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探索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復陽的機制

2020-11-02 BioArtReports


責編 | 酶美


SARS-CoV-2病毒感染導致的新冠肺炎臨床症狀表現出很大多樣性,表現為無症狀、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幾個類型。較特殊臨床表現之一是,一定比例新冠患者在出院後隨訪期間病毒檢測又變成了陽性(復陽)【1,2】。復陽病毒來自何處?是源於其他患者的密切接觸嗎?復陽病毒是否具有傳染性?何種原因導致病毒復陽?這一系列問題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香港大學8月份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報導了一例香港地區新冠患者出院後,歐洲出行期間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3】。但根據國家新冠防治原則,新冠患者出院後需在家嚴格自我隔離14天,該措施從流行病學上排除了病毒復陽是二次感染的可能,因此,通常認為病毒復陽是第一次感染的再現。但推論缺乏實驗室數據支持,導致病毒復陽的因素仍不清楚。


近日,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在線發表了由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唐小平/李鋒課題組、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李俊樺課題組和廣東省CDC柯昌文課題組共同完成的新冠患者病毒復陽的研究結果,論文題目為A compromised specific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the SARS-CoV-2 receptor-binding domain is related to viral persistence and periodic shedding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該研究利用臨床樣本,結合病毒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了,病毒復陽與患者的中和抗體產生水平低下有關,是第一次病毒感染在體內的間歇性釋放。該研究加深了對SARS-CoV-2病毒再現機制的理解,有助於制定相應出院後管理方案,也對研發高效保護力疫苗有借鑑價值。



首先,作者289個有完整病史的新冠患者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做了分析,發現,1)21個病人(7.3%)出現複查病毒RNA陽性,證明復陽現象具有代表性,且以消化道復陽為主;2)全長基因組進化樹分析表明復陽階段的病毒來自於初次感染,3)消化道上皮細胞內存在活躍病毒複製。由此推斷,消化道可能是新冠病毒長期複製並導致病毒間歇性釋放的主要組織器官之一。


接著,該研究進一步分析了可能導致病毒復陽的因素,發現,病毒復陽與第一階段的病毒清除快慢、病毒載量高低與疾病嚴重程度無關,也與患者年齡、性別無關。但在復陽階段病毒載量明顯降低,疾病嚴重程度也以輕症為主。說明,復陽階段的傳染性明顯降低,出院患者的管理上做好自我隔離,做好隨訪即可,不用耗費大量公共衛生資源和醫療資源進行預防和救治。


最後,該研究發現,復陽患者產生針對病毒受體結合區(RBD)特異的IgA和IgG抗體水平較低,速度較慢(圖1),中和抗體水平可能也不夠。由此推斷,新冠患者不能及時產生足夠的保護性體液免疫應答可能是導致新冠病毒在消化道持續存在並間歇性釋放的主要原因。


該研究引發了一些思考。1. 在保護性抗體缺失的情況下,病毒最終得以控制,是哪些免疫功能做到的?是病毒特異性細胞免疫嗎?2. 有兩例復陽患者,體外中和實驗發現血清有明顯中和能力,但病毒依然復陽(圖2),那麼,病毒在體內如何突破抗體中和的?3. 全球已經處在秋冬季病毒爆發期,10月12日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也報導了北美存在二次感染並且症狀加重的病例【4】,那麼復陽病人產生的抗體水平較低,在病毒流行區域,二次感染風險是否更大?4. 復陽患者有一定比例(7%),與治癒組患者相比,這些患者能否具有同等程度疫苗應答?如果更低,這些患者是否需要特殊的加強的免疫策略?



復陽患者產生了中和性抗體,但仍舊核酸復陽。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3-020-00550-2


製版人:琪醬


參考文獻


1.Mei, Q. et 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who tested positive for COVID-19 after recovery. Lancet InfectDis,doi:10.1016/S1473-3099(20)30433-3 (2020).

2.Lan, L. et al. Positive RT-PCR TestResults in Patients Recovered From COVID-19. JAMA, doi:10.1001/jama.2020.2783(2020).

3.Pyrc, K., Jebbink, M. F., Berkhout, B.& van der Hoek, L. Genome structure an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humancoronavirus NL63. Virol J 1, 7, doi:10.1186/1743-422X-1-7 (2004).

