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什麼?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2020-12-04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發疾病」,隨著患病人數和治癒出院人數的增長,關於它的越來越多的「熱點言論」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科學預防,嚴格減少外出活動,做好個人的衛生防護,做到密切的健康監測和及時就醫,保持「優秀的健康習慣」。對於「新冠肺炎」來說,有些人需要格外注意,他們的「患病風險」更高,他們在生活中更需要重點「防控」,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更需要預防的人。

「新冠病毒」的汙染源和傳染途徑是什麼?

現有的證據顯示:

1.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中傳播;

2.沒有安全防護情況下與病人密切接觸;

3.觸摸被汙染的物體表面,然後用被汙染的手觸碰嘴巴、鼻子或眼睛等。

4.接觸到可疑的被感染的動物。

先告訴大家一個基本的概念,請更正思維:

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說,其本身是一種「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的疾病」,只要是某個人接觸到「足夠多的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即會患病,坊間流傳的「某種人根本不會患病」的言論屬於謠言,並不可信。

當然,凡事都有「輕重緩急」,對於一些「特殊人群」來說,他們的患病風險的確會比正常人要高一些,值得大家去重視。

這些人患「新冠肺炎」的風險更高:

需要重點防控的「老年群體」:

關注現在的「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年齡分布」,「老年人群」的佔據比例是最大的,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皆屬於「年齡分布中的最大份額」。

相對而言,老年人群的機體能力處於下降階段,臟器能力和免疫能力皆低於年輕人,所以他們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擊敗」,患病風險自然會更高。

由於各種原因,經常出現在「人流密集場所」的人群: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來說,其傳染方式更多是「飛沫」傳染,因此,人多的地方,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自然就會更高。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甘於寂寞」,總是習慣到人多的地方停留、玩耍,有些人也可能是由於工作的特殊原因,然而在封閉、空氣不流暢且人流密集的地方更容易發生「病毒傳染」的情況,人多,病毒就多;空間小,病毒單位空間內的數量就多,這樣一來傳染的風險自然就會增高。

本身存在「某些基礎疾病」的人群:

通過官媒的數據報導,我們發現在公示的「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屬於本身存在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硬化等問題的患者;存在嚴重基礎性疾病的人群也屬於「新冠易感人群」,需要重點關注。

生活習慣不好、自身免疫力較低的人群:

如果您在平常的生活中並不喜歡運動鍛鍊,如果您平日裡長期久坐、吸菸、飲酒;如果您很容易就會被旁邊的人傳染感冒,那證明您的「抵抗力相對較低」,這類人群也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這類人群需要靠譜調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模式,多鍛鍊,吃動睡平衡安排,增強對病毒的防禦能力。

除此之外,像小朋友、孕婦以及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也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這些人更需要在生活中「重點防控」,避免被疫情侵襲。

科學預防,請這樣做:

避免「踏入」疫情高發區,從根本上降低風險。

相對而言,家裡是最安全的地方,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場所,人多病毒多,別給自己找麻煩。

在家,別忘了多通風、勤消毒;開窗通風可以降低室內病毒的數量,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飯前便後要洗手,接觸過「雜物」後要洗手;總之要「勤洗手」,肥皂、洗手液與手要搓洗20秒以上。

