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5日8時至6日8時,陝西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
截至3月6日8時,陝西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5例(224例治癒出院,1例死亡),其中輸入性病例116例,密切接觸者114例,無明確接觸史病例15例。累計確診病例中,西安市120例、寶雞市13例、鹹陽市17例、銅川市8例、渭南市15例、延安市8例、榆林市3例、漢中市26例、安康市26例、商洛市7例、楊凌示範區1例,韓城市1例。
全省現有疑似病例0例。全省新增密切接觸者2人(外省協查),累計18939人,均集中醫學觀察。新增解除密切接觸者102人,累計解除密切接觸者18634人。
我省7個縣(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
根據省應對疫情領導小組《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我省疫情實際,省應對疫情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從3月6日0時起,將西安市碑林區、灞橋區、雁塔區、高新區,漢中市洋縣,安康市漢濱區、旬陽縣調整為低風險地區。調整後,全省所有縣(市、區)均為低風險地區。
「復陽」到底什麼情況?
在3月4日的《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提問中央赴湖北指導組專家組成員童朝暉,第七版診療方案在出院標準上為何沒有變化?目前的出院標準是否過寬?
童朝暉:有一些病例,比如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出院後又有了陽性反應,很多地方、包括我自己也碰見過這種情況。要這樣看待出院後「復陽」的情況——
第一,這不是再感染,而是又出現陽性。應該這麼來理解這個問題,客觀因素上試劑盒檢測核酸還是不太穩定;同時也有檢測採樣的問題。
第二,大家也可以算一算這個病例,全國現在總共大概有8萬多病例。實際上,這些出院後再陽性病例的比例大概為0.1%,不管怎麼樣按照平均數或標準差來算,都在一個可控的範圍。
3月4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公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將此前要求出院患者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國家衛健委在對新版診療方案進行解讀時稱,這一變化是「鑑於有少數出院患者出現核酸檢測復檢陽性的問題」。
「復陽」,成為近期疫情中引發關注的熱詞,指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後「復檢核酸呈陽性」。2月以來,我國多地出現少量患者出院後復檢核酸陽性的情況。
為何出現「復陽」?是患者的陰性結果為「假陰性」,還是體內仍有病毒殘留,或出現間歇性排毒?目前,多名醫學專家認為,「復陽」涉及多方面因素,其原因有待進一步觀察。
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曾在新聞發會上表示,目前各地還沒有發現「復陽」者傳染他人的情況。2月下旬以來,湖北武漢多名臨床醫生建議,重新評估、提高對患者解除隔離和出院的標準。
多地出現「復陽」現象,有的又很快「轉陰」
2月24日,江蘇徐州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王先生解除隔離回家時,在天山綠洲小區受到一些居民和社區人員的歡迎。當地媒體曾以「用愛鋪就回家路」為題,報導了居民們迎接王先生回家的場景。
兩天後,王先生去醫院復檢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很快,他被收入到定點醫院接受醫學觀察,在小區門口歡迎他的一些密切接觸者被隔離觀察。徐州市疾控部門通報了這一情況。
徐州新冠肺炎患者王先生2月24日解除隔離回家時,受到小區居民的歡迎。兩天後他復檢測出核酸陽性。視頻截圖
除了江蘇,湖北、廣東、天津、四川、海南等地近期也出現患者「復陽」現象。
3月1日,海南首例新冠肺炎「復陽」患者易某從海南省人民醫院出院。據新華網報導,易某是2月19日出院的,而在隔離觀察期間,其咽拭子檢測呈陽性,於是再次入院治療。
也有「復陽」後很快「轉陰」的。
3月2日,天津市衛健委通報稱,該市第43例確診患者2月11日出院後,27日複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再次入院觀察,後來兩次核酸檢測陰性,於3月2日出院。此外,該市第20例、121例確診患者出院後,也在隔離觀察期間核酸復檢陽性,3月2日這兩名患者再次轉入醫院觀察。
在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II科黨支部書記張旃2月24日在微信公號上撰文稱,18名新冠肺炎患者(均為該院醫護人員)經治療,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呈陰性,按治療標準可出院。醫院對上述18人延遲出院後再進行咽拭子核酸檢測,發現13名患者出現陽性結果。
廣州也出現類似情況。在2月25日廣州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粵平介紹:「在出院病例的隨訪中,發現復陽的病人有13人。」
「今天廣州市一共發布了13個「復陽」的情況,104個密切接觸者沒有出現任何感染。」在2月25日下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說,全省的「復陽」患者沒有出現傳染給他人的情況,「我們省其實有個初步的數據,現在出院的病人裡面,有14%的人也有『復陽』的現象。」
海南首例新冠肺炎「復陽」患者易某3月1日從海南省人民醫院出院。圖片來源:新華網
病毒殘留?假陰性?間歇性排毒?「復陽」原因有待研究
雖然多地出現患者「復陽」,但值得慶幸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復陽」者傳染他人的情況。
「部分省份報告治癒出院患者,在複診過程中發現有核酸檢測陽性的情況。我們高度重視,組織專家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同時也加強對這部分病例的連續監測。」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2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說,通過監測發現,這部分患者沒有再發生傳染別人的現象。
