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研究發現新冠感染風險還與血型有關!

2020-12-08 騰訊網

如果你是一個愛健康的人,別猶豫,趕緊關注浩哥吧。

可能很多朋友都沒有料到,這次新冠疫情竟然能持續這麼長時間,而且還一點看不到頭的樣子,尤其是最近國內不少地區也接連出現反彈的跡象,又把大家的焦慮情緒拉了回來。哎,這煩人的病毒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浩哥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篇重磅科研論文的解讀,論文發表在醫學頂級神刊新英格蘭醫學上,研究人員試圖發掘新冠感染與個體基因差異之間的關係,結果一不小心發現感染風險居然跟血型有關……..

感染與基因

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其實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很多重要的結論,比如新冠的感染和引起的症狀與年齡,性別有密切關係。尤其是有慢性基礎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人群,更易感染新冠,並且出現重症的比例要遠高於其它人群。但是,研究人員還發現,即便是同一類人群,不同個體間的患病嚴重程度也會存在巨大差異。比如同樣是老年人,為什麼有些人有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只表現出輕微症狀甚至無症狀,而有些人病情非常嚴重甚至死亡?並且一些年輕且既往健康的人群仍會罹患重症甚至死亡?這些差異會不會是由於患者自身的遺傳因素造成的?這就是這項研究開展的基礎假設,而研究人員用到的方法叫做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

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GWAS研究,大家都知道構成我們人體的基本單元是細胞,而細胞中有一個核心原件——細胞核,在細胞核裡存儲了我們每個個體的完整遺傳物質,染色體。我們正常人類有23對染色體(包括22對長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XY),而染色體的核心構成就是DNA,DNA的基本成分叫做鹼基,有4種,簡寫為A,T,G,C。而我們人類基因組總共由30億個鹼基構成(大家可能經常聽到什麼基因密碼,感覺還挺神秘的是吧,其實我們所有的基因密碼就大概長這樣ATCGCCCATCGGGGGTTT……….*30億個,這麼一看沒啥神秘的是吧)。

好,雖然浩哥前面說,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基因密碼就是30億個ATGC這種字母,好像沒啥特別的,但其實,全世界沒有任何兩個人的基因密碼是完全一樣的(就連同卵雙胞胎也一樣),比如在一個DNA區段,你的基因型是ATTTTT,我的基因型可能就是GTTTTT,我們將個體之間的這些差異稱為不同的基因型,如果以其中一種作為參照,也可以說另一種基因型叫突變。而正是這些細微的差異,可能就導致了不同個體間很大的表型差異(比如頭髮是直發還是捲髮,眼睛是黑色還是藍色,又或者是不是更容易患糖尿病,又或是更容易感染新冠?)

而這項研究用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最常見的遺傳變異信息,單核苷酸多態性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就拿下圖舉例,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不同的人在這一區段的基因序列,只有第四個鹼基有差異,其它地方都是完全一樣的,那如果我們發現,這個紫色的人(第四個鹼基是G)比其它兩個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那我們可能就找到了一個與新冠感染相關的基因位點。而這項研究其實就是幹的這個事,他們把研究人群分為兩組,一組是感染新冠後出現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另外一組是健康人群,裡面包括了感染新冠但只出現輕症的患者。然後比較這兩組人群在基因密碼上的差異,只不過他們是掃描了整個基因組上的800多萬個SNP。

感染與血型

現在一提到血型,大家會想到什麼?是不是很多朋友會馬上想到性格包括配對什麼的。。。呵呵,現在好了,沒想到又加了個新冠感染的功能!

