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江西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自3月20日18時起,將江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
據江西省衛健委消息,2020年3月20日0-24時,江西省無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報告,無新增疑似病例,無住院確診病例。截至3月20日24時,江西省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35例,累計出院病例934例,累計死亡病例1例。全省住院確診病例為0,疑似病例為0。至3月20日,江西連續22天「零」新增。
江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這意味著什麼?
在具體表現方面,3月20日,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
3月21日,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制定並印發《江西省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工作指引》,要求積極引導城鄉居民在各類公共場所主動出示「贛通碼」,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對來自包括湖北在內的低風險地區人員,只要持有健康碼的綠碼,各地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採取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措施。
同時,從3月21日9時起,全省所有社區(小區、村組)取消封閉式管控、取消限制人員進出措施,保留流動性管理,保留岀入人員體溫監測和查驗個人健康碼,確保城鄉居民正常出行、工作、生活。繼續提倡群眾做好居家和個人防疫防護工作,引導城鄉居民科學合理佩戴口罩。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那麼?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為哪幾類呢?
大江哥整理如下
↓↓↓
根據事件的成因和性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分為: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新發傳染性疾病、群體性預防接種反應和群體性藥物反應、重大環境汙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生物、化學、核輻射恐怖事件、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和疾病流行、以及其他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就屬於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
分級反應
據悉,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其中,一級響應屬於最高級別的響應。
視覺江西 鄧龍華 攝
Ⅰ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有以下情形的都是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我省在內2個以上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3)涉及我省在內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4)發生新傳染病;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我省,並有擴散趨勢;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在我省流行。(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6)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圖片由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提供)
Ⅱ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有以下情形的都是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
(1)在1個縣市區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相關聯的疫情波及2個以上縣市區。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發生流行,在1個縣市區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流行範圍波及2個以上市州。
(4)霍亂在1個市州行政區域內流行,1周內發病30例以上;疫情波及2個以上市州,並有擴散趨勢。
(5)乙類、丙類傳染病疫情波及2個以上縣市區,1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我省,尚未造成擴散。
(7)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市區以外的地區。
(8)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9)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出現人員死亡。
(10)1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並出現死亡病例;出現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1)1次發生急性職業病中毒50人以上;死亡5例以上。
(12)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我省人員感染或死亡。
(13)省級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通訊員 陳江林 攝)
Ⅲ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省衛生健康委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有以下情形的都是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Ⅲ級):
(1)發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1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1—4例,流行範圍在1個縣市區行政區域以內。
(2)腺鼠疫發生流行,在1個縣市區行政區域內,1個平均潛伏期內連續發病10—19例;疫情波及2個以上縣市區。
(3)霍亂在1個縣市區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10—29例;疫情波及2個以上縣市區;市州所在城市首次發生。
(4)1周內在1個縣市區行政區域內,乙、丙類傳染病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1倍以上。
(5)在1個縣市區行政區域內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6)1次食物中毒人數超過100人(含100人);中毒人員在100人以內,死亡1—9例。
(7)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出現群體性不良反應和接種事件。
(8)1次發生急性職業病中毒10—49人;死亡4人以下。
(9)市州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Ⅳ級響應:
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縣(市、區)(不含省直管縣(市、區),下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地級以上市衛生計生部門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有以下情形的都是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Ⅳ級):
(1)腺鼠疫在1個縣市區行政區域內發生,1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1—9例。
(2)霍亂在1個縣市區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9例以下。
(3)1次食物中毒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
(4)1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9人以下,未出現死亡病例。
(5)縣市區以上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