4.Genomic evidence for reinfection withSARS-CoV-2: a case study.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October 12, 2020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764-7/fulltext#%20

相關焦點

  • 新冠患者復陽會怎樣?血清IgG、IgM檢測結果如何解讀
    多地出現治癒患者復陽現象,會加重?會傳染嗎?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復陽的新聞備受關注,許多人擔心治癒出院的病人仍然有傳染性,或者可能再次發病?目前多地報導了治癒患者復陽現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現多例出院患者復陽;廣東省最早於2月25日通報,省內有14%的出院患者出現復陽現象;3月3日天津通報新增2例確診病例出院後核酸復陽,天津已累計通報5例復陽病例;北京市3月7日通報,有患者多次核酸檢測為陰性,但兩周後病毒核酸複查又轉為陽性。全國現有8萬多病例,出院後檢測出復陽的比例大概為0.1%。
  • 科學家發文首次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進化來源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仍在蔓延。今天,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篇最新論文,首次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進化來源,以及其傳播依賴的可能蛋白,為人們認識這種新型病毒提供了重要線索和科學依據。  1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郝沛、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應急防控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鍾武和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軒合作,帶領研究團隊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上發表論文,分析闡述了引起近期武漢地區肺炎疫情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及其與導致「非典」疫情的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關係,並揭示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 延邊再現「復陽」案例!王貴強:短時間兩次被確診,二次感染概率低...
    同時,王貴強提出,復陽患者表現多為無症狀,且傳染性均較低,公眾無需恐慌。此外,王貴強還提醒,在秋冬季節裡,還應警惕季節性流感冠狀病毒的發生。王貴強在新聞發布會上。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就曾透露,國家衛健委制定第五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時,已經遇到復陽病例。除此之外,在今年8月12日,荊州市也通報了一起新冠病毒復陽的病例情況。案例中的68歲女性患者,也在6個月裡相繼被確診兩次。短時間內被二次確診,究竟屬於「復陽」還是二次感染?
  • 陳根:新冠「復陽」,是重複感染還是另有原因?
    除了對疫情的防控,COVID-19患者痊癒後會不會復發或重複感染是很多人持續關心的問題。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13日消息,上海市中山醫院發現一例吉林來滬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經調查,該病例曾於今年4月在中國國內被診斷感染新冠,經隔離治療後出院,於8月10日上午再度被檢測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診斷為無症狀的復陽病例。
  • 「復陽...
    3月4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公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將此前要求出院患者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國家衛健委在對新版診療方案進行解讀時稱,這一變化是「鑑於有少數出院患者出現核酸檢測復檢陽性的問題」。
  • 探索新型冠狀病毒的「花冠」,上海光源在行動--中國數字科技館
    探索新型冠狀病毒的「花冠」,上海光源在行動2020-09-11 13:31:00   為共同抗擊疫情
  • 新型冠狀病毒長這樣 顯微鏡下繁衍數量驚人(圖)
    冠狀病毒是一大類病毒,已知會引起疾病,患者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臨床症狀,例如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此次武漢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一種以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我們對它的研究還有哪些新進展?
  •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
    那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其中哪些問題已經在科學界和醫學界達成共識,哪些科學知識和醫學常識又能幫助人們打好這場戰「疫」?  為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科學家和醫生,進行解惑。  這一次來襲的新型冠狀病毒,其入侵步驟也是如此。以第一步的「吸附」為例,該病毒所要識別的,是人類呼吸道和肺部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近日在《自然》雜誌發文證實了這一點。  截至目前,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還很不夠,儘管科學家在一些機理問題上取得一些進展,但還有很多臨床表現尚未找到原因。
  • 獨家|武漢一線醫生解讀治癒者「復陽」:新冠病毒會變成B肝或C肝...
    隨著更多患者治癒出院,大眾對於這次疫情的後續發展越發關注,而個別治癒病人「復陽」也讓人對這種病毒疑慮重重:為什麼有患者出院後核酸檢測又呈陽性?新冠病毒以後會不會變成像流感或B肝、愛滋病一樣的病毒長期留存在人體內?
  • 2019年中國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狀病毒
    我們報告了這次調查的結果,確定了肺炎群集的來源,並描述了在肺炎患者中檢測到的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這些患者的標本在疫情早期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了檢測。我們還描述了其中兩例肺炎的臨床特徵。從這3位患者體內都分離到了新型冠狀病毒。從肺泡灌洗液中獲得了2個全長的冠狀病毒序列(BetaCoV/Wuhan/IVDC- HB-04/2020, BetaCoV/Wuhan/IVDC-HB-05/2020|EPI_ISL_402121),和一位患者體內分離到的病毒全長基因序列(BetaCoV/Wuhan/IVDC-HB-01/2020|EPI_ISL_402119)。
