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怎麼辦?

2020-11-12 參考消息

外媒稱,根據發表在《哺乳動物評論》雜誌上的一篇觀點文章,存在人類將新冠病毒傳播至野生動物的巨大風險。文章主要作者、比利時魯汶大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移植系研究人員索菲·格裡塞爾斯對西班牙《公眾》日報記者說:「對於許多種類的哺乳動物來說,它們感染新冠病毒似乎不存在生物學障礙。事實證明,諸如雪貂、倉鼠、獼猴和其他一些哺乳動物對這種病毒的易感程度與人類一樣。」

據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11月11日報導,當這些動物被實驗性地感染或者被已感染的飼養員無意間傳染新冠病毒後,很容易將病毒在群體中傳播開來,並且可以將病毒傳播給共同生活的其他動物。

然而,根據《柳葉刀·病原體》雜誌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還有其他一些物種例如豬、雞、家鼠和灰鼠不易感染新冠病毒。格裡塞爾斯強調說:「通過實驗對這些動物接種新冠病毒後,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最後病毒死亡了。」

報導稱,因此,某種動物是否容易受到新冠病毒侵害,取決於該物種的敏感性,而這種敏感性由生物特徵決定。由於缺乏這方面的可用數據,科學家對所有物種都持謹慎態度。

西班牙專家戈塔薩爾·施密特強調說:「需要監視的群體之一是高級靈長類動物,因為預計它們具有與我們的細胞受體非常相似的細胞受體,因此可能很脆弱。」

但是格裡塞爾斯表示,新世界靈長類動物儘管比雪貂與人類的關係更為密切,但其對新冠病毒的敏感性可能不如雪貂。

報導還稱,除了每個哺乳動物家族的生物特徵之外,另一個因素也起作用:人類與這些動物相遇的可能性。格裡塞爾斯認為,沒有理由假設人類與野生哺乳動物密切接觸後,無法將這種病毒傳播給後者。

她說:「世界上有超過6500種哺乳動物,我們無法預測其中哪些動物對新冠病毒易感,哪些不易感。也有可能有些物種例如家鼠和狗對此病毒有抵抗力或僅是輕微易感。」

但是病毒如何從人傳播到動物呢?就像人與人之間傳染一樣。「通過緊密接觸、由液滴、氣溶膠或受汙染的基質傳播」,施密特介紹說。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建議與動物也需要保持物理距離的原因。

報導指出,專家建議在與野生動物互動時遵循三個原則:用不涉及接觸的其他工具代替處理;減少研究所需的動物數量;完善處理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動物個體和群體的影響。

