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

2020-12-07 網易新聞

· 這篇論文是國內發表的學術論文中,首次提出並論證消化系統是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

· 新冠病毒是和人體細胞中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受體結合進入細胞的,這種酶在呼吸系統的上皮細胞中有高表達;這項研究這分析表明,消化系統的食管、迴腸和結腸吸收性腸的上皮細胞中,也有這種酶的高表達

來自海軍軍醫大學第二、第三附屬醫院的研究人員聯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在消化系統的感染情況進行了研究。本研究為人們可能通過呼吸道和消化系統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提供了生物信息學證據,有助於臨床醫生預防和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並能對我們制定有關預防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健康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一樣,2019新型冠狀病毒也是通過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進入主細胞。為了分析ACE2表達細胞的組成和比例,探索2019新型冠狀病毒在消化系統感染中的可能途徑,對4組肺、食管、胃、迴腸和結腸的單細胞轉錄體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ACE2不僅在肺AT2細胞、食管上皮細胞和復層上皮細胞中有高表達,而且在迴腸和結腸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也有高表達。這些結果表明,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是2019型新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

為了探討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途徑及ACE2在消化系統感染中的作用,我們在公共資料庫的基礎上,通過單細胞轉錄體鑑定了正常人肺和胃腸系統中ACE2表達的細胞組成和比例。一個引人注目的發現是,ACE2不僅在肺AT2細胞中表達,而且在食管上部和分層上皮細胞以及迴腸和結腸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也有表達。此外,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腸道症狀可能與侵襲的ACE2的腸表達細胞有關。這些發現表明,消化系統和呼吸道可能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

摘要(Abstract)

自從2019年12月起,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新冠狀病毒,2019-nCov)在中國湖北省最大省份之一——武漢,引起了肺炎的爆發,並引起了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關注。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一樣,2019新型冠狀病毒也是通過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CE2)進入主細胞。為了分析ACE2表達細胞的組成和比例,探索2019新型冠狀病毒在消化系統感染中的可能途徑,對4組肺、食管、胃、迴腸和結腸的單細胞轉錄體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ACE2不僅在肺AT2細胞、食管上皮細胞和復層上皮細胞中有高表達,而且在迴腸和結腸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也有高表達。這些結果表明,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是2019型新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綜上所述,本研究為人們可能通過呼吸道和消化系統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提供了生物信息學證據,並可能對我們制定有關預防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健康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介紹(Introduction)

2019年底,中國最大城市之一——武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並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隨之從人氣道上皮細胞中分離出來,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全基因組序列揭示了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蝙蝠(bat-SL-CoVZC45,MG772933.1)中檢測到的SARS型病毒86.9%的核苷酸序列有同源性。通過成對蛋白質序列分析,結果表明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SARS相關冠狀病毒(SARSr-CoV)的其中一類。

至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發熱和咳嗽是發病時最常見的症狀。此外,它經常引起嚴重的腸道症狀,如腹瀉和噁心,甚至比SARS病毒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更嚴重。然而,人們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起腸道症狀的原因和方式知之甚少。此外,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是否能通過呼吸道以外的消化道傳播尚不清楚。

冠狀病毒感染的前提是進入宿主細胞。在此過程中,刺針型(S)糖蛋白識別宿主細胞受體並誘導病毒和細胞膜融合。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時,一種金屬肽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II(ACE2)被證明是細胞受體,與SARS病毒感染一樣。2019新型冠狀病毒可進入ACE2的表達細胞,但不能進入沒有ACE2的細胞或具有其他冠狀病毒受體的細胞,如氨基肽酶N和二肽基肽酶。因此,ACE2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探討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途徑及ACE2在消化系統感染中的作用,我們在公共資料庫的基礎上,通過單細胞轉錄體鑑定了正常人肺和胃腸系統中ACE2表達的細胞組成和比例。一個引人注目的發現是,ACE2不僅在肺AT2細胞中表達,而且在食管上部和分層上皮細胞以及迴腸和結腸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也有表達。此外,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腸道症狀可能與侵襲的ACE2的腸表達細胞有關。這些發現表明,消化系統和呼吸道可能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在途徑,將會對我們制定有關預防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健康政策產生重大影響。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數據來源(Data Sources)

