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再現「復陽」案例!王貴強:短時間兩次被確診,二次感染概率低...

2021-01-11 紅星新聞

11月18日,吉林延邊官方通報一起從日本入境的夫婦二人,在確診治癒出院後,出現再度復陽的情況,而兩次確診時間僅隔了19天。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也是自8月以來,吉林延邊第二次通報境外輸入的「復陽」案例。

對上述夫婦復陽的原因,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短時間內被確診兩次的情況,大概率並非屬於二次感染。同時,王貴強提出,復陽患者表現多為無症狀,且傳染性均較低,公眾無需恐慌。此外,王貴強還提醒,在秋冬季節裡,還應警惕季節性流感冠狀病毒的發生。

王貴強在新聞發布會上。圖據中國網直播

3個月餘

吉林延邊通報兩起境外輸入「復陽」案例

據延邊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18日,延邊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通告,一對從日本入境的夫妻在確診治癒出院後復陽。目前,夫妻二人正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已追蹤到位的接觸者均落實集中隔離管控措施,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通報內容顯示,今年9月25日,從日本入境的這對夫妻自上海入境。入境期間,兩人被診斷為確診病例,後在上海定點醫療機構接受隔離治療。接受治療後,夫妻二人於10月29日治癒出院並進行醫學隔離。11月9日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其結果同樣呈陰性。到12日,夫婦二人從上海乘航班抵達延吉機場,隨即開始居家隔離管控。

然而,在11月16日,夫妻中的男子因腸梗阻原因擬入院治療,其妻子陪同前往醫院。在醫院進行核酸檢測時,發現結果再度呈陽性。經專家會診,二人均再度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復陽病例。

第一次確診新冠患者治癒後不久,卻又成為復陽患者,這對夫婦已非延邊出現的第一例復陽病例。今年8月11日,吉林延邊也發布消息稱,一名琿春市男性在4月27日自俄羅斯入境西安時,檢測核酸呈陽性。治癒後僅3個月餘,該男子在8月10日再度檢測出核酸陽性。

復陽還是二次感染?

王貴強:短時間內兩次陽性,大概率並非屬於二次感染

除上述發生在吉林延邊的復陽案例外,紅星新聞梳理發現,11月2日,河南省衛輝市也同樣通報過一起境外輸入復陽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而該患者兩次被確診的時間間隔,僅有三月餘。

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就曾透露,國家衛健委制定第五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時,已經遇到復陽病例。除此之外,在今年8月12日,荊州市也通報了一起新冠病毒復陽的病例情況。案例中的68歲女性患者,也在6個月裡相繼被確診兩次。

短時間內被二次確診,究竟屬於「復陽」還是二次感染?對此,王貴強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明確:「類似上述夫妻二人的情況,在不到一個月內出現兩次核酸陽性,幾乎能確定不是屬於二次感染。」

王貴強認為,雖然新冠病毒和其他冠狀病毒一樣,仍具有二次感染的可能,但在理論上,不會出現短時間內連續感染的可能。

另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廣發,此前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也提出,真正的復陽要與二次感染區分開來。王廣發表示,確定復陽還是二次感染,需要對兩次感染的病毒毒株進行測序。若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序列不一致,且兩次感染期間出現的抗體出現兩個峰值,那麼就應該認定為二次感染。

而之所以出現上述復陽情況的原因,在王貴強看來,極有可能是患者第一次接受治療後,體內病毒並未完全清除,或因最後的核酸檢測手段不當造成。

王貴強解釋稱,在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病例中,的確會出現復陽甚至「常陽」的情況。而導致「復陽」現象的出現,一方面可能是檢測過程有問題,即只檢測到上呼吸道存在的病毒已被清除,但患者體內下呼吸道卻仍然存在病毒未排出。另一方面,即可能是由於檢測取樣的方法出現誤差,導致檢測結果出現假陰性。

在「復陽」現象之外,王貴強還提出了「常陽患者」的概念。據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在今年4月24日的介紹:湖北當時在院治療患者中,有30多人長期核酸不轉陰,即所謂的「常陽患者」。

對於「常陽」現象,王貴強指出,即患者體內新冠病毒長期存活,但核酸卻並不能完全檢出,更多只能排查常陽患者體內病毒的傳染性。而從數據來看,王貴強表示,無論是常陽患者或復陽患者,其傳染性都較低。

復陽可怕嗎?

