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陳丹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圈養環境下的稀有動物尤其令人擔憂。盧因認為,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確診感染新冠的8頭獅子和老虎可能是被飼養員傳染。「假使病毒傳給靈長類動物,結果會大不同,可能是災難性的。」
盧因提醒,非洲一些地區的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密切,一旦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傳給動物。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病理學和診斷調查系教授達倫·W·阿格紐說,儘管一些物種理論上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但迄今只有少量圈養動物感染,包括家犬、家貓、獅子、老虎和貂。
另一項研究發現,實驗環境下,恆河猴、非洲綠猴等動物感染新冠病毒後,臨床症狀大多相對輕微。
新冠病毒對動物的的致命性似乎不及人類,但研究合作者、史密森學會生物保護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克勞斯-彼得·凱夫利說,貂感染新冠後可能死亡。不過,現有信息無法完全解釋某些物種染疫後的死亡率為何高於其他物種。
尚無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正在向野生動物蔓延或已在野生動物間傳播。俄亥俄州立大學預防獸醫學系副教授安德魯·鮑曼說,難以判斷病毒在動物中的傳播實際達到何種程度,必須給予關注。
盧因和凱夫利認為,預防是關鍵。全美國家公園工作人員應當定期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因為任何接觸都可能導致靈長類物種暴發疫情。動物園同樣應繼續加強管理,避免動物管理員將病毒傳染給動物。(完)(陳丹)
關鍵詞:哈裡斯·盧因(Harris Le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