因為有了上一節的鋪墊,浩哥就直接說結論了。研究人員通過兩組人群的基因型數據對比,發現了兩處有顯著差異的基因位點。一個位於3號染色體,周圍坐落有SLC6A20, LZTFL1這些基因,另一個位於9號染色體,其位置恰好就在決定血型的ABO基因附近(下圖紅框)。

這就很直接了,關於第一個框裡的那些基因,這篇文章裡也沒再細說,就是說這些基因的功能跟免疫有關。那ABO基因就不用講了,老熟人了。進一步驗證發現,進一步的血型特異性分析表明,A型血的新冠患者重症風險大約會上升40%,而O型血則有保護作用,O型血的新冠患者重症風險反而降低了~30%。哈哈哈,A型血的浩哥無辜躺槍,心頭奔湧起萬隻草泥馬。

浩哥開腦洞

看到這,估計有些老讀者就有疑問了,啥,直接就到腦洞環節了?感覺啥也沒講啊!不好意思,還真不是浩哥偷懶,這篇文章確實除了這個就基本啥都沒講了......要是平時,這種文章能發到新英格蘭上,浩哥肯定是直播吃鍵盤的,但是,誰讓它是新冠呢!!

總而言之,浩哥覺得這篇文章的結論其實反而說明了,新冠感染跟基因的關係其實並不大(不然怎麼會800萬SNP總只發現兩處有顯著差異)?另外血型這個結論,可能也不一定能在我們中國人群中得到驗證,因為這項研究的人群主要是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感染患者,而歐美人群與亞洲人群在基因型上的差異也比較大。總之,基因型本來就是天身的,我們也沒辦法後天改變,現在知道其與新冠感染的關係不是那麼明顯,反而更像吃了顆定心丸吧,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對於疫情的防控,還是我們自己多注意戴口罩,減少社交頻率來的更靠譜

