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2020-12-06 網易新聞

分析顯示,A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風險比非A型血人群高45%,O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風險則比非O型血人群低35%。

新華社華盛頓6月19日電 針對的是義大利和西班牙人群的新研究顯示,新冠狀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A型血人群更易感染新冠狀病毒,而O型血人群更不易感。

這項研究17日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德國,西班牙,義大利,挪威等多國研究人員對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大約1600名新冠重症患者和大約2200名人群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和薈萃分析。

結果研究人員不僅在新冠重症患者身上發現了一個新冠狀病毒易感基因位點,還發現了ABO血型系統可能與新冠感染風險有關。分析顯示,A型血人群的新冠狀病毒感染率比非A型血人群高45%,O型血人群的新冠感染風險則比非O型血人群低35%。

研究人員說,這背後的生物學機制可能與不同血型人群的N-擴展中和抗體差異,基因變異等因素有關,本項研究結果是否有助於評估新冠狀動脈臨床風險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來源:新華社 作者:譚晶晶 責任編輯:紀珂_b6492

相關焦點

  • A型血更容易感染新冠?研究發現新冠感染風險還與血型有關!
    哎,這煩人的病毒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浩哥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篇重磅科研論文的解讀,論文發表在醫學頂級神刊新英格蘭醫學上,研究人員試圖發掘新冠感染與個體基因差異之間的關係,結果一不小心發現感染風險居然跟血型有關……..
  • 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A型血更易感?
    原標題: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A型血更易感?一項針對義大利和西班牙人群的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A型血人群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而O型血人群更不易感。這項研究17日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最新研究發現,這種血型的人新冠病毒「見了都怕」
    近期,丹麥和加拿大發表的兩項研究均發現,血型不僅可能影響人體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還可能影響感染者的病情,而O型血的人相對來說不易感染且感染後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更低。丹麥的研究發現,在7422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者中,僅38.4%為O型血。而在另一組未檢測的220萬丹麥人中,O型血人數佔比達到41.7%。
  • ...感新冠有關?研究發現:A型血易感及出現嚴重症狀風險較高,0型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對新冠病毒的易感性與血型有關?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17日刊登歐洲一科學家小組的研究報告,將基因和血型與嚴重的新冠病毒感染風險聯繫了起來:其中,A型血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和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較高,相比之下,O型血的人風險較低。
  • 最新:這種血型的人,新冠病毒「見了都怕」
    近期,丹麥和加拿大發表的兩項研究均發現,血型不僅可能影響人體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還可能影響感染者的病情,而O型血的人相對來說不易感染且感染後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更低。丹麥的研究發現,在7422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者中,僅38.4%為O型血。而在另一組未檢測的220萬丹麥人中,O型血人數佔比達到41.7%。
  • 新加坡研究顯示矮個子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更高
    據外媒BGR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由於飛沫的下行軌跡,矮個子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更高。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流體物理學》雜誌上。新加坡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的物理學模擬證明了這一點,並顯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矮個子比高個子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 加拿大、丹麥研究表明:血型可能會影響新冠病毒感染嚴重程度
    近日發表於美國血液病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主辦的同行評議在線刊物Blood Advances的兩項分別在加拿大與丹麥開展的研究結果表明,O型血人士感染COVID-19的風險可能較低;O型血人士如果患病,發生嚴重後果(包括器官併發症)的可能性也較低。
  • 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12億人次旅客中僅有44例或與飛行有關的病例《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 報導:前不久,有關機艙內可能發生新冠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引發輿論廣泛關注。那麼,旅客在機艙內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究竟如何?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今年初至今搭乘飛機出行的約12億人次旅客中,共計報告44人可能在飛行途中感染了病毒(包括已確診、可能和潛在的病例)。國際航協據此指出,機艙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極低,與被閃電擊中的概率相當。安全是航空業的重中之重。
