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免疫不可靠?科學家發現冠狀病毒家族二次感染是常態,新冠或...

2021-01-10 前瞻網
自然免疫不可靠?科學家發現冠狀病毒家族二次感染是常態,新冠或具有相同特徵
 CHEN • 2020-10-09 16:26:34 來源:前瞻網 E145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今年八月,香港研究團隊證實出現了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者」,這也是全球首例二次感染病例。事發後,很多研究開始跟蹤測量人體中的抗體水平,來了解天然免疫保護能夠持續的時間。

雖然目前還沒有針對新冠病毒自然免疫力持續時間的研究成果,但對其它冠狀病毒免疫力持續時間的研究或許可以提供參考。

最近,一項跨度為35年的研究表明,冠狀病毒的免疫力不會持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任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Francis Collins)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新的數據顯示,對其它冠狀病毒的免疫力往往是短暫的,再次感染通常發生在大約12個月後,有時甚至更早」。

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少數情況下,再次感染最早發生在首次感染後的6至9個月。

該研究已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對10個人進行了超過35年的監測,以確定他們感染四種已知季節性冠狀病毒的頻率。這四種病毒分別為HCoV-NL63、HCoV-229E、HCoV-OC43和HCoV-HKU 1,這些病毒會導致普通感冒的輕微症狀,或者造成無症狀感染。

這一研究原本是針對愛滋病毒感染的流行率、發病率和風險因素的研究。在整個過程中,所有愛滋病毒陰性的參與者需要每三到六個月提供一次血液樣本,總共提供了513個樣本。

為了確認冠狀病毒免疫力的持續時間,研究人員重新篩選了這些樣本中的冠狀病毒感染情況,以發現新的感染病例。

分析發現,在研究期間,每個參與者都感染了3到17種冠狀病毒,再次感染發生的時間間隔從6個月到8年零9個月不等。平均來看,特定冠狀病毒的再次感染發生在先前感染後約一年。

研究人員表示,「上述四種季節性冠狀病毒都會發生再次感染(無任何人為因素),這表明這是所有人類冠狀病毒的共同特徵,包括導致新冠肺炎的SARS-CoV-2」。

需要指出,這項研究其實並沒有對SARS-CoV-2進行考察。但是研究人員認為在常見冠狀病毒中看到的這種趨勢可能擴展到新病毒。

作者在發表的論文中表示,「所有常見的冠狀病毒,儘管屬於同一個家族,但在遺傳和生物學上是不同的,因此它們之間共享的任何特徵都可能『代表所有人類冠狀病毒,包括SARS-CoV-2』。

除了發現冠狀病毒的免疫力持續特徵,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其季節傳播特點。

研究表明,六月,七月,八月和九月期間,上述四種季節性冠狀病毒的感染率最低,這證實了溫帶國家冬季的感染率較高,而SARS-CoV-2在大流行後時代可能也會顯示出此特徵。

研究人員警告,目前北半球已經入秋,如果SARS-CoV-2也體現出季節性特徵,那將極其令人擔憂。其他專家此前也曾預測,大流行結束後,新冠肺炎可能會像季節性流感,每年都傳播。

不過,這項研究也有一些缺陷,研究人員判斷是否再次感染依靠的是抗體的峰值分布情況,但是卻無法證明每次峰值時都是再感染。此外,研究樣本僅有10人,也還需要進一步擴大。

不過從上述研究來看,人類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可能即將到來的秋冬季感染,如果自然免疫真的不靠譜,那麼加緊研發疫苗就是重中之重。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livescience.com/seasonal-coronavirus-immunity-reinfection.html