王貴強:幾乎無症狀,且傳染性較低

對於導致患者復陽的原因,王貴強表示,確切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存在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有可能系患者機體免疫能力較低,病毒實際仍長時間存在;另一個方面,在於人體內仍殘留有核酸片段,但這並不是完整病毒。

那麼,對新冠病毒的抗體究竟能在人體內存活多久?王貴強表示,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能持續多長時間,目前尚無定論。但能確定的是,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一樣,在長時間裡,仍存在再度感染可能。同時,王貴強也提出,復陽易發的因素,就目前的研究來看,與年齡、性別、氣候等因素關聯性不強,但和個體免疫狀態存在關係。至於復陽患者的傳染性,王貴強此前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臨床上,大部分復陽病人沒有症狀,只有極個別的會出現胸片或CT上有肺炎的進展,但病情穩定,隔離觀察即可。

此外,王貴強提醒,在秋冬流感季,還應警惕季節性流感冠狀病毒的發生。季節流感性冠狀病毒屬於常見疾病,與新冠病毒同屬冠狀病毒,但並非同一種疾病。從病理特徵來看,季節流感性冠狀病毒更類似流感症狀,症狀更輕微,傳染性也更低,但公眾仍需警惕預防,出現相應症狀應及時就診。

紅星新聞記者趙倩 實習記者楊雨奇 北京報導

編輯 柴暢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8月25日,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有關「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25日下午,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該團隊日前通過次世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法,發現一名年輕患者首次和二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由此證實了全球第一宗人類重複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
  • 全球爆出多例新冠患者二次感染,別慌!權威專家在線解讀
    8月15日,香港某男子被爆成全球首例二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案例,消息一出,全球譁然! 研究人員將該男子兩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株列進行了測序比對,發現存在24個不同之處。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隨後證實,其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考慮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如何區分「復陽」和「二次感染」?
  • 新冠復陽原因找到了?終身帶毒還是二次感染?會傳染嗎?真相沒這麼...
    復陽患者中20多歲的年輕人佔比最高,有41例(22.9%),其次是50多歲的患者,有32例(17.9%)。截至4月30日,韓國至少有292位病人復陽。4月12日,世衛組織宣布將調查復陽事件,並表示復陽患者的出現,意味著此前的新冠患者出院指標(間隔24小時以上兩次核酸檢測陰性)需要重新衡量。
  • 新冠復陽原因找到了?終身帶毒還是二次感染?會傳染嗎?真相沒那麼簡單
    復陽問題成為新冠病毒又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到底為什麼會復陽?是病毒殘留還是二次感染?新冠患者會終身帶毒嗎?會傳染嗎? 中國一項最新研究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01 康復患者為何復陽?
  • 王貴強:免疫力對病毒清除起決定性作用
    4月29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貴強教授做客新華網,詳解免疫力與疾病的關係,並回答了近期關於新冠肺炎的熱點話題。  無症狀感染者有可能自我清除病毒  新華網:無症狀感染者是當前疫情防控的一大重點,該如何應對無症狀感染者?  王貴強:無症狀感染者在感染性疾病中是常見的臨床類型,也可以稱為隱性感染者,其特點是感染病毒但無自我感知的症狀,在疾病統計中還是屬於確診病例。
  • 官方:全國大多數健康碼可一碼通行,未發現復陽病例再傳播
    中國首次實現新增本土確診和疑似病例零報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介紹,3月19日,我國首次實現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零報告,已有18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無本土現有確診和疑似病例。現有本土確診病例中,重症病例佔37.5%,要繼續發揮高水平專家作用,提高治癒率。
  • 科學家探索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復陽的機制
    香港大學8月份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報導了一例香港地區新冠患者出院後,歐洲出行期間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3】。但根據國家新冠防治原則,新冠患者出院後需在家嚴格自我隔離14天,該措施從流行病學上排除了病毒復陽是二次感染的可能,因此,通常認為病毒復陽是第一次感染的再現。但推論缺乏實驗室數據支持,導致病毒復陽的因素仍不清楚。
  • 港媒:港大專家表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環球網報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接受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透露了這樣一個驚人的消息。杜啟泓接受香港電臺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杜啟泓表示,此次是首次有證據證實患者在康復後會再感染,這顯示新冠肺炎無終身免疫,其他患者都有機會康復後再感染,群體免疫的策略亦可能無用,這為防疫抗疫工作帶來困難。他還稱,病毒會不停改變,冠狀病毒患者二次感染亦屬常見,但因對新冠病毒的認識只有數個月,難以評估將來有疫苗時,效用會否因而受影響。市民是否需要頻密接種,亦要收集更多數據作研究。
  • 新冠患者復陽會怎樣?血清IgG、IgM檢測結果如何解讀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現多例出院患者復陽;廣東省最早於2月25日通報,省內有14%的出院患者出現復陽現象;3月3日天津通報新增2例確診病例出院後核酸復陽,天津已累計通報5例復陽病例;北京市3月7日通報,有患者多次核酸檢測為陰性,但兩周後病毒核酸複查又轉為陽性。全國現有8萬多病例,出院後檢測出復陽的比例大概為0.1%。
