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誕生早期,人類依靠著捕獵以及採集生存。甚至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仍舊有文明延續著遊牧生活,以打獵動物為生,既然如此,那他們為什麼沒有被病毒感染呢?
病毒入侵
科普界有一本非常有名的暢銷書《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認為,人類文明的進程,是由鋼炮、病菌與鋼鐵推動的。
比如:大航海時期,歐洲人大肆佔領殖民地,其中大多數美洲土著人並不是死於歐洲人的槍炮之下,而是他們帶來的病菌。
由此可以說明,在古代時,人類就已經面臨病毒感染的困擾。比如:天花。在17、18世紀時,天花在歐洲肆虐,導致歐洲天花病死率達到了10%,後來,歐洲人又把天花帶到了美洲大陸,大致美洲天花病死率達到了90%。據統計,歷史上天花至少造成了1億人死亡,2億人失明或者留下終身疤痕,古代世界60%的人口受到了天花的威脅。
除此之外,狂犬病在古代時就已經出現,不過由於人們對狂犬病認識不足,導致歐洲一些地區將感染狂犬病的人當作是魔鬼或者是女巫附體,對其處死。
由此可見,在古代時,有很多病菌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但由於人類醫療水平底下,以至於憑藉當時的醫術很難徹底治癒疾病,所以在過去因感染病毒而死亡的人數非常多,感染規模也比較龐大。
但由於病毒感染人體之後,倖存者身體內會產生一定的抗體,抵禦下一次病毒的攻擊,所以大多數病毒傳染沒多久,就會逐漸消失了。比如:1918年大流感。
生物屏障
雖然大多數病毒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但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可以通過動物傳染給人類。
病毒想要入侵宿主細胞,需要與宿主細胞表面的受體蛋白質相匹配,如此一來才能通過受體進入到細胞內部,感染宿主。
然而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擁有同樣的受體蛋白質,比如:新冠病毒可以通過ACE2受體進入人體, 但是在魚類動物中,則不含有該受體,因此新冠病毒無法感染魚類。
再者,雖然人類的很多病毒的最初宿主是蝙蝠,但是蝙蝠種群中攜帶了超過1千多種病毒,然而並不是每一種病毒都能夠感染人類。這就是因為不同生物體內的受體有時並不是完全相同,由此我們可以看作是生物之間存在著生物屏障,只有極少數能夠通過生物屏障的病毒才能夠從動物感染到人類。
多說一句,病毒之所以能夠通過生物屏障,是因為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更容易發生基因突變,而基因突變是沒有方向的,一旦有些基因突變造成該病毒能傳染其他生物,就會導致該病毒突破生物屏障感染其他生物。
其中,親緣關係越近的動物, 病毒通過生物屏障的概率越大;親緣關係越遠,病毒通過生物屏障的概率越小。
而蝙蝠屬於哺乳動物,再加上它們特殊的體質,使得它們即使攜帶上千種病毒也不發病,所以人類世界中很多病毒的最初宿主都來源於蝙蝠。
在過去,雖然獵人以打獵為生,但是大多數動物所攜帶的病毒無法感染人類,還有一些病毒雖然能夠感染人類,但毒性不強,不會造成人類嚴重傷亡。
人與病毒
雖然現在我們有了現代化醫療手段,也有了各種疫苗,但對待病毒這件事情上,我們永遠都沒辦法徹底戰勝它們。
原因是因為病毒的變異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導致一些動物體內所攜帶的病毒,有可能會變異感染人類。比如:在過去禽流感不會感染人類,但現如今有科學研究表明,有極個別禽流感會導致人體生病。
為了儘可能地防止病毒大規模感染人類,不吃野生動物,不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可以大大降低病毒感染。
一旦感染,如果能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隔離、溯源,也能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阻止病毒傳播,減輕病毒對人類世界造成的影響。
總結
古代獵人在獵殺動物時,並不是完全安全的,有一定的概率會發生動物體內的病毒轉移到人類體內,不過概率並不高,而且過去人類交流沒有那麼密切,即使發生傳染病,大多傳播範圍不大,不會造成全世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