肺、食道、胃、迴腸和結腸的單細胞表達矩陣來自基因表達資料庫(GEO;https://www.ncbi.nlm.nih.gov/)、單細胞入口(https://Single cell.broadinstitute.org/Single-u cell)和人類細胞圖譜數據入口(http://data.humancellatlas.org)。食管和肺的單細胞數據來自E. madisson等人的研究,其中包含6個食管和5個肺組織樣本。胃黏膜樣本的數據來自GSE134520的3例非萎縮性胃炎和3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GSE134809由11例迴腸克羅恩病患者的22個迴腸樣本組成,僅選擇非炎症樣本進行分析。Christopher S等人的研究包括12個正常結腸樣本。

質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去除表達基因低於200或大於5000的低質量細胞。我們進一步要求線粒體或核糖體基因的UMIs比例低於20%。

數據集成、降維和單元聚類(Data Integration, Dimension Reduction and Cell Clustering)

根據下載的數據,對不同的單細胞項目進行了不同的數據處理方法。

食道和肺數據集:Seurat rds數據直接從E.madisson al的研究補充材料中下載。採用均勻流形近似和投影(UMAP)可視化方法獲得細胞簇。

胃和迴腸數據集:用R安裝包Seurat(3.0版)處理單細胞數據表達矩陣。我們首先利用「歸一數據」 規則和單細胞基因表達數據。將UMI計數標準化為每個單元的UMI總數,乘以10000進行標準化,並轉換為對數轉換計數。利用Find Variable Genes(發現變量基因)功能鑑定高變基因(HVGs)。然後,我們使用Find Integration Anchors和Integrate data函數合併每個數據集中的多個樣本數據。在去除單個細胞數據集中不需要的變異源(如細胞周期階段或線粒體汙染)後,我們使用RunPCA函數對具有顯著HVGs的單個細胞表達矩陣執行主成分分析(PCA)。然後利用Find Neighbors函數構造了PCA空間中基於歐幾裡德距離的K近鄰圖,並利用最優解析度的Find Clusters函數將Louvain算法應用於迭代群單元。UMAP用於可視化目的。

結腸數據集單細胞數據表達矩陣用R安裝包LIGER和Seurat處理。我們首先將數據標準化,以解釋細胞間測序深度和捕獲效率的差異。然後利用select Genes函數分別識別每個數據集上的可變基因,並對結果進行聯合。下一步,使用LIGER中的優化函數,進行整合的非負矩陣因子分解,以識別數據集中的共享和不同的基因,以及每個細胞對應的因子負荷。我們選擇k為15,lambda為5.0,得到一個期望的對齊圖。然後,我們使用quantile Align SNF函數確定了在數據集之間共享的集群,並在每個集群和因子中對齊了分位數。接下來在Seurat中使用RunUMAP函數進行非線性降維,並用UMAP顯示結果。

細胞類型鑑定及基因表達分析(Identification of cell types and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我們根據已知細胞標記的表達和文章中提供的聚類信息來標註細胞簇。然後我們在Seurat中使用「RunALRA「功能將缺失的值輸入scRNA-seq數據中。利用Seurat繪製特徵圖和小提琴圖,顯示輸入的基因表達。為了比較不同數據集中的基因表達,我們在R安裝包預處理(R包版本1.46.0 https://github.com/bmbolstad/preprocessCore)中使用了「分位數標準化」對數據進行預處理。然後對基因表達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去噪處理,對正態分布進行隨機生成,平均值等於平均值,標準差等於標準差。

結果(Results)-單元類型注釋(Annotation of cell types)

胃腸系統由食道、胃、迴腸、結腸和盲腸組成。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分析了4個數據集,包括食道、胃、迴腸和結腸的單細胞轉錄體,以及肺(附件)。在細胞遊程輸出的基礎上,利用基因表達計數矩陣,根據不同的器官或特定的細胞簇來呈現細胞的序列聚類。每個簇中的細胞類型標識由已知細胞類型標記的表達式進行注釋。