  • 我省7個縣(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復陽...
    我省7個縣(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根據省應對疫情領導小組《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我省疫情實際,省應對疫情領導小組辦公室決定從3月6日0時起,將西安市碑林區、灞橋區、雁塔區、高新區,漢中市洋縣,安康市漢濱區、旬陽縣調整為低風險地區。調整後,全省所有縣(市、區)均為低風險地區。
  •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海洋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12日刊發有關美國首例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患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再次受感染且症狀有可能更嚴重。他今年4月首次確診,後續檢測有兩次陰性,5月底時報告發熱、頭疼、暈眩、咳嗽、噁心和腹瀉症狀,隨後住院治療,病毒檢測結果復陽。這名患者無已知潛在疾病,再次感染新冠後症狀比首次感染明顯加重,住院期間需吸氧治療,後來再次康復。法新社報導,目前全球已知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病例僅5例,其他4例分別來自比利時、荷蘭、中國香港和厄瓜多。
  • 二次感染細節披露!這些...
    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有關「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表示 該案例與此前討論的「復陽」案例不同,「復陽」患者體內的病毒數量很低,而此次這名患者儘管也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但體內病毒數量卻不低。
  • 8月24日深圳新增6例無症狀感染者!全球首例!港大證實有康復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圖源:香港中通社綜合無線新聞、香港01等香港媒體24日報導,被證實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為一名33歲男子,他於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復出院
  • 二次感染細節披露!這些人車票優惠!各年齡段體檢對照表!
    熱 點HOT SPOT香港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細節:病毒量高、無症狀、未確定傳染性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有關「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表示該案例與此前討論的「復陽」案例不同,「復陽」患者體內的病毒數量很低,而此次這名患者儘管也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但體內病毒數量卻不低。
  • 參考快訊:香港出現世界首例二次感染病例 兩次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消息據香港《明報》網站8月25日報導,香港一名33歲的男子上周第二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香港大學研究發現,該男子是全球首例康復後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據報導,這名男子今年3月曾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經治療後於4月中旬出院;他8月經英國到西班牙旅遊,15日抵港後再次確診,但這次沒有症狀,並在接受治療後於8月21日出院。
  • 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論文上線,袁國勇:二次感染可能被低估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席教授袁國勇(Yuen Kwok-yung)及其團隊於8月24日披露,香港一名33歲男子二度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首次被證實二度感染的COVID-19確診病例。
  • 舒蘭聚集感染的背後讓人細思極恐
    截至5月12日24時,舒蘭聚集性疫情傳播鏈已有22人確診,367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隔離。22名確診病例中,14人住址在舒蘭市,7人住址為吉林市豐滿區,1人住址為遼寧瀋陽市渾南區。昨日醫脈通小編在舒蘭封城事件一文中提到,黑龍江4月13日境外輸入確診病例中,5月6日常住地為舒蘭的15個確診病例已治癒出院。
  • 陳根:新冠「復陽」,是重複感染還是另有原因?
    迄今已有190多個國家發現確診病例,截至北京時間8月17日上午9時,全球已有超過2159萬人感染,已確認因該病毒而死亡的人數已超過77.3萬人。除了對疫情的防控,COVID-19患者痊癒後會不會復發或重複感染是很多人持續關心的問題。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13日消息,上海市中山醫院發現一例吉林來滬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
  •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超過4600萬 鍾南山:中國爆發二次疫情可能性很低
    隨著北半球冬季的到來,流感季可能導致新冠病毒肺炎加重傳播,目前全球確診都超過4600萬了,每天依然在高速增長。不過鍾南山表示中國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很低。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視頻連線參加了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辦的首屆「健康中國·中醫藥促進大會(西柏坡)高峰論壇」。
  • 獨家|武漢一線醫生解讀治癒者「復陽」:新冠病毒會變成B肝或C肝...
    截至3月9日24時,全國(不含港澳臺)新增確診病例19例,較前一日減少21例,連續4天保持兩位數。其中湖北新增17例,均為武漢病例,較前一日減少19例;湖北除武漢外連續5天零新增。隨著更多患者治癒出院,大眾對於這次疫情的後續發展越發關注,而個別治癒病人「復陽」也讓人對這種病毒疑慮重重:為什麼有患者出院後核酸檢測又呈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