https://www.sciencealert.com/35-year-study-of-coronavirus-reinfections-suggests-human-immunity-is-short-lived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保護作用能持續多久?自然免疫研究也許能告訴我們
    儘管新冠病毒引起的自然免疫應答機制還沒有完全搞清楚,自然免疫應答和疫苗誘導的保護性免疫可能也不完全相同,然而,深入理解自然免疫機制,對研發出有效疫苗、確定接種策略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先介紹我們已知的新冠病毒引起的自然免疫反應,隨後分析當前研發或已被緊急批准的新冠疫苗的優勢和潛在的不足。
  •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香港一新冠肺炎康復者二次感染細節 詳細情況曝光  8月25日,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有關「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25日下午,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證實,該團隊日前通過次世代高通量基因測序法,發現一名年輕患者首次和二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由此證實了全球第一宗人類重複感染新冠肺炎的個案。
  • 港媒:港大專家表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者「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圖源:香港電臺網站)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據香港電臺網站25日報導,杜啟泓在受訪時說,幸好在機場發現患者,因為患者回港時無病徵,檢測後發現病毒量有中等水平,「有機會傳染其他人」。
  • 英國研究:感染新冠獲得的自然免疫力不持久 疫苗有效性更佳
    據路透社27日報導,周二,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英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水平在夏季迅速下降。這表明即使感染過新冠病毒,能夠提供的免疫保護作用可能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這增加了社區免疫力下降的可能性。研究發現,抗體保有率從6月底左右的6%下降到9月份的4.4%。這增加了在第二波疫情之前人群免疫能力下降的可能性,最近幾周,第二波疫情已迫使地方政府採取限制措施。報導稱,科學家對新冠病毒免疫問題的認識仍然複雜而模糊,人體免疫可能得到T細胞和B細胞的幫助,人體再次接觸病毒後,細胞被刺激快速產生抗體。
  • 英國研究:與接種疫苗相比,感染新冠後獲得的免疫力更不持久
    據路透社27日報導,周二,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英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水平在夏季迅速下降。這表明即使感染過新冠病毒,能夠提供的免疫保護作用可能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這增加了社區免疫力下降的可能性。報導稱,科學家對新冠病毒免疫問題的認識仍然複雜而模糊,人體免疫可能得到T細胞和B細胞的幫助,人體再次接觸病毒後,細胞被刺激快速產生抗體。研究人員說,其他冠狀病毒的經驗表明,免疫力可能不會持久。
  • 研究稱越來越多的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據外媒BGR報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在美國,最近單日新增COVID-19確診病例超過16萬例,專家預計這個數字在未來幾周還會上升。疫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但並不是每個想接種疫苗的人都能立即接種。許多人將在不久的將來面臨感染的風險。而且事實證明,越來越多的人正出現二次感染。
  • 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論文上線,袁國勇:二次感染可能被低估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席教授袁國勇(Yuen Kwok-yung)及其團隊於8月24日披露,香港一名33歲男子二度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首次被證實二度感染的COVID-19確診病例。
  • 新型冠狀病毒最新報導!它與非典(SARS)關係震驚,竟是同一家族
    其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就是貝塔家族,堪稱冠狀病毒界的泥石流,大魔頭專業戶。此前發現,能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6種除了剛剛提到的非典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其他4種也都在阿爾法、貝塔家族當中是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之一,也有的會引起重症肺炎。而本次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屬於第7種,根據最新研究公布的基因組測序結果,它和浙江舟山蝙蝠類SARS病毒最接近相似程度達到了88%。
  • 科學家認為已經感染COVID-19的民眾仍應接種新冠疫苗
    根據一些科學家的說法,已經感染了COVID-19並且已經擺脫了病毒的人仍然應該計劃接種新冠疫苗。其中一個原因是,疫苗提供的保護被認為比人體感染COVID-19後產生的自然免疫反應更持久。即便如此,這些人還是要等一等,因為醫護人員和老人會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
  • ...我們這個世紀已經有三次冠狀病毒感染,所以凡是發現冠狀病毒...