格裡塞爾斯還建議監視與人類和野生動物接觸相對較多的動物種群,例如流浪貓和其他在城市繁衍生息的哺乳動物。(編譯/王露)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美國野生動物園一群瀕危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月12日電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的幾隻大猩猩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這被認為是全世界首例此類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圖源:美聯社報導稱,1月6日,該動物園兩隻大猩猩開始咳嗽,於是,工作人員將它們的糞便送檢。
  • 科學家警示並致力於預防新冠病毒在野生動物的大流行
    ,這卻引起了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科學家的警惕,並成立了研究團隊致力於保護新冠病毒下一波潛在大流行的病毒受害者:野生動物。一方面,科學家知道,獨角鯨像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體內存在著廣泛的新冠病毒感染結合位點——ACE2受體;同時,獨角鯨缺乏常規的抵禦病毒感染的免疫保護機制,因而具有高度感染潛力。另一方面,大量研究在廢水中檢測到了具有感染活性的新冠病毒,並可以在其中存活最長可達數月。而美國一項研究更是在海洋中也檢出了具有感染活性的病毒。
  • 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追根溯源,野生動物為何脫不了干係?
    導語: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追根溯源,野生動物為何脫不了干係?如今,人們仍不能確定傳染性嚴重的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但若要追根溯源的話,新冠病毒始終逃離不了野生動物傳播的可能性。TG13病毒相似度幾乎高達96%,即使蝙蝠不是最直接的傳播者,但人類能夠感染上這一病毒,肯定也與其他與蝙蝠接觸過的野生動物離不開關係,如穿山甲之類的。
  • 專家解讀:汙染≠感染 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魚類等水生動物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病毒病防控崗位專家、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淡水魚組組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病害防治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曾令兵表示,解讀漁業涉新冠病毒文獻務必要嚴謹。「汙染」與「感染」,一字之差,謬誤千裡;任何物品或食品都有可能通過各種途徑被病毒汙染,但這和病毒感染是兩碼事。新冠病毒可能汙染水產品,但不可能感染魚類等水生動物。
  • 經國外科學家研究,18種靈長類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較大
    而世界衛生組織之所以將新冠病毒命名為「COVID-19」,字母 CO 代表「 冠狀」(corona),字母 VI 代表「病毒」(virus),字母 D 代表「疾病」(disease),數字 19 代表該疾病發現時間是2019年。
  •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陳丹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美國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
    全球首現非人靈長類動物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至少兩隻大猩猩11日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該動物園兩隻大猩猩6日出現咳嗽等症狀,工作人員隨即展開新冠病毒檢測,將它們的糞便送檢。5天後,美國農業部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確認它們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
  • 研究證實:部分野生動物對新冠病毒的易感程度與人類一樣
    新華社北京11月13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根據發表在《哺乳動物評論》雜誌上的一篇觀點文章,存在人類將新冠病毒傳播至野生動物的巨大風險。文章主要作者、比利時魯汶大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移植系研究人員索菲·格裡塞爾斯對西班牙《公眾》日報記者說:「對於許多種類的哺乳動物來說,它們感染新冠病毒似乎不存在生物學障礙。事實證明,諸如雪貂、倉鼠、獼猴和其他一些哺乳動物對這種病毒的易感程度與人類一樣。」
  • 美國一群瀕危大猩猩感染新冠,感染源或為野生動物保護組一成員
    海外網1月12日消息,據美聯社報導,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的幾隻大猩猩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這被認為是全世界首例此類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報導稱,1月6日,該動物園兩隻大猩猩開始咳嗽,於是,工作人員將它們的糞便送檢。
  • 最新研究: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新華社11月25日消息,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全球首例動物感染,美國黑猩猩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它怎麼得的?
    筆者:扶蘇曾經有科學家表示,人類進化的歷史就是一部與病毒的抗爭史。幸運的是,在過去幾百萬年的時間裡,病毒並沒有擊垮人類,反而讓我們的免疫系統不斷強化。到了現代社會,也推動了相關方面的研究和醫療科學的進步。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的新冠病毒,仍沒有停止腳步,甚至在某些地區已經出現了變異。
  • 類人猿感染新冠首例!美加州一動物園至少兩隻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聖地牙哥動物園據CNN報導,當地時間1月11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聖地牙哥動物園至少有兩隻大猩猩被感染新冠病毒。據該動物園的一份新聞稿稱,目前已有三隻動物出現了症狀,疑似是被一名無症狀工作人員所感染的。這是首個已知新冠病毒感染類人猿的實例。儘管先前的研究表明,一些非人靈長類動物對這種病毒很敏感。據園方發言人說,大猩猩是瀕危物種,而且天生是群居動物,因此推測所有成員已都暴露在病毒中。據報導,上周三,聖地牙哥動物園的兩隻大猩猩開始咳嗽。
  • 哪些動物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黑名單一長串
    (新華社/歐新/圖)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全球感染案例至2020年9月18日,已超過3000萬,死亡人數接近100萬,但仍沒有要停的跡象。與此同時,對於這一傳染力強勁的新型病毒,9個月來,人類對其傳播規律依然知之甚少。對比新冠病毒與其他已知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後,科學家只是估計它很可能源自蝙蝠,並通過某個中間宿主傳給了人類。
  • 新冠病毒感染的模式生物:倉鼠還是小鼠?
    為了尋找有效療法的關鍵靶標,迫切需要能夠模擬人類COVID-19的動物模型。 本文研究顯示小鼠肺中SARS-CoV-2感染受到早期I型幹擾素反應的限制。然而,敘利亞倉鼠高度允許SARS-CoV-2感染。在野生型倉鼠中,SARS-CoV-2感染會觸發支氣管肺炎,肺部伴隨強烈的炎症反應、中性粒細胞浸潤和水腫。
  • 古代獵人經常接觸野生動物,為什麼他們沒有被病毒感染?
    但由於病毒感染人體之後,倖存者身體內會產生一定的抗體,抵禦下一次病毒的攻擊,所以大多數病毒傳染沒多久,就會逐漸消失了。比如:1918年大流感。生物屏障雖然大多數病毒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但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通過動物傳染給人類。
  • 新冠病毒是否會引發動物界的物種滅絕?
    美國獸醫協會網站上表示,幾乎沒有證據證明家養動物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美國農業部的資料庫報告稱,到目前為止,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確診新冠肺炎呈陽性的動物不足40隻。(巴頓·貝拉維什通過電子郵件告訴我說,被感染的動物「不一定出現症狀……因此,我們無法確定美國有多少動物感染了新冠病毒。」)中國香港的兩隻狗是已知最早感染新冠病毒的犬類。已知第一例人類到貓傳播的病例於3月下旬發生於比利時。
  • 研究:不排除新冠病毒通過龜類感染人類的可能
    2月26日,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與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在期刊Medical Virology上發表論文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是潛在的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 研究顯示:40%易感染新冠病毒物種為瀕危動物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月26日消息,科學家列出410種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脊椎動物,他們想通過研究弄清楚,哪些群體最易受新冠病毒威脅,以及新冠病毒如何從動物傳染給人。研究詳情發布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科學家發現,動物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的胺基酸序列與人的相似程度決定了感染風險。
  • 多隻大猩猩感染新冠?全國首批!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月13日消息,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來,全球已累計有超過897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不僅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樣也能夠使野生動物感染。在過去一年,就已出現了越來越多「人傳動物,動物互傳」的現象。 全球首例!
  • 趙序茅:野生動物是人類抵抗病毒的生態長城
    一種新冠病毒出來之後,就把世界給攪得雞犬不寧,下至平民,上至美國總統,在病毒面前一視平等,大家沒有例外。,我也不希望是害怕,而是我們應該對其懷有感恩的心,我們要認識這些野生動物,對我們人類健康所起的作用——野生動物是人類抵抗病毒的生態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