在食管中,通過87947個細胞鑑定出14種細胞類型。90%以上的細胞分為四種主要的上皮細胞類型:上、復層、基底上和基底上的分裂細胞(圖1A)。上皮基底層的附加細胞更接近於腺管和粘液分泌細胞。淋巴管和內皮細胞與血管組織有關。食道中的免疫細胞包括T細胞、B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dc)和肥大細胞。

經質量控制,共鑑定出29678個細胞和10種細胞類型,其中胃上皮細胞比例較高,包括胃竇基底腺粘液細胞(GMCs)、胃底粘液細胞(PMCs)、主細胞和腸內分泌細胞(圖1B)。非上皮細胞系由T細胞、B細胞、髓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組成。

質量控制後,迴腸中有50286個細胞和10種細胞類型(圖1C)。檢測細胞類型包括上皮細胞、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腸內分泌細胞。所鑑定的免疫細胞類型包括髓樣細胞、CD4+T、CD8+T和自然兇手T(NKT)細胞,以及血漿和B細胞。在11218個上皮細胞中,共鑑定出5種細胞類型,即吸收型腸上皮細胞、前體吸收型腸上皮細胞、杯狀上皮細胞、盤狀上皮細胞和未分化上皮細胞(圖1D)。

所有來自結腸的47442個細胞在質量控制後都進行了注釋(圖1E)。上皮細胞中有吸收和分泌簇。吸收簇包括運輸放大(TA)細胞(TA 1,TA 2)、未成熟腸細胞和腸細胞的進一步子簇。分泌簇包括祖細胞(分泌TA,未成熟杯狀細胞)和成熟細胞(杯狀細胞和腸內分泌細胞)的子簇。在最後的UMAP中還發現了神經節細胞和循環TA細胞。

細胞類型特異性ACE2表達(Cell type-specific ACE2 expression)



關於胃,ACE2在所有簇中的表達相對較低(圖2B,C)。選定的細胞類型特異性標記基因用於識別胃中的每個簇(圖2C)。MUC6和TIFF1在所有的簇中都高度表達。PGA4與CHGB、CD34、CD79A、CD8A和PRF1、VCAN和COL1A1、CD79A和CD79A、CD8A和PRF1、CD79A和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CD79A、。



至於食道,ACE2在上皮細胞的上層和分層中高度表達(圖3B,C)。腺體中ACE2的表達也很低(圖3C)。所選的細胞類型特異性標記基因用於識別食道中的每個簇(圖3C)。ECM1在上皮細胞中高表達。KRT4和krt5主要存在於復層上皮細胞中。KI67用於鑑別上皮細胞分裂,MUC5B和KRT23用於腺體,COL1A1和DCN用於基質細胞,VWF和PECAM1用於淋巴管和內皮細胞。用TPSB2、FCN1、CD79A、GNLY、CD27和CD3E作免疫細胞,如髓細胞、DC、B、T和肥大細胞。



在迴腸上皮細胞中,ACE2在吸收性腸細胞中高表達,在祖細胞中低表達,這與結腸中的類似(圖4B,C)。所選的細胞類型特異性標記基因也被用於鑑定迴腸上皮細胞(圖4C)。SEC2A5主要存在於腸吸收細胞和前體吸收細胞中。除吸收性腸上皮細胞外,其餘上皮細胞均可見CD24。MII67和AMACR分別在未分化細胞和Paneth細胞中高表達。BCAS1用於鑑定未分化細胞,AMACR用於Paneth。