  • 研究表明:在飛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不大
    飛機感染新冠的機率「微乎其微」一項新的研究(因為剛剛發布,所以尚未被同行評議)發現,新冠呈陰性的人在飛機上感染該病的機率微乎其微,幾乎為零。彭博社的法耶•弗拉姆上周就這一發現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新冠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與其他活動相比,飛行的風險有多大。據統計,在兩個小時擁擠的航班上感染新冠的機率是4300分之;在同一航班上,如果座位中間有空位,感染的機率為7700分之一;在地面任何地方感染時死亡的機率為60萬分之一。事實上,飛機可能比醫院更安全(考慮到回收空氣),飛機上的空氣交換系統比醫院的好,機艙內的空氣每小時要更換30次。
  • 最新研究: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
  • 研究:不排除新冠病毒通過龜類感染人類的可能
    研究:不排除病毒通過龜類感染人類的可能研究者對比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動物樣本中發現的SARS樣冠狀病毒以及其他冠狀病毒之間的刺突蛋白(S)指出,這一位於病毒外殼上的結構蛋白與新冠病毒侵入細胞所使用的ACE2受體間的相互作用,是決定冠狀病毒宿主範圍的關鍵因素。
  • 研究:嘴巴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的重要部位和途徑
    新冠病毒感染和傳播的重要場所和途徑。儘管大多數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集中在鼻腔和肺部,但這項研究首次將嘴巴確定為冠狀病毒感染的主要部位,這也進一步為強調戴口罩和身體疏遠的重要性。研究包括40位新冠病毒感染者,結果表明,這些患者口腔脫落的上皮細胞可以感染新冠病毒
  • 研究發現:26種常與人接觸的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近日刊文稱,經證實,經常與人接觸的26種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文章內容摘編如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一項研究稱,共有26種經常與人接觸的動物對新冠病毒易感。這項研究基於生物信息學模擬,旨在找出新冠病毒是否能感染共計215種動物。研究結論與實驗室觀察和患者報告相一致。
  • 研究發現:常與人接觸的26種動物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科學報告》期刊上發表一項研究稱,共有26種經常與人接觸的動物對新冠病毒易感。這項研究基於生物信息學模擬,旨在找出新冠病毒是否能感染共計215種動物。研究結論與實驗室觀察和患者報告相一致。
  • 血型在新冠肺炎中發揮作用?23andMe有了初步證據
    來自23andMe正在進行的新冠肺炎基因研究的初步數據似乎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證明血型(由ABO基因決定)在對病毒易感性差異方面的重要性。目前,23andMe在為其大規模研究招募人員,最近他們招募了1萬名確診為新冠肺炎並已住院的參與者者。23andMe研究人員尚未完成對遺傳數據指標的研究。
  • 英國研究發現新冠抗體短暫存在 有可能多次感染病毒
    BBC 10月27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稱,感染新冠病毒後人體內的抗體水平「迅速消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The Imperial College London)研究小組發現,在6月至9月間,抗體檢測呈陽性的人數下降26%。
  • 誘導這種基因突變能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卻增加精神病風險
    bioRxiv.org上發表的一篇未經同行評審的文章顯示:人體內一種稱為rs4702基因的突變能夠影響新冠病毒(Sars-CoV-2)的複製,擁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感染Sars-CoV-2後症狀往往較輕。
  • 新冠死亡風險國際研究:5-9歲兒童感染最低
    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新的流行病學模型研究論文稱,在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導致死亡風險方面,65歲以下人群按年齡劃分在各國一致;5-9歲兒童的感染相關死亡風險最低,年齡每增加5歲,感染死亡率增加0.59%。
  • 英國研究:感染新冠病毒後,抗體水平會「迅速降低」
    新冠病毒抗體在(患者)感染後下降,引發對「群體免疫」論的質疑 截圖:CNBC美國消費者與商業新聞(CNBC)27日報導,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實時追蹤社區傳播」項目發布了尚未經同行審議的研究結果。這可能源於他們曾反覆或嚴重地與病毒接觸。而攜帶抗體人數減少最明顯的是75歲以上人群以及疑似患者,最不明顯的是18到24歲的年輕人以及確診患者。這意味著抗體反應與年齡及病情嚴重程度有關。
  •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
    瀕危靈長類動物感染新冠風險高陳丹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專家呼籲關注瀕危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人類「近親」同樣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風險群體。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3日報導,近期一項研究分析了400多種脊椎動物後預測,白頰長臂猿、蘇門達臘猩猩和西非低地大猩猩等極度瀕危的靈長類動物因與人類遺傳相似性,尤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牽頭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圈養或野生的瀕危靈長類動物暴發類似冠狀病毒疫情的可能性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