    【鍾南山:新冠病毒的來源仍不清楚】鍾南山在會議上表示,我們這個世紀已經有三次冠狀病毒感染,所以凡是發現冠狀病毒感染,凡是一看有聚集性,馬上要非常嚴格處理。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怎麼來的,目前還是不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們也不知道,中間宿主應該不只有穿山甲一種。
  • 為了驗證全民免疫,這個科學家故意二次感染新冠,結果他失望了
    冠狀病毒,這也是他第二次染上該病毒,他說,看來我們對群體免疫力的希望被誇大了。到目前為止,二次被感染的案例並不多,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一些疾病,如水痘,身體可以準確地記住如何摧毀它,並開始症狀前就能夠抵禦它。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Covid-19患者的保護期有多長。
  • 2015年美國科學家曾在實驗室創造了一種冠狀病毒,並能感染人呼吸道...
    該研究表明,SHC014冠狀病毒的表面蛋白具有結合和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這證實了人們對該病毒(或蝙蝠中發現的其他冠狀病毒)可能無需經過中間宿主就能直接感染人類的擔憂。1月31日,印度學者在預印本BioRxiv發表文章,稱武漢新冠病毒的S蛋白有4個不連續位點插入序列,跟HIV病毒的胺基酸序列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論文作者暗示新型冠狀病毒是人工幹預形成的。
  • 全球爆出多例新冠患者二次感染,別慌!權威專家在線解讀
    8月15日,香港某男子被爆成全球首例二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案例,消息一出,全球譁然! 研究人員將該男子兩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株列進行了測序比對,發現存在24個不同之處。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隨後證實,其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考慮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如何區分「復陽」和「二次感染」?
  • 研究顯示「新冠抗體幾個月就消退」群體免疫幻想或破滅
    這進一步證明,人體對新冠病毒的自然免疫可能是短暫的,會在幾個月內逐漸消退。今年早些時候英美發表的幾項研究同樣發現,人體抗體水平在感染新冠病毒兩個月後就可能出現下降。具體來看,所有年齡組抗體攜帶率都有所下降,年輕人降幅最小,老年人降幅最大無症狀感染者相對有症狀感染者降幅更大。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癒者,還會二次感染嗎?欲戰勝疫情還得靠自己
    2003年的非典與此次疫情"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都是冠狀病毒所引起的。就目前來看,全國感染的總體人數已經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總人數,死亡人數也在不斷上升。單從傳染性及波及範圍來看,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是較為嚴重的。
  • 美國確認首例二次感染新冠病例
    來源:海外網圖源:Getty海外網10月14日電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英國雜誌《柳葉刀》12日發表的文章指出,科學家確認了美國一名25歲的內華達州男子二次感染新冠肺炎,此次感染比首次感染的症狀更為嚴重。
  • 新發現!科學家鑑別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的潛在靶點!
    2020年3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兩個月內,一種此前並不為人所熟知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全球開始傳播,感染了超過10萬人(新聞發布時的數據),而且目前感染人數還在持續上升,有效的應對措施需要有用的工具來幫助監測病毒的傳播,同時研究人員還需要了解機體免疫系統如何對病毒產生反應。
  • 哈佛大學驚人發現:新冠對人類未來影響巨大
    同時,一個極壞的消息傳來,近期哈佛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以及世衛組織的發言透露:新冠或永遠不會消失!,以確保醫療體系不崩潰。尤其無症狀感染者,抗體維持時間會更短。世界衛生組織也發表科學簡報,稱「沒有證據」能證明感染新冠後產生的抗體能保護人體免於第二次感染。能給這個簡報做佐證的是,近日,全球出現了第一個因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的人。
  • 俄科學家故意二次感染新冠:「群體免疫」沒用
    而就近日就有這麼一位硬核俄羅斯科學家針對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一場令人驚訝的實驗。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在10月28的消息稱,一位名叫亞歷山大·切普爾諾夫的科學家竟然讓自己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接近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故意自己二次感染上新冠病毒以研究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體內的抗體的行為方式等。
  • 王貴強:短時間兩次被確診,二次感染概率低...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也是自8月以來,吉林延邊第二次通報境外輸入的「復陽」案例。對上述夫婦復陽的原因,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短時間內被確診兩次的情況,大概率並非屬於二次感染。同時,王貴強提出,復陽患者表現多為無症狀,且傳染性均較低,公眾無需恐慌。此外,王貴強還提醒,在秋冬季節裡,還應警惕季節性流感冠狀病毒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