在結腸中,ACE2主要存在於腸細胞中,在未成熟腸細胞中表達較少(圖5B,C)。選定的細胞類型特異性標記基因用於識別結腸中的每個簇(圖5C)。AQPB主要存在於腸上皮細胞和未成熟腸上皮細胞中。此外,ZG16和ITLN1在杯狀物和未成熟杯狀物中高度表達。APOE在TA2和分泌型TA中均有表達。CD27和TPH1檢測腸內分泌,SPC25檢測TA循環。在最初的質量控制之後,在肺中識別出57020個細胞和25種細胞類型(圖6A)。檢測到的細胞類型包括纖毛細胞、肺泡1型(AT1)和肺泡2型(AT2)細胞、成纖維細胞、肌肉細胞和內皮細胞。所鑑定的免疫細胞類型為T、B和NK細胞,以及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和樹突狀細胞(DC)。ACE2主要在AT2細胞中表達,在AT1和成纖維細胞中也有表達(圖6B)。



在正常消化系統和肺的所有ACE2表達細胞中,迴腸和結腸的ACE2表達高於肺和食管(圖6C)。

Discussion(討論)

冠狀病毒是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上呼吸道、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常見感染源。二十一世紀初,SARS-CoV和MERS-CoV兩種β-冠狀病毒引起了持續的公眾恐慌,成為最重要的公共衛生事件。2019年12月,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2019-nCov)在中國湖北武漢引發了一場持續的肺炎爆發,感染人數不斷上升。到目前為止,其感染途徑和消化系統感染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細胞進入受體ACE2在肺AT2細胞、食道上層上皮細胞和分層上皮細胞以及迴腸和結腸的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高表達,表明不僅呼吸系統而且消化系統是潛在的感染途徑。此外,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腸道症狀可能與侵襲的表達ACE2的腸細胞有關。

一般來說,許多呼吸道病原體,如流感、SARS-CoV和SARSr-CoV,都會引起腸道症狀,2019新型冠狀病毒也是如此。SARS作為一種典型的呼吸道冠狀病毒,常與呼吸道症狀一起引起腸道症狀。此外,大便傳播也是SARS被忽視的風險。在SARS和流感高致病性菌株感染期間,它們的腸道症狀與腸道脂多糖(LPS)通透性增加和細菌通過胃腸壁的傳播有關。但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起腸道症狀的機制尚不清楚。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與SARS病毒和MERS病毒相似,ACE2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細胞進入受體。以前,ACE2是從SARS病毒許可的Vero E6細胞中分離出來的。它可以與SARS冠狀病毒CTD1的受體結合區(RBD)相互作用,促進有效的跨物種感染和人與人之間的傳播。CTD1的「向上」和「向下」轉變通過調節CTD1、CTD2、S1-ACE2複合物和S2亞單位之間的關係來允許ACE2結合。在人HeLa(海拉癌細胞株)細胞方面,從人、麝貓和中國馬蹄蝠中表達ACE2可以幫助多種SARSr病毒,包括2019新型冠狀病毒進入細胞,表明ACE2在細胞進入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療上,抗ACE2抗體可以阻斷病毒在Vero E6細胞上的複製。

通過分析ACE2在正常人胃腸系統和肺組織中的表達,我們發現ACE2在肺AT2細胞、食管上皮細胞、復層上皮細胞和迴腸、結腸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有高表達。與之前的研究相似,ACE2在AT2細胞中表達較多,而在正常肺的AT1細胞中表達較少。在肺泡中,AT1上皮細胞負責氣體交換,AT2細胞負責表面活性劑的生物合成和自我更新。在SARS病毒感染中,AT2是病毒抗原和分泌囊泡檢測的主要感染細胞類型。它在AT2細胞中的表達在不同的供體中是可變的,這可能與不同的易感性和嚴重性有關。因此,我們認為AT2細胞可能是肺中2019新型冠狀病毒侵入細胞的關鍵,其數量可能與呼吸系統症狀的嚴重程度有關,這可以解釋無症狀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攜帶者的存在。

ACE2在食管上皮細胞中也有高表達。組織學上,食道和呼吸系統器官,如氣管和肺,都起源於中段前腸的前部。在與鄰近的呼吸系統分離後,食道隨後經歷簡單的柱狀到復層鱗狀上皮轉化的形態發生。復層鱗狀上皮可由黏膜下腺體滋養,並維持研磨性生食的通過。在Barrett食管(BE)中,酸反流引起的食管炎和多層上皮(MLE)與上上皮細胞和復層上皮細胞均相關。