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出現發熱或者相關呼吸道感染症狀,請佩戴口罩後立即就醫。

出門戴口罩,開車要戴口罩,與人溝通戴口罩,而且要戴「醫用外科口罩」或者「醫用防護口罩」。

關注「重點易感染人群」,做好科學的防護,希望患病人數越來越少,希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不被傳染。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是什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通過什麼傳播
    @央視新聞:【#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含氣溶膠傳播#】今天,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介紹: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100問(之一)
    【編者按】 為科學指導公眾認識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和健康水平,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湖南)基地、湖南省預防醫學會健康教育與促進專業委員會聯合大眾衛生報,組織專家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100問》。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手冊(雙語)
    2.冠狀病毒有什麼樣的理化特性?3.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哪些?4.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5.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臨床表現有哪些?6.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嗎?7.與患者密切接觸者如何定義?8.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14天?9.如果接到疾控部門通知,您是一位密切接觸者,該怎麼辦? 1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能治療嗎?1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基本的應對策略有哪些?
  • 認識新型冠狀病毒
    科普知識  1.什麼是冠狀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腸道疾病。冠狀病毒顆粒表面有許多規則排列的突起,整個病毒就像一頂皇冠,因此得名「冠狀病毒」。
  • 劃重點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Ⅰ)—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先生的講話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小築會給大家從九個部分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下面先跟小築來學習第一部分——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提問者1. 什麼是呼吸道病毒?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答疑解惑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前,共發現6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人在感染上述病毒後,會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臨床症狀,例如我們熟悉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而只要是重呼吸道感染類疾病,都可以叫SARI,SARI的全稱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中文譯為「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 衡水中學:從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角度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經科學檢測,導致此次傳染病的病原體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徵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腎衰竭,甚至死亡。
  • 四川出臺八項一級應急響應措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全面及時發布信息●全面落實物資保障儲備●全面實施聯防聯控1月25日,記者從省政府網站獲悉,根據《四川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經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Ⅰ級響應措施》,從八個方面提出具體措施,統籌各方力量,全力應對疫情。全面落實響應要求。嚴格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規定,採取與一級響應相對應的處置措施,及時組織開展各項應急處置工作。要及時向社會公告相關防控規定和要求,動員社會各界全力支持配合,堅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 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生物知識點和練習匯總
    練習題:   1、2020年春節期間,武漢市最先出現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傳染病,之後該病在全國擴散,該病能通過飛沫在空氣中傳播,各地市民紛紛帶上口罩,該措施屬於(    )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D.消滅病原體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第三種傳播途徑可能存在 生態環境部發文積極...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各方力量都在為打贏這場戰「疫」而做著不懈的努力、深入的研究。  2月1日晚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這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出現了第三種傳播方式,有可能通過糞便途徑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糞便形成氣溶膠再傳播。這第三種傳播方式被專家們稱為「糞口傳播」,也叫經消化道傳播。
  • 360°詳細解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本應該是紅紅火火過春節的日子,我們的神經卻被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個地區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繃著。據政府權威機構發布,截至1月22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國內25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571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來自湖北省)。
  • 收外賣、快遞會感染病毒?糞口會傳播病毒?17個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
    世界衛生組織回應: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狗貓等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與寵物接觸後,用肥皂和水洗手可以顯著減少其他常見細菌在寵物和人類之間的傳播,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
  • 氣溶膠傳播是什麼意思?和空氣傳播有什麼區別
    按照衛生防疫專家的說法,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此前,公眾對於新冠肺炎的直接傳播和接觸傳播這兩個渠道比較重視,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官方回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大關切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官方回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大關切作者 李純 郭超凱如何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出現超級傳播者?春節能否前往武漢?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關情況,就有關熱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 專家解讀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恐慌沒有必要,但一定要重視
    陸家海教授:這個疾病的傳播途徑已經出現了人傳人。在這個過程中,病毒可能正在不斷的變異,如果防控不做好,這種病毒可能變異成為越來越適應人類的病毒,變得更適應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傳播。該論文分析闡述了引起近期武漢地區肺炎疫情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及與導致「非典」疫情的SARS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關係,並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該成果評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人間傳染力,為儘快確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制定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
  •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77 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部門: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
  • 宣威各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現場,復興街道幹部還向進出群眾發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宣傳普及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知識和信息,囑咐群眾不要串門、不要聚餐、不要到人多的地方,確實需要外出的,要佩戴口罩,屋內每天開窗通風,幫助群眾建立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提高群眾預防疾病的理論水平,有效防控疫情。
  •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第一個人是誰
    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金永堂告訴《中國科學報》,無論是尋找零號病人,還是當下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都有助於最快、最準確地確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及時採取有效防控措施,阻止疫情發展。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副院長鄔堂春則向《中國科學報》表示,「國內已有不少團隊在做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但目前還未見到確切證據。」
  • 消化系統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
    這些發現表明,消化系統和呼吸道可能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摘要(Abstract)自從2019年12月起,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新冠狀病毒,2019-nCov)在中國湖北省最大省份之一——武漢,引起了肺炎的爆發,並引起了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關注。
  • 闢謠:蚊子會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嗎?
    然而,即使蚊蟲叮咬了新冠肺炎感染者,新冠病毒也不會在蚊子體內存活,因此,新冠病毒無法通過蚊子從感染者傳播至健康者。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所述,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此外,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的情況也有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