為什麼出現「復陽」的情況?郭燕紅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個新病毒,對於它的致病機理、疾病的全貌和病程的特點,還需要進一步加深認識。
2月19日,成都市錦江區望江錦園一位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接受復檢顯示核酸陽性。四川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雷學忠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認為,成都這名患者不屬於復發,「更大的可能性是少許病毒的持續殘留,是一個沒有清除乾淨的過程。」
對於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收治的13例復陽病例,該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粵平在2月25日廣東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這些患者並沒有出現症狀再次加重的情況,「可能大便裡帶一點毒,但是大便裡帶的這個毒到底是活病毒還是死病毒,技術上暫時很難區分。」
廣東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鐵在上述發布會上分析,從目前的觀察來看,許多「復陽」患者的肺部炎症此前處於吸收過程,還不能稱為臨床上的痊癒,「正是因為這種情況,我們判斷它可能會間歇性地存在排毒的現象。」
3月2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微信公號刊發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周靈、劉馗、劉輝國的文章,對新冠肺炎患者「復陽」原因進行分析。劉輝國等人認為,患者「復陽」,一般受到病毒生物學特性、臨床狀況、基礎疾病、糖皮質激素的使用等因素的影響,另外,也可能與標本採樣和檢測過程有關,「2019-nCoV主要感染部位在下呼吸道及肺部,且需要一定的病毒量,才可檢測出核酸陽性,進行咽拭子採上呼吸道樣本時,可能導致檢出結果出現假陰性。」
2月27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上,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表示,出院患者「復陽」可能涉及自身情況、核酸檢測等多種因素,需要不斷觀察,「一個是試劑本身的問題,第二個是檢測的方法。」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2月28日表示,正組織專家對「復陽」情況進行研究,「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的全程進一步加深認識。」
臨床醫生建議提高「標準」,新方案加強出院管理
針對患者「復陽」情況,武漢大學附屬中南醫院影像科主任徐海波、檢驗科主任李一榮的研究團隊,2月27日在國際四大頂級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在線發表研究成果。該研究團隊發現,4名符合出院標準的新冠肺炎患者在5至13天後核酸檢測呈陽性。「至少一部分康復患者仍可能是病毒攜帶者。」徐海波等人提出,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當前的患者出院、解除隔離和後續管理的標準。
從新冠疫情發生至2月18日,國家衛健委根據臨床診斷和研究情況,先後發布了六版試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根據第六版診療方案,患者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之一,是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
張旃2月24日寫的上述微信公號文章,題為《關於「解除隔離與出院標準」的諫言》。鑑於「復陽」現象,文章建議提高患者出院標準,比如,可考慮將「連續2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改為「連續3次」。
張旃在文中提及,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已經採取了更嚴格的患者出院標準。
上海市新冠肺炎專家治療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上海的患者沒有出現「復陽」情況,「兩次核酸(測試)陰性以後,我們還會給病人做肛拭子。」
所謂「肛拭子」,是對糞便病原進行檢測的標本採樣。
不過,在鍾南山看來,由於各地醫療條件和疫情防控壓力的差異,改變全國性的診療方案需要謹慎。2月24日他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提到了這一問題。
「如果我們將目前的檢測標準進行調整,要求患者的肛拭子檢測結果也完全呈陰性,這樣就容易造成病人的積壓,影響後續診療。」鍾南山說,「我建議對於這些病人要進行分級管理,密切觀察。」
患者「復陽」現象很快引起國家層面的重視。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2月28日表示,要進一步加強對出院患者的管理和健康監測。
四天後的3月3日,國家衛健委下發通知,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3月4日,國家衛健委在其官網公布新版診療方案並進行了解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截圖。圖片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
原來第六版診療方案中的「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改為新版方案中的「出院標準」,這意味著患者出院並不馬上解除隔離。
國家衛健委解讀新方案稱,「鑑於有少數出院患者出現核酸檢測復檢陽性的問題」,加強對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離。新診療方案將原來的「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了「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
如此一來,從「自我監測」升級到「隔離管理」,各地對出院患者的管理力度將明顯增強。
更多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
可關注新浪微博
@1011陝西秦腔廣播
來源:陝西衛健委、澎湃新聞、央視新聞
編輯:li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