相關焦點

  • 新研究: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分析顯示,A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風險比非A型血人群高45%,O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風險則比非O型血人群低35%。
  • 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A型血更易感?
    原標題: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A型血更易感?一項針對義大利和西班牙人群的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A型血人群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而O型血人群更不易感。這項研究17日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感新冠有關?研究發現:A型血易感及出現嚴重症狀風險較高,0型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與血型有關?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7日刊登歐洲一科學家小組的研究報告,將基因和血型與嚴重的新冠病毒感染風險聯繫了起來:其中,A型血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和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較高,相比之下,O型血的人風險較低。
  • A型血真的更危險嗎?從新冠肺炎看血型與疾病的關係
    近日,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稱血型與新型冠狀病毒確有關聯:相比較其他用戶,A型血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呼吸衰竭的風險更高,O型血患者出現這種危重病情的風險卻明顯偏低。無獨有偶,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武漢中南醫院和武漢金銀潭醫院在內的8家中國機構也曾發出過類似警告。
  • 最新研究發現,這種血型的人新冠病毒「見了都怕」
    近期,丹麥和加拿大發表的兩項研究均發現,血型不僅可能影響人體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還可能影響感染者的病情,而O型血的人相對來說不易感染且感染後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更低。丹麥的研究發現,在7422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者中,僅38.4%為O型血。而在另一組未檢測的220萬丹麥人中,O型血人數佔比達到41.7%。
  • 最新:這種血型的人,新冠病毒「見了都怕」
    近期,丹麥和加拿大發表的兩項研究均發現,血型不僅可能影響人體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還可能影響感染者的病情,而O型血的人相對來說不易感染且感染後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更低。丹麥的研究發現,在7422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者中,僅38.4%為O型血。而在另一組未檢測的220萬丹麥人中,O型血人數佔比達到41.7%。
  • A型新冠患者死亡率高,A型國家是死亡率最低,怎麼回事
    匯總多方數據後,研究團隊得出結論,A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比非A型血人群更高,O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比其他人群更低。,又出現了一個與此研究相反的現象,那就是O型越多的國家,新冠患者的死亡率一個比一個高。
  • 新加坡研究顯示矮個子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更高
    據外媒BGR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由於飛沫的下行軌跡,矮個子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更高。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流體物理學》雜誌上。新加坡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的物理學模擬證明了這一點,並顯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矮個子比高個子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 加拿大、丹麥研究表明:血型可能會影響新冠病毒感染嚴重程度
    近日發表於美國血液病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主辦的同行評議在線刊物Blood Advances的兩項分別在加拿大與丹麥開展的研究結果表明,O型血人士感染COVID-19的風險可能較低;O型血人士如果患病,發生嚴重後果(包括器官併發症)的可能性也較低。
  • 哪些人更容易感染新冠?——年齡、患病史、性別與新冠肺炎患病死亡...
    新冠病毒並不是一個公平的殺手,患病致死率在不同患病人群中差異很大:年老或患有其他疾病會大大增加新冠肺炎的致死風險,同時,男性也可能面臨較高的風險。了解哪些人群最容易受感染/容易出現重症症狀,有助於我們每個人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 O型血又強大了,新冠肺炎感染率最低
    O型血的朋友們應該自行慶祝一下,你們或許離新冠肺炎更遠一步。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大、武漢中南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8家單位的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易感性與血型有關。啥都有的AB型血兩種抗體都沒有。啥都沒有的O型血,倒是抗A抗體、抗B抗體俱全。而開篇的研究中,A型血(以及被除名的AB型血)對COVID-19的易感性偏高,可能是由於血液中的抗血型抗體,特別是抗A抗體的存在有關。不止冠狀病毒,其他病毒也對血型有著獨特的偏好。
  • 血型在新冠肺炎中發揮作用?23andMe有了初步證據
    但是,從超過75萬名參與者的數據來看,情況如下:初步數據表明,與所有其他血型相比,O型血似乎對新冠病毒具有保護作用。O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可能性要低9%-18%。在暴露於新冠病毒的人群中,如醫護人員和其他一線工作人員,O型血具有類似的保護作用,在同階層病例比例較明顯。初步遺傳聯繫儘管這項研究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但23andMe對遺傳學的初步調查似乎支持了這些發現。
  • 最新研究: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研究人員警告說:使用某些新冠疫苗會增加感染愛滋的風險
    隨著2019年冠狀病毒病安全有效疫苗(新冠)獲得批准的競賽仍在繼續,一組研究人員警告說,其中一些疫苗可能會使患者更容易感染愛滋病毒。研究人員寫道:「根據這些發現,我們擔心使用Ad5載體進行針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的免疫接種,同樣會增加接種疫苗的男性感染HIV-1的風險。」。「HIV和新冠流行病對全球脆弱人群的影響都不成比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有效的SARS-CoV-2疫苗可以給有感染愛滋病毒風險的人群,這可能會增加他們獲得HIV-1的風險。」
  •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陳丹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研究表明:全美這些場所最易感染新冠
    ,在全美大城市中,大部分新冠肺炎感染者,與少數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存在關聯。該模型還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中存在嚴重的種族和社會經濟不平等現象。該模型還預測,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居住在收入最低的社區的人們更容易受到感染,部分是由於這些地區的地方規模較小,導致人群擁擠和增加傳播風險。「我們的模型預測,低收入者一次去雜貨店的危險是高收入者的兩倍。」
  • 新冠死亡風險國際研究:5-9歲兒童感染最低
    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新的流行病學模型研究論文稱,在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導致死亡風險方面,65歲以下人群按年齡劃分在各國一致;5-9歲兒童的感染相關死亡風險最低,年齡每增加5歲,感染死亡率增加0.59%。
  • 顛覆認知,最新研究顯示,白種人可能比亞洲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SRAS冠狀病毒有三個受體,新冠病毒也可能是這樣近日,南卡羅萊納大學的Guoshuai Cai團隊在預印本網站Preprint.org上發文,這篇研究的結果提示,吸菸者、老年人以及白種人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 研究表明: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飛機感染新冠的機率「微乎其微」一項新的研究(因為剛剛發布,所以尚未被同行評議)發現,新冠呈陰性的人在飛機上感染該病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為零。彭博社的法耶•弗拉姆上周就這一發現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管理學教授阿諾德·巴尼特(Arnold Barnett)一直在試圖量化飛行感染新冠的機率。他還考慮了一系列變量,包括坐在處於感染階段的人旁邊的機率,以及口罩防護(現在大多數航班都要求佩戴口罩)失效的機率。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能感染人腦細胞並可以在腦組織中複製
    已有臨床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階段,有些患者會表現出神經症狀,但對於新冠病毒是否會感染人腦細胞,科學家並不清楚。近日,發表在《ALTEX:動物實驗替代品》上的研究表明,大腦類器官可以被新冠病毒感染。這意味著,新冠病毒是可以感染人腦細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