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從流行病學研究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2020-12-03 瀟湘名醫

本報訊 (首席記者 李星婷)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該研究成果是全國首次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作出總結分析,可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制定公共衛生政策提供參考。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數據,截至12月2日,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6415萬例,死亡超過148萬例。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國實施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使疫情得到控制,目前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

從今年2月16日起,由重慶醫科大學黃愛龍教授領銜的團隊,在重慶市萬州區啟動了防控新冠肺炎緊急科研課題的研究。團隊與萬州區疾控中心合作,通過分析萬州區1月21日至4月10日發現的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以及密切接觸者共2172人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對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相關防控措施的效果等,進行了詳細分析與總結。

團隊首先追蹤了萬州區新冠肺炎的傳播過程。「萬州區的新冠肺炎疫情由45例輸入病例引起。」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石丘玲介紹,團隊通過梳理發現,這些一代輸入病例共在萬州傳播了4代,大部分傳染發生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前。

「在萬州所有確診的病例中,33.7%為無症狀感染者,66.3%為確診患者。」石丘玲介紹,團隊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萬州區每個一代輸入病例平均傳染了1.64個病例。但隨著萬州防控措施的加強,二代病例平均只傳染了0.39個病例;三代病例則平均只傳染了0.31個病例,這凸顯了萬州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其次,團隊分析了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的異質性。「萬州輸入的確診病例有43%沒有傳染其他人,23%的確診病例傳染了4至7個人;輸入的無症狀感染者,78%未傳染其他人。」石丘玲介紹,這說明隨著代際的增加和防控措施變得嚴格,萬州區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大部分沒有再傳染其他人。

團隊的研究還發現,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8小時以上)接觸患者,以及在患者感染早期(5天內)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肺炎的決定性危險因素。」黃愛龍總結道。

黃愛龍表示,團隊通過複雜網絡模擬發現,如果萬州在沒有任何防控措施的幹預下,新冠病例數量將隨著時間推移激增,在1月30日達到每日新增近4萬病例,總病例數將接近56萬人。但重慶市於1月24日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萬州區也採取了包括隔離、戴口罩、對密接者進行追蹤和大規模檢測等有效的新冠防控措施,有效、迅速遏制了新冠疫情在萬州區的傳播。

「萬州區總人口為174萬人,國內有47個城市與萬州總人口數相當;萬州區人口規模與國外一些中型或大型城市也相當。」黃愛龍認為,萬州區新冠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所採取的防控措施可以為秋冬新冠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學應對措施的依據。

11月30日,團隊研究成果在《自然·醫學》在線發表。石丘玲、胡耀月、彭斌、唐曉君等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黃愛龍、楊成勇和邱景富為共同通訊作者。

