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該是紅紅火火過春節的日子,我們的神經卻被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個地區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繃著。
據政府權威機構發布,截至1月22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國內25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571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來自湖北省)。13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393例。
22日0時至24時止,24省(區、市)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31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除1例53歲以外,其餘均為65歲以上老年人,80歲以上5例,分別患有癌症術後、肝功能損害、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等慢性基礎性疾病。13省(區、市)報告新增疑似病例257例。全國共有25個省(區、市)報告疫情,新增河北、遼寧、江蘇和福建4個省。
境外通報確診病例:中國香港1例,中國澳門1例,中國臺灣1例;美國1例,日本1例,泰國3例,韓國1例。
目前追蹤到密切接觸者5897人,已解除醫學觀察969人,尚有4928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本次疫情絕不容小覷。
Q:什麼是冠狀病毒?
A: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RNA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
到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到目前為止,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共有七型,即:普通冠狀病毒229E、OC43、NL63、HKU1;SARS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此次疫情中的新型冠狀病毒,就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它是一種先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
Q: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特點是什麼?
A: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的潛伏期最長12天,最初的感染源仍不明確,存在人際間傳播。可經飛沫傳播、密切接觸傳播等。疾病可防可控可治。
病例最早發生在武漢市,其他國家和地區報告的病例發病前均有武漢市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患者年齡集中在40~60歲。少數病例為家庭聚集性發病。
Q: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什麼表現?
A: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臨床表現為:
發熱、乏力、乾咳,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時症狀輕微,可無發熱。
就醫後經過實驗室檢查:
可能會出現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胸部影像學檢查可出現多發性小斑片影、磨玻璃影、浸潤影,甚至肺實變。
Q:哪些情況需要隔離觀察?
A:有過旅遊史或接觸史:
發病期前兩周內有武漢市旅遊史;或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有聚集性發病者。
有相應表現:
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表現。
去醫院就診後,發現:
X線胸片顯示早期呈現多發性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會出現肺實變。
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Q:確診病例的特點是什麼?
A:在疑似病例基礎上,採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進行病毒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Q:如何判斷重症病例?
A:在確診病例基礎上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即為重症病例:
呼吸困難:
呼吸頻率增快(≥30次/分),呼吸困難,口唇發紺;或動脈血氧分壓/吸氧濃度≤300mmHg。
肺部影像學顯示:
多葉病變或48小時內病灶進展>50%。
評分高:
qSOFA評分(快速序慣性器官功能衰竭評估)≥2分。
CURB-65評分≥1分。
合併症:
合併氣胸。
其他:
需住院治療的其他臨床情況。
Q:危重病例有什麼表現?
A:危重病例約佔15%,多為老年人、有基礎病者及肥胖者。
臨床表現在發熱、乏力、乾咳、呼吸困難等症狀基礎上,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並可合併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胸部影像學檢查可出現肺實變。
Q:需要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鑑別的疾病有哪些?
A:主要與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MERS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鑑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鑑別。
還需與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機化性肺炎等鑑別。
Q: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有疫苗和特效療法嗎?
A:目前尚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抗病毒藥物。
應在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醫院隔離治療,危重病例應儘早到ICU治療。
Q:如何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A: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加強支持治療,保證充分熱量。
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內環境穩定。
密切監測生命體徵、指氧飽和度等。
根據病情監測血常規、尿常規、C反應蛋白、生化指標、凝血功能,必要時行動脈血氣分析,複查胸部影像學。
抗病毒治療:
目前尚無有效抗病毒藥物。可試用α-幹擾素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利託那韋。
抗菌藥物治療:
有繼發細菌感染證據時,及時應用抗菌藥物。
其他治療:
根據患者病情,酌情短期內(3~5天)使用糖皮質激素。可輔以中醫中藥治療。
Q:哪些人屬於密切接觸者?
A:與病例(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有其他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務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Q:密切接觸者為什麼要醫學觀察14天?
A:目前對密切接觸者採取較為嚴格的醫學觀察等預防性公共衛生措施十分必要,這是一種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的態度,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
參考其他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潛伏期、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相關信息和當前防控實際,將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14天,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觀察。
Q:疾控部門通知你是密切接觸者該怎麼辦?
A:按照要求進行居家醫學觀察,不要驚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社區醫生的隨訪。
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臨床情況,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在其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等。
Q:如何降低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
A:洗手:
用肥皂和流動的清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飲食:
將肉和蛋類徹底煮熟再食用。
防護: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屈肘遮住口鼻。
避免與任何有感冒或類似流感症狀的人密切接觸。
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動物或養殖動物。
Q:如何注意飲食衛生?
A:生熟分開:
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
洗手:
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
徹底烹飪:
即使是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如果肉食在食品製備過程中予以徹底烹飪和妥善處理,也可安全食用。
Q:怎么正確洗手?
A:需要洗手的情況:
打噴嚏後;在照護病人時;在製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後;飯前便後;手髒時;在處理動物或動物排洩物後。
洗手方法:
洗手時,要注意用流動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時間不少於15秒。揉搓步驟簡單歸納為七字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
內:掌心對掌心,相互揉搓。
外:掌心對手背,兩手交叉互搓。
夾:掌心對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弓:十指彎曲緊扣,轉動揉搓。
大:拇指握在掌心,轉動揉搓。
立:指尖在掌心揉搓。
腕:清潔手腕。
Q:怎么正確戴口罩?
A:佩戴方法:
分清楚口罩的內外、上下,淺色面為內,應該貼著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屬條(鼻夾)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一次性醫用口罩佩戴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儘量減少縫隙。
佩戴注意:
戴口罩前應洗手,或者在戴口罩過程中避免手接觸到口罩內側面,減少口罩被汙染的可能。
口罩要定期更換、不可戴反,更不能兩面輪流戴。
Q:疑似病人如何避免感染他人?
A:疑似病人應居家隔離;
不與家人共用生活用品;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口或屈肘將口鼻完全遮住;
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
咳嗽或打噴嚏後,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雙手。
呵護你的健康,我們一直都在。
用實力讓情懷落地,
這裡是蒲公英醫學情報總局。
本文版權歸百科名醫網所有,獲取轉載授權請聯繫我們。
圖片:原創繪製+已購買授權。
字體:已購買授權。
視頻:百科名醫網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