  • COVID-19患者治癒出院後反覆核酸陽性病例的分析
    朱小嵐,吳遜,李泉重慶市長壽區人民醫院目前,我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已取得階段性的勝利,但部分患者出院後,複查核酸檢測結果又呈陽性。該研究報導了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按規定的出院標準治癒後出院,在隔離期兩次核酸檢測復陽,其診治過程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為臨床提供一定借鑑。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式細胞術都有哪些用武之地?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的各個診療方案中,我們仍然能夠發現與流式細胞術相關的檢測得到了不少認可與建議,那麼,究竟流式細胞術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斷與治療中,有哪些用途呢?這些基於流式的檢測又是否對臨床具有實際意義的幫助呢?
  • bioRxiv: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揭示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機制
    2020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題為「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specific mutation pattern between human coronavirus SARS-CoV-2 and Bat-SARSr-CoV RaTG13」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浙江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比較基因組分析技術揭示了人類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
  • 身邊的科學 九問新型冠狀病毒
    那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其中哪些問題已經在科學界和醫學界達成共識,哪些科學知識和醫學常識又能幫助人們打好這場戰「疫」?  為此,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位科學家和醫生,進行解惑。  這一次來襲的新型冠狀病毒,其入侵步驟也是如此。以第一步的「吸附」為例,該病毒所要識別的,是人類呼吸道和肺部細胞表面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近日在《自然》雜誌發文證實了這一點。  截至目前,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還很不夠,儘管科學家在一些機理問題上取得一些進展,但還有很多臨床表現尚未找到原因。
  • 科學家解析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強!宿主可能是蝙蝠
    研究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預測了武漢冠狀病毒有很強的對人感染能力,為科學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開發檢測/幹預技術手段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自然宿主或是蝙蝠說起2002年的「非典」,很多人至今心有餘悸,那場疫情的罪魁禍首正是一種名為SARS的冠狀病毒。2020年1月10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第一個基因組序列數據被公布,後來陸續有多個從患者身上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發布。
  • 新冠病毒復陽的原因找到了,並不是疾病復發,很可能是假治癒
    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會長時間在身體裡面潛伏,從理論上來說,這種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正鏈RNA病毒,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之後,在細胞質裡面就可以合成信使RNA(mRNA),然後合成蛋白質,組裝成為新的病毒,然後從細胞釋放,感染下一個人類細胞。
  • 深圳患者糞便檢出新型冠狀病毒,馬桶蓋關了嗎?公廁怎麼辦?
    這是一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最新研究發現:在確診患者糞便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昨天,根據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消息:「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那麼患者糞便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意味著什麼?
  • 我國科學家揭示新型冠狀病毒進化來源 揭示傳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及與導致2002年廣東「非典」疫情的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關係,並通過對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spike-蛋白的結構模擬計算,揭示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spike-與人ACE2蛋白作用並介導傳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
  • Nature解讀: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
    Nature解讀:為什麼說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2019-nCoV)肺炎患者於2019年12月12日住院以來,為了儘快了解和控制這種病毒,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在研究這種病毒的的宿主、流行病學和生物學特徵,2月3號,兩支中國科學家研究團隊同時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自然)上背靠背發表的兩篇文章,不約而同地指出,2019-nCoV病毒最可能宿主是蝙蝠。
  • 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在美治癒,特效藥或將出現
    2020年1月31日,醫學權威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美國首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的診療過程細節以及臨床表現,描述了該病例的鑑定,診斷,臨床過程和管理,包括患者在病情第9天出現肺炎時的最初輕度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