在消化系統中,除食管上皮細胞和復層上皮細胞外,迴腸和結腸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也發現ACE2,這是最脆弱的腸上皮細胞。在微生物感染中,腸上皮細胞起屏障作用,有助於協調免疫反應。吸收性腸細胞可被冠狀病毒、輪狀病毒和諾如病毒感染,通過破壞吸收性腸細胞、吸收不良、腸分泌不平衡和激活腸神經系統而導致腹瀉。因此,我們認為腹瀉的腸道症狀可能與侵襲的表達ACE2的腸細胞有關。此外,由於細胞受體ACE2在食管上部和分層上皮細胞以及迴腸和結腸吸收性腸上皮細胞中的高表達,我們推測2019新型冠狀病毒可侵入消化系統並作為感染途徑。

結論(Conclusion)

本研究為人們可能通過呼吸道和消化系統感染2019新型冠狀病毒提供了生物信息學證據,有助於臨床醫生預防和治療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通訊作者:Hao Zhang,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發布日期:2020年1月31日

發布渠道:bioRxiv

原文地址: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30.927806v1

原文標題:The digestive system is a potential route of 2019-nCov infection: a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based on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s

譯者:小碩 | 網易公開課

本文來源:網易 作者:2020/1/31 Hao Zhang,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責任編輯:李昭欣_NS3501

