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第三種傳播途徑可能存在 生態環境部發文積極...

2020-12-03 儀器信息網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各方力量都在為打贏這場戰「疫」而做著不懈的努力、深入的研究。

  2月1日晚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這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出現了第三種傳播方式,有可能通過糞便途徑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糞便形成氣溶膠再傳播。這第三種傳播方式被專家們稱為「糞口傳播」,也叫經消化道傳播。切斷糞口傳播,同樣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一個重要環節。將食物洗淨煮熟,「飯前便後」洗手是切斷糞口傳播最簡單易行的方法,而另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肺炎疫情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的安全處置。 

  為此,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通知,安排部署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規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殺菌消毒工作,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糞便和汙水擴散傳播。詳情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

  為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進一步加強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汙水傳播擴散,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將其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抓緊抓實。進一步加強醫療汙水收集、汙染治理設施運行、汙染物排放等監督管理;主動加強與衛生健康、城鎮排水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健全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已發生疫情的地方,當地生態環境部門要指導督促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診療的定點醫療機構(醫院、衛生院等)、相關臨時隔離場所及研究機構,嚴格執行《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2005),參照《醫院汙水處理技術指南》(環發〔2003〕197號)、《醫院汙水處理工程技術規範》(HJ 2029-2013)和《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見附件)等有關要求,對汙水和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理,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對沒有醫療汙水處理設施或汙水處理能力未達到相關要求的醫院,應督促其參照《醫院汙水處理工程技術規範》及《醫院汙水處理技術指南》,因地制宜建設臨時性汙水處理罐(箱),採取加氯、過氧乙酸等措施進行殺菌消毒。切實加強對醫療汙水消毒情況的監督檢查,嚴禁未經消毒處理或處理未達標的醫療汙水排放。對隔離區要指導其對外排糞便和汙水進行必要的殺菌消毒。

  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要督促城鎮汙水處理廠切實加強消毒工作,結合實際,採取投加消毒劑或臭氧、紫外線消毒等措施,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數指標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要求。

  當前公共場所和家庭為防控疫情多採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排入城鎮汙水處理廠的汙水餘氯量可能偏高,影響生化處理單元正常運行。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要督促各城鎮汙水處理廠密切關注進水水質餘氯指標的變化情況,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確保出水達標。

  三、未發生疫情的地方,當地生態環境部門要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指導督促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機構、接納醫療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機構等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四、加大農村醫療汙水處置的監管力度,指導督促衛生院(所)因地制宜採取加氯、過氧乙酸等措施進行專門的滅菌消毒,防止病毒通過醫療汙水擴散。嚴格汙水灌溉的環境管理,禁止向農田灌溉渠道排放醫療汙水。

  五、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做好水質監測,確保飲用水水源不受汙染。加大對農貿市場、集貿市場、超市、車站、機場、碼頭等重點場所汙水收集處理的現場監督檢查力度,依法查處違法排汙,嚴防發生汙染事故。

  六、在當地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做好本行政區域內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處理、汙染物排放信息發布工作。按照生態環境部調度安排,及時準確統計報送當地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情況。要加強與衛生健康、城鎮排水、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信息共享,強化聯防聯控,嚴防疫情擴散蔓延,合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特此通知。

  附件: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試行)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20年2月1日


  (此件社會公開)

  附件

  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

  ( 試 行 )

  為了有效應對目前我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患者及治療過程產生汙水對環境的汙染,規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殺菌消毒要求,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適用於接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下簡稱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診療的定點醫療機構(醫院、衛生院等)、相關臨時隔離場所以及研究機構等產生汙水的處理。疫情期間,以上機構產生的汙水應作為傳染病醫療機構汙水進行管控,強化殺菌消毒,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數等各項指標達到《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的相關要求。地方有更嚴格的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從其規定。

  一、編制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務院令第 376 號)

  (四)《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辦函〔2014〕119 號)

  (五) 《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8466-2005)

  (六) 《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

  (七) 《醫院汙水處理工程技術規範》(HJ 2029-2013)

  (八) 《醫院汙水處理技術指南》(環發〔2003〕197號)

  (九) 《「SARS」病毒汙染的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環明傳〔2003〕3號)

  (十) 《室外排水設計規範》(GB 50014-2006)

  (十一) 《氯氣安全規程》(GB 11984-2008)

  (十二) 《疫源地消毒總則》(GB 19193-2015)

  二、總體要求

  (一)加強分類管理,嚴防汙染擴散

  接收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診療的定點醫療機構(醫院、衛生院等)以及相關單位產生的汙水應加強殺菌消毒。對於已建設汙水處理設施的,應強化工藝控制和運行管理,採取有效措施,確保達標排放;對於未建設汙水處理設施的,應參照《醫院汙水處理技術指南》《醫院汙水處理工程技術規範》等,因地制宜建設臨時性汙水處理罐(箱),禁止汙水直接排放或處理未達標排放。不得將固體傳染性廢物、各種化學廢液棄置和傾倒排入下水道。