【來源:重慶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重醫團隊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重慶日報消息,11月30日,重慶醫科大學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醫學》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中國萬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性分析》的論文。研究從流行病學研究的視角,系統梳理、分析了萬州區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
  • 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性由接觸方式決定,與性別年齡無關
    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在重慶市萬州區啟動了防控新冠病毒緊急科研課題的研究,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獲得了相應的證據,該項成果於11月30日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文章為全國秋冬新冠疫情可能的再次出現,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公共衛生政策方面提供參考依據。
  •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陝西這位教授從未缺席,研究成果被國家採納!
    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傳染病流行病學,健康與衛生經濟學評價,疾病控制與健康促進等。自2003年參加西安市SARS防控指揮部工作以來,莊貴華團隊幾乎參加了陝西省、西安市所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重大傳染病防控方案論證工作,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供技術支撐。
  •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 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
    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研究取得了相應的證據。
  • 英國權威醫學期刊發表研究報告:武漢採取的措施至關重要
    2020.03.27 15:12【英國權威醫學期刊發表研究報告:武漢採取的措施至關重要】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公共衛生》26日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武漢採取的嚴格封閉措施延緩了疫情暴發
  •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
    影響因子51.273分省人民醫院新冠肺炎論文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2月21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中心主任王梅雲團隊撰寫的《PresumedAsymptomatic Carrier Transmission of COVID-19》被世界四大頂級綜合醫學期刊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影響因子51.273) 在線發表。
  • 湘雅醫院團隊黑素瘤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治療診斷學》封面
    、印明柱教授團隊在頂級雜誌《治療診斷學》(IF=8.579)發表BET抑制劑(NHWD-870)研究性封面論文。今年4月,由陳翔教授、印明柱教授團隊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研究結果顯示:自主研發的新型BET抑制劑NHWD-870通過阻斷腫瘤-巨噬細胞互作機制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
  •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 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
    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研究取得了相應的證據。
  •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
    研究發現新冠肺炎 感染機率由接觸方式決定醫療界科技日報訊 (記者雍黎)與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觸方式決定了被感染的可能性。頻繁和長時間接觸病例,以及在病例感染早期與其接觸是感染新冠病毒的決定性危險因素。12月1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獲悉,該校黃愛龍教授團隊對新冠病毒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徵、傳播能力及防控措施的效果等研究取得了相應的證據。該研究成果於11月30日在《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文章為全國秋冬新冠疫情可能的再次出現,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公共衛生政策方面提供了參考依據。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發文介紹青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經驗
    該文章以「快速應對中國青島暴發的新冠疫情」(RapidresponsetoanoutbreakinQingdao,China)為題,刊登在NEJM新冠專刊(COVID-19note),總結了中國青島10月份突發疫情的應急處置經驗,為世界其他地區制定新冠防控策略提供了中國智慧和實踐方案,充分證明了我國疫情防控策略的科學有效,這是繼前期中國官方發布和新聞媒體報導之後,學術界以更加嚴謹和科學的評判標準對青島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和效果高度認可的重要標誌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南方科技大學王陽剛課題組合作,在不對稱光化學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 「Enantioselective Photo-Induced Cyclodimerization of a Prochiral Anthracene Derivative Adsorbed on Helical Metal Nanostructures」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hemistry上。
  • 黑素瘤治療有新進展,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治療診斷學》封面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27日訊(通訊員 羅鍾玲 嚴麗 記者 段涵敏)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皮膚腫瘤與銀屑病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皮膚健康與疾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陳翔教授、印明柱教授團隊在頂級雜誌《治療診斷學》(IF=8.579)發表BET抑制劑(NHWD-870)研究性封面論文。論文標題為「BET抑制劑通過非經典NF-kB/SPP1通路抑制黑素瘤進展」。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邢泉生教授團隊研究文章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自疫情發生以來,除了做好防控硬體建設、發熱門診改造、落實應檢盡檢等疫情防控工作,青島婦女兒童醫院邢泉生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Gary Wong教授團隊密切合作,開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疾病發病特點合作研究,先後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合併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感染
  • 國際權威期刊刊登南信大大氣化學研究成果
    中國江蘇網9月15日訊(通訊員 常運華 林雯 記者 羅鵬)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大氣化學研究團隊研究成果「Assessment of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 Shanghai, China - Part 1: longterm evolution, seasonal variations
  • 青島婦女兒童醫院在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文總結新...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9日凌晨4時,世界頂級醫學期刊Th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IF=74.699)網站首頁上線了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與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的聯合署名專刊論文
  • 中國學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審稿人稱其為"裡程碑"!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與南開大學陳景靈教授合作,首次實現光子的偏振與其本體分離,進而實現兩個光子偏振的無接觸交換,揭示了&34;的獨特量子特性,加深了人們對&34;這一物理學基本問題的認識。該成果於6月15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新突破!重郵最新研究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發表
    近日,小新打探到,重慶郵電大學計算智能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夏書銀和王國胤等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種無界的快速自適應精確k-means算法」在人工智慧領域國際頂級權威學術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 河南這所高校團隊最新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學院青年教師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團隊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Ultralong and Efficient Phosphorescence from Silica Confined Carbon Nanodots in Aqueous Solution"為題發表於國際材料領域權威期刊Nano Today(影響因子:16.582)。
  • 新冠肺炎論文爆棚,全球190篇中國115篇,科學家們都發現了什麼?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從12月26日至3月1日,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文獻目錄以及全球權威醫學期刊的各類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計190篇,身在全球抗疫一線的中國醫學研究者是發稿的主要力量,其中115篇出自中國研究團隊,佔61%。面對醫學界在學術領域的積極發文,國內質疑聲不斷: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是否該著急搶發論文?究竟是科研重要,還是疫情防控重要?
  • 301醫院與華為心臟健康研究新成果獲兩家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刊載
    圖說:研究團隊使用華為智能穿戴設備進行心臟健康研究這兩項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醫學界的認可,已先後於今年4月和5月發表在全球心臟和心血管系統領域的頂級期刊《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和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歐洲心臟病雜誌》(EHJ)上。