相關焦點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100問(之一)
    【編者按】 為科學指導公眾認識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和健康水平,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科普(湖南)基地、湖南省預防醫學會健康教育與促進專業委員會聯合大眾衛生報,組織專家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100問》。
  • 劃重點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Ⅰ)—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先生的講話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小築會給大家從九個部分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識。下面先跟小築來學習第一部分——新型冠狀病毒的由來。提問者1. 什麼是呼吸道病毒?
  • 科學家鑑別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的潛在靶點!
    2020年3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兩個月內,一種此前並不為人所熟知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全球開始傳播,感染了超過10萬人(新聞發布時的數據),而且目前感染人數還在持續上升,有效的應對措施需要有用的工具來幫助監測病毒的傳播,同時研究人員還需要了解機體免疫系統如何對病毒產生反應。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方案與感染防控專家...
    本刊訊2月2日,中華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傳染病影像技術專業委員會專家共識協作組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放射檢查方案與感染防控專家共識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手冊(雙語)
    2.冠狀病毒有什麼樣的理化特性?3.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哪些?4.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5.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臨床表現有哪些?6.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嗎?7.與患者密切接觸者如何定義?8.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14天?9.如果接到疾控部門通知,您是一位密切接觸者,該怎麼辦? 1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能治療嗎?1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基本的應對策略有哪些?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COVID-19最新研究進展(第6期)
    基於此次疫情給中國和全世界帶來嚴重的危害,小編針對近期2019-nCoV/COVID-19研究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梳理,以饗讀者。1.新發現!科學家鑑別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的潛在靶點!在這篇論文中,這些研究人員為SARS-CoV-2的胃腸道感染及其潛在的糞-口傳播途徑提供了證據。鑑於病毒從感染的細胞傳播到未感染的細胞,因此病毒特異性的靶細胞或器官是病毒傳播途徑的決定因素。受體介導的病毒進入宿主細胞是病毒感染的第一步。
  • 一類臨床常用含金屬抗菌藥物可有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興的冠狀病毒,自2019年12月迄今,已在全球造成超過4,000 萬確診病例,其中更有逾100萬死亡病例。基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尚未大規模推廣,開發特異性抗病毒藥物可能是預防或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引起感染的一種有效途徑,而重新對目前可用的藥物進行快速甄別和篩選是尋找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藥物最為直接且實際的策略。
  • CMS要聞:類人猿可能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編者按: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不僅人類的生命受到威脅,現有研究還表示連動物可能也難脫感染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它們其中有些甚至是瀕危或極度瀕危的生物,這對我們人類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呢?原文標題:類人猿(Great Apes)可能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2020年4月21日,波恩——專家得出結論,類人猿也可能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答疑解惑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前,共發現6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人在感染上述病毒後,會表現為從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臨床症狀,例如我們熟悉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而只要是重呼吸道感染類疾病,都可以叫SARI,SARI的全稱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中文譯為「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 檢驗科人員怎樣預防和避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一、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呼吸道標本(鼻咽拭子、咳痰、抽吸痰、肺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防汙染毛刷、組織等)含有病毒,有傳染性。
  • 認識新型冠狀病毒
    科普知識  1.什麼是冠狀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腸道疾病。冠狀病毒顆粒表面有許多規則排列的突起,整個病毒就像一頂皇冠,因此得名「冠狀病毒」。
  •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是什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通過什麼傳播
    @央視新聞:【#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含氣溶膠傳播#】今天,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介紹: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什麼?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點擊查看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新發疾病」,隨著患病人數和治癒出院人數的增長,關於它的越來越多的「熱點言論」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科學預防,嚴格減少外出活動,做好個人的衛生防護,做到密切的健康監測和及時就醫,保持「優秀的健康習慣」。
  • 官方回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大關切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電 題:官方回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大關切作者 李純 郭超凱如何防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出現超級傳播者?春節能否前往武漢?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關情況,就有關熱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 2019年中國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狀病毒
    通過對肺炎患者的樣本進行無偏測序,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乙型冠狀病毒。研究人員用人類氣道上皮細胞分離出了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命名為2019-nCoV,這種病毒歸屬於Sarbe病毒亞屬,正冠狀病毒亞科。與MERS-CoV和SARS-CoV不同,2019-nCoV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家族中的第7個成員。加強監測和進一步調查正在進行。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第三種傳播途徑可能存在 生態環境部發文積極...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各方力量都在為打贏這場戰「疫」而做著不懈的努力、深入的研究。  2月1日晚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記者會,該院肝病研究所研究發現,在某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很有可能提示糞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這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出現了第三種傳播方式,有可能通過糞便途徑傳播,或者通過含有病毒的糞便形成氣溶膠再傳播。這第三種傳播方式被專家們稱為「糞口傳播」,也叫經消化道傳播。
  • Cell子刊:眼角膜似乎可以抵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2020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指出眼睛的角膜似乎可以抵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感染。儘管單純皰疹病毒(HSV)可以感染角膜,並在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中傳播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以及在眼淚和角膜組織中發現了寨卡病毒(ZIKV),但是導致COVID-19疾病的SARS-CoV-2病毒似乎不會在人類角膜中複製。不過,他們尚未確定角膜內部及其周圍的其他組織,如淚腺和結膜,是否容易受到這種冠狀病毒的侵害。
  • 蛇、水貂、蝙蝠,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自哪種野生動物?
    記者 | 陳鑫2019年的冬天,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滋生,悄然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截至1月26日19時,我國已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2051例,死亡56例。
  • 冠狀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含義和區別、以及特徵是什麼?
    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與人和動物的多種疾病有關,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 2:動物冠狀病毒有哪些? 哺乳動物冠狀病毒主要為a、β屬冠狀病毒,可感染蝙蝠、豬、犬、貓、鼠、牛、馬等多種動物。 禽冠狀病毒主要來源於γ、δ屬冠狀病毒,可感染如雞、麻雀、鴨、鵝、鴿子等多種禽鳥類。 3.
  • 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RNA病毒,2019-nC...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RNA病毒,2019-nC... 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RNA病毒,2019-nC... 華茲-張玉寧 09-28 10:20 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RNA病毒,2019-nCoV是第7種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常見的RNA病毒有:愛滋病病毒、C型肝炎病毒、乙型腦炎病毒、全部流感病毒、鼻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登革熱病毒、輪狀病毒、菸草花葉病毒、馬爾堡病毒、 SARS 病毒、MERS病毒、伊波拉病毒(Eb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