  (二)強化消毒滅菌,控制病毒擴散

  對於產生的汙水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是投加消毒劑。目前消毒劑主要以強氧化劑為主,這些消毒劑的來源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化學藥劑,另一類是產生消毒劑的設備。應根據不同情形選擇適用的消毒劑種類和消毒方式,保證達到消毒效果。

  三、採用化學藥劑的消毒處理應急方案

  (一)常用藥劑

  醫院汙水消毒常採用含氯消毒劑(如次氯酸鈉、漂白粉、漂白精、液氯等)消毒、過氧化物類消毒劑消毒(如過氧乙酸等)、臭氧消毒等措施。

  (二)藥劑配製

  所有化學藥劑的配製均要求用塑料容器和塑料工具。

  (三)投藥技術

  採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應遵守《室外排水設計規範》要求。投放液氯用真空加氯機,並將投氯管出口淹沒在汙水中,且應遵守《氯氣安全規程》要求;二氧化氯用二氧化氯發生器;次氯酸鈉用發生器或液體藥劑;臭氧用臭氧發生器。加藥設備至少為2套,1用1備。沒有條件時,也可以在汙水入口處直接投加。各醫院汙水處理可根據實際情況優化消毒劑的投加點或投加量。

  採用含氯消毒劑消毒且醫院汙水排至地表水體時,應採取脫氯措施。採用臭氧消毒時,在工藝末端必須設置尾氣處理裝置,反應後排出的臭氧尾氣必須經過分解破壞,達到排放標準。

  四、 採用專用設備的消毒處理應急方案

  (一)汙水量測算

  國內市場上可提供的成套消毒劑製備設備主要是二氧化氯發生器和臭氧發生器,這些設備基本可以採用自動化操作方式,設備選型根據產生的汙水量而定。汙水量的計算方法包括按用水量計算法、按日均汙水量和變化係數計算法等,計算公式和參數選擇參照《醫院汙水處理工程技術規範》執行。

  (二)消毒劑投加量

  1.消毒劑消毒

  接收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診療的定點醫療機構(醫院、衛生院等)以及相關單位,採用液氯、二氧化氯、氯酸鈉、漂白粉或漂白精消毒時,參考有效氯投加量為50mg/L。消毒接觸池的接觸時間≥1.5小時,餘氯量大於6.5mg/L(以游離氯計),糞大腸菌群數<100個/L。若因現有氯化消毒設施能力限制難以達到前述接觸時間要求,接觸時間為1.0小時的,餘氯大於10mg/L(以游離氯計),參考有效氯投加量為80mg/L,糞大腸菌群數<100個/L;若接觸時間不足1.0小時的,投氯量與餘氯還需適當加大。

  2.臭氧消毒

  採用臭氧消毒,汙水懸浮物濃度應小於20mg/L,接觸時間大於0.5小時,投加量大於50mg/L,大腸菌群去除率不小於99.99%,糞大腸菌群數<100個/L。

  3.肺炎患者排洩物及汙物消毒方法

  應按照《疫源地消毒總則》相關要求消毒。

  五、汙泥處理處置要求

  (一)汙泥在貯泥池中進行消毒,貯泥池有效容積應不小於處理系統24小時產泥量,且不宜小於1m3。貯泥池內需採取攪拌措施,以利於汙泥加藥消毒。

  (二)應儘量避免進行與人體暴露的汙泥脫水處理,儘可能採用離心脫水裝置。

  (三)醫院汙泥應按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要求,由具有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集中處置。

  (四)汙泥清掏前應按照《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表4的規定進行監測。

  六、其他要求

  (一)汙水應急處理的其他技術要點,可參照《醫院汙水處理技術指南》《醫院汙水處理工程技術規範》相關要求。

  (二)嚴格按照《醫療機構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的規定,對相關處理設施排出口和單位汙水外排口開展水質監測和評價。

  (三)以疫情暴發期集中收治區為重點,加強城鎮汙水處理廠出水的消毒工作,結合實際採取投加消毒劑或臭氧、紫外線消毒等措施,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數指標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對剩餘汙泥採取必要的消毒措施,防止病毒擴散。

  (四)汙水應急處理中要加強汙水處理站廢氣、汙泥排放的控制和管理,防止病原體在不同介質中轉移。

  (五)位於室內的汙水處理工程必須設有強制通風設備,並為工作人員配備工作服、手套、面罩、護目鏡、防毒面具以及急救用品。

  (六)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醫療汙水處理單位可參考本方案及相關標準規範,因地制宜確定疫情期間醫療汙水應急處理的具體要求。

