邊的復陽案例外,紅星新聞梳理發現,11月2日,河南省衛輝市也同樣通報過一起境外輸入復陽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而該患者兩次被確診的時間間隔,僅有三月餘。
  • 新冠病毒復陽的原因找到了,並不是疾病復發,很可能是假治癒
    最近,有一個新聞在朋友圈瘋傳,有人說新冠病毒會潛伏在身體裡面,像愛滋病毒和B肝病毒一樣,一直在身體裡面,變成一個慢性的疾病,需要終身服藥,還會有傳染力,會感染其他人。這樣的說法對嗎?今天曾醫生來聊一聊。新冠病毒會像愛滋病毒和B肝病毒那樣嗎?
  • 全球爆出多例新冠患者二次感染,別慌!權威專家在線解讀
    新冠肺炎(COVID-19)康復患者的免疫力持久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密切關注的話題。 新冠肺炎的康復者是否會再次感染? 人體免疫力能夠為我們提供多久保護? 注射疫苗後還會感染新冠病毒嗎?
  • 獨家|武漢一線醫生解讀治癒者「復陽」:新冠病毒會變成B肝或C肝...
    21新健康:新冠病毒的毒力是不是會逐代減弱?吳超:有些病毒感染的疾病是有逐代減弱特徵的。比如通過蜱蟲傳播的布尼亞病毒,一代病人很重,死亡率很高,也確實有通過接觸、黏膜感染和家庭聚集性的感染,但是二代病人的症狀基本上都很輕,很少有死亡病例。
  • 為什麼會復陽?因為新冠病毒會像愛滋和B肝一樣,長期寄生體內?
    最近,有一個新聞在朋友圈瘋傳,有人說新冠病毒會潛伏在身體裡面,像愛滋病毒和B肝病毒一樣,一直在身體裡面,變成一個慢性的疾病,需要終身服藥,還會有傳染力,會感染其他人。#健康出行節##清風計劃##健康科普排位賽#這樣的說法對嗎?今天曾醫生來聊一聊。
  •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海洋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12日刊發有關美國首例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患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再次受感染且症狀有可能更嚴重。他今年4月首次確診,後續檢測有兩次陰性,5月底時報告發熱、頭疼、暈眩、咳嗽、噁心和腹瀉症狀,隨後住院治療,病毒檢測結果復陽。這名患者無已知潛在疾病,再次感染新冠後症狀比首次感染明顯加重,住院期間需吸氧治療,後來再次康復。法新社報導,目前全球已知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病例僅5例,其他4例分別來自比利時、荷蘭、中國香港和厄瓜多。
  • 非洲豬瘟耐過的母豬會不會終身帶毒,可以留種嗎?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發生過非瘟的豬場,有些豬只發病耐過沒有死亡,可以留種嗎?這樣的小母豬會不會終身帶毒,影響後期的生產,導致所產仔豬不健康呢? 對於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從業多年的臨床一線獸醫工作者,我遇見過這種情況,有的是豬場客戶反應,有的是公司豬場出現類似問題。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感染非瘟後母豬帶毒問題。
  •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8月25日,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有關「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25日下午,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該團隊日前通過次世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法,發現一名年輕患者首次和二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由此證實了全球第一宗人類重複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
  • 新冠康復者再次感染 靠疫苗終結病毒只是幻想?
    據中新社香港8月24日消息,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消息一出,不少人再次「心驚驚」。為什麼會再次感染?在研發的疫苗還是否有效?
  • 科學家探索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復陽的機制
    是源於其他患者的密切接觸嗎?復陽病毒是否具有傳染性?何種原因導致病毒復陽?這一系列問題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香港大學8月份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報導了一例香港地區新冠患者出院後,歐洲出行期間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3】。
  • 3次感染出現,新冠還會讓人變蠢,康復者痛苦發聲
    孟加拉國《當代日報》10月26日報導,孟加拉國有25人出現新冠肺炎的二次感染,病毒可能會在病人體內休眠,並造成病人的二次感染。人們也會反覆感染新冠。第三次感染時,身體更虛弱,發燒、身體疼痛和咳嗽等症狀比第一次感染時更明顯。
  • 新冠患者「復發」有三種情況?武漢醫生建議分類施策
    圖/中國政府網文丨實習記者 張陽 財新記者 黃姝倫多起復陽病例頻現,為疫情防控帶來新壓力。武漢一線醫生發文稱,大量病癒患者出院,部分患者出院後出現再次發熱、核酸檢測陽性的現象,原因多種,既與患者基礎帶病相關,也有臨床治療、核酸採樣等原因。多名臨床醫生提醒,新冠病毒狡猾,目前對其認識尚不夠全面。
  • 「復陽...
    要這樣看待出院後「復陽」的情況——第一,這不是再感染,而是又出現陽性。應該這麼來理解這個問題,客觀因素上試劑盒檢測核酸還是不太穩定;同時也有檢測採樣的問題。第二,大家也可以算一算這個病例,全國現在總共大概有8萬多病例。
  • 8月24日深圳新增6例無症狀感染者!全球首例!港大證實有康復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中新社香港8月24日消息,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圖源:香港中通社綜合無線新聞、香港01等香港媒體24日報導,被證實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為一名33歲男子,他於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復出院
  • 你會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嗎?_VOA慢速英語
    你會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追蹤人員估計,全球已有160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COVID-19。估計將近65萬人死於該疾病,但數百萬人已經康復。因此,世界上許多人都在問–你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嗎?實際上,這是5月和6月多個星期來Google網站上搜索最多的問題之一。
  • 二次感染細節披露!這些...
    世衛組織發起的「新冠疫苗全球獲得機制」,目標是在2021年年底前提供約20億支新冠疫苗。 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有關「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