  抄送:衛生健康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相關焦點

  • 封堵肺炎病毒第三種傳播途徑 環境部門嚴控汙水處理
    2月1日晚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是什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通過什麼傳播
    @央視新聞:【#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含氣溶膠傳播#】今天,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介紹: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早期傳播動態
    ·無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的病例在12月底開始呈指數增長,根據潛伏時間和傳染時間倒推,人傳人的現象發生在半個月前,即12月中旬2019年12月,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NCIP)的最初病例。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什麼?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點擊查看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發疾病」,隨著患病人數和治癒出院人數的增長,關於它的越來越多的「熱點言論」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科學預防,嚴格減少外出活動,做好個人的衛生防護,做到密切的健康監測和及時就醫,保持「優秀的健康習慣」。
  • 出生30 小時新生兒感染,新型肺炎真的存在母嬰垂直傳播?
    今天,武漢兒童醫院確診了兩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其中,最小的確診寶寶出生僅 30 小時,該新生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目前該新生兒生命體徵穩定。據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專家曾凌空介紹,該病區接收的新生患兒,母親均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但嬰兒絕大多數核酸檢測顯示為陰性(即未感染)。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100問(之一)
    【編者按】 為科學指導公眾認識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和健康水平,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湖南)基地、湖南省預防醫學會健康教育與促進專業委員會聯合大眾衛生報,組織專家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100問》。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答疑解惑
    單廣良: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正處於流行期,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傳染性、感染的傳播途徑和診療方法等,尚處於逐漸發現和不斷認識階段。僅根據目前觀察到的表面現象,簡單地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與SARS從致死的危害、傳染力和傳播速度作比較,還缺乏臨床上系統的、可比的數據支持和充分的流行病學證據。
  • 消化系統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
    這些發現表明,消化系統和呼吸道可能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摘要(Abstract)自從2019年12月起,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新冠狀病毒,2019-nCov)在中國湖北省最大省份之一——武漢,引起了肺炎的爆發,並引起了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關注。
  • 官方回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大關切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官方回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大關切作者 李純 郭超凱如何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出現超級傳播者?春節能否前往武漢?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關情況,就有關熱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 闢謠:蚊子會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嗎?
    蚊蟲叮咬有沒有可能成為新型冠狀病毒新的傳播途徑?答案是不會的,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蚊子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目前研究發現,可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痰液、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檢出病毒核酸。然而,即使蚊蟲叮咬了新冠肺炎感染者,新冠病毒也不會在蚊子體內存活,因此,新冠病毒無法通過蚊子從感染者傳播至健康者。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所述,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此外,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的情況也有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 劃重點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Ⅰ)—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先生的講話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小築會給大家從九個部分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下面先跟小築來學習第一部分——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提問者1. 什麼是呼吸道病毒?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為做好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機構的組織協調,完善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控制疫情傳播,降低病死率,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甲類管理
  •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77 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部門: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哪幾種?怎麼規避好?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結果認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
  • 宣威各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現場,復興街道幹部還向進出群眾發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宣傳普及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知識和信息,囑咐群眾不要串門、不要聚餐、不要到人多的地方,確實需要外出的,要佩戴口罩,屋內每天開窗通風,幫助群眾建立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提高群眾預防疾病的理論水平,有效防控疫情。
  • 衡水中學:從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角度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經科學檢測,導致此次傳染病的病原體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後常見體徵有呼吸道症狀、發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在較嚴重病例中,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腎衰竭,甚至死亡。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及影像學研究進展
    醫務人員感染和家庭群集感染表明2019-nCoV呈現明顯的人群聚集性,且傳染性比SARS-CoV及MERS-CoV更強,疫情開始出現社區傳播。後隨著人員流動,疫情迅速擴大和蔓延,並且從湖北省迅速擴大到我國其他地區,同時世界範圍內病例逐漸增多。 傳染源主要是COVID-19患者,無症狀的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 第7號公告 | 臨夏州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總指揮部...
    第7號公告 | 臨夏州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總指揮部發出第7號公告 2020-12-01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知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基於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徵等特點的認識,經報國務院批准,國家衛健委於2020年1月20日發布2020年第1號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理
  • 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型冠狀病毒唯一源頭
    1月26日,美國《科學》雜誌網站在線發文,題為《武漢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病毒在全球傳播的源頭》,稱華南海鮮市場可能並非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病毒也可能是從別的地方傳入。作者做出此判斷的依據,是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24日發表的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首批臨床數據報告中的數據。具體情形如何?讓我們來梳理一下。美國《科學》在線發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